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新型头颈固定支架在颈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

  2020-12-25    19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头颈固定支架在颈椎后路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8月—2019年12月接受颈椎后路手术患者40例,术中应用新型头颈固定支架固定20例(试验组),应用Mayfield头架固定20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曲度指数(CCI)及术后头面部皮肤受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试验组CCI术前为(13.58±2.82)%,术后为(18.26±3.01)%;对照组CCI术前为(13.47±3.01)%,术后为(16.31±2.75)%;2组术后CCI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皮肤完好18例,轻度受压2例;对照组皮肤完好17例,头皮出血1例,头皮拉伤2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头颈固定支架操作简便,固定牢靠,能更好地保护颈椎正常生理曲度及头面部皮肤,是一种适应多种颈椎后路手术的较理想的新型支架,值得临床推广。

  • 关键词:
  • 外科设备
  • 手术后并发症
  • 手术治疗
  • 颈椎
  • 骨科
  • 加入收藏

颈椎后路手术的常用体位为俯卧位,适用于颈椎病合并颈椎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颈椎椎间盘突出、颈椎骨折脱位、颈椎椎管内肿瘤、颈椎附件肿瘤以及椎间盘侧方突出等的手术治疗[1,2]。颈椎后路手术头颈固定有其特殊要求,比颅脑手术的要求更高,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多种俯卧位头颈固定支架以颅脑手术用途为主,无法完全满足颈椎后路手术需求[3,4]。本研究组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对传统头颈固定支架进行改良,用于颈椎后路手术,并与传统Mayfield头架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8月—2019年12月接受颈椎后路手术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术中采用新型头颈固定支架固定,男14例、女6例,年龄20~75(46.12±2.13)岁,颈椎病后路减压术17例,颈椎骨折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3例;对照组术中采用Mayfield头架固定,男13例、女7例,年龄21~74(45.69±1.63)岁,颈椎病后路减压术12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4例,颈椎骨折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4例。2组患者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备案。

1.2新型头颈固定支架

新型头颈固定支架主要由插杆、支撑架、头面固定部件组成(图1)。圆形插杆直径1.25cm,长13.00cm。支撑架由7条方形杆组成:2条斜杆末端有正方形套筒,套筒内有小尖齿,防止滑脱;1条横杆底座,直径3.00cm,长30.00cm;1条竖杆,1条垂直杆,2个带有螺母固定的方形套筒。支架面部接触部位为硅胶包裹聚氨酯,头面托的环形底座中空,半环形合金底座与头面固定部件用螺丝固定。面部支撑面板(直径5.00cm,外环长20.00cm,宽26.00cm)下端缺口便于X线穿透。插杆、支撑架和头面固定部件的环形底座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均可透光。支撑结构包括连接头颈固定部件的支持部及连接于支持部的床架安装组件。头面固定部件根据头面受力点数据设计,通过多次X线片及CT测量各头面受力点间距,并结合国人面部解剖数据设计为额头100mm,双颧80~100mm,下颌60~70mm,额颌160mm。

图1新型头颅固定支架各部件

1.3术中体位

试验组:俯卧位,新型头颈固定支架通过圆形插杆固定于手术床,患者全身麻醉后由巡回护士将面贴粘于面部,采用粘贴带加强固定气管插管,避免患者俯卧时口腔分泌物过多使气管插管固定胶带浸湿而导致脱落。麻醉平车及手术床两侧分别配3名医护人员,麻醉医师立于头侧,观察患者呼吸节律、口唇有无发绀及气管插管是否脱落,将气管插管与麻醉机断开,并将患者以俯卧位置于手术床,立即将气管插管与呼吸机连接。患者头部置于头面环,口鼻和气管插管置于头面托的空隙,通过调节头面环下部升降杆,使患者颈部达到适合手术体位。患者胸腹部两侧放置2条硅胶垫,使胸腹部处于悬空,将患者双臂及身体固定于手术床上,避免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身体移动。同时,使用方条形胶带交叉斜拉于双侧肩背部,通过牵拉可将颈背部皮肤皱褶拉平。患者双膝和下肢放置椭圆形凹型衬垫,避免长时间手术使膝盖、生殖器或外阴受压。底座上旋钮可调整患者头部与肩部之间的距离。新型头颈固定支架在术中力度足够支撑患者头面部,且术中可正常使用G形臂X线机,正位摄片无阻挡。术中支架与G形臂X线机位置合适,与手术床结合牢固,同时面枕中空,不影响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图2)。

对照组:患者全身麻醉后,按照试验组方式将患者翻转至手术床,头颈置于Mayfield头架上,调整患者颈椎曲度,固定患者头部、上肩。

1.4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曲度指数(CCI)[5,6]及患者头面部皮肤情况。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2~7椎体下角连线的距离d,分别采用d1、d2、d3、d4表示d到C3、C4、C5和C6后下角的垂直距离,CCI(%)=(d1+d2+d3+d4)/d×100%。手术完成后患者头面部皮肤颜色正常为皮肤完好;皮肤变红且可在30min内恢复正常为轻度受压;皮肤呈青紫色和/或出现破损、皮下血肿为皮肤压伤。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试验组CCI术前为(13.58±2.82)%,术后为(18.26±3.01)%;对照组CCI术前为(13.47±3.01)%,术后为(16.31±2.75)%;2组术后CCI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皮肤完好18例,轻度受压2例;对照组皮肤完好17例,头皮出血1例,头皮拉伤2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国内颈椎手术中通常使用马蹄形头架和石膏床或加以颅骨牵引加强固定[7]。但是,上述固定方式头部可一定程度活动,调节不便,压迫面部皮肤及眼部产生视网膜缺血,且不利于术者观察患者面部情况。有研究显示,马蹄形头架仅可使患者头颅小幅度抬高或降低,其缺点为头颅固定不牢靠且调节幅度较小,无法保证颈椎曲度更好地恢复[8]。有学者尝试对颈椎后路手术支架进行改良,但一直未获得满意结果[9,10]。广泛运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的Mayfield头架固定系统引入颈椎后路手术后,有学者在牵拉固定磅数及颅骨置钉位置方面对手术疗效的影响进行了研究[11,12],Mayfield头架固定系统具有固定可靠、可调节、便于麻醉管理、避免面部皮肤压伤及眼部受压等优点,但该系统操作复杂,颅骨置钉有出血、感染、皮下血肿、颅骨钉松动滑脱或移位致头皮裂伤、颅骨凹陷以及血压增高心率增快等并发症可能[13,14]。

图2试验组患者手术体位

本研究组研制的新型头颈固定支架,符合临床颈椎后路手术要求,与Mayfield头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试验组术后CCI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头面部皮肤受损情况相比无明显差异,表明新型头颈固定支架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并未增加手术并发症。新型头颈固定支架优点:①头面部枕圈为硅胶包裹聚氨酯,兼具柔性及韧性,可适应不同体质量与体型的患者,可避免使用马蹄形头架出现的面部受压或使用Mayfield头架可能导致的颅骨凹陷或头皮撕脱等缺点[15,16]。②满足全身麻醉的术中管理及护理,术中患者头部固定牢靠,可避免气管插管脱落。③可多轴活动,进行前后和上下三维调控,维持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保证术中减压、置钉或复位过程的稳定性,避免术中安置颅骨钉用力过猛而导致颅骨凹陷的可能。④支架各连接点牢靠,避免术中松动引起颈椎错位,导致手术意外。⑤不影响术中颈椎正侧位X线透视,弥补了同类型其他头颈支架不能进行正位摄片的缺点,可更好地确认手术节段及指导手术操作[17,18,19]。新型支架使用注意事项:①使用前均应对头面托进行消毒,但需避免使用过多消毒液,导致患者面部皮肤被消毒液浸泡;②手术过程中应避免女性患者乳房(将乳房调整好位置,置于双臂空隙内)或男性生殖器被挤压。

综上所述,颈椎后路手术中使用新型头颈固定支架,操作简单,摆放体位用时较短,使患者于术中保持较舒适体位,避免眼眶受压,保护颈椎正常生理曲度及避免头面部皮肤受损,同时可进行术中颈椎正侧位X线透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不足之处在于新型支架及面枕托板采用不锈钢材料,术中不易透光,可考虑改为可透X线的碳素纤维等材料,将更易于术中颈椎透视。


参考文献:

[4]洪瑛,姜马娇,刘浩,等.颈椎合并颅骨损伤患者术中使用Mayfield头架的方法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6):1526-1528.

[5]王涛,尚平福,徐钦华,等.限制性椎板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固定对脊髓性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轴性症状的影响[J].中国医学装备,2019,16(8):70-74.

[6]周德春,胡豇,程跃,等.超高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外科治疗方案的效果对比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4):472-474.

[7]赵波捷,胡勇.多节段非连续性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脊柱外科杂志,2019,17(6):436-440.

[8]龚开珍,王悦.“C形”凝胶垫与“马蹄形”头托对俯卧位腰椎手术早期并发症影响[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44(5):77-78.

[9]刘丽清,卢鸣赧,李若琳.体位固定改良法护理干预对颈椎后路手术患者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14):1811-1813.

[10]马俊,叶晓健,席焱海,等.后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中华骨科杂志,2018,38(16):971-980.

[11]马明珠,杨立惠,文波,等.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中聚氨酯凝胶头圈与Mayfield头架摆体位对患者面部压伤影响的效果评估[J].华西医学,2015,30(7):1285-1287.

[12]厉小丽,李商庚,程雅娜,等.Mayfield头架在颈后路手术患者中预防头面部皮肤压伤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5,14(1):62-64.

[13]武润平,智霞.Mayfield头架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后路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10):1125-1127.

[14]陶海鹰,贺斌,卫爱林,等.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8例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17,25(1):62-64.


张志刚,冯永洪,王志强,李真,邹健,王新强,卢国樑.新型头颈固定支架在颈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J].脊柱外科杂志,2020,18(06):376-37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期刊名称: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期刊人气:294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广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1-7600

国内刊号:11-5530/R

邮发代号:46-248

创刊时间:199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