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LVEF正常的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价值

  2021-03-09    21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左心室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ALS)、中间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MLS)、基底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BLS)、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的心肌应变参数预测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LVEF降低的价值。方法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216例,行二尖瓣成形术或置换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4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Simpson's法测量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ALS、MLS、BLS、GRS、GLS、GCS。依据术后LVEF变化情况将216例患者分为LVEF降低(术后LVEF降低≥10%)组91例和LVEF未降低(术后LVEF降低<10%)组125例。同期体检健康者216例为对照组,于体检日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LVEF等指标,并与LVEF降低组、LVEF未降低组进行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LVEF降低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术前GLS、BLS预测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LVEF降低的价值。结果LVEF降低组、LVEF未降低组术前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LVEF降低组与LVEF未降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降低组、LVEF未降低组术前GLS[(-19.25±1.59)%、(-21.89±2.12)%]、ALS[(-27.72±6.38)%、(-28.12±5.05)%]均低于对照组[(-23.53±0.98)%、(-32.86±5.23)%](P<0.05),LVEF降低组术前GLS低于LVEF未降低组(P<0.05),术前ALS与LVEF未降低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降低组术前MLS[(-18.58±5.18)%]、BLS[(-19.38±6.11)%]低于LVEF未降低组[(-22.30±4.30)%、(-22.55±5.62)%]、对照组[(-22.97±4.62)%、(-23.35±6.09)%](P<0.05),LVEF未降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GCS、GR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GLS(OR=1.41,95%CI:1.22~1.79,P=0.026)、BLS(OR=1.58,95%CI:1.17~2.63,P<0.001)是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LVEF降低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GLS以-19.52%为最佳截断值,预测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LVEF降低的AUC为0.753(95%CI:0.692~0.814,P<0.001),灵敏度为58.24%,特异度为77.60%;术前BLS以-20.35%为最佳截断值,预测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LVEF降低的AUC为0.846(95%CI:0.800~0.892,P<0.001),灵敏度为78.02%,特异度为79.20%。结论术前GLS、BLS与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LVEF降低有关,二者在预测术后发生LVEF降低中有较高价值。

  • 关键词:
  • 二尖瓣反流
  • 二尖瓣成形术
  • 二尖瓣置换术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 左室射血分数
  • 加入收藏

对二尖瓣反流尤其是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或置换术是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的有效方法[1]。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的手术指征可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射血分数(LVEF)<60%或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40mm者可行手术治疗[2]。但对LVEF正常的二尖瓣反流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下降被早期代偿的心功能所掩盖,术后可出现LVEF下降[3]。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通过对心肌斑点位置的追踪获取心肌应变参数,具有受前负荷干扰小等优势,已广泛用于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的研究[4,5]。本研究探讨术前2D-STI测定的左心室应变参数预测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二尖瓣成形术或置换术后LVEF降低的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3月—2020年3月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诊治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216例,男136例,女80例;年龄45~73(58.23±9.26)岁。入选标准:(1)经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证实为中重度二尖瓣反流,行二尖瓣成形术或置换术;(2)LVEF>60%,LVESD<40mm;(3)年龄≥45岁;(4)窦性心律,无心律失常;(5)缩流径宽度>4mm。排除标准:(1)轻度二尖瓣反流患者;(2)冠状动脉狭窄>70%者;(3)有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病以及其他瓣膜疾病(三尖瓣、主动脉瓣病变)者;(4)有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者;(5)严重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同期216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男143例,女73例;年龄42~76(60.82±10.13)岁。本研究经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

216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89例,二尖瓣成形术127例。手术均在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患者取仰卧位,右侧垫高30°,于右腋中线第3肋间作横切口,常规行二尖瓣置换术或二尖瓣成形术。手术均顺利完成。

1.2.2超声心动图检查

216例患者于术前及术后第14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照组于体检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美国GE公司E9型超声诊断仪,M5S探头(频率2~4MHz)。患者左侧卧位,连接心电图,连续采集3~4个心动周期图像,采用Simpson's法常规测量LE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mension,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ventricularend-systolicvolume,LVESV)、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volume,LVEDV)。参照文献[6],图像导入EchoPAC后期处理站后勾画心内膜,调整其宽度与心肌厚度一致,系统对感兴趣区内的回声斑区进行自动追踪,应用2D-STI技术,左心室室壁被分为17个节段,分别记录左心室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apicalsystolicpeaklongitudinalstrain,ALS)、中间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mid-systolicpeaklongitudinaltrain,MLS)、基底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basalpeaklongitudinaltrain,BLS)、整体径向应变(globalradialsystolicstrain,GRS)、整体纵向应变(globallongitudinalsystolicstrain,GLS)、整体圆周应变(globalcircumferentialsystolicstrain,GCS)。

1.2.3分组方法

参照文献[7],将216例患者依据术后第14天LVEF变化情况分为LVEF降低(术后LVEF降低≥10%)组91例、LVEF未降低(术后LVEF降低<10%)组125例。术后LVEF降低=(术前LVEF—术后第14天LVEF)/术前LVEF×100%。

1.3观察指标

(1)比较二尖瓣反流患者与对照组年龄、性别比例、体表面积,比较LVEF降低组与LVEF未降低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情况;(2)记录LVEF降低组和LVEF未降低组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以及手术方式;(3)记录二尖瓣反流患者与对照组常规超声指标,包括LVESD、LVEDD、LVESV、LVEF、LVEDV;(4)比较二尖瓣反流患者与对照组GCS、GRS、GLS、ALS、MLS、BLS。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LVEF降低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术前左心室心肌应变参数预测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LVEF降低的价值;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二尖瓣反流患者与对照组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

LVEF降低组、LVEF未降低组、对照组年龄、性别比例、体表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降低组、LVEF未降低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二尖瓣反流患者与对照组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

表2LVEF降低组与LVEF未降低组主动脉阻断时间等比较

2.2二尖瓣反流患者与对照组术前LVESD等指标比较

LVEF降低组、LVEF未降低组术前LVESD、LVEDD、LVESV、LVEDV均大于对照组(P<0.05),LVEF降低组与LVEF未降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二尖瓣反流患者与对照组术前LVESD等指标比较

2.4二尖瓣反流患者与对照组左心室心肌应变参数比较

LVEF降低组、LVEF未降低组术前GLS、ALS均低于对照组(P<0.05),LVEF降低组术前GLS低于LVEF未降低组(P<0.05),术前ALS与LVEF未降低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降低组术前MLS、BLS低于LVEF未降低组、对照组(P<0.05),LVEF未降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GCS、GR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二尖瓣反流患者与对照组左心室心肌应变参数比较

2.5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LVEF降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术后LVEF是否降低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常规超声指标及心肌应变参数为自变量,纳入模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GLS、BLS是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LVEF降低的影响因素。见表5-6。

表5变量赋值表

表6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LVEF降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6ROC曲线分析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GLS以-19.52%为最佳截断值,预测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LVEF降低的AUC为0.753(95%CI:0.692~0.814,P<0.001),灵敏度为58.24%,特异度为77.60%;术前BLS以-20.35%为最佳截断值,预测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LVEF降低的AUC为0.846(95%CI:0.800~0.892,P<0.001),灵敏度为78.02%,特异度为79.20%。见图1。

图1术前GLS、BLS预测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LVEF降低的ROC曲线图


3、讨论


2D-STI是基于新兴的应变技术来评定左心室功能的方法,在心肌舒张和收缩运动中,系统可自动对相应部位的心肌组织运动变化情况进行追踪,进而得出各节段的心肌应变信息,结果可靠性及可重复性均较高,且室壁运动及声束方向对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8]。相对于LVEF对容量的依赖性,2D-STI可直接对心肌应变信息进行测定,干扰因素少,结果更客观,灵敏度高[9]。既往2D-STI对心室收缩功能降低评定的研究中,关注较多的是GLS的作用,未细化至心肌各节段,而心肌各节段应变在二尖瓣反流进展过程中变化程度并不相同,可更精确地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降低程度[10]。本研究结果显示,LVEF降低组、LVEF未降低组术前LVESD、LVEDD、LVESV、LVEDV均大于对照组,但3组术前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LVEF并不能敏感反映二尖瓣反流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不能确定LVEF是真正常还是由于代偿引起的假性正常。本研究结果显示,LVEF降低组、LVEF未降低组术前GLS、ALS均低于对照组,LVEF降低组术前GLS低于LVEF未降低组,术前ALS与LVEF未降低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VEF降低组术前MLS、BLS低于LVEF未降低组、对照组,LVEF未降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GLS、BLS是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LVEF降低的影响因素,说明术前GLS、BLS与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发生LVEF降低有关。

GLS是反映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的指标,在前负荷的影响下,纵向应变是最早发生变化的指标,早于圆周应变、径向应变[6]。研究结果[8]显示,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GLS小于中度二尖瓣反流患者,且均小于正常对照者,提示GLS能敏感反映二尖瓣反流患者病情变化。王晓冰等[10]对127例行手术治疗的二尖瓣反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GLS是二尖瓣反流患者二尖瓣成形术后LVEF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解释78.3%的LVEF变化。本研究结果与上述文献报道相符,分析原因可能是:代偿机制通过增大心室容量来增强心肌收缩能力,但代偿作用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失效,心内膜缺血症状进行性加重,心肌发生不可逆损伤,导致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纵向应变反映的是心脏长轴运动功能,心内膜心肌损伤最先表现为心脏长轴方向[11]。因此,GLS可敏感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降低。

BLS反映的是左心室基底段纵向应变。在二尖瓣反流各节段心肌受累情况的分析中,以基底段及中间段变化较明显,可能与二尖瓣装置部位有关。陈静辉等[12]对33例二尖瓣反流患者及39例正常人群的研究表明,BLS在二尖瓣反流2组(LVEF降低≥10%)、二尖瓣反流1组(LVEF降低<10%)、正常组呈逐渐增大趋势,在校正其他因素后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LS减小是术后LVEF降低的危险因素,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由于重力的影响,基底段心肌受损更重。

王晓冰等[10]应用ROC曲线评估心肌应变参数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术前GLS预测术后LVEF降低的最佳截断值为-19.125%,AUC为0.85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4%、95.2%。陈静辉等[12]报道,术前BLS预测术后LVEF降低的AUC(0.821)大于GLS(0.782)。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GLS、BLS分别以-19.52%、-20.35%为最佳截断值,预测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LVEF降低的AUC分别为0.753、0.846,灵敏度分别为58.24%、78.02%,特异度分别为77.60%、79.20%,提示术前GLS、BLS尤其是BLS在术后左心室功能降低预测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本研究不足:(1)基于Piccart-Gebhart等[7]的研究,将术后LVEF降低定义为术后LVEF降低≥10%,该标准临床应用较广泛,但尚未达成共识;(2)术后第14天行2D-STI检查测定心功能,结果可能受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因此,术前GLS、BLS预测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LVEF降低的价值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赵苗,骆志玲.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二尖瓣反流患者瓣膜结构功能和反流程度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35(12):1904-1907.

[2]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会超声心动图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超声心动图学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等.二尖瓣反流介入治疗的超声心动图评价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9,27(1):6-12.

[4]李娜,杨欣,孙鹏,等.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30(2):157-159.

[5]郑文雅.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1):102-103.

[6]张静,陈昕.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中重度二尖瓣反流隐匿性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J].转化医学杂志,2020,9(1):29-33.

[8]拓胜军,高雨洁,井一淑,等.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糖尿病前期患者左心室亚临床收缩功能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30(10):1025-1027.

[9]延东娥,高赟,陈新云,等.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评估冠状动脉病变对收缩早期左心室心肌运动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0,36(1):68-71.

[10]王晓冰,杨军,陈昕,等.左心室纵向应变预测原发性二尖瓣反流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7,46(4):353-356.

[11]王晨阳,黎春雷,刘红云,等.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主动脉瓣反流患者左心室功能的评价[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3,10(09):726-730.

[12]陈静辉,苏茂龙.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二尖瓣反流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变的预测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9,28(6):487-492.


孙微,刘洁,吴玲,程晓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1,35(03):301-305.

基金:辽宁科技厅基金项目(2018707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期刊人气:123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4-8812

国内刊号:11-3155/R

邮发代号:82-662

创刊时间:199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