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对初中生校园偏差行为体育参与的影响

  2023-08-07    4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了解初中生参与体育运动对其校园偏差行为的影响,为体育运动作为干预校园偏差行为的有效方法提供佐证。方法 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对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估计初中体育运动参与对校园偏差行为的抑制效应。结果 初中生参与体育运动总体上对校园偏差行为起到抑制作用,但体育运动参与的频次以及每次体育运动持续的时间对校园偏差行为的影响呈现U型特征。结论 初中适度参与体育运动可以成为抑制校园偏差行为发生的有效干预方案,对培养初中生社会性发展有积极影响。

  • 关键词:
  • 体育运动
  • 学生
  • 校园偏差行为
  • 加入收藏

青少年是偏差行为的高发群体。偏差行为不仅对个体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也给家庭和学校带来困扰。以往对该问题的探讨大多局限于心理学、教育学等传统学科领域,很少有体育学研究者涉足其中[1]。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经验研究显示,体育运动不仅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有积极影响,也有利于培养个人的自尊和团队精神[2],而良好的心理品质正是减少青少年偏差行为的有效路径[3]。在此背景下,一些研究者开始探索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关系。然而,为数不多的研究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有研究发现,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可以提高青少年自尊和社会资本,从而减少其偏差行为的发生[4]。但也有一些研究发现,体育运动为青少年从事危险行为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从而增加了偏差行为的发生率[4,5]。还有一些研究得出体育运动与青少年是否发生偏差行为无关联[6]。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已有研究得出不一致的结论主要源于以下2点:(1)青少年群体本身存在异质性。大多数研究虽然聚焦到青少年群体,但由于青少年群体存在年龄跨度过于宽泛,从而使得研究群体本身的异质性较高,进而导致结论的不一致性;(2)偏差行为变量的测量方法不同导致结果不一致。虽然都是研究偏差行为,但选用不同的操作化方法量化指标的时候,结论也可能会不一致。

鉴于此,本研究将研究对象进一步缩小到初中生范围,同时将“偏差行为”限定为校园偏差行为,利用2014—2015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分析初中生参与体育运动对其校园偏差行为的影响,为体育运动方法干预初中生校园偏差行为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CEPS,是一项全国性抽样调查,由中国人民大学调查与数据中心设计、组织与实施。CEPS以2013—2014学年为基线,以初中一年级(7年级)和初中三年级(9年级)2个同期群为调查起点,以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和流动人口比例为分层变量从全国随机抽取28个县级单位(县、区、市)作为调查点。调查以学校为基础,在入选的县级单位随机抽取112所学校、438个班级进行调查,被抽中班级的学生全体入样。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2014—2015年开展了一次追踪调查,共成功追访9 449个样本,追访成功率87.9%。本文使用CEPS2014—2015年数据,在删除无效样本和变量缺失样本后,获得有效分析样本9 351个。

1.2测量工具

1.2.1校园偏差行为

偏差行为一般指违反一定的社会行为准则、价值观念或道德规范的行为[7]。对于初中生来说,校园偏差行为更多地是指违背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行为。本研究根据CEPS学生问卷中的题目D2来测量。D2的问题是“过去1年你有没有以下行为”,答案项列出了“骂人”“吵架”“打架”……“抽烟、喝酒”“上网吧、游戏厅”等测量偏差行为,每一条目均采用Likert量表方式赋值:从不(=1)、偶尔(=2)、有时(=3)、经常(=4)、总是(=5),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计算因子得分,并转换成标准化形式,数值越大代表偏差行为的可能性越高。

1.2.2体育运动参与

体育参与是本文主要自变量。对体育参与的测量问题国内外学界已有诸多讨论,要准确地测度体育参与,既要考虑“是否参与”,也要考虑一次体育运动中应该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学者们提出“中等运动强度”和“每次运动持续30 min以上”作为体育参与的标准。CEPS问卷对体育参与的2项标准都设置了问项,为本文“体育参与”变量的操作化提供了便利。本研究将同时满足上述2个条件的体育行为作为判别体育参与的标准。在数据分析中,体育参与处理为分类变量,即参与体育(=1)和不参与体育(=0)2个类别。

1.2.3体育参与频率、持续时间

本研究也将每周的体育参与次数(次/周)和每次体育参与持续时间(min/次)纳入分析框架,以检验初中生每周的体育运动参与次数以及每次体育运动的持续时间对其校园偏差行为的影响。

1.2.4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主要包括个人信息、家庭特征等。在家庭特征中,父母婚姻状况用父母“是否离婚”来测量,数据处理中做二分类变量使用(未离婚=0)。“父母教育参与”主要通过问题“你父母在以下事情上管你严不严”,监管事情包括“作业考试、在校表现、与谁交友、上网时间、看电视时间”,答案项“不管、不严、很严”分别赋值1~3,所有事项加总,得分越高代表父母监管越严。“亲子关系”主要通过问题“你父母是否经常与你讨论:学校发生的事情、与朋友的关系、与老师的关系、你的心情、烦恼”来测度(从不=1,偶尔=2,经常=3),加总后的得分越高表明亲子关系越好。家庭经济状况用家庭经济状况自评来测量,从“非常困难”到“很富裕”5个答案项分别赋值1~5,数值越大代表家庭越富有。独生子女是根据问卷中的问题“你是独生子女吗”,将其处理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二分变量;“性别”处理为二分变量,以女性为参照。户籍处理为二分变量,以城镇户籍为参照。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统计方法分为描述性分析与OLS模型分析。描述性分析主要对初中生校园偏差行为进行描述和比较,以便了解初中生校园偏差行为的一般特征。模型分析部分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初中生校园偏差行为的一般特征

与女生相比,初中男生发生偏差行为的可能性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城市相比,农村户籍的初中生发生偏差行为的可能性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在完整家庭相比,在父母离婚家庭中成长的初中生更容易发生偏差行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发生校园偏差行为的可能性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常参加体育的初中生发生校园偏差行为的可能性较低,与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初中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初中生发生校园偏差行为的基本特征(±s) 

2.2体育运动对初中生校园偏差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加入更多控制变量后,体育参与对初中生校园偏差行为的负向影响依然存在。这说明,初中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确可以有效抑制校园偏差行为的发生。见表2模型1。

2.3体育参与频次、时间对初中生校园偏差行为的影响

表2中模型2和模型3是体育参与频次对初中生校园偏差行为影响的OLS估计结果。考虑到体育参与频次与校园偏差行为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本研究在模型2、模型3中加入了体育参与频次的平方项和体育持续时间的平方项。模型2估计结果显示,体育参与频次及其平方项符号相反,这表明体育参与频次对初中生的校园偏差行为有非线性影响,即随着体育参与次数的增加,校园偏差行为的发生率会降低,但当体育参与次数达到一定次数后,这种影响则会出现逆向影响,即随着体育参与次数的增加,校园偏差行为的发生率会提高。本研究显示体育参与次数与校园偏差行为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当个体每周平均参与4.1次体育运动的时候,校园偏差行为发生率最低。而当个体每周平均参加体育运动的次数高于4.1次时,其发生校园偏差行为的可能性增加。同样地,一次体育运动持续的时间与初中生校园偏差行为之间也存在这种“U”型关系。具体来说,初中生单次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平均为70 min时,校园偏差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最低,此后随着体育运动持续的时间延长,个体发生偏差行为的可能性上升。


3、讨论


本研究基于CEPS 2014-2015年数据分析了初中生体育参与、体育参与频次与时间对其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得出了如下结论:(1)初中生参与体育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校园偏差行为的发生;(2)体育参与频率和单次体育运动持续的时间与初中生校园偏差行为之间存在“U”型关系。体育参与频率应控制在每周4.1次左右,单次体育运动持续的时间不宜超过70 min。否则,体育运动不仅不能对校园偏差行为起到抑制作用,反而会助长校园偏差行为的发生;由此可见,初中生参与体育运动并非越多越好,单次体育运动持续的时间也不是越长越好,而应该控制在适度范围,才能对其身心发展产生最大化的正向影响。本研究结果与已有研究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9,10]。此外,体育运动对初中生偏差行为影响的“U”型关系虽然尚缺乏足够的证据,但可以从理论上对此做出合理的诠释。首先,任何事物发挥作用都存在一定的限度,一旦超越限度就会“物极必反”。体育运动是以体能为支撑的身体运动。因此,长时间或高频次地进行体育运动会耗尽体能,从而不利于体育运动发挥心理调节功能;其次,大多数体育运动本身是一种对抗性身体活动,长时间、高频次的体育运动会增加身体对抗强度,不仅会带来伤病,还会增加个体间的冲突,尤其是持续时间久的体育运动中,因个人体能下降导致的受伤和冲突更频繁。因此,适度体育运动降低校园偏差。此外,以往研究将体育运动对偏差行为的抑制作用归因为个体在体育运动中养成了规则意识和合作行为有关。然而,体育运动对个体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合作行为在初期阶段更为明显,随着运动频次的增加这种效果呈边际递减趋势。

表2体育参与对初中生校园偏差行为影响的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结果(n=9 351) 下载原图

总之,体育运动对初中生校园偏差行为有抑制作用,但抑制效果在适度的体育运动范围内有更显著的作用。学校是青少年不良社会行为发生的主要场所,也是青少年不良行为矫正的主要责任者。学校应通过加强体育教育,提升学生社会性发展能力,降低校园偏差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江父母依恋、同辈联系与青少年偏差行为[J]青年探索,2016(4):52-58. [2]唐斌斌,刘林平课外体育运动与初中学生的偏差行为:基于CEPS数据的工具变量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9,40(4):35-45.

[7]袁梦颖,崔永平.3-7岁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城乡比较分析:以哈尔滨及周边地区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1,37(6)-58-63

[8]郑淮场域视野下的学生社会性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9]李宏利,宋耀武青少年攻击行为干预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科学,2004(4): 1005-1009. DOl:10.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1BRK031)~~;


文章来源:许玮.体育参与对初中生校园偏差行为的影响[J].校园心理,2023,21(04):249-252.DOI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校园心理

期刊名称:校园心理

期刊人气:230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

出版地方:山西

专业分类:社会

国际刊号:1673-1662

国内刊号:14-1326/R

邮发代号:22-129

创刊时间:2003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