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五四运动对职业教育改革的思想启示

  2021-05-13    6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五四运动作为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实现了许多重大突破,对中国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五四运动时期,我国知识分子首次觉察有必要彻底改革中华文明,冲破思想牢笼,打碎精神枷锁,转换思想观念,而职业教育的改革也必须从改变思想观念着手,切实转变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五四运动时期,适合大众的白话文运动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而适合现阶段职业院校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教材编写也势在必行;五四运动时期社团的发展为运动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新时代职业院校也应当大力发展学生社团,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 关键词:
  • 五四运动
  • 学生社团
  • 校本教材
  • 白话文运动
  • 职业教育改革
  • 加入收藏

一百多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为挽救民族危机、捍卫民族尊严而进行的,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有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写了重要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五四时期人们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提出了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殷切希望,鼓励新时代中国青年传承五四精神,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1]。

五四运动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已然深深地融入到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职业学校的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五四运动整个历程的解析,探索其对我们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工作的几点启示。


一、冲破传统思想观念束缚


“五四运动是中国知识分子首次觉察有必要彻底改变中国文明”[2](12)。经历了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必要;通过甲午海战,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注意到明治维新的成就,认为中国也应该效仿其制度。但以上种种都没有跳出张之洞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维框架。因此,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没有使中国强大起来,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但军阀势力的再次抬头,袁世凯和张勋的复辟帝制,都无情地证明不改变传统的旧思想,其他一切都是行不通的。正如陈独秀和胡适在联名答复《新青年》的一位读者来信时所说:“旧文学、旧政治、旧伦理本是一家眷属,固不得去此而取彼,欲谋改革,乃思阻力而迁就之,此东方人之思想,此数十年改革而毫无进步之最大原因也。

”[3](6)陈独秀还提出:“吾人尚以新输入欧化为是,则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4](103)时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教授,兼任北京大学文字学教授的钱玄同先生也在《新青年》发文表示要废孔学、灭道教以重振中华文明。因此,五四运动期间,新兴知识分子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和制度,还提出对中国传统制度进行彻底重估,新文化运动的战士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揭露了封建礼教赤裸裸“吃人”本质,由此进一步向旧制度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强烈质疑。新兴知识分子鲜明地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直指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文化,极大动摇了反动统治的政治思想基础。

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5](558)可见,五四运动旨在彻底改变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进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这种方式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同样地,我国当代职业教育的改革也必须从改变思想观念着手,包括教师的思想观念转变和学生的思想观念转变两个方面。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首先,教师必须率先转换教学理念,才能带领学生转变旧的思想观念,进而更好地将职业教育改革进行到底。我们要打破教师主体的传统教学观念,牢固树立学生主体的工学一体的一体化教学理念,使学生以“淘金式”思维的主动求取方式取代“海绵式”思维的被动吸收方式。

在教学中,一定让学生感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角,而老师只是编剧和导演。通过教师精心的教学策划,让学生在一个个充满兴趣的学习任务中,在一个个契合工作和生活的角色演绎中,通过自己的主动努力和团队成员的分工协作,出色完成贴近工作和生活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分析与评价,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其次,要冲破传统的唯成绩论的思想束缚,全面建立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符合现代人才需求的新理念。

国际21世界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些都迫切要求职业教育工作者要进行思想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也是用人单位招聘员工的基本要求。

不光教师的思想要转变,学生的思想也必须转变。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比较弱,既渴望一技之长又缺乏刻苦精神,兴趣广泛又没有韧劲。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们自信心不强,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爱因斯坦说过:“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一半。”我们必须帮助他们彻底消除束缚他们潜能发挥的自卑心理,逐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唤醒他们追寻梦想的意志。第一,关爱是这一切的基础,没有关爱,自信心就将失去土壤。

广东省高校名辅导员“李敏工作室”负责人李敏认为:关爱是作为主体的个人对客体的关照和喜爱或关心和爱护,即主体对客体的存在和价值的认可、尊重、欣赏、赞美以及主体为维护客体的价值和存在而作的种种努力。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爱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催化剂。”尤其是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老师只有用爱心去感化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提升他们的自信和自尊,才能让他们愿意听进去你的话,你的努力才有施展的土壤。第二,给他们以希望,激发出他们潜在的斗志。分享职校生成功的案例,点燃同学们的梦想。

“全国技术能手”秦毅是中国船舶公司的高级技师,就是上海沪东船厂技校98年的毕业生;“全国技术能手”“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鲁宏勋是中航工业导弹院的高级技师,同样毕业于中航工业导弹院技工学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梁伟是大连华锐重工的数控车和数控铣双高级技师,也是毕业于大连重工技工学校……让这些出身职业院校的大国工匠的成功案例,指引同学们前进的方向。第三,积累一个个小成功,逐步建立起同学们的自信心,并运用赏识教育的技巧,进一步加以强化。学习任务的设计一定要从简单的任务做起,让同学们通过完成一些小的简单的任务,获得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建立自信。

当然自信心的建立也离不开教师的赏识。赏识教育指的是对受教育群体进行适当的赞美与鼓励,进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主动发展自身的积极性。职业院校的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考试成绩大多数比较靠后,经历了太多次的失败体验,自信由此逐渐流失,经常会感到很无助,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听天由命、浑浑噩噩的状态。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指出他哪里做得好,学生会希望继续做好,并且愿意做得更好。这种鼓励一定要及时,针对性一定要强,不要太笼统,不能让学生觉得老师在敷衍他。如果暂时还没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那就要在他比较擅长的地方给他一定任务,帮助他闪光。


二、选择科学的文化载体


五四期间,先进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为了向普通大众宣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思想,扫除旧的封建思想,发起了轰轰烈烈的“白话文运动”,用人民群众的语言阐述国家民族大义,唤起公众的责任心,争取社会各阶层的支持,获得了很大成功。“白话文”虽然从晚清甚至更早的唐宋就开始有人主张,但都没有取得最后的成功。最早具有世界眼光的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就认为,“盖语言与文字离,则通文者少,语言与文字合,则通文者多,其势然也。

”如想达到西方的文明程度,塑造一批“智民”,就需要有一种“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语言;维新运动时期,虽然在改良主义者中出现了“文言一致、提倡白话”的呼声,但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如胡适所言:民国八年的学生运动与新文学运动虽是两件事,但学生运动的影响能使白话的传播遍于全国,这是一大关系;况且五四运动以后,国内明白的人渐渐觉悟“思想革新”的重要,所以他们对于新潮流,或采取欢迎的态度,或采取研究的态度,或采取容忍的态度,渐渐地把从前那种仇视的态度减少了,文学革命的运动因此得以自由发展,这也是一大关系。因此,民国八年以后,白话文的传播真有“一日千里”之势。

1919年10月,全国教育联合会要求政府正式提倡白话文。1920年1月12日,教育部发布训令,要求小学一二年级自当年秋季起,国文教学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同年3月,教育部下令废除小学所有文言文教科书。白话文教学很快遍及中等以上学校。白话文因为其非常适合中国当时的环境,所以它承载着新思想迅速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播开来。这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现阶段,职业院校的教材内容中就存在一些与我们的学生发展不相符合的内容,急需进行改革,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基础,一方面是教材的内容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的特点。第一,职业院校的生源大多是学习成绩不太好、高考没有希望的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一般都比较弱,学习现行的教材难度比较大。

现行的教材一般都是以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教材为蓝本改编的,当时的学生一般都是学生中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甚至是尖子生,他们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可想而知,适合当时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显然不能很好适应现阶段的职校学生。必须进行适当的改革,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学生实际。结合模块式教学,按专业不同,教材内容可以按由简到难的顺序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工模块和技师模块。对在校学生,可分模块进行学习,对在职人员,可直接选择其中某些模块的内容进行学习。

学完一定模块内容后,可以到企业实习或就业,在他们的实践能力有一定提高,需再上一个台阶的时候,再回到学校完成更高级模块内容的学习,这样循环下去,学员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都会逐级提高,达到高技能人才的要求。第二,更好服务地方经济也是职业教育的一种责任担当。教材内容的编写要体现本地特色,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有亲切感,更容易调动起学习兴趣,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就业。在企业新型学徒制全面推进的环境下,校本教材的内容更要和企业的产品和企业文化对接起来,使学生感到摸得着、看得见、用得上。


三、发挥社团组织的积极作用


各种社会团体的组织和发展,为五四运动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所谓社团就是有别于政党的一种群众性组织的通称,它是某些人为实现其共同的理想,或为共同的兴趣而组织的团体,有的称为“社”,有的称为“团”,有的称为“学会”等。它们的性质都是社团,所代表的都是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五四期间,残酷的现实激发了进步学生和先进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纷纷提出新的思想来改造落后的中国,这种思想动机转化成组织行动,他们为了唤醒民众,提高影响力和号召力,联合思想相同或相近者,组成了形形色色的社团组织。

五四社团几乎都是由一些志趣相投、关心社会改造,在同一学校或同一地区的大中专院校的青年学生和年轻的知识分子组成,有的甚至是中学生。社团的规模大小不等,小的只有几个人,大的数十人,极个别的在百人以上,社团总数多达四百多个。他们的活动方式主要是出版刊物,组织演讲,以此来进行对自己所信仰的思想的传播。如江西改造社、湖南的新民学会、湖北的利群书社、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平民教育讲演团、各地的工读互助团、工学会、实社、奋斗社、进化社、学汇社、互助社、平民学社、合作联合会、平民协社、大同合作社等。这些社团对五四时期思想的宣传、示威游行、罢工、罢课、抵制日货、请愿等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全国各地的联合行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五四运动的发展和胜利。

社团形式同样适用于当代职业院校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将志趣相投的一群人凝聚到一起,为共同的爱好竭尽各自所能、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将极大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学生社团是在学校的宏观指导下,由具有某种共同兴趣的学生自发成立的自律性学习组织。学生社团活动具有思想性、主体性、协作性、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社团的组织和活动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6](18)。第一,发展社团组织,符合国家的教育政策。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学校要通过党团组织、学生会、班集体、学生社团,有组织地开展科技、文艺、体育活动。要鼓励、指导学生建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和社团,因地制宜开辟活动场所,建设活动设施,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审美能力,锤炼意志品质。”第二,发展社团组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社团以学生为主体,以共同的兴趣为纽带,学生在团体中的主动性就非常高,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可以克服以前克服不了的困难,解决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第三,发展社团组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社团就是一个公司或单位或班组,具体活动的策划和组织都是大家共同进行的,学生的主动意识、参与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加强,活动中责任感、协作精神、团队精神、拼搏向上的精神会不知不觉地得到提升,对将来走向社会帮助很大。第四,发展社团组织,有利于开阔视野、提升创新能力。社团活动中,不同的信息、不同的创意相互碰撞,不同成员间的互动活跃,创新动力增强,再加上社团之间的横向交流活动很多,对新事物的见识增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用非常大。

第五,发展社团组织,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定位。社团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对兴趣的进一步挖掘和实践,逐步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社会中的工作岗位的契合点,并通过参观或实习对应的工作岗位,更加清晰自己的定位,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应大力支持和积极引导职业院校学生创立社团、进行健康的社团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论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7]五四运动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运动,留给我们无尽的精神财富,对职业教育中转换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编写适合当前社会发展和学生现状的校本教材、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002).

[2]周策纵.“五四”运动史[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6.

[3]欧阳哲生.胡适文集:11[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周月峰.新青年通信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邵妍.论职业学校学生开展社团活动的重要性[J].职业,2016(18).

[7]本报评论员.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中国深刻影响世界[N].人民日报,2018-04-11(001).


孙擎,孙勇.从五四运动中汲取职业教育改革的思想智慧[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03):21-2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培训

期刊名称:中国培训

期刊人气:475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主办单位: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4-3713

国内刊号:11-2905/G4

创刊时间:1992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