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高校青年学生合作/竞争策略取向及其与内隐合作态度关系

  2024-03-05    1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研究测量了在竞合社会背景下成长和接受教育的当代高校青年学生的合作/竞争策略取向及对合作的内隐态度,并探讨了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校青年学生倾向于采用合作策略追求成功,但不排斥竞争策略;对合作具有积极的内隐态度;相对于追求成功策略不明确者,合作/竞争策略取向者对合作的内隐态度更积极,且合作和竞争策略取向者之间不存在差异。文章基于社会背景及策略的情境性对这些发现进行了讨论。

  • 关键词:
  • 内隐合作态度
  • 合作/竞争策略取向
  • 战略思维
  • 追求成功策略
  • 高校青年学生
  • 加入收藏

一、引言


A.M.布兰登伯格(A.M.Brandenburger)和B.J.奈勒波夫(B.J.Nalebuff)的竞合策略思想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经提出,便成为商业运作的真实力量[1],改变了商业追求成功的战略思维。由于可反映更为动态的关系,加之全球化的加剧和信息工业时代的影响,这一思想很快由商业领域进入到社会生活领域,改变了人们对合作与竞争的基本观点[2],“同时竞争又合作”成为人们追求成功的策略。早期的相关研究发现,我国高校青年学生更倾向于采用竞争策略获取成功,但是,性别的差异并没有取得一致性结果[3,4]。然而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学生追求成功的策略与个体经历密切相关。例如,有学者探讨了教学方式对商业管理中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的影响,结果发现,翻转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合作性意识、降低竞争性意识[5];还有学者发现,与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相关的价值体系可以通过学习经历和学术训练获得[6];王磊则采用“共同目标训练方案”,通过现场实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为期1年的训练,结果发现,实验组在合群意愿、合作互惠和合作包容3个合作倾向性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未进行训练的对照组[7],这意味着追求成功的合作竞争策略与个体经历有关。当前高校青年学生基本是在竞合策略盛行的社会背景中成长并接受教育的,因此,高校青年学生的合作/竞争策略取向是否出现新的特点是文章关注的问题。

与过去经历有关的另一心理变量是内隐态度。所谓内隐态度是指过去经验和已有态度积淀下来的一种无意识痕迹潜在地影响个体对社会客体对象的情感倾向、认识和行为反应[8]。相对于外显态度,内隐态度对行为具有更好的预测作用,因而,人们越来越重视内隐态度。合作/竞争策略取向体现了人们获取成功的2种不同动机,即通过共赢还是通过战胜对手实现个人目标。依据D.卡茨(D.Katz)态度功能理论[9],个体的动机决定其态度,这意味着合作/竞争策略取向与合作的内隐态度关系密切。虽然,高校青年学生合作精神培养备受社会关注[10],但鲜有研究探究其形成机制。内隐合作态度是合作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拟在探讨当前我国高校青年学生合作/竞争策略取向特点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与内隐合作态度的关系,以明晰高校青年学生合作/竞争策略取向对内隐合作态度的作用。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工具

合作/竞争策略取向测量。文章采用C.H.西蒙斯(C.H.Simmons)等人编制的“合作与竞争策略标度”量表[11]。该量表将合作和竞争看成是人们追求成功的2种不同策略,共有19个题项,其中8个题项测量合作策略取向,11个题项测量竞争策略取向。测量时,要求参与者根据真实使用频率进行5点评定,即“5———直如此”“4———经常如此”“3———有时如此”“2———很少如此”与“1———从来不是如此”。哪个量表得分高,表明个体更倾向于采用该策略去获取成功。2个分量表的可靠性系数分别为0.75和0.84(p<0.001)。

内隐合作态度测量。采用内隐关系评估程序(Implicit Relational Assessment Procedure,IRAP)测量。该范式属于计算机化测验,以自动化行为的反应时为指标,测量人们在无法进行精细认知加工下的习惯化反应[12]。测量采用包含合作和非合作信息的图片作为目标刺激,“喜欢”和“厌恶”2个词汇作为属性刺激,通过“一致”和“非一致”关系判断进行内隐合作态度测量[13]。同时,采用A.G.格林沃尔德(A.G.Greenwald)等人提出的D值作为内隐合作态度的指标,D值越大,则内隐合作态度越积极[14]。

(二)研究样本

招募100名在校大学生,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合作/竞争策略标度”量表,用远程电脑控制的方式完成内隐合作态度的IRAP测量数据收集。删除量表中回答不全和IRAP测量错误率超过20%的数据,最终得到有效数据89份。所有参与者均为右利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或色弱,且熟悉电脑基本操作,之前均未参加类似实验,没有相关的实验经历。


三、研究结果


(一)高校青年学生合作/竞争策略取向及内隐合作态度现状

整理合作策略取向、竞争策略取向及内隐合作态度D值的平均数与标准差,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合作/竞争策略取向与内隐合作态度D值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以中位数3为参照,采用单样本平均数T检验发现,合作策略取向和竞争策略取向均显著高于中位数3[t(88)=13.81,p<0.001;t(88)=12.67,p<0.001],即使用2种策略的频率在“有时如此”和“经常如此”之间,且显著高于“有时如此”;以0为参照,采用单样本平均数T检验发现,内隐合作态度D值显著高于0[t(88)=2.86,p=0.005],说明高校青年学生在对包含合作信息、非合作信息刺激的喜欢与厌恶关系判断中,一致性关系快于不一致性关系判断,即对合作持积极态度。

采用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T检验发现,男生的合作策略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女生[t(87)=3.37,p=0.001];竞争策略使用频率和内隐合作态度D值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这说明,高校青年学生追求成功的合作策略使用存在性别差异。

(二)不同策略取向者的内隐合作态度差异

群体平均数难以呈现个体追求成功的策略取向,因此,文章以合作策略平均数与竞争策略平均数的比值作为高校青年学生追求成功策略的指标,对参与者进行分组。这一比值是个体合作策略使用与竞争策略使用的平均值之间的相对值,比值越大表明相对于竞争策略,个体更倾向于使用合作策略;当比值为1时,表明2种策略的使用频率比较均衡。采用单样本平均数T检验发现,比值显著大于1[t(88)=2.87,p=0.005],表明高校青年学生合作策略的使用高于竞争策略的使用,即整体上倾向于采用合作策略追求成功。

以比值的平均数上、下限为分组值(上限值为0.12,下限值为0.02),进一步对高校青年学生的追求成功策略进行区分,可以分为合作策略取向、无区分策略取向和竞争策略取向。3个组的合作竞争策略取向比值及内隐合作态度的D值描述统计值如表2所示。

表2 各组的合作/竞争策略平均数比值与内隐合作态度D值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合作/竞争策略取向比值单因素方差分析事后平均数差异检验表明,合作策略取向组显著高于无区分策略取向组,无区分策略组显著高于竞争策略取向组,表明区分是有效的。以策略取向为自变量,以内隐合作态度D值为因变量,进行平均数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3个组之间的D值存在差异,F(2,86)=7.50,p=0.001;事后平均数比较发现,合作策略取向组D值明显高于无区分策略取向组(p=0.001),竞争策略取向组D值也明显高于无区分策略取向组(p=0.011),但合作策略取向和竞争策略取向2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图1)。以0为参照,单样本平均数检验结果表明,合作策略取向和竞争策略取向明显大于0[t(15)=4.58,p<0.001;t(31)=3.66,p=0.001],无区分策略取向与0差异不显著[t(40)=-0.48,p=0.636]。说明合作/竞争策略取向者内隐合作态度均是积极的,而无区分策略取向内隐合作态度则是不明确的。

图1 不同策略取向的D值平均数差异  


四、讨论


研究测量了高校青年学生追求成功的合作/竞争策略取向及对合作的内隐态度,结果表明,合作/竞争策略取向的平均使用频率均高于“有时如此”,介于“有时如此”和“经常如此”之间,内隐合作的态度更积极;但内隐合作态度与合作策略、竞争策略使用相对比例有关,相对比例高于和低于平均水平的内隐合作态度比平均水平更积极。这说明,合作和竞争均是高校青年学生常用的追求成功的人际策略,且具有明显策略取向的青年学生内隐合作态度更积极。

如前所述,大学生采用合作还是竞争策略取向追求成功与其经历关系密切。当前高校青年学生成长与生活在竞合社会背景中,在考虑与竞争者的关系时深受“做饼的时候,商场是合作;分饼的时候,商场是竞争”思维影响[1]23,不再将竞争和合作看成是一个维度对立的两级,而是2个独立的维度[2]122。文章的研究发现也说明,高校青年学生虽然更倾向于采用合作策略取向追求成功,但并不排斥竞争策略取向。这表明,当前高校青年学生也意识到“和你的竞争者合作,既合作又竞争”是获取成功的途径。同时也发现,男生使用合作策略的频率显著高于女生,竞争策略的频率性别差异不明显。这一结果与张智等人的研究结果“女生和男生一样也趋于竞争策略取向,而且在合作策略取向上不如男生”相似[4]34。学者认为,这主要是当前就业、择岗、发展机会等现实存在或潜在的不平等让女生承受更高的学习与就业压力造成的。要获取与男生同等的发展机会,女生要承受更大的竞争压力,这使得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女生使用竞争策略的频率与男生相差无几,但使用合作策略的频率却低于男生。

对合作的态度方面,总体上呈积极态度,但也存在与追求成功策略有关的差异。从理论上讲,合作策略取向者对合作的内隐态度应是积极的,竞争策略取向者对合作的内隐态度应是消极的,而无区分策略取向者应是不明确的;同时,三者应呈现出内隐合作态度D值是合作策略取向者高于无区分策略者,无区分策略取向者高于竞争策略取向者。但结果却表明,竞争策略取向者不符合这一假设。这可能是由于策略是情境性的。来自混合动机的研究发现,合作策略取向者在两难游戏中,行为会因对手的策略灵活改变,具体表现为比竞争策略取向者更强的竞争同化行为、遇到合作策略取向者则改为合作行为的“弹回”现象,但内心的合作信念没有改变[2]116[15]。文章的研究发现也验证了这一点。内隐合作态度作为内在信念,即使是倾向于采用竞争策略获取成功者对其也抱有积极评价。这进一步说明,高校青年学生对合作持有积极的内隐态度,也再次验证了之前的研究结果[13]174。这可能与当前信息时代高校青年学生的经历有关。周详等人认为,“合作学习是应对信息时代学习困境的有效途径”[16]。他们通过研究发现,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的学习小组存在集体智慧,这一智慧在解决困难问题的判断与决策中作用更加明显,且不太会受“个别成员主观自信、实力和多数人意见的左右”。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改变了青年学生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越来越普遍,这不仅促使青年学生在学习上获取成功,而且也获得了友谊、增进了社会交往能力,进而促使青年学生对合作持有积极的内隐态度。


五、结束语


文章通过研究发现,当代高校青年学生倾向于采用合作策略追求成功,但不排斥竞争策略;对合作具有积极的内隐态度,这可能与竞合社会思维影响及信息时代学习方式有关。在高等教育中,教师应准确把握青年学生对追求成功的合作/竞争策略的看法,引导青年学生正确、理性看待合作/竞争策略。


参考文献:

[1]亚当·布兰登伯格,贝利·奈勒波夫.竞合策略:商业运作的真实力量[M].黄婉华,冯勃翰,译.台北:云梦千里文化创意事业有限公司,2015.

[2]谢晓非,余媛媛,陈曦,等.合作与竞争人格倾向测量[J].心理学报,2006(1).

[3]唐盛明.实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272-292.

[4]张智,阎秀冬,杜丽华.三校大学生竞争/合作策略取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心理学探新,2001(3).

[7]王磊.大学生合作倾向性培养的实证研究[M].高等教育研究,2011,32(12):93-96.

[8]张林,张向葵.态度研究的新进展:双重态度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03(2):171-176.

[10]李颖,袁利.大学生合作精神状况的调查和思考[J].学理论,2010(19):111-113.

[13]王世壮,贾泽民,孙红日.基于内隐关系评估程序的高校学生合作态度测量[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2(4).

[16]周详,张泽宇,曾晖.长期合作学习小组中的集体智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16(2):231-237.


基金资助: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大学生合作/竞争策略取向与内隐合作态度的关系研究”(18JY04);


文章来源:孙红日.高校青年学生合作/竞争策略取向及其与内隐合作态度关系[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03):11-13.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高等教育评论

期刊名称:高等教育评论

期刊人气:670

期刊详情

主办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高等教育评估与研究中心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教育

邮发代号:2-2980

创刊时间:2013年

发行周期:半年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