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化路径

  2022-05-30    10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通过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开展有效的控制活动,并提高信息传递与沟通能力,加强对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的监控,可以有效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持续高效运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本文介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内涵与现实意义,分析了目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完善措施,以供参考。

  • 关键词:
  • 公共服务
  • 内部控制
  • 经济业务
  • 行政事业单位
  • 财务管理
  • 加入收藏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肩负着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任,在社会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将内部控制报告纳入单位决算报告体系,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部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优化。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述


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内涵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单位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方案和采取措施,对预算绩效、政府采购、财务收支、国有资产、建设项目等经济业务进行管控的行为。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切实保障行政、管理、财务和会计系统互联互通,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确保资产安全,提升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履职能力和公共服务质量。

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合规目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应贯穿决策、运行、监控、评价及报告等全过程,对所有业务实行全覆盖。通过闭环监督,优化资源配置,防止财政资金的违规操作,杜绝违法乱纪现象发生,提高廉政建设水平,实现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全面提升综合管理能力,从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活动合法合规。

(2)有助于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安全。通过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中的资产管理制度,完善从资产购置、领用、变动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规范资产清查制度,避免资产闲置,加强跟踪管理,落实管理责任,从而保障各类资产的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有助于确保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通过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中的财务管理制度,识别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对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约束,加大对会计信息的审核力度,保障财务会计管理合法合规,确保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为各项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4)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对各项业务活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办事流程,强化监督约束,提高办事效率,可以有效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有效运转,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全员性和系统性的认识不足,片面地认为内部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职责。目前,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难以满足相关要求,不严格执行内部控制流程,风险识别能力不足,风险分析不精准,风险应对不当,影响单位内部资源的整合利用。

2.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薄弱

(1)内部控制机构设置不合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还未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内部控制牵头部门及内部控制评价监督部门不明确,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组织框架,无法促进内部控制工作高效运行。

(2)内部控制机构运行不规范。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构形同虚设,运行规范性不足。例如,未开展内部控制专业知识培训,未召开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会议,未定期评估相关风险,内部控制评价不到位,考核评价结果未得到有效运用。

(3)制衡机制不完善。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建立完善的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及定期轮岗制度,缺乏专项审计监督,职责不明确,决策程序不规范。

3.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薄弱

(1)预算控制薄弱。首先,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事前控制不到位,预算编制没有进行详细论证和分析规划,绩效目标模糊不清,支出方案没有细化,预算准确度有待提升,导致预算调整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的规范性不足。

其次,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事中控制弱化,预算执行监控力度不足,没有对预算执行和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监控,削弱了预算约束力。

最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事后控制不完善,绩效自评及重点绩效评价不到位,评价结果未得到有效运用。

(2)岗位设置不合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落实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未制定关键岗位人员的轮岗制度,轮岗周期和轮岗方式不明确。例如,出纳兼职复核岗,采购兼职保管岗,可能给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风险或损失。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首先,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照抄照搬其他单位,未结合实际情况来完善,无法发挥实质性作用。其次,内部控制制度及流程图并未覆盖所有业务和环节,没有随着现实情况的变化进行及时更新,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4)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执行力不足。例如,预算绩效管理未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覆盖,政府采购合规性欠缺,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或处置不规范,收支管理不到位,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深入,合同订立和执行过程的规范性不足。

4. 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滞后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较为滞后,信息系统只具备报表编制或信息记录的功能,并未嵌入内部控制流程,造成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存在不足。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


1. 提升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素质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应该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宣传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切实强化内部控制意识,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将内部控制制度作为日常工作准则,形成单位一把手负责、内部控制机构指引、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环境。

另一方面,引进专业人才,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注入活力。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内部控制培训,提高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升风险识别、分析和应对能力,切实提高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2. 强化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1)组建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机构。首先,内部控制机构建设对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至关重要。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建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内部控制牵头部门。例如,设置内部控制委员会及办公室,由内部控制委员会负责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工作,审议重大风险和重大事项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措施,指导和监督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工作。内部控制委员会下设的办公室,主要负责日常的内部控制工作。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应设立独立的评价监督部门,客观公正地履行监督职能,不仅审查财政资金的合法合规性,并对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有效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点和漏洞,提出整改建议。同时,还需要加强外部监督,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提供支持。

(2)规范内部控制机构的运行。内部控制机构的规范运行,为内部控制顺利落实提供了有力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应定期召开内部控制工作会议,针对各类问题提出有效措施,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培训;制订内部控制评价方案,开展内部控制评价,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更新内部管理制度,落实责任,作为监督问责和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

(3)建立完善的制衡机制。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明确分工,实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对相关岗位依职定岗、分岗定权、明确职责,对重点领域的关键岗位建立定期轮岗制度;同时,建立部门职责清单和岗位责任清单,针对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岗位进行专项审计。

其次,对各岗位分别授权,并明确相关授权事项。对于重大决策事项,严格落实公众参与、风险评估、专家论证、集体讨论决定、合法性审查等流程。

3. 加强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1)提高预算管理能力。首先,预算编制应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根据财务状况和发展战略规划,参考往年的预算执行情况,结合事前绩效评估及重点绩效评价结果,坚持厉行节约的原则,在确保重要事项的同时兼顾一般。不断优化支出结构,防止资金滥用,并按照规定程序对预算方案进行充分论证,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其次,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将经过批准的预算方案作为各项支出的基本依据,并建立健全分析制度,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从定量和定性两个层面研究预算执行情况及改进措施,从而加大预算约束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最后,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并将事前绩效评估、绩效自评及重点绩效评价结果等,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从而推动内部控制工作深入开展,以绩效目标为导向开展内部控制工作。

(2)合理设置岗位。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各业务环节中的不相容岗位,应采取分离措施,避免职能交叉、重叠;通过明确岗位责任和职责权限,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及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实行定期轮岗,防止内部管理漏洞,保障内部控制工作有序进行。

首先,明确预算业务管理中的预算编制与审核、预算审批与执行、预算执行与分析、决算编制与审核相互分离,并明确收支业务管理中的收款与会计核算、支出申请与审批、支出审批与付款、业务经办与会计核算相互分离。

其次,明确政府采购业务管理中的采购申请与审核、采购方式确定与审核、采购执行与验收、采购验收与登记相互分离,并明确国有资产管理业务中的货币资金保管与账目登记、资产财务账与实物账、资产保管与清查、对外投资立项申报与审核相互分离。

最后,明确建设项目业务管理中的可行性研究与决策、预算编制与审核、决策与实施、实施与支付、实施与验收、竣工决算与竣工决算审计相互分离,并明确合同业务管理中的合同拟定与审核、合同文本订立与合同章管理、合同订立与登记台账、合同执行与监督相互分离。

(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控制活动的行动指南,建立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才能使管理活动有章可循,实现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基本规范、内部控制专项应用指引和内部控制操作规程,明确内部控制责任制度,不断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性、适用性和完整性。例如,某财政局建立内部控制基本制度,明确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原则及框架体系,作为各部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准。

同时,依据基本制度及各部门职责范围,制定各类专项风险管理办法,并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全过程管理。再由各部门根据基本制度、专项风险管理办法及有关规章制度,准确评估本部门的各类风险,明确岗位责任并完善工作流程,从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操作规程。

(4)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只有严格执行,才能发挥制度的实质性作用。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大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通过对内部控制评价等级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加强规范管理和风险防范,切实提升单位综合治理能力。

例如,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达到一定金额的新增重大项目,要检查是否按制度要求进行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是否合理有效,绩效运行监控是否落实,绩效自评是否全覆盖,各种评价结果是否有效运用;在支出管理方面,“三公”经费支出要检查是否厉行节约。

4. 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依托大数据技术及云计算技术等,实现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同步更新和实时共享,及时准确地收集、处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并加强内部控制分析,确保进行有效交流沟通,降低人为操作的失误率,从而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应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自动预警机制,将内部控制管理嵌入信息系统,并覆盖各业务流程,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风险点,堵塞系统漏洞,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流程执行进行全过程监督,进而优化业务流程的控制机制。


五、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与行政、管理、财务和会计系统融为一体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优化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机制,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将内部控制关键点嵌入业务系统,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水平,提升单位的履职能力和履职效果,保障单位运行合法合规,进一步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金莉,吕唯.试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商讯,2021(23).

[2]杨琳.浅析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14).

[3]张忠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20(05).

[4]陶新平,袁敏.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问题与改进[J].财务与会计,2020(22)-

[5]郭娜.论财务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及构建[J].中国市场,2021(22).

[6]王绪芳.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20(13).


文章来源:诸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0):73-7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当代会计评论

期刊名称:当代会计评论

期刊人气:539

期刊详情

主办单位: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经济

创刊时间:2008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