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即RCEP)签署与生效,为东亚及东南亚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契机与平台。跨境电商作为数字贸易的重要构成部分,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对畅通RCEP区域国家间的货物与资源内外循环具有重要作用。跨境电商品牌化与精细化发展离不开供应链管理质量与效率,在全球供应链向区域化发展的趋势下,重构并优化RCEP区域跨境电商供应链,加强链上节点协同,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对区域跨境电商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RCEP区域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人才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本文在深入分析RCEP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RCEP区域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的路径。
2020年11月15日,中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东盟共十五个国家经过长达8年谈判,终于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简称RCEP。该协定于2022年6月在所有成员国全面生效,这意味这一个覆盖全球经济规模30%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的诞生,东亚及东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将进入一个新的纪元。跨境电商作为数字经济时代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在畅通RCEP区域货物及资源流动中发挥重要优化配置作用。如今跨境电商已经从铺货式的野蛮生长进入更加精细化、品牌化及供应链管理的发展阶段。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在提升跨境电商企业竞争力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人才是关键,如何培养适应RCEP区域跨境电商发展的供应链管理人才对RCEP区域的跨境电商协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1、RCEP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人才需求
1.1国际化视野。
RCEP区域包括中日韩、东盟十国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各国间具有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与习俗,为此,RCEP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人才需要具备开阔的国际化视野,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差异,并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合作,才能对RCEP跨境电商供应链进行有效管理。
1.2大局观与整体思维。
跨境电商供应链涉及跨境电商卖家、跨境电商平台、物流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服务商、海外仓等多个主体,RCEP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人才需要具备大局观与整体思维,从整体上把控供应链各主体间的协调与配合,平衡各主体与供应链整体的利益关系,实现整体效益最优化。
1.3整合与协同资源能力。
RCEP跨境电商生态系统涉及生产、流通及消费以及不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元因素,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人才需要了解各个国家及领域资源禀赋与优势,整合区域优质资源,并协同各方资源以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与韧性。
1.4数据化思维。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逐渐加持各行各业,跨境电商作为高效实现区域产品及资源互联互通的商业模式,在数字技术赋能下将进一步加强RCEP区域供应链的协同,也对跨境供应链管理人才数字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供应链管理领域的融入促使数据驱动供应链管理得以实现,要求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人才具备数据化思维、量化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顺应供应链数字化发展的趋势。
1.5创新力。
RCEP区域跨境电商供应链处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面临损链、断链风险,需要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人才提升抗风险能力,能够根据国际环境及市场变化、客户需求,不断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运营方式,挖掘可用的多元化资源,同时,也需要具备快速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与国内市场环境。
1.6责任感。
RCEP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的成败关乎链条上各节点方的利益,以及整个供应链竞争力及跨境电商运营的成败,区域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人才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与职业认同感,爱岗敬业,对供应链管理岗位重要性具有充分的认知,做到恪尽职守。
2、RCEP跨境电商供应链人才培养现状
2.1我国供应链人才培养初具规模。
我国供应链人才培养起步较晚。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培养多层次供应链人才,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设置供应链相关专业和课程,鼓励相关企业和专业机构加强供应链人才激励机制”。同年本科院校开始开设供应链管理专业并实现招生,2020年正式进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目前,全国共有2 800多所高校,开设供应链管理专业高校74所,高校供应链人才培养已初具规模,人才培养体系日渐完善。2020年2月,人社部发布了供应链管理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供应链管理师成为我国官方认定的新职业。人社部网站数据显示,未来五年,我国供应链人才缺口达600万左右。但根据相关用人单位反馈,目前高校培养的供应链管理人才仍难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2.2 RCEP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定位空缺。
RCEP的签署,为东亚及东南亚供应链重构与协同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和机制平台。由于协定生效时间短,各高校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尚未对RCEP区域跨境电商进行聚焦,针对性不强,没有结合区位特征与跨境电商产业优势,对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进行细分定位,将其纳入供应链人才培养体系,因此无法有效对接RCEP区域跨境电商企业及产业集群供应链管理人才需求,助力RCEP区域跨境电商供应链降本增效,充分发挥跨境电商在RCEP区域贸易畅通的作用。
图1 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路径
3、RCEP区域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的路径
RCEP区域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要找准定位、明确目标,发挥政府、高校、协会、企业四位一体的作用,并注重国际化、实战型、创新型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养,构建政府为支撑、高校为主体、企业与协会为两翼的人才培养路径,如图1所示。
3.1政府为支撑。
RCEP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涉及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文化习俗等诸多因素,这些都增加了供应链管理不稳定因素及管理风险。中国政府应积极发挥在RCEP区域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协同发展,建立区域国家信息披露及共享平台,及时提供跨境电商及供应链管理所需的有用信息,以便高校与企业及时融入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及培训的课程体系,精准培养适应RCEP区域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所需的人才。在政策层面,设立奖励机制,通过RCEP专项基金,对RCEP区域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相关的社会培训、职业认证等方面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在机制层面,建立与高校、企业、协会对接渠道与机制,及时掌握供应链管理人才需求动向及行业人才培养的痛点与难处,各地方政府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充分激发企业、协会在供应链管理人才中的积极作用。
3.2高校为主体。
高校应充分对接行业实际需求,制定完备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体系,通过理论加实践的双元制模式开展RCEP区域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通过企业真实案例进教材、企业导师进课堂、真实项目进课程、学生进企业等方式,完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教师外派企业,提高师资实践能力。高校积极对接RCEP产业园区及产业集群带,通过实习人才输送,学徒制等模式,提升供应链人才的实践能力,有效满足RCEP区域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人才需求。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人才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高校可以通过开展RCEP高校间国际交流与合作,如互派留学生、跨国论坛等,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其今后从事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工作打好基础。以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为补充,在紧跟社会、国际、行业形势的背景下,通过联合共建产业学院、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跨境电商进校园等多种模式,实现以实践育人为本、产业为要、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跨境电商供应链创新型人才培养。
3.3企业与协会为两翼
3.3.1企业。
跨境电商及供应链管理企业是高校供应链管理人才最终的去向,企业应根据自身需求寻找对口高校,通过协同育人项目或是通过定制班的方式为企业培养和招募人才。向高校积极反馈用人单位需求,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协助高校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无缝对接,更精准满足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工作需求。在企业内部建立学徒制,通过师傅带徒弟方式,提升企业供应连管理人才工作质量及胜任力。建立完善的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人才企业考评体系,通过考评提升在职供应链管理人才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
3.3.2协会。
行业协会应完善供应链管理人才认证体系,针对RCEP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人才设置专门认证,并根据区域人才需求,精耕认证考试内容,以认证驱动与提升RCEP区域跨境电商供应链人才培养质量。通过组织开展RCEP区域人才培养论坛等方式加强各个高校、行业组织及企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积极探讨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的模式,借鉴区域国家及高校人才培养成功经验,结合本国用人需求特征,完善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体系。针对教育界、产业界的痛点和需求,推动教育教学与产业应用实现快速、同步、协调发展。跨境电商协会与供应链管理协会应积极合作,针对官、产、学、研各界,充分利用RCEP区域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的各种优势资源,培育适应RCEP经济一体化背景的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人才,促进跨境电商在RCEP区域资源配置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4、结束语
RCEP是“十四五”我国推动高质量对外开放、打造贸易强国的主要阵地,跨境电商作为加强我国与RCEP国家间经贸往来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在向品牌化与精细化转变过程中需要强有力的供应链支撑,这其中供应链管理人才是关键。RCEP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需要政府、高校、协会、企业等多方面的合作和努力,通过RCEP区域合作与信息共享,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师资水平、加强与企业合作,以及提供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多种途径,培养出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具备国际化视野、大局观与整体思维、整合与协同资源能力、数据化思维及责任感,能够适应和满足行业需求的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汪传雷,杨依婉,秦浩,等.基于招聘需求信息的物流和供应链人才培养[J].物流技术,2023,42(8):10-15.
[2]万凤娇.企业需求导向下的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物流技术,2020,39(6):134-138.
[3]詹川,龚英,杨婷婷.大数据视角下供应链人才需求分析及其在重大疫情下变化趋势的研究[J].供应链管理,2020,1(9):14-20.
[4]周焕月.智慧物流应用对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人才的新要求[J].中国市场,2023(30):175-178.
文章来源:夏天娇.基于RCEP背景的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物流科技,2024,47(23):134-135+139.
分享:
高职院校在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过程存在学校与市场之间的需求不对称现象,难以实时把握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人才的变化,导致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难以满足跨境电商市场发展对于专业化、高素质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1]。
2025-02-10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药学专业作为医药领域的关键专业之一,其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医药行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近年来,“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为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
2025-02-10在碳中和背景下,高端制造业对服务型人才的需求愈发凸显。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调研与分析,探索出一条符合碳中和背景的高端制造业服务型人才培养路径,以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同时推动高端制造业的持续发展。
2025-02-09智能制造是当前产业转 型和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也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导力 量[5-6]。 目前,我国产业发展急需应用型人才[7-8]。 因此,顺 应产业发展需求的智能制造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 式探索是助力我国产业升级、 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 研究方向。
2025-01-22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是高校为培养设计专业人才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与艺术设计类课程相比,园林专业的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更加紧密地结合园林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引导学生提升审美水平,注重对其形象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其掌握一定的园林设计能力和基本的设计表达技巧。
2025-01-17新农科教育是以现代农业科学为基础,融合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教育体系。在这一背景下,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不仅需要传承中药学的精髓,还需紧跟时代步伐,培养能够解决中药资源保护、种植、加工、质量控制及新药研发等领域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2025-01-15科研思维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整个心理活动的呈现过程。提升科研思维及核心创新能力,对于医学水平的提升及未来疾病的探索和攻克具有深远意义,能够保证医学的不断进步,为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防等做出贡献,并实现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
2025-01-13作为医改政策的前沿传达者、执行者,医院管理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医院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医院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决定医院未来改革发展的态势,建设一支符合医院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医院管理人才队伍是推动医疗卫生政策落地、促进医院可持续运营发展的重要推手[1]。
2025-01-13“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由此可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一在于培养既重视基础又技能精湛的“三农”专业人才[2]。
2025-01-10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经济振兴和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但当前农文旅人才培养存在诸多不足,无法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校企政合作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培养适应农文旅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2025-01-09人气:2104
人气:1740
人气:1359
人气:1357
人气:118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物流技术
期刊人气:2138
主管单位:湖北物资流通技术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物资流通学会物流技术经济委员会,中国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工业
国际刊号:1005-152X
国内刊号:42-1307/TB
邮发代号:38-178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473
影响因子:0.370
影响因子:0.240
影响因子:0.220
影响因子:0.26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