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对肺癌病人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发生率、发生机制、危害、影响因素、评估工具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提高我国护理人员对肺癌病人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的重视,为临床护理人员对肺癌病人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症状的干预提供参考。
2020年全球癌症病人为1 929万例,癌症死亡病人为996万例,其中我国肺癌新发病人为81.6万例,死亡病人为71.5万例,肺癌位居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首位[1]。手术、化疗、放疗以及靶向治疗是治疗肺癌的常见手段。但由于大多数肺癌病人确诊时已错过手术时机,导致化疗成为其主要治疗手段[2]。化疗在杀死肿瘤细胞、缩小病灶、延长病人生存期的同时也会给病人带来沉重的症状负担。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chemotherapy-induced taste alteration)是指病人在接受化疗期间或化疗后出现的味觉反常或味觉受损,即一种不愉快的味觉变化,是肺癌化疗病人常见的症状之一[3]。味觉改变会影响肺癌病人的食物选择,降低病人食欲,减少病人进食乐趣,进而引起病人营养不良、体重减轻,同时也会影响病人社交活动,引起化疗相关性呕吐,严重困扰病人,影响其生活质量。但由于味觉改变是一种主观感受,且不会直接威胁生命,因此容易被病人和医护人员忽视[4]。国外味觉改变研究较早,对其测评工具及管理措施的研究较为深入,我国该领域研究较少。现对肺癌病人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发生率、发生机制、危害、影响因素、评估工具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对该症状的干预提供参考。
1、概述
1.1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发生率
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是癌症化疗病人常见的症状之一,国外研究显示其发生率为30%~85%,中重度病人约占38%[5];我国研究显示其发生率为73.96%[6]。国外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40.98%的肺癌病人存在味觉改变[7]。我国最新调查结果显示,肺癌化疗病人味觉改变发生率为54.9%[8]。韩燕红等[9]在对302例肺癌化疗病人进行调查后发现,超过20%的病人自评味觉改变严重或非常严重。可见,肺癌病人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发生率较高。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有5种表现类型:味觉缺失、味觉减退、味觉不良、味觉倒错和幻味觉。味觉缺失即丧失部分或全部味觉功能;味觉减退即辨别味道的灵敏度下降,辨别阈升高;味觉不良即在饮用饮料或进食食物时出现食物本身以外的引起人不愉快的味道[10];味觉倒错即味觉异常,如将咸味错判为苦味[11];幻味觉即口腔中持续出现异味,如苦味或金属味[12,13]。
1.2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发生机制
味觉是食物在口腔中产生的一种感觉,味蕾是味觉的感受器,存在于舌乳头,人类大约有5 000个味蕾,每个味蕾含有50~100个味觉细胞,味觉细胞10 d更新1次[14]。味觉细胞可通过相关的受体分子与溶液中的食物相互作用产生味觉信号并刺激相关神经中枢后而产生味觉[15]。化疗药物会对味觉细胞造成直接损害,导致味觉异常[15]。此外,人体内锌离子与巯基结合导致锌缺乏亦可导致味觉改变[15]。人类的基本味觉有酸、甜、苦、咸、鲜5种[14]。Yoshimoto等[16]通过问卷调查35例日本肺癌化疗病人的味觉变化情况发现,病人对甜味和咸味变得更敏感,但对鲜味和苦味敏感度不佳。与其他感官相比,味觉是一种复杂的感受,其发生机制尚未明确。
2、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对肺癌病人的影响
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是最困扰肺癌化疗病人的症状之一。已有研究显示,在不同的化疗方案中,以铂类和紫杉烷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造成的味觉改变最严重[17]。当前,肺癌一线化疗方案仍是铂类为基础的双药联合方案,常见的方案包括依托泊苷+卡铂/顺铂、紫杉烷类+卡铂/顺铂、培美曲塞+卡铂/顺铂[18],故病人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发生风险相对较高。虽然味觉改变不会对病人造成严重影响,但味觉对人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在摄入和享受食物、贮存营养、心理情绪、社交等方面均有着重要作用[19]。Mc Greevy等[4]对89例肺癌化疗病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病人味觉改变最常见的特征是食欲缺乏,会影响病人的食物选择,降低食欲,减少进食乐趣,进而引起营养不良、体重减轻。其次,发生味觉改变也会降低病人对食物的满意度和愉悦度,导致病人产生负面情绪,如愤怒、沮丧、失望、厌倦以及悲伤[4]。再次,味觉改变还会影响病人的社交活动。Rehwaldt等[20]调查发现,71%的病人认为味觉改变阻碍了他们去超市购买食物、做饭、吃饭、与家人和朋友娱乐放松等活动。此外,味觉改变是化疗相关性呕吐的前驱症状之一,若无法早期识别与及时控制,病人易出现呕吐症状,加重厌食、营养不良,甚至脱水,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并降低化疗依从性[21]。由于味觉改变不会直接威胁生命安全,因此病人较少主诉味觉改变,与其他可视化症状相比,往往不被重视[4]。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提高对该症状的重视。
3、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的影响因素
肺癌病人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不良口腔卫生、乙醇或尼古丁滥用、口腔干燥、恶心、饱腹感、食欲减退、疲劳等合并症及性别。Von Grundherr等[22]研究显示,不良口腔卫生、乙醇或尼古丁滥用会导致病人味觉改变。Belqaid等[23]研究发现,口腔干燥与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高度相关,这可能是由于食物颗粒溶解时会刺激味蕾细胞,唾液减少会干扰风味分子输送到味觉受体,影响味觉体验,其他相关症状如恶心、饱腹感、食欲减退、疲劳也是病人发生味觉改变的重要影响因素。Mc Greevy等[4]研究显示,性别是影响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的因素之一,女性味觉改变程度高于男性,这可能与性别对食物的态度、味觉的重视程度不同有关。Amézaga等[24]研究发现,老年病人和年轻病人之间的味觉变化差异不显著。目前,国外对肺癌化疗病人味觉改变的影响因素研究较为深入,我国对其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未来应开展调查研究,明确我国肺癌病人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的影响因素。
4、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评估工具
目前尚未检索到针对肺癌病人的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特异性评估工具,而国外针对癌症病人味觉改变的普适性评估工具研究较为成熟[19],包括味觉改变调查表、精简版味觉改变调查表、味觉嗅觉调查表及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量表(the Chemotherapy-Induced Taste Alteration Scale,Ci TAS)。1)味觉改变调查表:由Wickham等[25]于1999年开发,包括味觉和嗅觉的改变、变化对病人生活的影响两个维度,共28个条目。2)精简版味觉改变调查表:由Rehwaldt等[20]于2009年开发,包括味觉改变、引起味觉改变的相关因素两个维度,共11个条目,其Cronbach'sα系数为0.84,重测信度为0.85。3)味觉嗅觉调查表:由Bernhardson等[26]开发,包括味觉改变和食欲、嗅觉改变两个维度,共15个条目。4)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量表:由Kano等[12]于2013年开发,包括基本味觉减退、味觉异常和味幻觉、进食困扰、整体味觉改变4个维度,共18个条目,其Cronbach'sα系数为0.90,重测信度为0.94。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量表是针对癌症病人味觉改变的普适性评估工具中最新研究、维度最全面的量表,孙晓文等[27]对其进行汉化,形成了中文版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量表,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63,重测信度为0.903。
5、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干预措施
5.1饮食管理
目前国内外对于肺癌病人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的主要干预措施为饮食管理。Schalk等[28]研究发现,鲜味被视为感知食物味道的重要信号,在食物中添加谷氨酸盐会增加味觉、提升鲜味,可支持癌症病人获得更健康的营养。Schiffman等[29]对95例肺癌病人进行饮食咨询后发现,通过向病人提供个体化的饮食指导知识,可以将一些化学感觉损失降至最低,从而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我国研究者对肺癌化疗病人进行了多样的饮食干预研究,包括变换食物搭配和烹饪方法、增强食物味道、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等,使肺癌化疗病人的味觉改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戴洁萍等[30]对肺癌化疗病人进行饮食指导,结果显示,利用糖、醋、柠檬汁、洋葱、香菇进行调味有利于缓解病人因味觉改变导致的食欲下降、感觉不到食物应有的味道等症状。朱冰洁等[18]对36例肺癌化疗病人进行饮食指导后指出,应根据病人味觉改变的不同类型制定不同的饮食方案,如味觉减退或缺失,可在食物中增加调味品和香料(如高汤、黄油、酸奶油、烧烤酱、盐、油脂、香料等);味觉敏感,可减少使用调味品和香料,避免食用腥味浓烈的食物(如鱼等);口中有金属味,应避免接触金属餐具,可使用塑料餐具,可进食温度稍低的食物。护士应为病人提供支持。此外,病人也应重视自身饮食管理,病人应认识到合适的饮食有利于缓解自身味觉改变、为下一次化疗做准备、促进社会交往,病人的积极配合有利于改善饮食体验,应对味觉改变造成的不良影响[10]。
5.2药物干预
在病人化疗期间可使用药物减轻味觉改变,锌剂在预防与缓解肺癌病人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中具有良好效果。Cranganu等[31]调查了36例晚期肺癌病人的味觉改变情况,结果显示,血清锌水平降低的病人与正常锌水平病人相比,味觉异常更高。Doi等[32,33]认为,全身补锌或锌基溶液有利于降低化疗毒性,预防和治疗化疗引起的味觉障碍。已有研究指出,在肺癌病人化疗期间静脉注射锌剂可以预防味觉障碍,帮助病人保持生活质量[34]。Yamagata等[34]分别对47例肺癌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病人实施锌剂治疗和安慰剂治疗,观察组病人每日口服锌剂150 mg,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味觉改变恢复时间明显较短。但也有研究指出,由于样本量过小以及评估方式不同,锌对味觉改变的影响还应进行继续深入研究,目前暂无被广泛认可的、有效预防和治疗肺癌化疗病人的味觉改变的药物[14]。
5.3穴位按摩
中医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肺癌病人的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目前针对肺癌病人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的中医护理措施较局限,仅有穴位按摩这一手段被证实可缓解病人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相关症状。吴婷[19]对144例肺癌病人进行穴位按摩,选择直接或间接控制味觉的颅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区域的部分穴位和作用于脾、胃经络的部分穴位(包括百会穴、四神聪穴、印堂穴、迎香穴、廉泉穴、合谷穴和足三里穴7个穴位)进行干预,结果显示,病人味觉改变情况有所好转。中医治疗不仅可以促进肺癌病人术后恢复,增加机体对放化疗的敏感性,还可以减轻放疗或化疗的副作用[35]。但医护人员对中医护理在肺癌病人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应用中的重视度不足,医护人员应积极探索其他中医护理措施,促进病人味觉改变症状的缓解。
5.4口腔护理
口腔黏膜的变化取决于味觉感受器的刺激和味觉分子溶解的变化,口腔黏膜的变化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味觉[36]。对肺癌化疗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是使病人保持良好口腔卫生的重要措施。戴洁萍等[30]研究后认为,应指导病人认识口腔护理的重要性,每天定时进行口腔清洁,经常采用生理盐水等口腔清洁产品漱口。许晓玉[37]研究结果显示,病人应进食前后使用软毛牙刷刷牙,使用生理盐水、碳酸氢钠溶液或抗菌漱口水漱口,并经常含啜少量水,避免或减轻口腔黏膜干燥。此外,在味觉体验起始阶段,唾液中丰富的消化酶会与食物中的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唾液中的部分因子可以不断刺激味蕾感受器,从而导致味觉敏感性变化[38]。何琴等[39]对35例拟行第2周期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进行干预,结果发现,多喝蜂蜜水和白开水,用红枣、橘皮、菊花、枸杞、莲子芯等泡水喝可刺激病人唾液分泌,对改变病人的进食困扰具有良好效果。许晓玉[37]在对41例肺癌化疗病人进行饮食指导时发现,通过餐前吃硬糖或口香糖等措施刺激唾液分泌,促进糖内香气化合物释放,能刺激更多的味觉细胞,对缓解病人味觉改变具有较好效果。因此,医护人员不仅需重视采取各种措施缓解病人味觉改变,还需对病人自身口腔状况的护理予以关注。
6、展望
6.1探索个性化饮食方案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主要采取饮食管理方式减轻病人味觉改变,但由于味觉改变类型较多,国内外饮食存在明显差异,探索适用于我国肺癌病人的个性化饮食方案至关重要。此外,我国地域广阔、饮食文化丰富多样,故今后研究还应扩大样本量,并结合地区差异探索不同区域的肺癌病人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个性化饮食方案。
6.2完善药物研究
锌剂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肺癌化疗病人的味觉改变,但由于研究样本量较小导致研究结果可靠性不足,锌对味觉改变的影响还应进行深入研究,目前暂无广泛认可的、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肺癌化疗病人味觉改变的药物,今后应扩大样本量,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予以探索。
6.3探索中医护理措施
穴位按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肺癌化疗病人的味觉改变,但其他中医治疗方式如舌下针灸、穴位针灸等能否缓解肺癌化疗病人的味觉改变尚未得到验证,因此,医护人员应积极探索其他缓解肺癌化疗病人味觉改变症状的中医护理措施。
6.4开展循证研究
目前缺乏基于循证理念的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结果分析,临床早期识别、预防、治疗和管理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的统一化方案尚未形成,因此,医护人员应开展循证研究,探索更系统、规范的肺癌化疗病人味觉改变护理措施,为临床护理人员对肺癌病人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的干预提供参考。
7、小结
肺癌病人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发生率较高,严重困扰病人,降低病人化疗依从性,对病人生活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应提高对肺癌病人味觉改变的重视,积极采取措施,缓解病人味觉改变症状。我国味觉改变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今后应开展实证研究,探索更适合肺癌病人味觉改变的干预措施,更好地缓解病人症状,提高其化疗依从性,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3]熊训雅,胡君娥,严妍.肿瘤患者化疗相关味觉改变的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6(6):81-84.
[6]钱立晶,路潜,杨萍,等.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7,32(3):27-31.
[8]于立娟,侯云霞,吴婷,等.晚期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与生活质量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J].护理学杂志,2021,36(16):36-38.
[9]韩燕红,孙新,饶贞丽,等.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症状变化及与功能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2,37(13):22-25.
[10]钱立晶,路潜.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5):547-550.
[14]吴婷,侯云霞,阎玲.肿瘤化疗患者味觉改变评估及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8,25(4):32-36.
[15]陈银芳,谢家全,杨文登.味觉对判断与决策的影响及其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0):1678-1687.
[18]朱冰洁,吴婷,李佳倩,等.饮食指导对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20,35(9):81-83.
[19]吴婷.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现状调查及饮食指导联合穴位按摩对其效果的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9.
[21]卢久琴.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呕吐的前驱症状筛选[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4.
基金资助: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1JR11RA009;
文章来源:邓洁,郑江,汉瑞娟.肺癌病人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4,38(02):327-330.
分享:
外科手术、化疗是治疗乳腺癌的常用方法,可控制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治疗后的疾病复发风险仍比较高,患者的恐惧感会因此加剧,丧失幸福感和继续治疗的信心,甚至失去生存的希望,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带来负面影响[1]。幸福理论PERMA模式是一种新型幸福模式,在慢性疾病的护理管理中已体现出相对优势[2]。
2025-06-04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以中低位直肠癌多见[1]。外科手术切除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技术的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率较前上升,但常需要为患者建立预防性临时造口,外科医生多选择在患者回肠末端建立临时性造口,旨在转流肠内容物、降低吻合口瘘及紧急二次手术的发生率[2]。
2025-05-20甲状腺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目前针对甲状腺癌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为主。 患者术后心理会产生相应的积极改变,例如创伤后成长等。 同时,在对甲状腺肿瘤患者开展手术治疗后,术后的出血以及并发症较多,手术后呼吸困难还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2025-04-02在常规的临床护理实践中,对患者所承受的压力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进而导致对患者压力的缓解作用并不明显,从而影响了护理效果。压力与适应理论认为,压力会导致患者产生生理及心理上的适应性行为,如果适应行为能顺利应对压力,那么患者就可以保持自身稳态,反之则会导致患者机体失衡。
2025-03-25围术期禁食禁饮、麻醉用药、气管插管等原因可能会引起全身麻醉病人术后产生不同程度的口渴感[4],而食管癌病人术后由于重建上消化道、留置鼻胃管、胃肠减压[5]等往往需要更长时间的禁食禁饮。多项研究表明,口渴是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最严重的症状之一,持续口渴不仅增加病人耗氧量及代谢负担,还会使病人产生负性情绪[6‐8]。
2025-03-18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能够长期留置患者体内,是建立中心静脉通道的可靠方法,适用于乳腺癌化疗患者。但临床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时,常伴有感染、导管相关血栓形成、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安全,干扰患者治疗的进程[1]。
2025-03-07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在发生着巨大改变,甲状腺属于人体情志器官,多受情绪波动影响,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也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1-2]。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会有颈部无痛性肿块或结节[3]。
2025-02-28消化道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可发生在消化道任何部位,与患者饮食习惯、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无明显症状,易漏诊误诊,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癌症会给患者躯体造成剧烈疼痛,同时由于病情的不确定导致心理负担较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2025-02-05结肠癌是一种常见且发病率较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通常表现为消化不良和腹胀,随着疾病进展,病人可能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中晚期常见黏液便、脓血便以及腹痛等严重症状[1]。目前,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方法多样,包括外科手术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和生物治疗[2]。
2025-01-28宫颈癌位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第4位,严重损害女性的健康和生命。中晚期宫颈癌首选放射治疗(简称“放疗”),随着放疗的进行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肠炎,其发生率为50%~70%,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甚至出现贫血消瘦而导致放疗中断,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信心及生存质量。
2025-01-06人气:22947
人气:20698
人气:18699
人气:17320
人气:17314
我要评论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587
影响因子:0.582
影响因子:0.702
影响因子:4.36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