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化学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改革的思考

  2020-01-04    117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课程思政”是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校课程教育顺势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理念。实现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改革在高校教育教学占重要地位。因分析化学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所以高校应不断完善教育改革,努力寻求优化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促进分析化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前行,使大学生的思想和道德水平得到系统提高。

  • 关键词:
  • 分析化学
  • 化学课程教学
  • 教学改革
  • 课程思政
  • 加入收藏

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途径,但教学效果有待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与其他学科相分离的情况。为了改变这一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这一创新理念的提出,使道德教育全面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有助于落实高校教书育人的培养理念。分析化学作为大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也同样肩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分析化学是基于样品分析的一门技术学科,是进行化学研究的主要形式,对化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其中包括了许多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深入分析其中的德育元素,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实现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一、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文化发展进入新时代,文化变化日新月异,中国文化不断受到各种不同文化浪潮的冲击,各种文化思想交互发展,相互影响。大学生处于新时代发展的上升时期,是新时代发展的主人,更肩负着迎接新时代、创造新时代承前启后的重要使命。首先,大学生的思想处于尚未成熟的时期,容易受到外界各种文化的影响,因思想文化问题而误入歧途的例子屡见不鲜,例如注重个人享乐主义而放弃了艰苦奋斗的科研精神,注重物质追求而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铺张浪费等。其次,当前高校的思想教育必修课暴露出一些片面化、单一化的问题,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不够多元,教师教学缺乏实际应用等。针对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十分重要。“课程思政”就是利用专业知识与技能作基础,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教师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因此,不仅在单纯的思想政治课堂上进行德育培养,在其他课堂上也要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才能行之有效地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完善、正确、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能保证大学生在错综复杂文化之中恪守正道[2]。综上所述,进行“课程思政”专业课教学改革是十分重要的。


二、分析化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能形成协同效应


分析化学专业课是高校化学及相关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学科,并且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性,在各类化学学习和日后的科学研究中都可能应用到。分析化学课程中包含较多的意识形态和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在教育教学领域充分融合,可以同时培育出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较强科学素养的新时代大学生,这对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分析化学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结合的关系,两者在教育教学的目标上具有相对一致性,都是为了培育具有独立个性、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个终极目标服务。高校教师要在摸索中前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促使两者共同前行,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发展的要求和期待。教师在进行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化学公式、知识点、技能等,还需要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培养学生认真求学、刻苦钻研的学术态度,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科研精神,勇于奉献、使命担当的爱国精神。分析化学专业课承载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使专业课包含了爱国精神和职业道德;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任务,更有利于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合格接班人。

首先,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之前,应当预先设立教学目标,将政治教育加入到分析化学教学的总目标中,有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教育教学的先决条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并具体进行实施,保证课程中所蕴含的课业知识元素和思想政治元素。教师应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融入价值元素,又在价值传播的过程中凝练出专业知识,达到教书育人的结果,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分析化学专业基础课程在设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针对课程知识内容的需要对大学生开展科研精神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二是针对实际生活和实际应用对其进行人文情怀和道德意识的提高,找准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相对关系,明确思想政治课的正确定位和“课程思政”的价值源头[4-5]

其次,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时,应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拟订合理的教学方案,不断探索和突破新的教学变革,以保证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知识双管齐下,协同作用。最后,高校应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教育目标,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与教师合力前进,系统规划“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案和实现路径,致力于探索分析化学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和发展的相同之处,并将两者融会贯通落实到教学理念之中。大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要服务于社会,分析化学专业课也是一门服务于社会的学科。因此,教师必须将教书和育人同向同行,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三、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思路


分析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含有许多思想政治元素,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时期,我国是最早出现制陶、冶炼等工艺的国家之一。自战国起,冶炼、陶瓷、炼丹术等开始发展,人们在工艺手法的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识别原料和鉴别产品的经验,例如,利用“丹砂烧制成水银”以鉴定硫汞矿石;为了区别芒硝和硝石,“以火烧之,紫青烟气”,则断定为硝石;黄金入火,若“生五色气”,则说明含有铜,是为“药金”。了解我国古代对于分析化学的形成历史和科学家的科研故事,可以增强大学生对于我国科学文化历史的丰富,增强其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培养学生为国奉献,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热情。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科学、宇宙科学、生命科学等新兴学科的出现使人们对分析化学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分析化学的发展始终处于不断变革之中。这样大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理论,事物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人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的发展。

教师在进行分析化学实验操作时,任何分析检测都应该进行三次重复实验,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让大学生懂得科研精神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在讲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食品中微量元素时,可以提到对于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防腐剂或添加剂含量的检测,其含量不能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否则会危害人类健康,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6]。作为高校教师,需要从育人角度不断发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不断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道德水平。在课堂上,教师必须牢牢把握课堂这个教书育人的重要田地,认真分析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发掘新型教学策略,将思想教育工作与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相结合,利用互联网、多媒体、在线慕课等多种新媒体技术手段,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改善课堂活跃度和亲和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7]。推进高校“课程思政”事业的全面进步,是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举措,是发展高校教育工作、培养和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和德育观念的重要决定和必然举措。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学校和教师的联合培养,单单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远远不够,专业课程也应该成为思想教育培养的阵地,要深化和发展专业课程的教育能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大学生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全面、系统地提高新时代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思想意识,使学生不仅学会专业知识,还学会做人做事,形成锲而不舍、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教师应着力将教书育人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努力发掘本专业教学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分析化学专业课当中包含许多思政元素,有助于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提高德育素质。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通过“课程思政”教学的不断突破,青年一代必将志存高远,书写中国梦的新华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安秀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1):84-85.

[3]廖丽霞,方涛,陈立钢,等.构建高效分析化学课堂的策略[J].化学教育,2016,37(12):11-13.

[4]赵仁青.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路径探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8,25(5):22-25.

[5]张嘉伦.浅论“课程思政”视角下在外语教学中提升文化自觉与自信———以日语入门教学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18,23(1):85-88.

[6]陈立钢,刘毓琪.提高分析化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J].广东化工,2013,40(20):152.

[7]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4)[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6-9.基金项目:东北林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以不同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DGY2017-43)。


陈立钢,牛娜,孙明礼.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讨[J].高教论坛,2019,(4):58-59,6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分析化学

期刊名称:分析化学

期刊人气:102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出版地方:吉林

专业分类:化学

国际刊号:1872-2040

国内刊号:22-1125/O6

邮发代号:12-6

创刊时间:197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