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提升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迁移能力助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2024-01-10    1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和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和智能转型升级,现有人力资源与未来发展所需人才结构不匹配;近几年来,国内硕士研究生不断扩招,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研究生就业面更加宽泛,毕业去向不仅包括博士研究生、公务员、事业编、事务所、金融机构、企业等会计方向的就业领域,也包括非会计领域劳动力市场。因而,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结合MPAcc专业培养要求,重视学生可迁移能力提升,以保证MPAcc就业能力供给与就业市场需求的契合,着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未来会计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推进方向。本文分别从国际化、产教融合以及学生三个维度,对可迁移能力进行探索,提出一系列就业竞争力提升路径。

  • 关键词:
  • MPAcc
  • 人才培养
  • 可迁移能力
  • 就业竞争力
  • 提升路径
  • 加入收藏

一、引言


伴随“大智移云”时代的到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信息技术的交融渗透,知识更新不断加速,会计跨界与融合日趋渐进,我国财务工作正面临从信息化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变的趋势。随着世界环境的不稳定性、高新技术的持续更新、全球化的不断渗透,我国经济显著增长,开放进程明显加快,教育系统亦迎来新的挑战与机遇。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改革,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培养逐渐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偏移[1],就业形势愈发严峻;MPAcc培养单位的多样化以及培养机制的差异化形成“少强多弱”的多极化局面,MPAcc研究生竞争尤为激烈,毕业去向呈现多样化趋势。

新技术环境下,更应以目前MPAcc毕业生就业多元化现状为基础,以提升可迁移能力为手段,以培育具备全球视野且多元发展的MPAcc人才为目标,着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帮助MPAcc学生更好地就业。


二、核心概念


(一)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

MPAcc(Master of Public Accounting)旨在提供专业的会计理论培训和实务教育,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充分了解会计领域实务、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以满足财务智能化背景下不断发展的会计和审计行业的现实需求。

早在20世纪80年代,基于会计行业对专业会计人员的需求日益增长,MPAcc初步萌芽;90年代初,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攻读MPAcc学位,以提升自己在会计领域的竞争力;进入21世纪,MPAcc课程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变化不断调整和更新,以适应行业的变化和需求。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数字化转型,MPAcc课程也会继续发展和创新,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会计人才。

(二)可迁移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可迁移能力的概念也在不断发展。YNTEMA[2]于1957年首先提出,将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有效交流沟通能力、合作和组织能力等定义为可迁移能力(Transferable Skills),并指出其是不同岗位的通用能力,必不可少。教育部将可迁移能力划分为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客户服务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3]。樊成[4]指出,可迁移能力亦可称为核心能力、通用能力、个人能力和柔性能力,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专业学科知识及能动能力,而是由个人性格等内在道德素质和具备的专业技能相融合的混合体,在一种环境或一类研究中习得,在另一种环境或一类研究中同样发挥作用技能。

不同学者对于可迁移能力的表述存在一定的内在倾向性,突出可迁移能力虽是在一定背景下获得,但是又可以在其他不同现实情景中融会贯通的能力。具备可迁移能力,不仅能让学生们更灵活应对工作变化,而且能为数字时代的学生提前准备,成功地驾驭和塑造自己的未来,即便职业与岗位转换,也能够适应并胜任。


三、MPAcc可迁移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之所需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我国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及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正全力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促进经济和产业结构智能转型升级,促进现有人力资源就业竞争力。目前,精通数字技术的会计人才还不足,可迁移能力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也是学生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桥梁纽带。

因此,新时代的学生必须先学好专业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技术水平,进一步培养可迁移能力,从而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以快速应对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

(二)市场变幻莫测,岗位轮换,就业之所需

可迁移能力是企业未来成长和发展的核心人才能力。目前市场变幻莫测,岗位轮换频繁,员工跨专业趋势明显,具备了可迁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而不会因为专业技能的岗位局限性而受限制。

近年来,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不高,高校培养的学生人才与企业所需人才匹配度较低,提高学生可迁移能力是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平衡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也要培养学生的可迁移能力,无论工作环境是否发生变化,都能满足社会和工作的需要。

(三)学生成长发展,自身之所需

可迁移能力可以来源于个人生活,可以在一个情境中获得,又可以应用于其他工作情境。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注重对学生可迁移能力的考察。例如,企业招聘过程中采用的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形式,重点考察应聘者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个人品质素养等,是否能做到审时度势、认清事实、独立判断、辨明真伪等可迁移能力。因此,可迁移能力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所需,关乎教育本质,关乎学生未来,关乎国家发展,高校在培养好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应高度重视并全力培养学生的可迁移能力。


四、MPAcc可迁移能力的提升路径


(一)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国际化+可迁移能力+MPAcc”联合培养长效机制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现阶段劳动力市场需求与各国人力资源储备和工作技能现状之间不匹配越发明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不同国家制定的经济、教育等相关制度、教育教学实践等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在应对日新月异的劳动力市场所需竞争力和工作技能,而且能快速提升国内教育体系对国内外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

政府、企业和高校应紧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需求,深入国内外用人市场,学习国际经验与方法,紧跟国际前沿,更新可迁移能力的内涵,构建“国际+可迁移能力+MPAcc”联合培养长效机制,培育时代化国际化MPAcc人才,促进各国合作共赢,提升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价值。

(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基地+方向+理念+环境”一体化MPAcc人才培养体系

1. 注重校企相结合,构建“产教融合”育人基地

基于国际化视角,高校作为培养具备超强解决实际各类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MPAcc专门人才的推动者,应紧密联系各类企业,注重学生可迁移能力方面的优化,形成“产教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MPAcc研究生可以深入企业进入不同基地进行实习锻炼,学习智能会计、智能财务、智能风险管理等知识,共同参与财务共享等智能财务管理建设,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与可迁移技能。

2. 课程设置注重多学科相融合,形成“跨学科+合能力”育人方向

学院课程设置应注重学科课程与跨学科课程相结合,在学好学科课程,培养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跨学科高阶能力,并辅之以可迁移能力作为专业知识或技能转换情境应用的衡量标准,加快智能财务管理的课程体系建设,从而形成“跨学科+合能力”人才培养方向,使得高校培养出的MPAcc研究生能够快速适应不同岗位需求,积极应对新时代的不确定性,迎接未来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文明环境的发展变化。

3. 创新教育方式,形成“全面理解+深度学习”育人理念

鼓励学生在全面理解MPAcc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集个人认知、情感、社交于一体,深入学习已有情境习得应用于新情境的能力,尽可能掌控自我学习。创新教育方式,结合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增加不同学科模块,帮助学生学习多种学科知识,增强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思考推理能力等可迁移能力。

4. 营造校园氛围,形成“实践调动+人文辐射”育人环境

将开展MPAcc教育实践活动与营造校园人文景观相融合,以MPAcc技能大赛、校内会计专业实践等多样性活动调动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以与MPAcc专业相关的各类文化标志、专业人物、悠久历史等人文景观提升学生们的人文情怀,从而形成专业实践与人文辐射相融合的育人环境,让学生更加热爱自身专业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认知水平和创新能力。

基于国际化影响,新时代高校应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打通校企通道,整合多样学科,创新育人理念,营造别样氛围,构建集育人基地、育人方向、育人理念、育人环境于一体的MPAcc人才培养体系,帮助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可迁移能力,以顺应国际化潮流,提升就业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三)摆正心态,做好“专业+兴趣+能力”MPAcc职业生涯规划

1. 以专业抓重点,开辟职业生涯规划主干道,为提升可迁移能力提供指导

MPAcc研究生应紧抓学院专业特色,依托资本市场会计与财务、注册会计师审计与财会监督、政府会计与国家治理、大数据分析与智能管理会计四大研究方向,开辟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铺平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干道,为发展自身可迁移能力提供指导。

2. 以兴趣作辅助,权衡职业生涯规划岔路口,为提升可迁移能力提供方向

在明确职业发展主干道基础上,结合自身性格、兴趣、价值观等特点,脚踏实地,不断积累,终身学习,从而在职业规划道路的岔路口,掌握好“方向盘”,为发展自身可迁移能力提供方向。

3. 以能力作铺垫,实现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目标,为提升可迁移能力提供路径

在开辟了职业生涯规划主干道,权衡好职业生涯规划岔路口的基础上,MPAcc研究生应着力夯实自身专业技能,整合已有知识技能、人际关系等方面资源,增强核心竞争力,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一套完整稳定的模式,即便职业与岗位转换,也能够适应并胜任。


五、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和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和智能转型升级,可迁移能力逐渐成为企业招聘环节的考核要素,具备可迁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提升就业竞争力。本文从国家化、产教融合以及学生三个维度进行探索,分别提出构建“国际化+可迁移能力+MPAcc”联合培养长效机制、构建“基地+方向+理念+环境”一体化MPAcc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做好“专业+兴趣+能力”MPAcc职业生涯规划等路径,以培养培育时代化国际化MPAcc人才,实现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价值增值,着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以适应不同行业劳动力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盛明泉,翟胜宝.会计专业硕士(MPAcc)培养方案创新研究[J].会计之友,2011(9):120-128.

[2]花雨阳,郜庆路,吴向荣等.以可迁移能力培养为抓手的专创融合模式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23,45(04):594-598,624.

[3]樊成,李北群.“能力修补”还是“能力陷阱”?---欧美博士生可迁移能力培养的争议与逻辑要义[J].大学教育科学,2021(4):86-96.


文章来源:肖艳.提升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迁移能力助力实现高质量就业[J].中国就业,2024(01):69-71.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高等教育评论

期刊名称:高等教育评论

期刊人气:670

期刊详情

主办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高等教育评估与研究中心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教育

邮发代号:2-2980

创刊时间:2013年

发行周期:半年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