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血常规参数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诊断价值

  2024-03-11    1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研究血常规参数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在洛阳市妇幼保健院初诊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60例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为对照组。对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指标的差异。分析两组患者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以及淋巴细胞群落参数:淋巴细胞复杂程度(L-X)、淋巴细胞荧光强度(L-Y)、淋巴细胞大小(L-Z)的表达差异。根据是否确诊为儿童IM,将研究组分为A组(IM组)和B组(巨细胞病毒及其他感染组),比较A组和B组的NLR、MLR以及L-X、L-Y、L-Z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MLR以及淋巴细胞群落参数L-Y、L-Z对IM患者的诊断和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CRP、WBC显著高于对照组,NLR、ML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淋巴细胞群落参数L-Y、L-Z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淋巴细胞群落参数L-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L-Y、L-Z显著高于B组(P<0.05),NLR、MLR显著低于B组(P<0.05),CRP、异型淋巴细胞比例、L-X参数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NLR、MLR、淋巴细胞群落参数L-Y、L-Z预测IM的敏感性分别为0.806、0.889、0.694、0.750,特异性分别为0.828、0.703、0.937、0.89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0.868、0.862、0.877,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485、0.095、803.1、961.85。结论 血细胞参数NLR、MLR以及淋巴细胞群落参数L-Y、L-Z分别表达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以及量化细胞内部结构变化,更敏感反映儿童IM疾病的改变,可优化儿童IM的临床诊断方案,对儿童IM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诊断该疾病的重要参考指标。

  • 关键词:
  • EB病毒
  •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 淋巴细胞群落参数
  • 加入收藏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所致的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清中可测得抗EB病毒抗体等。IM发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临床上出现不典型病例逐渐增多,给临床的诊治带来困难,因此,快速诊断和治疗对疾病的发展和预后至关重要。近些年,血细胞分析仪性能提高,其较多研究参数被证明有助于疾病的诊疗[1],研究显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 to lymphocyte ratio,MLR)作为一种新型炎性指标,与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等多种疾病的进展性相关[2],并且在流感的检测中也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3],其临床价值日益受到关注。而关于该指标与IM的研究甚少,基于此,本研究以IM为研究对象,探究血常规参数中的炎性指标,以及淋巴细胞群落参数:淋巴细胞复杂程度(L-X)、淋巴细胞荧光强度(L-Y)、淋巴细胞大小(L-Z)与IM疾病的关系,以期发现该指标对IM的早期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在洛阳市妇幼保健院初诊为儿童IM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0.61~15.02岁,平均(4.49±3.19)岁。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0~15岁,平均(5.04±3.37)岁。根据是否确诊为儿童IM,将最终确诊为EB病毒感染的IM患儿共36例作为A组,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1.20~15.02岁,平均(5.93±3.27)岁;将其他病毒感染患儿(包括巨细胞病毒感染者7例,腺病毒或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者4例,甲型流感病毒感染者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者5例,其他γ病毒感染者2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者2例)共24例作为B组,其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0.80~5.63岁,平均(2.33±1.34)岁。所有入组患者均进行血常规测定、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EB病毒抗体谱或EB-DNA测定及巨细胞病毒、流感病毒及其他病毒检测。记录所有受试者初诊时、用药前的检测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1.1纳入标准

IM的诊断病例满足下列临床表现任意3项及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任一项;确诊病例满足下列临床表现任意3项及任一项原发性EBV感染的实验室证据[4]。

临床表现:(1)发热;(2)咽峡炎;(3)颈淋巴结肿大;(4)肝脏肿大;(5)脾脏肿大;(6)眼睑水肿。

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0.10;(2)6岁以上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0.50或淋巴细胞绝对值>5.0×109/L。

原发性EBV感染的实验室证据:(1)抗EBV-CA-Ig M和抗EBV-CA-Ig G抗体阳性,且抗EBV-NA-Ig G阴性;(2)单一抗EBV-CA-Ig G抗体阳性,且EBV-CA-Ig G为低亲和力抗体。

对照组为同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儿童,均无发热、咳嗽、肝脾肿大、咽痛、流涕等感染症状,既往感染已痊愈,且近期未服用过抗生素或抗病毒等药物。

1.1.2排除标准

(1)伴有先天性免疫性疾病、肿瘤以及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或遗传代谢性疾病者;(2)伴有其他感染者;(3)临床资料不全者。

1.2仪器与试剂

采用迈瑞6800Plus血液分析及其配套试剂检测血常规+CRP,CRP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CRP参考区间0.00~6.00 mg/L;EB病毒抗体谱采用欧蒙医学实验诊断股份公司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A)检测,阳性判断值:样本吸光度与标准品吸光度比值≥1.1为阳性(VCA-Ig M、VCA-Ig G、EBNA-Ig G、EA-Ig G);巨细胞病毒检测采用FQ-PCR法定量测定患儿尿液中CMV-DNA;采用胶体金法同时检测患儿咽拭子呼吸道病毒抗原五联检,包括:甲型、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使用Olympus CX23双目光学显微镜进行外周血涂片细胞形态分析;使用瑞特-吉姆萨复合染剂进行血涂片染色,染色过程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规程制作。

1.3方法

采集患者肘静脉血4 m L分别置于EDTA-K2真空抗凝管和促凝管中,其中一管静脉血用于血常规、CRP以及外周血涂片检测,另一管静脉血用于检测EB病毒抗体谱检测。血常规+CRP确保在2 h内检测完毕;同时检测质控品,确保未失控,保证实验质量;取患者咽后壁及两侧扁桃体等处反复擦拭3~5次收集黏膜细胞,立即送检,30 min内检测完毕;留取患儿晨尿5 m L做HCMV-DNA检测;记录各样本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EBV抗体谱检测结果,及其他病毒检测结果,以及淋巴细胞群落参数的结果;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检验技师人工镜检外周血涂片,计数异型淋巴细胞比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描述,比较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M (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test,chi-square test及Mann-Whitney U test,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用于确定最佳分界点及计算敏感度和特异度。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参数比较

研究组CRP、WBC高于对照组,NLR、ML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的血常规参数比较  

2.2两组患者的淋巴细胞群落参数比较

研究组L-Y、L-Z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L-X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淋巴细胞群落参数比较[M (P25,P75)] 

2.3研究组中A组和B组的血常规参数比较

A组的L-Y、L-Z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NLR、MLR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异型淋巴细胞比例、L-X参数A、B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图1、图2。

表3 A组和B组及对照组的血常规参数比较  

图1 A组、B组和对照组的NLR、MLR   

图2 A组、B组和对照组的L-Y、L-Z   下载原图

2.4外周血常规参数各指标对诊断IM的价值分析

应用ROC曲线分析,异型淋巴细胞比例、L-Y、L-Z、NLR、MLR诊断IM的敏感度、特异性、最佳截断值、曲线下面积(AUC)结果见表4,ROC曲线见图3、图4。


3、讨论


儿童IM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出现误诊和漏诊[5],并且会引起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合理,会出现上呼吸道梗阻、脑炎、心律失常等严重的并发症[6]。目前,IM的诊断依据主要是EB病毒相关抗体以及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超过10%[7]。由于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有些患儿免疫力低,诱导免疫系统产生抗CA-IgM抗体延迟,部分甚至不出现抗体[8]。另外,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虫,甲型、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或人疱疹病毒等感染也会导致类IM的表现,但异型淋巴细胞比例通常不超过10%[9,10],因此,单靠EB病毒相关抗体检测会出现漏诊,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大于10%仍是诊断IM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异型淋巴细胞比例除了受到人工镜检的人为影响因素,也受白细胞总数的影响,且从感染初期到急性期,异型淋巴细胞呈急剧升高的表现,通常在感染后3 d出现,至感染2~3周后达峰值,故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可能会因个体差异影响,使得诊断存在一定的缺陷[11]。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和B组的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均大于对照组,但A组和B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年龄越小的IM患儿其白细胞总数越高,其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越低[12],本研究中A组患儿年龄小于4周岁的有13例,其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均小于15%也说明这一点,也可能与本研究中研究组倾向于发病初期有关。IM的发病高峰在4~6岁,但研究发现,近些年IM的发病年龄有前移趋势,2~3岁儿童发病率与之相近[13],IM虽为自限性疾病,但是在年龄偏小患儿,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出现不典型病例,并有可能发展成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14,15],提示学龄前儿童出现疑似症状时要充分考虑多种病毒感染的可能,避免出现漏诊。

表4异性淋巴细胞比例、L-Y、L-Z、NLR、MLR预测IM的价值 

图3异型淋巴细胞比例、L-Y、L-Z预测IM的ROC曲线  

图4 MLR、NLR预测IM的ROC曲线 

EB病毒可以感染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B淋巴细胞,引起机体免疫机制的紊乱,周身血淋巴细胞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免疫状况[16],NLR、MLR作为整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三种参数信息的指标,能反映出机体固有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情况,以及机体的炎症状态,结果稳定可靠[17]。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CRP、WBC均高于对照组,NLR、MLR均低于对照组,A组的NLR、MLR低于B组,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及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EB病毒感染患儿的NLR、MLR较巨细胞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降低更明显。提示临床医师对症状不典型患儿可参考NLR、MLR进一步分析诊断。病毒刺激机体炎症反应,CRP增高,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增高,其参与免疫反应、吞噬抗原、诱导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增强,有助于机体抵御致病菌、寄生虫等,此时MLR的增高可能表达机体免疫力强。淋巴细胞的增多或(和)中性粒细胞的减少时,会导致NLR水平降低,其介导的趋化及吞噬作用及清除病原体的能力减弱,患者会出现免疫力低下。炎症反应也会刺激中性粒细胞的产生并加速淋巴细胞的凋亡,淋巴细胞的相对耗尽会导致免疫反应减弱,此时NLR会明显增高[18]。也有研究[19,20]显示,在IM患儿MLR较正常儿童升高,且NLR、MLR在儿童不同年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可能与疾病分期不同及选取的样本不同有关,大样本量、多中心、动态监测的意义可能更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IM患者的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形态学表现为细胞胞体增大,核染色质母细胞化,部分可见核仁,细胞浆嗜碱性增强、色深,空泡等(见图5)。本研究使用迈瑞6800Plus血液分析仪进行分析,发现其群落参数L-Y、L-Z可量化表达形态学上的这一改变,研究组患儿的L-Y、L-Z明显高于对照组,在IM患儿的散点图上可见其淋巴细胞群落呈现尖峰状的典型表现(见图6)。本研究中A组和B组中的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A组的L-Y、L-Z高于B组,表明淋巴细胞群落参数提供更客观的淋巴细胞形态变化,且ROC分析结果显示L-Y、L-Z表达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的敏感性更优于人工镜检。虽然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通过CD3+、CD8+T以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能较好的反映异型淋巴细胞及患者免疫状态[21],但血常规参数从时间、成本以及普及性方面更显优势[22]。

本研究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L-Y、L-Z以及炎症指标NLR、MLR对儿童IM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可作为诊断IM的潜在指标。联合检测该指标,可进一步优化儿童IM的诊断方案,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患儿,可帮助医师快速鉴别诊断与评估疾病,有助于避免误诊和漏诊。

本文尚有不足之处,血液学各指标的参考值有地域与种族上的差异,应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样本量也不够大,淋巴细胞群落参数检测未做相应的质控。今后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图5正常淋巴细胞(左)与异型淋巴细胞:胞核增大,胞浆增多、嗜碱性增强,胞体增大(右)  

图6正常儿童(左)与IM患儿的散点图:LYM群呈火箭峰样改变,其L-Y、L-Z增高(右)


参考文献:

[1]陈梦蕊. Mindray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BC-6900散点图对检测异型淋巴细胞的意义[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 27(6):35-36, 146.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全国儿童EB病毒感染协作组.儿童主要非肿瘤性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 2016, 54(8):563-568.

[5]潘瑞英,黄芸,唐春凤.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J].中国实用医刊, 2020, 47(1):15-17.

[6]叶东梅,张志伟,刘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理分期与鉴别诊断[J].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9, 48(5):421-424.

[7]樊锦茹,贾鲲鹏.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进展, 2021, 11(8):3392-3397.

[8]胡岩岩,潘家华,周浩泉.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 2021, 19(9):1510-1513.

[11]杨杰,丁芳,苏丽. T淋巴细胞亚群和外周血B淋巴细胞内免疫抑制因子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的表达[J].中国实用医刊, 2022, 49(3):42-46.

[13]鲍玉侠,毛国顺,朱影. 235例不同年龄段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征分析[J].传染病信息, 2021, 34(4):316-319, 341.

[15]冯万松,于凤琴,孙岩.丙种球蛋白联合病毒唑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效果及对TLR2、TLR9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 2020, 47(14):100-103.

[17]吕梅,王洁英,孙大庆,等.外周血细胞比值变化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诊断价值[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42(3):460-462, 483.

[19]宋琳岚,董艳迎,黄博. NLR、MLR及RDW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应用及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研究, 2022, 35(8):1079-1083.

[20]房丽云,王洁英,吕梅,等. NLR、MLR与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 32(11):1672-1675.

[21]李彦格,刘炜,毛彦娜,等.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J].临床医学, 2011, 31(8):33-34.

[22]徐阳,刘莉君,王苗,等.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常规散点图参数变化的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 2022, 35(6):428-431.


基金资助: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联合共建项目(2018020613);


文章来源:马聪,栗春香,史利欢等.血常规参数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工程,2024,32(02):12-1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医学工程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工程

期刊人气:1379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2019

国内刊号:11-4983/R

邮发代号:42-273

创刊时间:200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