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疫情背景下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

  2021-01-30    36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研究分析了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面临的新挑战,指出了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从加强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坚持课程思政的科学性、艺术性与适度性相结合,加强课程思政第二课堂建设,加强课程思政平台建设,善于从疫情防控的案例、思想理论与实践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等五个方面,分析论证了高校开展以弘扬中国伟大抗疫精神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对提升高校的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关键词:
  • 思政元素
  • 抗疫精神
  • 新冠肺炎疫情
  • 课程思政
  • 加入收藏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生命至上的理念,带领全国人民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创造了人类防控疫情史上的伟大奇迹。在抗疫斗争中涌现的感人事迹、思想理论和实践为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生动案例和重要资源。新冠肺炎疫情条件下,开展弘扬中国伟大抗疫精神的课程思政,就是通过挖掘疫情防控过程中涌现的抗疫事迹和相关思想理论与实践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这些思政元素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丰富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弘扬伟大的中国抗疫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强国行,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一、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课程思政面临的新挑战


疫情防控的长期性决定了以弘扬中国伟大抗疫精神的课程思政的长期性。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在我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西方主要国家疫情仍处于加速传播阶段,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得到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未来一段时期还将伴随着人类。疫情的长期性决定了对学生进行抗疫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性,这也要求专业课老师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独特优势,结合疫情防控的案例和思想理论与实践对学生开展以抗疫精神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思政教育。抗疫精神是青年学生成长进步的航标,将长期激励和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指引青年学生勇于迎难而上扛起时代的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力量。

中国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的担当。中国是最先开展疫情防控的国家,在疫情爆发之初,我国是在对病毒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开始了艰难的抗疫斗争,党和政府提出的一系列抗疫措施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和大力支持,全国人民积极投入到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抗疫斗争之中,经过艰难的斗争,中国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控制住了疫情,赢得了世界一切正义国家的高度赞誉,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国家治理的高效。中国第一时间向联合国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主动通报疫情和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公开中国的诊疗和防控方案,交流中国抗疫经验,为世界抗疫提供人财物,出口巨量抗疫物资”[1],为世界抗疫斗争做出了中国贡献。中国抗疫斗争的胜利,极大提升了世界其他国家战胜疫情的勇气和信心。教师要充分利用疫情中抗疫斗争的事迹,深入挖掘这些事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大力弘扬中国伟大的抗疫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新冠肺炎背景下更加凸显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加大对我国经济上遏制、政治上颠覆、形象上抹黑的力度。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西方国家的失控,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断“甩锅”中国,中美在意识形态、舆论宣传等方面的斗争日趋激烈。这更加凸显了课程思政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每名老师要做明白人,在这危急时刻,每名老师都要牢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身上担负的职责和使命。


二、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课程思政的现状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一些高校利用线上线下授课形式结合中国的抗疫案例和相关思想理论与实践中蕴含的伟大抗疫精神,有针对性开展了一些课程思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增强了学生对疫情防控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对中国伟大抗疫精神的理解。一些高校积极开展了疫情条件下的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创新,组织老师集体备课,开展与疫情有关的课程思政的交流与研讨,积极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疫情相关课程思政教学平台和教学名师,完善与弘扬中国伟大抗疫精神相关的课程思政的各种体制机制等,取得了许多具有重要推广价值的教学科研成果。

但也有些高校存在着对与疫情相关的课程思政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存在着麻痹大意、应付了事的现象。甚至有的院校和老师还存在着错误的观念,认为疫情在中国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疫情已经过去了;还有的老师认为对学生进行疫情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思政教师的工作和职责,与专业课老师无关,疫情与课程思政没有关系;还有部分专业课老师只注重“教书”不注重“育人”。还有些院校过度强调疫情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导致专业课程过度思政化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专业课的教学效果,没有做好“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了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必须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课程思政在疫情背景下的育人效果。


三、开展以弘扬中国伟大抗疫精神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思政的主要途径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把疫情防控的案例和思想理论与实践中蕴含的伟大抗疫精神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开展及时、有效,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思政教育,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途径:

(一)加强疫情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在疫情背景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本领对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至关重要,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育人本领和育人意识,努力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首先,定期对教师进行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课程思政的业务能力培训,定期组织集体备课,组织教师参加有关伟大抗疫精神的课程思政教学研讨、培训交流等,不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其次,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伟大抗疫精神的课程思政,“利用精品课程评审、课题申报、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等激励机制来引导教师主动投身于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课程思政建设中来”[2]。第三,注重打造各学校课程思政精品课程,树立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课程思政榜样教师,发挥榜样教师示范引领作用。最后,各学院可以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专职思政教师建立“一对一”互助机制,加强对各学院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课程思政的指导。

(二)坚持课程思政的科学性、艺术性与适度性相结合

习近平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3]。在疫情背景下,高校开展弘扬抗疫精神的课程思政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要使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课程思政取得预期效果,必须要坚持科学性、艺术性与适度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是指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在抗疫斗争中我国体现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引导教育学生。艺术性是指在开展抗疫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要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艺术,打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课程思政课堂,以此来熏陶、塑造、感染学生,用较为委婉的方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适度性原则是指要区分好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区别,课程思政毕竟不是专门的思政课,不能把课程思政搞过头,变为思政课程。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课程思政更加强调的是隐性教育,更加追求润物无声的效果,把抗疫思想、抗疫理论、抗疫技术、抗疫实践等融入到专业课中,用生动的抗疫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影响教育学生,只有发挥好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发挥好各自优势,才能“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

(三)加强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课程思政平台建设

根据现在学生接受知识网络化碎片化的特点,建设好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课程思政网络教育平台。首先,运用好现代交流互动工具如微博、微信、网络直播、qq群等平台,及时回应和解答学生面临的各类思想问题。其次,利用好慕课、各类教育平台中的相关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课程思政资源,把优秀的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课程思政整合到教育平台,实现优秀的教育资源共享。还要利用好各自学校的各类实践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课程思政教育。第三,积极打造本学校的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课程思政网络平台,组织专门力量录制优秀教师的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课程思政课,实现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共享。最后,聘请本专业参加疫情防控的优秀校友回校讲他们在疫情防控中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他们的讲解更能感染打动学生,可以有效避免课程思政的空洞无物,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激励学生刻苦学习、顽强拼搏、勇担重任的精神。

(四)加强第二课堂的课程思政建设

挖掘第二课堂蕴育的思政元素,利用好第二课堂培育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匠精神。在实验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验细节,如试剂配置、仪器使用、实验过程实施及实验废弃物处理等,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学生环境保护不仅仅是口号,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5]。通过实验教学的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匠精神。在科学研究中容不得丝毫虚假和半点马虎,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教育学生要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坚决杜绝编造或者修改实验数据或结果,这是培养学生实事求的科学态度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方法。在疫情防控中,中国第一时间绘制了病毒基因图谱、不断丰富完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疫苗的研发处在世界最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我国科学家发挥团队协作、密切配合、尊重科学,在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工匠精神的基础上取得的。

(五)善于从疫情防控的案例、思想理论与实践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每名老师都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在疫情背景下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对疫情防控的认识等思想情况,加强与他们的心灵沟通,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开展疫情背景下的课程思政,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在此次抗击疫情过程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为我们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鲜活案例和丰富资源,我们要用这些资源和案例引导大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国家的力量和自身的责任担当。我们要深入挖掘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体现的中国之治、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效率,老师要善于从各类案例中归纳思政元素,再结合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有所侧重和取舍,还可以从一个案例中多角度归纳出多个思政元素,做到从点到面,运用这些丰富的思政元素对大学生进行弘扬中国伟大抗疫精神的课程思政教育。


参考文献:

[1]谢加书,王宇星.伟大抗疫精神引领青年成长成才[N].南方日报,2020-10-12.

[2]刘宇文,范乐佳.“双一流”背景下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施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3):5.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外文出版社,2020:329.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外文出版社,2020:328.

[5]谢兆辉,焦德杰,李学贵,等.穿石于滴水,润物在无声——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生命的化学,2020,(5):6.


张恋恋.疫情背景下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J].金融理论与教学,2021(01):116-11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病毒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病毒病杂志

期刊人气:104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5-0136

国内刊号:11-5969/R

邮发代号:82-310

创刊时间:1999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