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论述我国电视台媒体融合的未来趋势

  2022-02-08    15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在前沿技术与价值理念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媒体融合逐渐迈向纵深发展阶段。电视台作为我国传统主流媒体组织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体媒体结构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电视台媒体融合深刻抓住顶层设计、机制创新、技术发展等方面的时代红利,通过多样化、多层次的经营实践拓宽媒体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但同时也在融合理念、传统机制、内容科技等方面存在问题制约,需要对其进行清晰梳理。

  • 关键词:
  • 内容科技
  • 媒体融合
  • 技术变革
  • 智能化
  • 电视台
  • 加入收藏

媒体融合是价值引领与技术变革驱动下的动态发展过程,纵观我国媒体融合的发展,顶层设计、机制创新、内容科技、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于媒体融合转型升级,取得了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的发展成就。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是党中央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我国媒体发展顶层设计的关键一步。202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指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这在国家战略规划的顶层设计层面为我国媒体深度融合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0年11月13日,国家广电总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提出“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被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面对电视台融合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分析我国电视台媒体融合取得成就与核心问题,这既要求理解电视台媒体融合在整体结构中的所处位置与功能定位,又要求站在历史、现实、未来的纵向脉络理解电视台媒体融合的演化逻辑。


一、我国电视台媒体融合的发展现状


(一) 融合格局新进展:顶层设计与价值逻辑的纵深发展

我国电视台媒体融合是一个持续发展,不断革新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来自顶层设计的理念更新,更是来自我国媒体融合的实践积累,需要结合我国媒体的四级格局进行纵深发展。对于电视台媒体融合而言,需要更加深刻领会中央顶层设计的战略部署,理解“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深度融合发展意见。目前,我国电视台媒体融合正处于从“相加”到“做强”的关键阶段,顶层设计与价值逻辑的纵深发展有着诸多新实践与新表现,主要分为功能定位、平台融合、技术驱动三个方面。

功能定位体现价值导向,即建设新型广播电视主流媒体。面向主流、面向未来的电视台媒体融合,要求组织机构积极调适自身功能。表现在具体实践中,一方面是转变此前的媒体建设观念,着力打造新型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将媒体发展与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机链接起来。以《2020年中国地方电视台新闻短视频传播盘点》数据为例,2020年1-2月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省级电视台发挥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布相关疫情动态、防控部署等信息,从短视频播放量数据看,2月播放量达87.4亿次,较1月上涨12.0%,达到上半年峰值。其他诸如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功能定位都是建设新型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新实践。另一方面是优化媒体资源配置,电视台媒体融合发展最终还是要在“信息服务枢纽”的基础上,保持自身信息传播、主流价值引领的作用定位,面对纷繁复杂的互联网多源信息,各级电视媒体正充分发挥正本清源、正面引领的功能作用。

平台融合体现格局重构,即参与新媒体场景的多元竞合。电视台的平台融合可以被划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电视台作为主体的平台融合,各级电视台借助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影响力集聚优势、政务商务等服务优势,主动搭建电视台媒体融合平台。1例如无锡广播电视集团“爱吾锡”融媒体社区服务平台,集合资讯信息、求助服务、活动安排等功能,吸引本地用户进入平台,充分适应区域化的新媒体发展场景。二是电视台作为客体的平台融合,即电视台在媒体融合过程中主动接入多样化的互联网平台,例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今日头条、喜马拉雅等社交媒体平台,这也是目前大部分电视台耕耘深厚、发展良好的一个方向。电视台在接入其他互联网平台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自身影响力优势,参与平台大流量池的竞争,这也为电视台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想象力。

技术驱动体现未来方向,即保持对前沿科技的战略主动。技术发展是电视台媒体融合的重要内驱力。面对5G、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通信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如果电视台在媒体融合过程中不积极主动学习、适应新技术与新应用,必然会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脚步”。在目前各项顶层设计与价值逻辑的落地过程中,前沿科技始终被放置于核心位置,如何追踪前沿传媒科技,如何保持对前沿科技的战略主动,已成为多方共同关注的问题。在顶层设计的安排中,强化先进技术的创新引领主要被分为:升级传播体系、大数据创新应用、核心技术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例如实施智慧广电战略,深化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多样融合,以需求牵引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形成技术驱动、智能融通的电视台媒体融合新格局。

(二) 机制新架构:组织架构与生态协同的立体发展

深化机制改革是广电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环节,这涉及内容生产、人员管理、组织运作、资源调配等多方面的因素,是电视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必经之路。电视台媒体融合机制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存在诸多调试、试错的过程,这也可以被概括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调整进阶过程。目前正是我国电视台从前一阶段迈向深度融合转型的重要过渡时期,发展现状主要可以被总结为经营模式新聚合、集团上市新探索两个方面。

在电视台媒体融合过程中,经营模式是重点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此前对经营模式的探索更多是停留在“全融尽融”层面,强调不同部门之间的融合协作,在此基础上组建起较为庞大的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这部分实践成果以南京广播电视集团、济南广播电视台等为代表,其中南京广播电视集团组建融媒新闻中心、融媒产品中心、融媒营销中心、融媒技术中心和产业发展中心,在多方协作、内容生产、市场营销等方面迈出坚实的融合步伐。此外,传媒集团重组也是目前电视台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第一阶段的传媒集团建设主要是报业集团、广电集团的建设,到目前则逐步转向为“广电+报业”的集团化进程,这不仅是适应视听融合、阅观同步新形势的创新尝试,更是我国主流媒体进行力量整合的结构性探索。

深化机制改革的另一重要方向是传媒集团上市的探索,资金支持是电视台媒体融合转型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缺乏资金支持将导致电视台媒体融合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以及发展前沿技术的尝试条件,因此探索一条新的、高效的融资渠道是目前机制改革的重点讨论方向。我国电视台“转企改制”的尝试由来已久,并且也已取得较丰富的成果,但在媒体融资这一环节上,始终没有果断迈出集团上市的步伐。在解决经营模式的适配度问题、媒体融合资金问题后,我国电视台媒体融合将逐步迈向智能化、生态化、分布式的融合新格局。

(三) 央省媒体新模式:实践引领与全域布局的创新发展

融合格局和机制都是从较为宏观的层面审视我国电视台媒体融合的发展现状,并指出目前融合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的逻辑。落实到更为微观、具体的层面,中央级与省级电视台的媒体融合发展则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其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融合经验将引领全国各级电视台的融合实践,各个省级电视台的融合经验也将对市县电视台的融合实践产生深远影响。电视台的媒体融合如果想要取得成功,必然要将自身发展同国家需要、用户需求、未来趋势结合起来,因此深入检视中央级与省级电视台的发展,可以总结出头部媒体的发展路径,对各级电视台融合转型产生观照、助益。

在生产理念、模式战略的基础上,实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全域布局。在生产理念方面,总台面对用户群体日益精细化、垂直化、分众化的发展趋势,积极转变内容生产的理念,面向不同用户需求生产多样化的电视节目及其衍生产品。2021年总台春晚中,通过“春晚GO青春”“春晚进行时”等微博话题营造热点,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同时在自身的央视频平台进行直播互动,实现内外部平台的双管齐下、同频共振。2根据《2020年中国广电媒体融合传播效果报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抖音、快手平台共有超50个百万级以上粉丝量的头肩部账号(其中“央视新闻”抖音号粉丝量已破亿人),持续利用智能融合与深度互动的手段吸引年轻用户。在模式战略方面,总台提出“台网并重、先网后台、移动优先”发展战略,积极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态势。此外,总台也采用“5G+8K+AI”技术路线,站在前沿技术的角度引领传播模式的创新,形成门户网站、自有平台、其他平台、户外大屏的生态联动,实现以技术为本体的中央级电视台媒体融合的优势延伸。

省级电视台的媒体融合主要还是作用在本省的范围内,同时以优质的内容产品辐射到全国范围。《2020年省级电视台新闻融合传播指数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省级电视台的新闻融合传播电视大屏年度收视总时长达289.5亿小时,较2019年水平保持增长态势;省级台新闻短视频全年总发布量447.9万条、传播量1468.1亿次,在传播效果层面已有突出成就。省级电视台的实践引领主要体现在对全省市县的资源整合上,通过各省特色的“广电云”模式,向各个地方电视台提供内容和技术支持。例如江西广播电视台推出的“赣云”平台,为各地方的融媒体中心建设以及内容运营提供一整套技术服务,实际变相形成对各个市县电视台媒体融合模式的引领。

此外,部分省级电视台的平台搭建经验同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单个自有新闻客户端最高月活量突破500万人。例如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荔枝新闻客户端,依托其丰富的广电媒体资源,实现“快速、贴近、个性”的算法内容分发。

不同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权威性与引领性,省级电视台在坚守权威性与引领性之外,可以发挥对地方区域的贴近性优势。在2020年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学分会指导发布的“全国媒体抖音号排名”中,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的抖音账号获得广电类媒体抖音第三名,以故事化、情感化的叙事逻辑深度贴近民生,这也为地方电视台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新的路径思路。

(四) 市县媒体新阵地:基层链接与腰部做强的巩固发展

市县媒体是我国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媒体组织,其依托于基层行政区划而产生,也已依靠着地方的观众用户实现进一步发展。2018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被提到新的历史高度,此后几年间,全国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快速推进,在这过程中也涌现出许多值得关注、借鉴的实践成果。与此同时,地市级电视台虽然没有获得如此高度的关注,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展现出媒体发展的活力。

地市级电视台的融合转型目前正发挥着腰部做强的功能,我国媒体四级结构的其他环节都在不同政策方针中获得重视并加强,地市级电视台处于暂时不被重点关注的“腰部地带”4,其实践过程更多属于自发调适的媒体改革行为。纵览我国地市级电视台的媒体融合实践,主要可以分为“广电+报业”的探索方向、类“县级融媒体”的建设方向。“广电+报业”的探索方向同样是为了整合地市级媒体资源。2018年9月,安徽芜湖传媒集团成立,该集团整合芜湖市广电、报业等媒体架构,形成多元融通的媒体集团,这也是前一部分所提到电视台融合经营模式更新的重要组成。类“县级融媒体”的建设方向则是在没有专门的顶层设计与政策扶持基础上,部分采用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标准,搭建地市级电视台媒体融合平台,例如昆山市融媒体中心建设融媒体矩阵,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服务定位,同样也取得媒体融合成果。

县级电视台的融合转型展现出多点开花、因地制宜的特点,不同区域间存在着诸多差异,同时也存在媒体建设思路、模式上的共性。县级电视台的融合转型首先在于明确自身定位,从全国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实践来看,县级电视台通常肩负起将县域内部公共媒体整合起来的重任,并且在此基础上被赋予基层信息枢纽与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例如陕西省蓝田县融媒体中心“三用四融合”的蓝田模式,强调融媒体中心要做到管用、实用、够用,同时做到人员机构融合、机制融合、新闻产品融合和媒体力量融合。另外,安吉县融媒体中心的成功实践也表明,立足县域深度社会治理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向外辐射影响,在建设“村村通”数据光网、“村村用”信息平台等信息枢纽时,也主动推广爱安吉客户端与旗下社交媒体账号,实现“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模式的实践标杆。以县级电视台为主体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实际搭建过程中也存在两种模式,一是同上级媒体单位进行技术合作,搭建起符合区域标准的融媒体中心;二是委托媒体技术公司进行外包搭建,例如北大方正、凡闻科技等。这两种模式足以概括目前县级电视台进行媒体融合的技术路径,这也将有助于实现通用技术标准的推广,利于后续技术接入与更新换代。


二、我国电视台媒体融合的现实问题


(一) 建设理念凝滞:融合缺乏思维转向,深度融合动力匮乏

树立深度融合的发展理念是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电视台媒体融合建设理念的与时俱进,是保障其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媒体融合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到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阶段,对顶层设计、建设理念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伴随着各级电视台的差异化发展,在这一阶段媒体融合建设理念停滞的问题便显得尤为突出。建设理念凝滞的问题主要可以被分解为顶层设计领会不足、思维转向迟缓、建设方向惯性等多个方面,其中各级媒体所面临的问题都有所不同,需要清晰明确地进行划分框定。

电视台作为我国传统主流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媒体融合顶层设计的主体部分,承载着壮大主流舆论与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重任。在目前较大一部分电视台的实践过程中,缺乏对顶层设计的具体剖析,在进行媒体融合实践的过程中,追求浅表化的“相加”融合,并未进行深入到问题本质的、同国家需要密切结合的融合实践。以电视台“大力推进管理创新”为例,顶层设计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与加强媒体融合考评,但在部分地市级、县级融媒体中心,原先电视台组织架构只是简单地“换牌子”“腾位置”,涉及人事管理、内容生产分发等具体环节则陷入停滞状态,这也导致其他环节出现融合不彻底、融合效果差的问题情况。

融合思维转向是电视台媒体融合的基础驱动要素,在电视台的具体融合实践中,思维转向的问题被反复提及,但却常常陷入止步不前的状态。例如《2020年中国电视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直播电商的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为136元/月,而我国电视台的ARPU值约为12元/月,不足直播电商ARPU值的1/10,电视台经营转型面临多方压力。究其根本,还是在于传统思维所带来的惯性、惰性阻碍了融合思维的转向。电视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信息传播的权威来源与优势地位,类似于“卖方市场”的状态,由此产生的媒体组织架构具有强大的发展惯性。目前电视台媒体融合存在思维固化的情况,原先的媒体工作人员无法适应智能化、分布式的传播格局,因此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媒体深度融合的内驱动力,无法真正做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思维、服务思维的媒体定位转向。

(二) 机制约束:融合缺乏生态构建,传播体系亟待优化

机制问题无论是在学界还是业界都是被广泛关注并深刻讨论的问题,这一问题关系到媒体融合的运行逻辑与发展路径,往往与媒体机构内部的诸多要素产生深度勾连。与前一部分对建设理念的分析不同,机制主要关系到媒体部门结构、内容生产与分发环节、技术发展应用等具体环节,是实现媒体融合稳步推进、高效发展的重要进路。回到电视台的体系本身,电视台归根结底还是属于从传统主流媒体迈向新型主流媒体的发展序列,其“喉舌”“权威”属性始终是其接续发展的基础,如何平衡好电视台的价值定位与体系构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综合而言,目前电视台媒体融合在机制方面主要受到媒体宏观结构、融合激励机制的制约。

在媒体宏观结构方面,我国电视台还存在四级媒体结构条块分割的问题,不同层次的电视台无法形成一套融合发展的媒体合力体系,主流媒体力量分散的问题显著。例如省级电视台与县级电视台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逐步走向融合统一,但处于中间的地市级电视台却处于“腰部塌陷”的位置,媒体融合的宏观机制存在结构性问题,不利于形成层次分明、协同运转的纵向媒体发展体系。在地市级与县级电视台,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实践逻辑囿于人才、资金等因素得不到切实施展,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头部效应”明显,媒体生态构建出现“层次鸿沟”。即使是在省级电视台竞争中,短视频等部分流量都向“头部账号”流动,根据《2020年中国地方电视台新闻短视频传播盘点》数据,省级电视台的48个头部短视频账号贡献了总发布量的51.8%、总传播量的70.5%。

在融合激励机制方面,我国电视台媒体融合过程中普遍存在激励机制缺位的问题,这也导致了电视台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充分调度现有人才、技术,同时也有可能带来媒体竞争失衡的问题。目前,电视台内部的激励机制主要存在激励机制单一、激励力度不足等问题,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地市级、县级电视台依旧采用原有的薪酬分配方案,只是象征性地添加部分“内容津贴”作为激活内部活力的手段,激励机制实际上“聊胜于无”。

此外,目前大部分电视台并不是没有评价指标体系的激励,而是被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单位的评价指标体系所束缚,“多条指挥棒”并不利于电视台集中精力面向深度融合发展。而国家政策对其他互联网平台的限制虽然已经逐渐收紧,但与电视台等传统主流媒体相比,仍旧存在着差异化的管理模式。电视台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远多于其他互联网行为主体,因此电视台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具备平等竞争的媒体市场环境。

(三) 内容科技错配:融合缺乏深度挖掘,传统优势渐趋流失

技术与内容的深度融合是电视台媒体融合的重要路径与实践方向,电视台突出的媒体优势就是专业、优质的内容生产成果,但是如何在前沿科技持续发展的时期,将传统的内容优势同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成为电视台面临的问题。

目前,内容科技错配已成为阻碍电视台融合发展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技术与内容比例失调、传统电视台优质内容被忽视、对于人文关怀关注不足等方面。在电视台媒体融合实践过程,技术与内容的融合往往是最先被强调的,同时也是直接作用到媒体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

内容科技错配代表的是媒体既有内容资源与媒体技术之间的断层,在具体实践中,这一断层主要表现为优质内容被“炫目”技术所替代,前沿技术的应用带来的诸如智能互联、XR交互、区块链存储等形式挤占原有优质内容的存续空间。技术是内容创新生产的驱动力,但技术应当属于对理念的重构、对流程的重塑、对优势的发扬,而不是将技术置于中心位置。例如部分电视台追求内容融合创新,但却将技术本身作为中心,反而对优质内容的深度挖掘不足。从另一方面而言,我国电视台还处于融合转型的过程中,技术革新与其他互联网平台企业相比,并不具备核心优势,内容科技错配将不利于电视台可持续发展。

内容科技错配同时也表现在技术与内容融合停滞上,电视台搭建起技术平台、内容平台之后,由于缺乏充足的专业技术人才,先进设备往往陷入闲置状态,媒体内容生产仍旧保持传统模式,同样无法深度挖掘优质内容。总体而言,内容科技错配的问题可以被总结为技术中心与“能”不配“产”的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三、我国电视台媒体融合的未来趋势


(一) 从凝滞到灵动:智能融合、深度共创的理念引领未来发展

我国电视台的融合发展首先应当克服建设理念凝滞的问题,这也是做好其他融合环节的基础要素。面对电视台目前存在的顶层思维领会不足、思维转向迟缓等问题,应当主动更新既有建设理念,深度适配未来传媒行业发展的趋势。5建设理念映照媒体发展未来,做好电视台媒体融合发展,主要需要从顶层设计前瞻导向、纵深发展深度共创两方面着手,构建面向未来的融合发展体系与路径。

对于顶层设计导向而言,电视台媒体融合在未来将更加紧密围绕国家政策导向的方向发展,诸如涉及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全面加强内容建设与供给等,为电视台提供了一整套发展路径框架。但仅仅具备路径框架并不能充分、有效解决目前媒体融合所面临的问题,站在智能融合的未来发展节点上,深度解析、领会顶层设计的内涵,以顶层设计的前瞻理念带动智能发展的媒体转型,是电视台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法门。

对于纵深发展而言,电视台媒体融合实现从凝滞到灵动需要在领会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架构起深度共创的转型理念。深度共创指的是消除传统思维带来的发展惯性、惰性,重新理顺不同部门、主体之间的关系模式,用各司其职的建设理念重新统合电视台组织架构,实现真融实融的深度共创的发展目标。未来电视台媒体融合可能将融入更大层级的媒体组织架构中,纵深发展的深度共创将构筑起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基石。

(二) 从分散到集中:建设主体交融、结构清晰的新型主流媒体

目前电视台媒体融合的力量分散、重复劳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未来进行深度融合的重要突破口。电视台媒体融合从分散到集中指的是,电视台的不同部门与生产环节、不同层级间的电视台在融合改革实践过程中,对组织架构与层次关系进行融合,从而形成一套上下一体、资源合理调配的媒体融合体系。2020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按照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原则,完善中央媒体、省级媒体、市级媒体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四级融合发展布局。”这也在顶层设计的角度阐释了未来我国四级媒体架构迈向四级融合发展的战略布局,进而形成全媒体传播的整体矩阵,有效扭转目前存在的各级电视台重复劳动、重复融合的问题。

在电视台融合发展层面,建设一套从中央媒体到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路径仅仅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建设主体交融、结构清晰的新型主流媒体才是更进一步的发展方面,二者更类似于环境与行动者的关系。如此一套新型主流媒体的建设方向,主要包含了面向未来的智能化分发、分布式创作的前景趋势,同时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实现“广电+政用民用商用”的功能定位。回到当下的现实需要,建设新型主流媒体一方面将让电视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保持战略主动,将更多优质的资源、人才、技术汇聚到互联网主阵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另一方面也将实现思想舆论上的集中,遏制不良思潮在互联网空间的蔓延,构建风清气正、成风化人的主流媒体舆论阵地,掌握电视台在新时代的互联网话语权。

(三) 从供给到需求:走好用户导向、需求导向的媒体群众路线

媒体融合不能忽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本质问题,生产的内容产品归根结底还是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这就要求从出发点与落脚点的角度审慎把握媒体发展的路径问题。回溯我国电视台发展历程,权威性、引领性、重要性始终是围绕其发展的主基调,媒体内容生产逻辑更类似于“点对多”的中心化传播,电视台内容产品的供给主要还是偏向于媒体本身。而到当前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阶段,受众的概念逐渐向用户转变,单向传播也逐渐过渡到双向互动,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也要求媒体重新审视群众路线的内涵与外延。

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生产群众喜闻乐见的媒体内容。这一路径深刻揭示我国电视台媒体融合在未来的价值取向与实践路径,需要从拓宽与纵深两个角度进行解析。首先是可及性层面的拓宽,全媒体群众路线需要保障内容产品的高触达,发掘更多潜在的观众用户。尽管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渐趋饱和,但在此之外的农村地区、老年人群体等部分仍具备可发掘的潜力,切实贯彻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就是要关注到这部分人群,从而实现电视台媒体融合的深度价值进阶。

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同样也需要准确研判观众用户的需求,传统电视台的节目策划、制播模式逐渐无法适应多样化的用户需求,需要从电视台内容生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针对性地进行用户需求把握与内容生产调配。例如近些年兴起的短视频,电视台应当充分融入这一发展热点与趋势,生产与之匹配的内容产品,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满足其沉浸式的需求。面向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前沿技术与概念的发展,电视台媒体融合应当广泛开展用户研究,探索与之相匹配的内容转型方式。

(四) 从有限到无限:挖掘内容科技、优质资源背后的融合潜能

单个电视台的内容资源、技术积淀往往是有限的,传统电视台的总体资源同样也是有限的,但如果能够将内容科技与优质资源进行高效衔接,则有可能达致无限的融合发展前景。从有限到无限的含义代表的是从静态、断点的媒体融合方式,向动态、连续的媒体融合方式的过渡,电视台在其中不仅要持续挖掘传统优质资源,保持自身在既有领域的优势,也需要将前沿传媒科技同优质资源进行深度融合,不断通过激活新型的内容组织形式实现内容产品的持续“再生产”。其中的运行逻辑在于,内容资源不是分散的、既定的,而是能够在融合发展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延展内容与内涵外延,从而形成“无限的”良性发展过程。

内容科技主要作用在内容生产流程、分发方式等方面,作为创新手段的内容科技首先就要面对同优质内容的关系问题。内容科技的融合潜能在于,这是一整套技术运行机制,无论是从底层的生产分发,还是从对内容的智能创作,其都代表一种媒体融合发展的想象空间。从有限到无限的过程,实际就是内容科技激活优质资源传播、再生产、再传播的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电视台借助技术的力量盲目追求流量,内容创作背后的人文关怀、未来视野是保障电视台媒体融合“无限”发展延伸的重要价值保障。


文章来源:黄楚新,陈智睿.我国电视台媒体融合的现状、问题及趋势[J].视听界,2022,(01):49-5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媒体融合新观察

期刊名称:媒体融合新观察

期刊人气:212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贵州日报社

主办单位:贵州日报社

出版地方:贵州

专业分类:新闻

国际刊号:2096-661X

国内刊号:52-1172/G2

邮发代号:66-68

创刊时间:1987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