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事业单位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

  2022-05-30    7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现阶段,事业单位的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管理不规范的现象仍然存在。预算超支或突击花钱的情况仍有发生,事业单位需要加强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工作。此外,新形势下,对事业单位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事业单位预算业务内部控制进行相关研究,是非常有必要而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本文首先对事业单位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与内涵进行了阐述,然后分析预算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事业单位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从而促进事业单位预算业务有序开展。

  • 关键词:
  • 事业单位
  • 内部控制
  • 财务信息
  • 预算管理
  • 风险评估
  • 加入收藏

一、事业单位预算业务内部控制概述


1. 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控制风险,围绕内部控制目标不断完善管控措施,并落实到位,发挥风险防范与管控作用。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工作时,根据相关政策法规开展预算工作,从而实现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目标,不断完善预算业务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解决预算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进预算业务的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及事后考核等工作,督促事业单位做好资金管理工作,从而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能够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2. 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工作内容

事业单位预算业务内部控制涉及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预算业务风险评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预算与财务信息系统建设、组织机构设置、内部控制环境、监督与考核机制等。在开展具体的预算业务时,内部控制工作涉及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及考评等诸多环节。

事业单位需要将预算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业务中,而内部控制就对这个过程进行相关管控。事业单位需要对预算业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程度与类型,及时识别风险点,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

事业单位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的有序开展,能够保障单位高效使用资金、预算活动合法合规,有效监管预算收支,预防舞弊行为,确保预算信息真实完整,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稳定运营,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

3. 预算业务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之间的关系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预算的编制、复核、执行、决算及考核,依据具体的预算目标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

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工作主要是围绕预算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制衡机制,对预算工作开展的各个业务环节进行监督,并且对预算业务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与管控,其中包含了资产安全、内部审计、组织规划、绩效考核与评价、监督控制等管控内容。在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来高效传递和分享数据,加强业务环节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和漏洞,及时采取解决措施,从而有效降低或消除风险。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主要围绕预算目标,开展一系列的财务收支管控工作;预算业务内部控制侧重于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的风险管控工作。因此,预算管理是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的基础,两者紧密相连。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目标存在一致性。事业单位预算业务内部控制,有利于促进预算工作的有序开展,确保预算业务合法合规、预算信息真实有效,使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的使用能够更加规范。而预算管理工作是为了保障事业单位稳定运营,充分发挥社会公共服务的积极作用。由此可见,预算业务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有着相同的目标,都是为了顺利实现预算管理目标。

(2)两者内容有交叉。首先,预算业务内部控制是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而预算管理的各项工作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是以预算业务内部控制作为基础。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相连的关系,相互作用,齐头并进,共同保障事业单位预算目标的实现。


二、事业单位预算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不具备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

在事业单位中,预算业务并不是一项孤立的业务,它是各项财务工作开展的纽带。因此,内部控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的工作质量。目前,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组织结构问题。部分事业单位对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工作不重视,没有开展相应的监督工作,导致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缺乏顶层设计,这就使得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动力不足,相关工作难以落实。专门负责内部控制工作的工作小组,对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的理解不透彻,并且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存在“踢皮球”和应付了事的问题,导致内部控制工作难以取得应有的成效。在组织结构方面,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能交叉,权责关系不明确,造成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2)工作制度问题。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制度,仅仅引用上级下发的相关文件,并未结合单位情况进行细化,导致部分制度过于陈旧,制度与实际情况不符,部分规章制度不合理。而且,在部分事业单位中,预算工作的各个工作环节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在工作过程中,并没有按照相关制度来开展各项业务,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2. 风险管理不到位

在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业务内部控制体系中,缺乏风险评估的相关规范和措施。部分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业务时,仍然采用以往的工作模式,预算业务缺乏操作规范及工作细则,风险识别与评估也缺乏标准化的流程规范。

在事业单位中,各项经济活动需要围绕预算业务来开展,预算业务对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营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一旦缺乏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不但可能给事业单位带来风险问题,而且可能损害公众利益。

3. 预算业务流程不规范

(1)预算编制范围模糊。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范围模糊,主要是因为事业单位管理缺乏规范性,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体系,未运用适合的预算编制方法。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预算编制标准,导致预算编制缺乏前瞻性,难以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预算管理存在职能交叉现象。在部分事业单位的业务开展过程中,不同部门之间可能存在职能交叉、重叠的现象,甚至部分单位的预算审批职能与预算编制职能未分离。

(3)对预算编制的审核不够严格。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时,要不断提升合理性、规范性和完整性;根据单位实际需求,合理安排与协调各项收支计划,从而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但是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不规范,审核环节不严格,对于不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案没有及时调整,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同时,预算审核不严谨,可能造成责任划分不明确,当出现问题时也难以追责。


三、事业单位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


1. 加强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1)增强意识,加大宣传力度。事业单位要增强预算业务内部控制意识,加强对相关工作的宣传,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培训活动,让全体员工都能认识到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提升各岗位人员落实各项内部控制措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事业单位还要定期分析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工作情况,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总结,并且及时解惑答疑,从而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2)完善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与工作细则。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要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指导意见,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可执行、可落地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及预算考核等各业务环节的规章制度,应该根据业务内容进行细化,对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查找、梳理及评估,从而对各项风险进行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面控制。

(3)合理配备财务人员。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务岗位的业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水平及业务能力。事业单位各部门的负责人要切实履行职责,积极落实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工作,加强沟通交流,避免各种风险问题。

2. 加强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

(1)设计合理的风险评估流程。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工作时,需要有效地开展风险评估工作。事业单位应该组织各个部门,对业务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全面查找和分析,要重点关注业务层面及单位层面的风险问题。然后,通过抽查凭证、访谈、穿行测试及问卷等多种方式,根据相关规定与标准,对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进行识别。要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风险点进行全面分析,根据风险程度进行合理分类。针对各类风险,不断完善具体的处理或预防措施;各项措施要经过事业单位的综合论证与评价,不断完善相关措施,并且有效落实。

(2)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应对机制。事业单位在对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之后,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应对机制。具体而言,风险应对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风险规避策略。事业单位一旦发现风险超出单位的可承受范围,需要及时停止相关业务,以此来规避风险。

二是风险降低策略。事业单位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可对导致风险产生的因素进行合理控制;或者在风险发生时,及时止损,降低风险损害的程度,以此减少损失。

三是风险分担策略。事业单位部分业务所产生的风险,能够通过业务分包,以及合同中的责任转移条款等,将风险进行适度转移。

四是风险承受策略。事业单位在对部分类型的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之后,如果风险在单位的可承受范围之内,可以选择承受风险。

3. 加大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力度

(1)加强预算编制管理。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之前,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与调研工作。财务部门需要向业务科室询问是否存在经费调整情况,从而加强对业务科室运营计划的系统性了解。依据前期的调研数据,选择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将各科室提交的预算申请与之前的预算考核情况进行对比,结合业务科室的工作计划进行全面考量。

与此同时,预算编制要实现对业务活动的全面覆盖。尤其是事业单位项目预算,要尽可能地明确每一笔费用的支出方向。此外,在对预算编制进行审核时,要仔细审查各项支出是否合理合规、项目预算是否细化、绩效目标是否合理等。

(2)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管控,严格实施预算监督。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环节,可以通过内部控制来提升各项经费支出的合规性与准确性。根据上一年度的预算支出状况,并结合业务需求,对各项预算申请进行严格审核,加强预算执行工作,避免随意支出的现象发生。

事业单位的各业务科室,即预算的执行主体,要将其视为不同的预算责任单位;要针对各科室的具体业务内容,采取适当的预算执行控制措施,对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进行严格把控;要明确相关负责人,并根据科室或具体业务来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

此外,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通过内部控制来进行实时监控,确保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偏离预算方案和相关工作计划。事业单位应该要求各科室定期提交预算执行报告,如果发现异常数据或预算执行偏离预算目标的现象,要及时进行排查或纠偏。

(3)合理划分岗位职责。事业单位要想有效开展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工作,需要合理划分岗位职责,尤其是预算的决策、执行及监督岗位要有效分离,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工作机制。事业单位在划分岗位职责时,要保障不同岗位的职责不交叉、不重叠,从而避免各种违规问题。

(4)强化预算业务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中,要想有效开展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加强绩效管理,从而评估预算管理工作及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在绩效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业务活动,设置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指标设计要采取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同时,由于部分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会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也需要设计相应的动态指标,来考核预算管理工作成效及内部控制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可以不断完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预算监督等业务环节,从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平稳运营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小航.事业单位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

[2]张萌.事业单位预算业务内部控制优化研究[J].人力资源,2020(06).

[3]能珍.如何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改革事业单位预算管理[J].时代金融,2020(26).


文章来源:李代敏.事业单位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0):76-7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管理学季刊

期刊名称:管理学季刊

期刊人气:1261

期刊详情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出版地方:广东

专业分类:管理

创刊时间:2006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