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梅毒患者血清固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06-07    13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分析梅毒患者血清固定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梅毒患者血清固定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9月在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诊疗的梅毒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基本信息和治疗方案,通过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初始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梅毒患者血清固定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梅毒患者378例,年龄为(36.22±10.99)岁;男性192例,占50.79%。血清固定患者62例,血清固定率为16.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0~50岁(OR=2.742,95%CI:1.315~5.718)、女性(OR=3.390,95%CI:1.798~6.390)、潜伏期梅毒(OR=3.168,95%CI:1.045~9.609)和初始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1∶16(OR=1.963,95%CI:1.079~3.570)是梅毒患者血清固定的危险因素,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是梅毒患者血清固定的保护因素(OR=0.370,95%CI:0.186~0.734)。结论年龄、性别、疾病分期、初始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和治疗药物是梅毒患者血清固定的影响因素。

  • 关键词:
  • 低滴度状态
  • 梅毒
  • 血清固定
  • 血清抵抗
  • 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
  • 加入收藏

血清固定也称血清抵抗,指部分梅毒患者经规范治疗后,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降低到一定程度(一般≤1∶8)后不再变化,且长期甚至终生维持在低滴度状态[1]。血清固定的梅毒患者复发率较高,后遗症严重,且影响因素复杂[2],易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3]。研究表明,梅毒患者未发生治疗失败或再感染时,其梅毒血清固定率也有15%~40%[4]。尽管学者已提出梅毒血清固定形成原因的各种理论,但对梅毒血清固定的高效治疗方案及其发生机制尚未达成共识[5]。本研究对378例经规范治疗的梅毒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血清固定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梅毒患者血清固定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8年9月—2020年9月在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诊疗的梅毒患者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经规范治疗者;(3)病例资料完整,能配合追踪随访者。排除标准:(1)合并HIV感染者;(2)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呈假阳性、神经梅毒和心血管梅毒患者;(3)在治疗过程中经历治疗失败或再感染者;(4)孕产妇;(5)有全身炎症史,合并重症者。

1.2方法

参考文献[6,7]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病程、疾病分期、伴发基础疾病和合并其他感染等;(2)治疗方案,规范治疗药物种类、疗程、使用免疫调节类药物和临床转归情况。通过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电子病历系统收集调查对象初始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资料。根据WS273—2018《梅毒诊断》[8]判断调查对象是否发生梅毒血清固定。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统计分析。定性资料采用相对数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梅毒患者血清固定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纳入梅毒患者378例,其中男性192例,占50.79%;女性186例,占49.21%。年龄21~68岁,平均(36.22±10.99)岁。疾病分期以潜伏期梅毒为主,202例占53.44%。治疗药物以苄星青霉素为主,310例占82.01%。规范治疗以1个疗程为主,333例占88.10%。初始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1∶16有166例,占43.92%。使用免疫调节类药物38例,占10.05%。

2.2梅毒患者血清固定率比较

血清固定患者62例,血清固定率为16.40%。女性患者血清固定率高于男性患者(P<0.05)。采用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血清固定率高于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的患者(P<0.05)。规范治疗>1个疗程的患者血清固定率高于1个疗程的患者(P<0.05)。初始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1∶16的患者血清固定率高于>1∶16的患者(P<0.05)。不同年龄和疾病分期的患者血清固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梅毒患者血清固定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梅毒患者是否发生血清固定为应变量(0=否,1=是),以年龄、性别、疾病分期、治疗药物和初始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0~50岁、女性、潜伏期梅毒和初始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1∶16是梅毒患者血清固定的危险因素,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是梅毒患者血清固定的保护因素。见表2。


3、讨论


本次调查的378例梅毒患者接受规范治疗后,血清固定率为16.40%,低于徐超等[6]研究结果。患者需尽快根据梅毒临床分期进行针对性治疗,定期检测并识别血清固定,预防梅毒复发。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疾病分期、初始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和治疗药物为梅毒患者血清固定的影响因素。>30~50岁梅毒患者血清固定的风险较高,与刘焕颜等[9]研究结果类似,可能因为该年龄段多为梅毒潜伏期,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不易察觉,病程延长,延误治疗时间,造成多器官组织损伤,发生血清固定[10,11]。因此,强化梅毒患者主动筛查,尤其是对潜伏期梅毒的筛查,重视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女性患者血清固定率高于男性患者,可能女性生殖器部位的皮损发生较隐蔽,容易延误诊治。血清反应素试验是评价梅毒治疗效果极其重要的指标,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效价与疾病活动的程度、免疫反应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非梅毒螺旋体滴度较高的个体更有可能实现血清学治愈[12]。初始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较高提示患者炎症和免疫力较强,利于机体清除梅毒螺旋体[13]。初始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1∶16为梅毒患者血清固定的危险因素。苄星青霉素增加梅毒患者血清固定的发生风险,可能因为青霉素容易存在耐药性,但青霉素与非青霉素药物治疗梅毒的效果存在一定差距[14],苄星青霉素仍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

表1梅毒患者血清固定率比较

表2梅毒患者血清固定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参考文献:

[1]姜晓勇,卢珍玲,杨慧丽,等.早期梅毒加用抗神经梅毒药物对梅毒血清固定的影响[J].皮肤病与性病,2019,41(4).486-488

[2]赵洋,栾兴宝,杜天意,等.梅毒血清固定影响因素及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北京医学,2020,42(10):963-965.

[5]李维,刘双全.梅毒血清固定机制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8,46(3):82-85.

[6]徐超,林丽萍,马启超,等.387例梅毒患者血清固定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8,24(7):733-734.

[7]史修波,贺国容,兰小琼,等.梅毒患者正规治疗后血清固定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8):2214-2216.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梅毒诊断:WS273-201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

[9]刘焕颜,梁晓冬;邓婕,等.梅毒血清固定的产生及临床转归[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9,35(10):637-640.


文章来源:沈惠良,王涧,严丽英,黄佳,夏莹烨.梅毒患者血清固定的影响因素分析[J].预防医学,2021,33(06):589-591.

基金:湖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0GY51)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英文)

期刊名称: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英文)

期刊人气:157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院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6-5540

国内刊号:32-1880/R

邮发代号:28-6

创刊时间:1964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