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观察夫西地酸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深Ⅱ度烧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定州市人民医院接诊的深Ⅱ度烧伤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75例。观察组给予夫西地酸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常规组患者予以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2组均治疗至创面愈合。治疗21 d后,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3、7 d后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率及治疗10、14、21 d后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治疗1、3个月后,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估患者瘢痕情况。结果 治疗21 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常规组的78.67%(χ2=6.700,P=0.010)。治疗前、治疗3 d后,2组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10 d后,2组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21 d后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常规组(P<0.01);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P<0.01)。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瘢痕血管色泽、柔软度、厚度、分布及总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或P<0.01);治疗3个月后,2组瘢痕血管色泽、柔软度、厚度、分布及总分均低于治疗1个月后,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或P<0.01)。结论 夫西地酸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深Ⅱ度烧伤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烧伤创面病原菌感染风险,促进烧伤创面愈合。
烧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突发性创伤,通过对机体皮肤屏障功能造成损伤,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局限性或全身性创伤[1]。根据烧伤深度的不同可分为Ⅰ度、浅Ⅱ度、深Ⅱ度、Ⅲ度和Ⅳ度烧伤,其中深Ⅱ度烧伤多伤至真皮层,严重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加创面感染风险,若未能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易发展为创面脓毒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加之创面修复时间长、修复过程复杂,在修复过程中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延缓皮肤修复进度[2,3,4]。因此,及早对深Ⅱ度烧伤患者实施有效干预对防止细菌侵袭,加速创面愈合至关重要。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为烧伤外科常用药物,能够促进真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等的修复和再生[5]。但单独应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创面愈合后期效果并不理想。夫西地酸乳膏为皮肤科常用的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菌有高度的敏感性,还具有较强的组织渗透性,多与其他药物联合用于烧伤的临床治疗[6]。本研究观察夫西地酸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深Ⅱ度烧伤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定州市人民医院接诊的深Ⅱ度烧伤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75例。观察组男47例,女28例;年龄21~55(46.09±6.14)岁;伤后至入院时间3~52(35.50±5.92)h; 烧伤部位:面颈部10例,四肢38例,躯干27例;烧伤原因:热力烧伤64例,化学烧伤11例。常规组男49例,女26例;年龄22~53(45.47±6.30)岁;伤后至入院时间3~50(35.35±5.86)h; 烧伤部位:面颈部8例,四肢37例,躯干30例;烧伤原因:热力烧伤60例,化学烧伤15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及“GCP原则”,研究设计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依据烧伤深度“四度五分法”(中华医学会烧伤分会制定)确诊为深Ⅱ度烧伤;(2)年龄20~55岁;(3)烧伤后60 h内入院,且未接受外用抗菌药物治疗;(4)总烧伤面积≥30%。排除标准:(1)烧伤面伴有大面积出血、湿疹、神经暴露、严重炎症者;(2)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3)合并免疫系统、糖尿病等疾病者;(4)合并严重肝肾、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者;(5)患有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者;(6)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补液、抗感染、抗休克等常规治疗,对存在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先行气管切开术予以呼吸支持,开通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行植皮术。采取静脉麻醉,而后进行切痂处理,行切痂操作时需最大程度保留皮下血管网和皮下组织。常规组患者予以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南海朗肽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先将药物溶解后均匀喷于创面,而后在创面上覆盖凡士林油纱,并以无菌纱布包扎,每天换药1次,直至创面愈合。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待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吸收后,涂抹夫西地酸乳膏[LEO Laboratories Limited(爱尔兰)生产],而后在创面上覆盖凡士林油纱,并以无菌纱布包扎,每天换药1次,直至创面愈合。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率:于治疗前及治疗3、7 d后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2)愈合率和创面愈合时间:比较2组治疗10、14、21 d后创面愈合率和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治疗前创面面积-尚未愈合创面面积)/治疗前创面面积×100%;(3)瘢痕生长情况:分别于治疗1、3个月后,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估2组患者创面愈合后瘢痕情况,量表评估内容包括瘢痕血管色泽(0~3分)、柔软度(0~5分)、厚度(0~4分)及分布(0~3分),总分越高提示瘢痕程度越重,评判标准:总分0~5分为轻度,总分6~10分为中度,总分11~15分为重度。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创面愈合率>80%;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创面愈合率50%~8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创面愈合情况未见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6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21 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常规组的78.67%(χ2=6.700,P=0.010),见表1。
表1 常规组与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率比较
治疗前、治疗3 d后,2组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常规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率 比较 [例(%)]
2.3 治疗不同时间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治疗10 d后2组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21 d后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常规组(P<0.01);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P<0.01),见表3。
表3 常规组与观察组治疗不同时间创面愈合率 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2.4 不同时期瘢痕生长情况比较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瘢痕血管色泽、柔软度、厚度、分布及总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或P<0.01);治疗3个月后,2组瘢痕血管色泽、柔软度、厚度、分布及总分均低于治疗1个月后,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或P<0.01),见表4。
3、讨论
烧伤创面愈合是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通常会经历炎症渗出、急性感染、肉芽组织增殖、瘢痕修复四个阶段,其中炎症渗出、急性感染较为关键[7,8]。由于深Ⅱ度烧伤多伤至真皮层,影响创面边缘表皮的生长,此外在创面修复过程中免疫系统被激活,导致机体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增加感染风险。因此,对于深Ⅱ度烧伤的治疗多以抗感染与促愈合相结合为主[9]。而烧伤创面用药在烧伤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可对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以及病情发展、转归产生影响[10]。药物可发挥减少渗出、抑制细菌生长、促进创面愈合、保护创面、改善创面愈合治疗等作用[1]。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为多肽类生长因子,能够促进表皮细胞的有丝分裂,促进局部创面皮肤及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11];此外,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还能激活RAS-MAPK通路,促进各类细胞生长因子合成,抑制胶原蛋白聚集,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创面营养,从而快速建立创面屏障,进一步加速烧伤创面愈合[12,13]。夫西地酸乳膏作为窄谱抗革兰阳性细菌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最为敏感[6]。夫西地酸乳膏的脂溶性特性,使其对皮肤和表层组织具有高穿透性,可达皮肤深层并发挥抗菌作用,同时夫西地酸乳膏还可具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不仅阻止了创面的加深,还加速了创面的修复。此外,夫西地酸乳膏还可干扰延长因子G参与细菌的核糖体异位,阻止细菌蛋白的合成,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14,15]。此种独特的作用机理,不仅降低夫西地酸乳膏的耐药率,还防止夫西地酸乳膏与其他抗生素产生交叉耐药。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常规组相比显著升高,提示夫西地酸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深Ⅱ度烧伤具有良好效果。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前、治疗3 d后,2组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 d后,观察组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率低于常规组,治疗14、21 d后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常规组;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提示夫西地酸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有效降低细菌培养阳性率,随着治疗的延续降低效果更为明显,这可能是因为夫西地酸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为创面愈
表4 常规组与观察组不同时期瘢痕生长情况比较
合提供了湿性愈合环境,进而促进创面的修复。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瘢痕血管色泽、柔软度、厚度、分布及总分均低于常规组,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2组瘢痕生长越佳,且观察组瘢痕生长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提示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夫西地酸乳膏可有效减少创面瘢痕形成,减轻瘢痕程度。
综上所述,夫西地酸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深Ⅱ度烧伤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烧伤创面病原菌感染风险,促进烧伤创面愈合。
参考文献:
[1]梁显南,颜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Meek植皮术修复严重烧伤创面的效果及皮片存活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23,32(4):22-25.
[2]林喜风,戴心怡,董肇杨.Ⅱ度烧伤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变化及与创面愈合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2,32(20):78- 82.
[3]黄和民,杨芳,罗贵月.Meek植皮术联合碳纤维敷料修复大面积烧伤创面[J].中国美容医学,2023,32(2):71-74.
[4]冯佳雄,许研然,孙泽光,等.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四肢深Ⅱ度烧伤创面治疗效果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20,29(6):67-71.
[5]唐黎珺,李笑眉,张筱薇,等.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持续冲洗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22,31(8):36-39.
[6]张鹏,汪子姝,许丽红,等.熊果酸与夫西地酸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协同抗菌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22,27(6):608- 613.
[7]李国艳,李敬波,吴英.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微波照射治疗慢性难愈合烧伤创面疗效观察[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23,35(2):115-118.
[8]成鑫,丁若虹,汤俊.rbFGF、VSD结合局部氧疗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及时长的影响[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21,32(3):146-149,后插3.
[9]刘合胜,安彦川,管利娜.血必净注射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Ⅱ、Ⅲ度烧伤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0,17(9):44- 46.
[10]郭华,徐国士,王波涛,等.有孔牛羊膜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覆盖Ⅱ度烧伤创面:与无孔牛羊膜及凡士林纱布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51):10193-10196.
[11]潘礼刚,刘曼,陈烨,等.湿润烧伤膏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浅Ⅱ度烧伤患者创面肉芽组织HIF-1α、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23):4478- 4482.
[12]林桂清,刘平洪,黄锦刚,等.亲水性银离子敷料联合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Ⅱ°烧伤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22,12(2):14-17.
[13]李亮,王旭文,何丽彩,等.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夫西地酸乳膏局部应用对深Ⅱ度烧伤的影响[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22,33(7):413- 416+434.
基金资助: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基金项目(20232208);
文章来源:宋立强.夫西地酸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深Ⅱ度烧伤的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24,17(17):90-93.
分享:
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通过切除脱垂的子宫,从根本上解决了子宫脱垂问题,缓解了患者因子宫脱垂导致的腹部坠胀、腰骶部酸痛等不适症状;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其常伴随诸如手术视野受限、出血量可能较大等问题,部分患者术后仍受盆底功能障碍残留症状所累,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不高[1]。
2025-03-25骨折发生后若未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对后续疾病康复产生消极影响。临床对四肢骨折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治疗原则为恢复患者的骨连接,常见包括石膏托外固定、闭合复位、夹板等,虽然能达到一定效果,但患者恢复效果不理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导致骨折愈合不良、延迟等[2]。
2025-03-20多发肋骨骨折(MRF)是较为严重的胸部创伤之一,尤其伤 情 严 重 的 MRF 患 者,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避免患者死亡。然而,MRF术后因长期卧床等因素,会导致血 流 减 慢 或 血 液 高 凝,极 易 引 发 深 静 脉血栓(DVT),进 而 造 成 肺 栓 塞,严 重 时 甚 至 发 生 死亡。目前,临床 DVT 诊断的金标准为深静脉造影,其操作过程较为复杂。
2025-03-18瞳孔散大是重型颅脑创伤的主要临床特征,重型TBI患者术前继发瞳孔散大,通常表明患者已经存在神经功能损伤,且有脑干受损的风险[2]。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基于此,本研究探讨重型TBI术前继发瞳孔散大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优化治疗方案。
2025-03-14重型颅脑外伤具有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的特点,若未及时降低颅内压(ICP),会导致患者病情迅速恶化,引起脑疝或死亡,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或特重型颅脑外伤的常用方法,虽可降低ICP和缩短住院时间,但术后易发生脑膨出或术区血肿,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2]。
2025-03-04创伤性脾破裂是由车祸、坠落等外力暴击导致的脾脏破裂,可引起出血、上腹疼痛等症状,并可伴有心慌、血压下降、心悸等情况,病情进展快,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可造成出血性休克,从而增加患者死亡风险[1-2]。创伤性脾破裂治疗的首要目标为止血,并尽可能地保留脾脏。
2025-02-21对于深Ⅱ度烧伤的治疗,促进创面愈合尤为关键。传统治疗方法有换药、手术植皮等,换药会导致患者疼痛,且需要定期更换,而植皮手术需要从健康的皮肤上获取皮片移植,操作难度大,同时术区、供皮区需经历较长时间的恢复,可能出现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3]。
2025-02-08Kager脂肪垫(Karger fat pad,KFP)是位于后足最大的脂肪组织结构之一。它位于Kager三角区,该三角区由前面的MU(踇)长屈肌腱(flexor hallucis longus,FHL)、下面的跟骨结节和后面的跟腱组成[1,2]。KFP中的血管和神经能够为后足提供部分血液供应和感觉功能[4~6]。
2025-02-05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由暴力作用于头部而引起的一种创伤,常需要手术治疗。并且患者入手 术室前一般病情较危重且紧急,给临床医师带来了一定的挑 战。作为麻醉医师,选择合适的液体对TBI患者进行及时的 液体复苏可以保持患者良好的肾灌注,维持全身氧供需平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预后[1]。
2025-01-22近年来,限制性液体复苏已成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治疗的热点,与传统的积极液体复苏不同,限制性液体复苏提倡用少量平衡的盐溶液恢复重要器官和组织的灌注,但限制性液体复苏应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方式及其效果的结论尚不一致。目前国内外的系统评价都主要针对病死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讨论[2-4]。
2025-01-17人气:22252
人气:16478
人气:15843
人气:15414
人气:1514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
期刊人气:2141
主管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主办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出版地方:重庆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4237
国内刊号:50-1125/R
邮发代号:78-111
创刊时间:199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