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城市阅读空间模型构建分析

  2020-12-18    16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引入区块链技术,构建城市阅读空间区块链系统五角模型。研究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开放透明、安全可信、不可篡改等特点在城市阅读空间的适用性。认为区块链技术能解决城市阅读空间身份认证、资源共享、财务审计等实际问题,从而提升服务效果。

  • 关键词:
  • 书香社会
  • 区块链
  • 城市阅读空间
  • 小型图书馆
  • 模型构建
  • 加入收藏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接连下达,推动建设“书香社会”已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城市阅读空间”就是在此背景下孕育的全新文化场所。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和新闻报道发现,纵观北京、合肥、深圳、无锡、成都等城市近千处阅读空间的建设运营,总体上形成了两种风格的建设模式:“图书馆+其他”和“其他+图书馆”。北京大学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李国新[1]指出:近两三年出现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是一个功能基本完善的小型图书馆。那么,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如何避免出现当前公共图书馆运转中常见的图书流失、运营成本高、无法通借通还、个性化服务不足、财务审计不透明等问题,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区块链技术(BlockChainTechnology)最初是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由中本聪于2008年11月提出。2015年后,该技术被各界人士广泛认为是继蒸汽机技术、电力技术、互联网技术之后的颠覆性核心技术。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后,区块链技术已在金融、物联网、公益慈善等方面做出了尝试,但在公共文化建设领域仍难有建树。截至2020年4月30日,我们以“区块链and城市阅读空间”为关键词检索CNKI数据库,相关文献数量为0。Nicholson[2]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以应用于图书馆领域,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图书馆建设。MerrillWarkentin[3]等人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帮助公共服务、文化服务等的建设。因此,我们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城市阅读空间的建设当中,有效地实现城市阅读空间“随时随地满足社会成员阅读需求”的建设目的,使其社会效益最大化,具有极高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新意。


1、区块链技术概述


区块链技术是通过非对称加密算法来保证数据安全,通过共识算法实现数据不可篡改,通过各节点分布存储共同维护实现去信任化的数据库,由于数据库中储存各种信息区块加盖时间戳并指向上一个区块,故而形成按照时间序列排列的单一完整的链条。简而言之,区块链就是一个保密性极高的分布式数据库。

区块链技术有如下特点:(1)分布式存储。区别于传统的中心存储方式,区块链技术通过消息广播的方式,将数据信息实时同步地存储在数据库的各个节点,增强了整个区块链数据库的容错性和顽健性;(2)非对称加密[4]。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只能使用一对对应的公钥和私钥,实现加密和解密的效果。用公钥加密、私钥解密的过程称为“加密、解密”,用私钥加密、公钥解密的过程称为“签名、验证签名”;(3)共识机制。链上的各节点按共识机制运行,保证数据的内容存储和更新一致性,有效避免信息篡改和虚假交易,目前常用的有“POW机制”“POS机制”“PBFT机制”[5]等;(4)智能合约。它是区块链之上按照一定条件自动运行的程序代码,将现实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封装在区块上,相当于现实中的法律或合同条款的电子化。

区块链技术由于有了上述四大技术特点而天然拥有了去中心化、开放透明、不可篡改、安全可信、集体维护等应用优势,由于区块链技术本质之间的相关性和独立性,各个应用优势之间也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和独立性,某一应用优势可能并不是由于单一的技术特点产生的。区块链应用优势-技术特点关系如图1所示。

图1区块链应用优势-技术特点关系

区块链的技术特点和应用优势可以有效地弥补当前城市阅读空间建设运营面临的部分难题。我们将在下文提出的问题的基础上,利用区块链的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构建基于这些特点和优势的城市阅读空间区块链模型。


2、当前城市阅读空间建设运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Townsend等认为阅读空间的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公共空间和网络空间是两个主要的存在形式[6]。而在当前城市阅读空间建设运营中,通过落实城市阅读空间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身份认证、资源共享、智能管理、精准服务和监督审计等五方面的具体工作,实现城市阅读空间基本的社会文化服务功能。虽然理念和构想全面而务实,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难免过于注重形式的设计,而忽略了服务内容的落地方式。

(1)身份认证不便

目前建设完成在运营的城市阅读空间,要么因为没有建设身份认证系统只能提供阅览服务,无法提供借阅和远程服务;要么就是身份认证方式过于传统,依然采用了借阅证或电子借阅证的方式,仅仅记录用户的借阅信息和访问信息,而未曾与其他方面的身份识别系统相连通,进行全面具体的用户画像。在管理人员身份识别方面,依然采用传统的签到或打卡方式,仅仅能记录管理人员的出勤情况,功能单一且信息单薄。

(2)资源共享不畅

首先,知识资源共享难度大、流通程度低。书刊文献等实物资源,多数只能实现同一管理方下的通借通还,异地甚至同城还书基本无法实现;各城市阅读空间都有自己独立的网络知识资源数据库,且各数据库之间的访问壁垒森严,不仅造成了用户获取知识难度增加,也导致了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不可避免地造成浪费。另外,其他资源共享方面,各阅读空间着力打造自己的特色,但较高的成本却未获得相应较高的用户反馈。

(3)管理智能化不足

城市阅读空间日常运营的各种系统、机器之间没有良好的管理体系,需人工操控管理的较多,智能化程度低;日常管理信息透明度不高,造成了用户与管理方的纠纷,以及管理方各部门之间的权责不清;由于实物和信息资源来源渠道广泛,城市阅读空间管理方各部门割裂,协同度低。此外,用户的法律意识不强,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侵权行为,给城市阅读空间的管理和声誉带来麻烦。

(4)缺乏精准服务

城市阅读空间阅读推荐服务的参考信息多来自大量用户的借阅和访问记录,这样形成的推荐仅适合于面向大众的粗放式推荐,而无法实现针对具体某个用户的精准服务;同时,阅读空间的投票调查多采用邀请参与式,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完全依赖于用户的参与度,显得被动;在阅读空间文创设计上用户意见的征集度不强,缺乏产品特色;在社交圈的打造上,依赖于普及度很高的微信、微博等第三方社交软件,却无法打通跨平台交流的障碍。

(5)监督审计低效

城市阅读空间管理方多数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但作为服务型机构,员工绩效难以直观考核,管理人员懈怠偷懒的情况时有发生。用户对工作人员和阅读空间的监督建议往往采用意见簿的形式,流于形式且隐私保护不强;对用户的使用和访问监督方面,由于借阅系统、监控系统、智能检测系统等各系统融合程度不高,管理人员也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每一个用户,书刊或硬件设备等损坏而无法查找责任人等情况也时有发生;城市阅读空间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的财政补贴,而其财务状况内部审计单薄、对外公开程度较低、预算资金未能实现效用最大化,导致用户对阅读空间财务状况不满意、不理解。


3、城市阅读空间区块链模型构建及分析


3.1区块链模型构建

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城市阅读空间在以上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开放透明、不可篡改等优势,构建城市阅读空间区块链系统模型。

借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优势,集成社会生活中各身份信息及信用信息系统,可以最大程度解决城市阅读空间的身份认证中面临的个人信息不全,个人信息不易补充等难题,建立起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系统的身份认证方式;运用区块链技术开放透明、安全可信的优点,优化城市阅读空间资源共享的建设,保障资源共享的广泛性和安全性,建立起跨机构的全域、全时资源共享方式;利用区块链的集体维护和开放透明特点,可以更好地解决城市阅读空间的管理难题,使日常运营快捷高效,知识产权保护细致入微,书刊真伪辨别追根溯源,建立起连接城市阅读空间内部各部门各设备的智能管理方式;利用区块链的共同维护、安全可信等特点,可以更精准解决用户在个性化推荐服务、社群交流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建立起为用户量身定制的融合性精准服务方式;利用区块链的可追溯性、不可篡改等特点,使监督审计工作更扎实,实时公示财务及审计信息,实时反馈用户意见,建立起更专业化、更透明公开的监督审计方式。

根据区块链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构建城市阅读空间区块链系统五角模型,如图2所示。本模型将城市阅读空间打造成区别于传统公共图书馆的全新的集知识获取、社交娱乐、休闲消费为一体的文化符号,提升城市阅读空间的经营效率。

图2城市阅读空间区块链系统五角模型

3.2区块链系统五角模型分析

3.2.1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方式

身份认证是指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确认访问者身份的过程,进而确定该用户是否具有对某种资源的访问和使用权限,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它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1)普通用户身份认证

目前的城市阅读空间多采用图书馆总分馆模式,身份认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的借阅证或自有系统电子借阅证、支付宝的电子借阅证是主要身份认证形式。为了打破图书馆自有系统的借阅证存在着办理流程较为复杂,支付宝电子借阅证存在普及度不广的局面,我们以区块链技术建立一个全域的身份识别系统。基于GFB算法、DeepFace算法、SphereFace算法的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7],将用户的支付宝的消费和信用信息、图书馆借阅信息、学信网等学历信息、个人档案和工作信息、公安天网信息、银行个人征信和账户交易信息集成一个唯一而全面的数字身份。在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阅读空间对用户个人身份的全方位识别,受益于区块链信息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保障用户的图书借还、图书转借、数字资源访问、无线网登录和其他权益。通过区块不断更新记录和同步信息,完善用户的身份信息,保障用户的借还需求、个性化需求以及阅读障碍用户的特殊需求。同时,来自其他社会系统并经区块链身份认证系统完善过的身份认证信息也能为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身份认证需求提供补充参考。

(2)管理人员身份认证

城市阅读空间的管理主要依靠全职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来完成。对于全职工作人员来说,完善的身份识别可以保证其工作的透明公开,工作人员的每一次业务操作都会记录在系统内,既能考核其工作绩效,又能提升其工作效率;记录在系统内的工作人员的工作习惯和风格也可以更好地用来统筹协调工作,更好地发挥每一位工作人员的长处,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就志愿者而言,身份识别有助于了解志愿者是否符合工作要求,全面地记录其工作内容,协调其工作时间,丰富其志愿服务的实践记录;同时,志愿者的志愿行为在系统内公开,既是对志愿行为的肯定,也能对他人的志愿行为起鼓励和支持作用。

3.2.2基于区块链的资源共享方式

受困于城市阅读空间设计和管理上的局限性,任何一个城市阅读空间都不可能提供绝对全面的服务,无论是知识服务还是其他服务。所以建设一个可行的资源共享模式,一定程度上突破空间和行政管理上的限制,有效地解决用户实际面临的资源获取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

(1)知识服务资源共享

城市阅读空间依托于各地公共图书馆建设,知识服务是其核心。对于纸质文献,同一总馆管理下的各个城市阅读空间基本可以实现通借通还,各阅读空间共享总馆的数字资源。毫无疑问,某一图书馆或者某一地区的图书馆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建立城市阅读空间的区块链,利用分布式存储的特点,每一个阅读空间及其相关的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都在区块链系统内,系统的每一个节点都可以上传符合要求的资源,通过智能合约技术同步于整个区块链,用户就可以根据信息的可追溯性,找到适合自己的知识资源。由于身份认证的建设,每一个用户纸质文献的借还情况、阅读情况,所有数字资源的访问请求和记录都会在区块链上保存,可以实现在授权范围内的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共享和流通,减轻某个或某一区域城市阅读空间的建设压力和经济成本,同时解放一部分组织管理的人力资源。

(2)其他服务资源共享

当前的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各具特色,有的主打亲子阅读,有的主打社交商务,有的主打地区文化。建立城市阅读空间区块链之后,用户能够轻易地共享所有城市阅读空间存储于区块链上的特色虚拟服务。如果有进一步的到访需求,也能够轻易地在区块链系统进行预约,查询开设地点、开放时间、举办活动等条件信息,实现不同管辖下城市阅读空间的交流互动、合作互赢。同时,充分利用好现有城市阅读空间的物理空间,整合特色餐饮、文化创意、公益宣传、家政联络、政务办理、健康初诊、儿童托管其中的一项或者几项服务,实现集群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和城市阅读空间的积极融合[8]。

3.2.3基于区块链的智能管理方式

(1)日常运营管理

城市阅读空间通过序时稳定的区块链系统实现空间和设备的联动运转,对阅读空间的实体和数字层面的工作进行规划、统筹和记录。分布式的存储和非对称加密的特点,使得先进的技术设备更加可靠,如实现RFID设备、人脸识别、红外检测、智能书架等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授权;对于通过预约开放的讨论室、展览室、特色活动而言,区块链技术使用户和运营管理者都能实时了解使用情况,大大降低当前运营中由于信息不透明导致的低效重复,减少运营管理中的矛盾和冲突,提升管理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2)书刊真伪识别

城市阅读空间作为关键的社会文化符号,必须重视和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公共形象。2017年发生的“篱苑书屋盗版书事件”应当引起城市阅读空间关于书刊真伪鉴别的思考。当前的阅读空间建设模式很难对上架书刊的真伪进行查验,而区块链系统却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一问题。新的城市阅读空间区块链系统上分布式存储的书刊信息公开透明,只要书刊或者链接书刊的信息,第一次被区块链某一区块采集信息时验证了真伪,则通过溯源,根据记录信息的区块链长度和时间戳就能有效地鉴别书刊的真伪。同时,由于非对称加密的算法,也使盗版出版商无法通过逆运算得到符合原书刊条形码、二维码等防伪编码运算规则的编码方式,防止不法分子盗版和造假。

(3)知识产权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作品,无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也就是说作品完成之日就是著作权产生之时。区块链系统通过权益证明等方式实现了著作权的拥有者通过加密和时间戳的方式将知识产品实时地转化为数字信息存储于区块链上,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和时效性[9],分布式存储使所有权的确认更加简单明了。区块链系统的落地使知识产权的保护得到长足的发展,这为城市阅读空间在知识共享层面也提供了进一步保障。同时,区块信息的不可篡改、透明公开等特性,使访问和使用信息的用户更容易溯源,特别是使任何非法使用的行为记录于区块链中,让侵权行为无处遁形。区块链系统的建设既降低了确权难度,又提升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效率和可靠性。

3.2.4基于区块链的精准服务方式

城市阅读空间区块链系统的建设使所有用户实时互联,城市阅读空间的运营管理者更容易了解用户需求和实时状态。整合公共图书馆、社区借阅点、自助借还机、网络信息资源和社交网络平台等[10],给用户提供当前无法实现的极致服务。

(1)借阅访问及推荐服务

就图书的借阅和推荐而言,集成了智能设备的城市阅读空间区块链系统能够通过RFID技术等多种渠道记录并同步用户的借阅和访问信息,而不需要通过复杂的自助借阅或人工借阅,减轻了阅读空间的工作压力,为用户节约本就弥足珍贵的阅读时间。而个人身份识别系统能够详细地记录每个用户的各种阅读信息,并对个人信息进行记录和更新。通过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自行运算,客观地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倾向,更有针对性地推荐知识资源和特色活动,降低用户挑选阅读资源的时间成本和盲目性。

(2)投票及调查服务

当前城市阅读空间进行投票调查时,多采用问卷和网络调查等形式,受被调查者的主动意愿、参与调查的样本大小、参与者答卷的认真程度影响甚大。城市阅读空间区块链系统由于所记录的用户行为和信息真实全面,使被动参与的用户调查能够转变为用户主动输出的真实数据。同时,区块链技术所特有的匿名性和不可篡改性,也使用户更愿意说真话,在保障用户个人隐私且不影响用户体验的情况下采集了用户意愿,增强投票调查的公允性和公信力。

(3)文创及社交服务

城市阅读空间一直试图建立自己的文化形象,形成自己特色的用户社群,打造亮眼的文创产品尤为重要。当前城市阅读空间的社交服务比较割裂,最大的难题是无法实现线上线下各平台的同步。城市阅读空间区块链系统将线上的主流社交渠道进行集成,与线下的城市阅读空间实体进行同步和更新,打通由于软件不同造成的交流壁垒,实现社群泛在化,为社区内的用户交流提升效率。泛在化社交圈的建立,使图书推荐、文化交流的场所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在深度和广度上远超于目前的图书沙龙等小型聚会活动[11]。另外,文创产品的创作更应注重城市阅读空间和用户的融合,区块链系统上开放透明的社群文化和用户信息为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灵感,更能转化成代表该城市阅读空间特色文化的成果。

3.2.5基于区块链的监督审计方式

目前的城市阅读空间透明度低,给监督审计造成了部分障碍,区块链系统使城市阅读空间的各环节更加透明公开,易于监督审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

(1)运营管理监督

在城市阅读空间的运营管理方面,所有参与运营管理的人员都进行有效的身份认证,日常工作的所有信息也实时记录在区块链之上,个人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等都将在身份认证系统内不断地完善,有效减少运营管理人员人浮于事的情况发生。另外,由于整个系统的串联性质,用户对管理人员的监督和意见可以通过自己的终端记录进区块链系统,非对称加密的保密性保证了用户监督管理人员的行为不被泄露或窃取,加强用户行使监督权的意愿。同时,区块链公开透明和不能篡改的特点,让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更能被公众和政府监管查阅,减少用户甚至管理部门对城市阅读空间工作人员工作的质疑,也更能让各方了解其工作的重要性和辛苦程度,减少用户与运营管理方的摩擦冲突,提升公共文化工作的社会评价,促进城市阅读空间氛围的和谐发展。

(2)用户损坏监督

城市阅读空间的运营,仍然不可避免因用户使用不当导致的资源损耗。由于阅读空间的公众性特点,某一用户损坏资源的行为,不仅是对城市阅读空间的破坏,更是对其他用户利用资源权利的侵害。城市阅读空间区块链系统的建成,使用户的所有借阅、访问、请求和使用资源的行为都记录在区块链之上。由于区块链的匿名性特点,每一个区块链上的节点都能在保证隐私的情况下,指出个别用户的损坏行为。这样的分布式监督方式无形中减轻了运营管理的压力,提高了损坏追偿的可能性。区块链可追溯的特点,保证了哪怕是事后发现损坏,也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到责任人,减少部分不必要的财务支出。

(3)财务支出审计

当前城市阅读空间的资金支出,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支持。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此意义上,城市阅读空间的每一分钱都应该被合理利用。区块链系统的建立,使城市阅读空间在资金使用上更加透明化、公开化,使不合理的财务支出更加不易被隐藏。区块链系统的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的特点,使城市阅读空间财务审计更简单,甚至能够实现实时审计[12]。分布式存储的特点也使每一个区块链上的节点都能看到财务审计的信息,保证资金利用的合理透明。区块链系统对财务支出审计的潜在影响如表1所示。

表1区块链系统对财务支出审计的影响


4、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城市阅读空间的相关建议


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螺旋式上升的,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也是如此。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城市阅读空间的实践,即便是构建了城市阅读空间区块链五角模型,但在个人信息隐私保护、共享资源保护、管理权责划分、精准服务程度、监督审计力度等方面仍需加强。

(1)身份认证方面

现如今个人的身份信息泄露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方式虽然可以在系统层面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但在使用层面,仍然给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建议:第一,由于城市阅读空间区块链系统的管理人员能访问后台跨平台用户信息和信用信息数据库,因此,更应提升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避免其主动窃取或泄露用户隐私信息;第二,城市阅读空间的身份认证信息由于开源,用户隐私信息会被不良使用者通过其他的平台链接获取,要求管理方要做好身份认证信息外部获取者的严格审核;第三,包括城市阅读空间在内的所有区块链技术的参与者,应积极推进各合作方建立合理的法律体系,严厉打击借区块链技术实施的非法金融、窃取用户隐私等非法行为[13]。

(2)资源共享方面

共享经济一直是各行各业追求的高效益的经济模式,在城市阅读空间区块链系统的资源共享方面,仍然存在着资源浪费和违法传播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第一,区块链上各个节点都能上传共享资源,这就要求城市阅读空间管理要加强用户培训和发布审查,避免不良资源的发布,更好地利用资源共享的平台优势;第二,对于进入城市阅读空间的其他服务资源的管理,注重其公益便民的特性,严防对城市阅读空间公益性的破坏,避免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第三,区块链系统扩大了纸质资源的流通和共享,同时也需要注意保证每一个城市阅读空间纸质文献的常量平衡,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切不可出现纸质资源低效堆积的情况。

(3)智能管理方面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整个社会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是在不断觉醒的,在城市阅读空间区块链系统的智能管理方面,应对如下两个问题给予足够的警惕:第一,虽然区块链技术保证了在系统内无法篡改书刊的真实信息,但在信息输入环节,应加强监管和复查,防止因各种人为原因造成在识别录入初始环节的错漏;第二,区块链系统毫无疑问使知识产权在初始确权和可靠性上取得长足进步,但更应改进的是通过内部加密等方式严防用户从系统上合法合规获得使用权之后故意非法传播、牟利。

(4)精准服务方面

由于精准服务建立在对用户信息的收集分析基础上,对于用户偏好信息和社群舆论监管方面,城市阅读空间要做到足够的重视。第一,用户推荐和投票调查更多地涉及用户的偏好信息,城市阅读空间管理方应当把控好利用用户信息尺度,既要避免使用户产生“被监视”的恐惧感,也要防止这些比基本身份信息更为私密的偏好信息的泄露;第二,社交服务要做好舆论监管和引导工作,阅读空间的社交圈虽然是生活化、知识化的自由平台,却不是法外之地,严防涉及低俗传播、敏感政治事件和非法活动。

(5)监督审计方面

城市阅读空间由于其公益性的特点,在运营管理人员的工作监督和财务支出的审计上更应高度重视。第一,城市阅读空间的管理人员收入稳定、激励机制不强,区块链系统的确使管理人员的工作透明化避免人浮于事,在此基础之上就更应通过服务培训和激励机制,加强管理人员基础工作之外的服务质量的提升;第二,财务支出和审计工作在区块链技术的助力下更加高效透明,更要加强城市阅读空间管理者的合规意识、行动力的监督培养,防止产生“不做不错、少做少错”的怠惰想法,影响城市阅读空间服务能力和声誉。


5、结语


本文将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开放透明、不可篡改等特点应用于城市阅读空间的建设,成功构建了区块链城市阅读空间五角模型,解决身份认证、资源共享等建设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区块链城市阅读空间系统理论模型是行业发展的理论构想,在此基础之上,如何从技术和实践层面打通跨领域之间的区块链数据库对接合作,建立怎样的共识合约机制等应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国新.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发展的新趋势[J].公共图书馆,2016(3):2.

[4]StinsonD.R,冯登国.密码学原理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79.

[5]祝烈煌,高峰,沈蒙,等.区块链隐私保护研究综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7,54(10):2170-2186.

[7]吕婧淑,操晓春,杨培.基于区块链和人脸识别的双因子身份认证模型[J].应用科学报,2019,37(2):164-178.

[8]王子舟.我国公共阅读空间的兴起与发展[J].图书情报知识,2017(2):4-12.

[9]华劼.区块链技术与智能合约在知识产权确权和交易中的运用及其法律规制[J].知识产权,2018(2):13-19.

[10]李淼.数字场景中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价值重塑[J].出版广角,2019(8):10-13.

[11]徐川,安国庆,柳晶婷.基于区块链理论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服务模式建构研究[J].图书馆研究,2019,49(3):56-62.

[12]刘杰,汪川琳,韩洪灵,等.“区块链+审计”作业模式的理想与现实[J].财会月刊,2019(8):3-10.

[13]凯伦·杨,林少伟.区块链监管:“法律”与“自律”之争[J].东方法学,2019(3):121-136.


周瑛,余正逸凡.基于区块链的城市阅读空间模型构建探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0(06):22-27.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大数据环境下情报研究方法论体系研究”(15BTQ045)研究成果之一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国家图书馆学刊

期刊名称:国家图书馆学刊

期刊人气:114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国家图书馆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图书

国际刊号:1009-3125

国内刊号:11-4099/G2

邮发代号:18-251

创刊时间:1977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