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三农”记者提高对农新闻报道质量的途径

  2021-11-11    129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三农"新闻舆论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公众关注度越来越高;舆论环境、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的变化,也对"三农"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更新的要求。"三农"新闻工作者只有紧跟时事,学习积累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素养,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工作能力水平,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新闻报道,真实反映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更好地传递乡村好声音,服务乡村振兴。

  • 关键词:
  • “三农”新闻
  • 三农问题
  • 乡村振兴
  • 新闻报道
  • 融媒体
  • 加入收藏

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18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内容涉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种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特色产业、农村电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脱贫攻坚等多个方面。“三农”发展的形势越来越好,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作为新闻从业者,做好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向社会各界传递“三农”好声音,不仅为乡村振兴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还能够充分发挥媒体桥梁作用,推动政策落地,对于推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一、“三农”新闻舆论工作的发展机遇


(一)传统涉农媒体迎来黄金发展期

随着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信息获取更加高效便捷。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97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59.2%,全国行政村、脱贫村通光纤和4G的比例均超过99%,农村和城市“同网同速”。这为建立健全乡村信息化传播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农”领域的新事物、新经验、新典型层出不穷。涉农媒体长期深耕农村市场,积累了庞大的农民受众群体;同时,作为“三农”声音向外传输的通道,涉农媒体的专业性获广泛认可,其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农民精神风貌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三农”报道在题材选择、传播形式等方面呈现多元化的特征,极大地推动内容生产,传统涉农媒体发展迎来黄金机遇期。

2019年,原CCTV-7军事·农业频道拆分,CCTV-17农业农村频道于当年9月23日正式开播,成为我国首个面向“三农”的国家级全媒体频道,以深入宣传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建设美丽中国等为重点,播出时间从原有的每天8小时增加到18小时,并同步上线“央视三农”融媒体矩阵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农村报社抓住乡村振兴带来的市场红利,将传统服务转型为智慧服务,提供农业产业培训、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建设、人才培训、乡村振兴第三方评估、党建、乡村治理等方面的服务,2018年营收破亿元。

(二)大众媒体开始深耕“三农”报道

不少纸媒、网站和客户端新增“三农”专版或专栏,并专门组建业务团队运营。2018年,南方+客户端上线“茶业”频道,聚焦广东茶产业,唱响粤茶品牌,弘扬粤茶文化;2019年起,重庆日报首推《乡村振兴周刊》专栏,以每周一个整版的体量,关注乡村振兴在产业、人才、组织、生态、文化等方面的探索和成效,2021年起,《乡村振兴周刊》增设为每周两个整版;2020年,中国网上线“农业中国”网站,打造专业外宣平台,让世界了解中国农业。

电视媒体增设对农频道或者对农栏目。2020年,由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的乡村振兴主题综艺节目《乡村振兴大擂台》,在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频道开播,首创主题综艺擂台比赛的方式,重点围绕“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农房管控风貌提升”“产业发展”五方面内容,展示各乡村的建设成果和问题短板。一些自媒体平台也紧跟时代,上线“三农”专栏。2018年,今日头条设置“三农”频道,将农户最关心的问题设为功能按钮置顶,可一键查询农产品、猪价、农业机械行情。

主流媒体和互联网媒体主动向“三农”领域延伸,一方面增加了社会各界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度,直接影响公众有关农业农村农民的认知和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整合传播资源,构建立体化传播格局,把“三农”新闻宣传工作推进到一个新水平。城乡信息流通加快,更好地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


二、“三农”新闻工作者面临的问题


(一)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专业涉农媒体的单位数量和从业人员仍比较少,记者队伍有待进一步扩大。此外,农业涉及范围很广,不仅有农、林、牧、副、渔之分,还包括产业链各个环节,比如农药、化肥、种子、饲料、农机等,该部分报道内容专业性强,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查找资料、向专家求证核实,一方面提高了从业者的门槛,另一方面也容易出现偏差,影响“三农”报道质量。

高等教育中对同时具备新闻传播专业技能和“三农”知识储备的人才培养仍有不足,导致出现以下两种现象:一是记者专业性强,新闻敏感性不够。在涉农媒体机构中,农林理工类毕业生占有一定比重,他们没有经过关于新闻传播等课程的系统培训,虽然具备农业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是新闻专业素养有待提高,部分员工在入职后,还需要前辈手把手指导何为消息、通讯,如何进行系统采访等,基本采编能力不足。二是记者新闻理论扎实,但是缺乏农业相关知识背景。由于不了解“三农”报道领域的常见表达,经常出现表述性错误,比如混淆“行政村”和“自然村”、“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等。

(二)报道与农民有距离感

下基层、接地气是对新闻工作者的一贯要求。讲群众听得懂的话,是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力军,是新闻工作者的重点关注对象,也是涉农媒体报道的主要受众。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有些报道“不贴近农民”“不贴近农村”,影响传播效果。

距离感的产生与四方面因素有关。一是一些记者缺乏乡村生活经验,采访过程中“想当然”,没有深入一线采访,导致报道不切合实际。二是没有“对症下药”,采访前准备不充分,没有把问题转换成农民听得懂的语言,导致理解困难,农民答非所问。比如,有些媒体在宣传数字农业农村的时候,多次提及区块链、算法等专业词汇,农民听了“云里雾里”,对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产生畏难情绪。三是对文章“过度包装”,词藻偏华丽、不接地气,导致农民阅读体验感差。四是“八股腔”频现,“个性”内容太少而无法表达出真正的意思,比如在提及脱贫攻坚时,过多阐述脱贫攻坚的背景和意义,缺乏有效案例支撑,报道只有“骨架”而没有“血肉”。这样的“三农”报道会招致农民反感,达不到宣传效果。


三、“三农”记者提高对农新闻报道质量的途径


(一)掌握政策和法律法规

新闻媒体对推动政策落地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权威媒体,对普通老百姓的影响较大。“三农”报道经常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发布等紧密结合,记者首先要理解并吸收相关问题,这样才能通过专家解读、案例解析等方式,把难懂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受众能理解的故事,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经济参考报》曾刊发题为《求解贫困地区高质量发展“三难”——安康脱贫摘帽记》的报道,该报道没有简单罗列安康脱贫工作成效,而是通过调研观察,揭示他们如何在实践中回答脱贫攻坚中的几个核心问题。记者十分熟悉和了解脱贫攻坚的政策措施,在采访中融入了国情思维和问题导向思维,令报道的可信度、公信力、参考性大大增强。笔者曾参加关于2017年修订版《农药管理条例》的系列报道,首先就是要熟读条例内容,这样写出来的报道才能真正服务农民。

(二)加强“三农”专业知识储备

“三农”报道要真正为“三农”服务,写农民看得懂的话,讲农民听得懂的理,这是跑农口的记者不断探索的主题。这要求记者具备充足的“三农”知识,平时多学习积累。写农业,要懂农时农事,懂农业的历史变迁;写农民,要了解不同地域农民的民情特点;写农村,要把产业、人才和政策扶持等均考虑在内,才能被读者认可。

初入行或者刚刚转向“三农”领域的记者,要提前了解一些习惯性表述和叫法,比如知道农产品地头价、收购价的区别,了解什么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时,要注意专有名词的写法,比如沙糖桔的“沙”可作“砂”,“桔”可作“橘”,但是针对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产品,则只能固定一种写法,比如“荔浦砂糖桔”和“西林沙糖橘”。

(三)深入基层挖掘鲜活案例

好新闻是“跑”出来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进入“三农”领域深耕,新型职业农民正在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先导力量,数字技术渐渐普及,传统产业焕发生机。“三农”记者要善于寻找新闻素材,深入一线收集一手资料,挖掘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鲜活案例,确保题材丰富而全面,保证最终稿件质量。

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更好理解“要让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句话。有些地方对本地产业发展十分自信,需要多方走访才能了解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有些地方紧跟时代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电商村”,只有走进他们才能挖掘更多的故事和新闻细节。

(四)善用融媒体报道形式

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媒体整合的进程,随着“直播+短视频”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农人开始通过短视频分享自己的生活,社会大众也倾向于关注“三农”博主,寻求原生态的“乡土气息”。这为“三农”记者策划选题提供了巨大的素材库。《2020快手三农生态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快手上三农兴趣用户已超过2亿。

“三农”记者要善于使用各种数字工具,具备整理全网媒体资源的能力,在得到新闻线索后,迅速反应,线上线下同步,筛选关键信息点,并制定出报道方案。同时,要学会基本的图片和视频剪辑操作,强化自身业务水平,生产农民“愿意看”“看得进”的优质内容,让报道更加生动。此外,日常报道不仅要“接地气”,还要有“网感”,学会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让严肃的条令变有趣。


四、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三农”报道提供了新课题、新机遇。面对新形势,“三农”新闻工作者,要立足农业农村,面向农民,多渠道、多角度生产优质内容,创新传播方式和互动形式,提升业务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如此,“三农”新闻才能展现强有力的竞争力。要常怀敬畏之心,既要讲大局,也要接地气,以灵活的语言,讲好“三农”故事,传递乡村好声音,这才是“三农”新闻工作者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李婷婷.2021年3月“三农"网络热点舆情监测分析[J].农业工程技术,2021(12):91-95.

[2]赵君辉.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媒体角色与应对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8(12):32+240.

[3]郭珥.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核心能力分析[J].传媒论坛,2020(12):48+50.

[4]宋力力.从"三农"报道误区看专业记者重要性探究[J].东西南北,2020(12):98-99.


文章来源:晁海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讲好“三农”故事的思考[J].新闻世界,2021(11):36-3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新闻采编

期刊名称:新闻采编

期刊人气:54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山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出版地方:山西

专业分类:新闻

国际刊号:2096-0719

国内刊号:14-1070/G2

邮发代号:22-6

创刊时间:1959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