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高职建筑类专业“新工科”视角下课程思政

  2023-08-31    19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采用文献法对高职建筑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进行研究。高职建筑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存在课程思政体系不健全,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低、反思不足、学生动力不强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了优化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理解力,深挖思政元素提高学生执行力,重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认同感,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等对策。总结出盯紧专业定位拓宽学科视野,实现多元融合注重文化育人,挖掘传统元素注重科学精神,实践“课程思政”注重教书育人等课程思政实践要领。

  • 关键词:
  • “三全育人”
  • 建筑
  • 新工科
  • 立德树人
  • 课程思政
  • 加入收藏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完善“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要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程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在高职建筑类专业教学中,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价值目标培养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在知识、能力培养中塑造正确的三观,提高认识、分析、解决建筑相关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及困惑


在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教育引导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体现知、情、意、行的统一[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仅要育人还要育才,实现育人育才高度统一的有效措施就是把思想政治工作全面系统贯通在人才培养中,把思政建设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将价值观融入课程知识技能教学,实现课程育人。

(一)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1.教材思想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思政实施的抓手,落实课程思政元素教材建设是关键。目前,高职教育除了思政课教材外,思政元素还未具体深入到专业课程中,重视程度不够。部分自编教材中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存在牵强附会现象,思政育人功能不强,评价指标欠缺。

2.课程思政教学

随着国家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教学大纲、课程内容等方面体现了学生应掌握的思政知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因材施教,采用案例、讨论、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效开展思政教学。部分高校建立了课程思政评价体制和奖励体系,为课程思政保驾护航。

3.课程思政比赛

近年来,部分高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相关大赛,全面推进“课课有思政,人人讲育人”。通过大赛锤炼,使教师深刻领会课程思政的内涵,达到以赛促建的目的。

4.课程思政培训

在高职建筑类专业各级各类培训中大都引入了思政元素,为课程思政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思想,促进了课程思政向更高层次发展。但是,思政落地举措不够,专业课教师不能在技能培养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

(二)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困惑

1.课程思政实施体系不完善

课程体系承载着实现培养目标的重任,主要由课程目标、内容、活动等要素组成,是一个动态的统一,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课程思政虽不是一门具体课程,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有合理完备的体系,以利于课程思政的实施。目前,高职建筑类专业课程思政目标泛化、内容不具体、结构不合理,教学方式方法需进一步优化改进。

2.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低

课程思政是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受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个人价值观、生活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专业教师不能胜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思政意识、思政能力不足。主要原因是对课程思政动态发展的关注度不够,能力不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课程思政相关理论与专业知识体系的广度、深度不完善,目标体系未细化,思政元素未能很好的融入课程。

二是模拟思政情景不足。在翻转课堂、线上教学、MOOCS等教学情景中尝试课程思政,但伴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衷,专业教师需具备数字素养以应对教学情景的设定。对于思政元素的融入,未能多维度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手段采用“思政元素+专业知识”研磨教学。

3.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反思不足

课程思政主要是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作为专业课教师对思政元素的融合要勤于反思,善于总结,积极主动与学生、教师等群体交流,及时搜集信息并反馈,在反思中总结更新理念,创新思路、方法完善专业思政理论。大部分教师针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教学进行了反思,忽视了专业对价值的需求,对思政效果的反思不足。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价值的培养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的发展、成长、获得感没有增强。

4.学生接受课程思政内动力不足

教育是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学识的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能动性是影响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高职建筑类专业在课程思政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具体的实践中,由于课程思政在整体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保障机制等方面不规范不完善,致使课堂成效参差不齐,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可度、获得感不一。课程思政没有达到学生心理需求,学生内动力不足。

5.专业课程思政目标定位不准

“新工科”视角下高职建筑类专业重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鼓励青少年走技术技能型道路[4]。为此,坚持立德树人,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融入工匠精神,实现育人目标。课程受专业、技术、价值等因素影响,课程思政目标定位不准,存在专业与思政牵强附会,甚至有两张皮现象。

6.课程思政考核指标存在差异

多元化教学应根据主体不同、环境不同、考试方式不同而有差别,目前缺少协调机制,无法对专业课程思政进行统一评价,也无法形成科学的思政考核体系。校企双方对课程思政的评价主流是一致的,但有其侧重点,如学校对课程思政的评价更注重思政品德、生活纪律等,企业对课程思政的评价更注重学生在工作中的态度和行为规范等。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座谈会上指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5],为专业课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在建筑类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将课程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价值目标融为一体,通过教师“讲、传、引”帮助学生在知识、技能培养中塑造正确的三观,提高认识、分析、解决建筑相关问题的能力。

(一)优化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理解力

通过优化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理解能力。优化课程设计要求逐字逐句读懂、读准教材,教材是学生掌握和理解专业知识的基本工具。

高职阶段,学生对教材思政点的重视度不够,认为专业课程的学习重点是听课、记笔记、实操,对于教材中的思政点无需关注[6]。例如,建筑构造课程知识点多且分散,相互之间相对独立,各知识点包含的思政元素不一。这就需要通读、精读教材,注意教材中思政元素,尤其是传统建筑和历史人物所蕴含的意义。

(二)深挖思政元素,提高学生执行力

通过对专业课程知识点的剖析,挖掘知识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执行力[7]。对知识点的剖析要做到润物无声,既不能让学生觉得课堂偏题,又能接受。在专业课程知识点中挖掘价值元素,将社会现象、专业知识、思政元素有效融合起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述,以便于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

建筑结构课程内容晦涩难懂,相互之间联系紧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强,要求在教学中依托事故案例,通过事故案例所蕴含的思政点,提高学生学习结构计算的兴趣。

(三)重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认同感

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课程建设好。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内容,指出了不同学科专业、类型课程分类建设方向及具体要求,强调把课程思政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8]。思政只有自然而然发生在课程教学中与教学内相融相生,才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鉴于以上原因,课程思政建设必然涉及教学内容的重组重构,如建筑工程制图课程各模块内容相互交叉,知识点杂而多,要求在教学中对相关知识点重构,通过知识点的重构引入工匠精神。

(四)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思政效果

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与其相对应的教学方法,目前高职建筑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案例法、项目法、实操法等,教学方法相对传统和单一。课程思政的实施对改造目前相对传统和单一的教学方法具有多维突破作用,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的数字信息教学手段将得到大力发展。

(五)创新教学模式,培育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表现[9],作为专业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发挥课程优势资源,对学生开展工匠精神教育,提升建筑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学到一门手艺,更能树立精益求精、脚踏实地的工匠精神[4]。

在教学中强化工匠精神的专业性和专注性,注重优秀传统文化如古建筑、建筑历史名人等所蕴含的诸如敬业、德艺、创新等精神。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依托专业知识强化交流沟通协调,引导学生尝试践行,注意创设思政环境。

(六)构建联动互评,提高思政育人效果

评价考核是检验课程思政效果的依据,是检验育人模式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鉴于校企双方对课程思政评价侧重点不完全一致的现实,探索构建基于“学生”为中心,“校、企、师、家”4方为辅的多元化评价体制,实现学生动态思政评价。学校顶层设计,教师、企业导师、家长反馈,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三、实践课程思政要领


(一)盯紧专业定位,拓宽学科视野

建筑类专业课程的思政作用不是课程的思政化,也不是在课程中简单进行思政教育,而是全方位、全域、全过程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润思政元素于知识点中,水与乳的交融。也就是一如既往盯紧专业,坚持专业性质不变,挖掘其内涵价值、伦理等,作用于受教育者,使其以专业为基础,在专业教育教学中发现育人元素,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

(二)实现多元融合,注重文化育人

建筑类专业有其自身的知识、技能、规范、规则,作为专业教师要善于挖掘建筑学科文化特点,注意借势而为、因势利导,把思政元素巧妙融入专业文化中[10]。例如,在学习民用建筑构造时,依托中国传统建筑(如故宫)分析建筑物的构造,借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文化自信力,实现以物感人、以物触境,做到知情境意结合,挖掘其内涵。

(三)挖掘传统元素,注重科学精神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承载着前人的不懈努力和希望,是大量的知识积累而成的,也是无数有志之士探索世界的过程和人格的体现。从课程思政视角,发掘学科的丰富资源,实施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建筑类专业教师要崇尚科学,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引导教育学生,成就他们的青春风采。

(四)实践课程思政,注重教书育人

学习建筑学科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提高实践能力,服务全社会。在“新工科”视角下,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应用好社会这个大舞台,通过师生专业实践,增强对社会的理解。特别是对目前整个社会发展水平的理解,既提高自身的认知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也能提高学以致用能力,培养社会认知、交流能力。简单来讲,专业学习不仅是专业理论的掌握,更是人的社会、行为、思维、价值塑造过程。

四、结语

在“新工科”视角下,建筑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以人为本,以专业知识点为契机,充分挖掘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将古建筑、历史名人等传统元素引入思政,潜移默化开展专业知识思政教育。优化设计重组专业知识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培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技能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央视网.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7(2):30-31.

[2]湖南日报评论员坚持立德树人答好“三道题"[N]湖南日报,2016-12-13(1)

[3]徐圆圆,曹蓓,曹旭.“课程思政”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模式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 40(11):291-293.

[4]孙凯宁,孙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21(24):89-92.

[5]曲淑英,卢龙玉,宋良,等材料力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压杆稳定 “为例[J]力学与实践,2021.43(6):959-963.

[6]李积云铸造类工科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与实效研究[J].特种铸造及有色台金, 2021,41(12)-:1605-1606.

[7]洪早清,袁声莉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高校课程改革取向与教学质量提升[J].高校教育管理,2022, 16(1):38-46.

[8]洪早清,袁声莉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高校课程改革取向与教学质量提升[J].高校教育管理,2022, 16(1):38-46.

[9]孙凯宁,孙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21(24):89-92.

[10]李文洁,王晓芳.混合教学赋能高校课程思政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12):131-138.


基金资助:武威职业学院2022年院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专创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探索”(XZ2022Z04);武威职业学院2022年4月院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研究成果(XCMS2022);武威职业学院2022年4月院级创新创业教育试点改革专业“建设工程管理”(XCZY2022);武威职业学院2021年4月院级创新创业教育试点改革专业《建筑工程技术》(XCZY2021);


文章来源:蔡济众.“新工科”视角下高职建筑类专业课程思政[J].中国冶金教育,2023(04):82-85.DOI:10.1631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冶金教育

期刊名称:中国冶金教育

期刊人气:125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冶金教育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工业

国际刊号:1007-0958

国内刊号:11-3775/G4

创刊时间:1992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