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体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策略

  2021-11-02    6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高校校园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深化教育改革,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已然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目标。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应用型高校必须贯彻落实的一项重要任务,其直接影响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未来趋势,需要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因此,应用型高校实施体育课改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其通过探索全面提高学生体育教育文化素质的改革路径,可以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人才培养
  • 体育教育改革
  • 应用型本科院校
  • 教育改革
  • 文化素质
  • 加入收藏

促进社会有用人才的培养是高校特别是应用型高校的教育目标,其培养的人才质量直接决定着社会经济未来的发展水平。而体育课程作为面向各类学院和专业的公共课程,长期走在教学实践的前沿,更应意识到学习制度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一部分对校园文化和发展的深刻影响。因此,公共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对于高校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推进课程体系创新,推进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优化,促使各大高校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已逐渐成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


一、实行体育教育改革的意义和必要性


体育在教学的整体内容中具有巨大的作用,体育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体育教育与其他教育不同,其特点是多样化的,不仅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能满足其不同的教学需求,可以针对不同学生进行诱导和培养,促进社会的发展,为社会输出身心全面发展的合格员工。体育教育形式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离不开好的身体素质。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学生在锻炼中增强身体素质,还能磨炼其意志力,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体育教师应继续提高对“终身体育”概念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体育不是在学校或教育中进行的,而是终身进行的。教师应在合理组织体育课程的基础上,坚持学生身体发展规律,同时结合不同学生的身体特点,针对学生进行训练,以便更有效地帮助学生,通过长期的持续训练提高训练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1]。

(二)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教育形式的不同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千差万别的,体育教师应深刻地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使企业对优质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上升,同时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能力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综合型的社会人才不仅要掌握基础的知识和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为此,教师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紧跟社会的发展方向,符合企业发展现状,满足企业的人才要求。另外,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锻炼时还应该重视学生的适应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够尽快进入角色[2]。

(三) 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目前高校在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侧重于体育知识和技术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出体育教学的其他价值,导致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发展,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划。因此,进行体育改革可以改变课堂教育单一化的教学现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应用型大学从人才培养定位的角度,面向服务、管理、建设、生产一线岗位,培养具有一定实际操作和管理技能的实践型高级人才[3]。这些人才不仅要有很强的业务和管理能力,还要具备超强的耐力和崇高的精神品质。现阶段高校已经不适合现在的体育教学模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还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建设人才。

(四) 符合社会人才需求标准

我国经济水平发展迅速,各个企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对人才的需求量也持续上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已经不是现阶段企业对人才的应用标准,除了以上基础要求以外企业更需要创新型和高素质的人才,满足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应用型院校为了满足企业的用人标准,不断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把社会的需求当成培养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发展,有利于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二、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高校体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学习课程,对大学生身体素质、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校体育教育是校园体育课程的最后一步,校园体育课程是终身体育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近年来我国逐步推行人才的全面培养,重视体育教育,推动现代教育模式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研究表明,我国许多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重视性程度还不够有待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育观念落后

多年来,我国高校体育一直沿用传统的思维和教学方式。在教学具体的过程中,则体现在重视技术轻视理论,忽视体育文化对学生精神和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在课堂上依旧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在学习内容上没有选择权和自主权。教师采用同一套标准对不同差异的学生进行测量和评价,过分强调统一性和规律性,忽视个体差异性和特殊性。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大学生喜欢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甚至有意逃课。久而久之,大学体育教育的目标自然也就难以实现了[5]。

(二) 课程设置不合理

应用型体育教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转变教学改革方向,从系统性和全局性方向来看体育课程的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目前来看,一般情况下第一、二年通常会提供基础教育和选修课程,第三和第四年会提供某些科目的公共选修课程,但是其课时却明显不足,特别是体育基础课,通常每周只有一节课,有些学校甚至两周只有一节课。此外,大多数应用型高校只会以学校设备和教师为主要力量,实现基础课程的开设,把足球、篮球当成重点项目,没有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的任务开展教学,一些受到学生和社会重点关注的体育并没有在高校中得到引进,学生的体育需求也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6]。

(三) 运动设施缺乏

尽管我国将体育课程视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并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支持。但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在开展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高校体育教育设施建设薄弱,这严重影响了体育教育的质量。此外,目前学校暂时并不重视体育教育,政府划拨的财政资金也尚未投入设施的建设中。据调查,大多数学校缺乏体育课场地,多个班级同时在操场上集合进行体育课的情况很普遍。还有的学生反馈说,由于缺乏运动设施,学生们需要排队进行球类训练,这大大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四) 教学方法单一

在素质理念和新课改的推动下,进行了高校体育改革,意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但是因为没有切实的改革措施,需要改革的内容也不全面最终导致改革区域形式化。总之,没有得到确切落实的体育教学改革只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教师仍然以集中讲解和交流这种枯燥乏味的方式来介绍各种竞技类运动技术。课堂教学由于太过单一,教师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式也没有创新,缺乏新颖性,使学生逐渐产生了厌烦。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还没有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利于提升教学效果[7]。

(五) 评价体系待完善

我国体育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目前考试的标准是以评价学生的成绩和对体育运动技术的了解为评定方法,严重忽视了体育教学的其他价值,导致教学目标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严重脱节。另外,体育教育测试侧重成绩评价,强调对学习成果的量化和明确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较少,而一些隐性因素如学生的创新精神、练习方法、物理教学意识等,在评价中普遍被完全忽视。评价既包括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对体育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学校体育管理的评价,而教育环节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评价体系亟待完善。


三、体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策略


(一) 树立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是目前推进应用型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首要内容之一。基于体育改革背景下,还应结合发展现状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组织课程内容时,应保障教学内容满足体育锻炼目的和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8]。另外,实行教学体制改革时也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特点。在此基础上,应选择一种有效的组织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

(二) 更新课程体系

应用型高校的教学目标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保证课程与时俱进,使体育教育不局限于校园框架内。总结我国体育教育发展的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和经验,不仅要深化学科基础,同时也要考虑到系统性和专业性以及知识的广度,合理地设置整个课程,对课程进行全面的改革。对于学生来说,有限的学习时间内难以学到更多的内容,因此,体育课教学内容应该尽量简洁化,即在保证每门课程的课时不变,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内容,主要课程内容要更加高效才可以,避免课程内容之间不必要的重复,同时也能增加学生知识的学习量。

(三) 满足学生需求

造成体育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缺乏丰富的课程内容。进行体育教学改革首先要丰富和完善内容体系,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9]。学校和体育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职业取向和当前社会需求进行简单的调查,然后根据这些信息,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保证学生的学习需要。以保证这些改革后的教育内容,既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磨炼学生的意志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好胜心,在工作中充分展现出自身优势,促进社会和自身的发展。

(四) 创新教学组织

在体育课程的创新过程中,教师应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为此,体育教师必须放弃讲解、示范,改变枯燥的教学模式。在学生群体普遍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情况下,体育教师可以将体育游戏融入教学内容,寓教于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仅能获得体育知识,也能体验到体育的乐趣,有利于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对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起到积极作用。

(五) 完善评价体系

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是教师过分看重学习成绩,导致学生将学习成绩视为主要目标,最终体育教育的教学效果部分受教师评价的控制和影响。为了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教师应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基础上,完善和丰富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体育教师应根据专业和教学特点并融合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等多方面的信息,构建出一个尽善尽美的评价体系[10]。例如某一领域的学生未来的工作对专业程度要求较低,对身体素质、合作意愿、团队能力和责任感要求相对较高。在评估这一领域上的学生时,体育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的最终学业成绩,还应评估以下几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与同学紧密合作,能否承担起集体的荣誉和责任等。这种评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提升其合作能力,为成为应用型社会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六) 完善师资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主要表现在组织思想的转变,这些变化能够反映教师的整体能力。也就是说,体育教师的专业程度和技能水平直接决定着体育教育改革的最终成效。因此,为促进改革的顺利实施,应用型高校应建立一支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教师队伍。


四、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化,体育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高素质体育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师们不断创新思维,以供给侧改革的需求为基础,结合应用型基础教育机构的特点,以提高体育教育的有效性为目标,在确保教育改革相关性的基础上实现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叶华聪.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8):33-35.

[2]李英玲.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山西青年,2021(5):101-102.

[3]马伟成.刍议体育教改背景下的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对策[J].拳击与格斗,2021(6):15.

[4]冯超.继续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5(2):125-128.

[5]冯伟.新媒体信息时代下新型高校体育的教学改革分析[J].才智,2021(3):69-71.

[6]赵磊,徐兴林,赵梅莲,等,通识教育视域下应用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7):11-14.

[7]王健.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体育课田径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9(8):221.

[8]余静.基于应用型教育背景下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分析——以铜仁学院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0):155-156.

[9]瞿昂.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范生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文教资料,2016(8):156-157.

[10]唐颖婷.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武术研究,2017,2(4):129-130.


文章来源:陈晓虎.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考[J].科技风,2021(30):65-6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期刊名称: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期刊人气:167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体育总局

主办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5-0256

国内刊号:11-3262/G8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