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地方本科院校面向区域产业特色的转型研究

  2023-09-07    1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面向区域产业特色,引导一批具备条件的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解决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剖析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目标、定位,分析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特色结合不够紧密、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规格与区域产业人才需求不相匹配、地方本科院校科学研究与区域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等现状。提出构建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集群)体系、加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课程和教学体系建设、加强应用性科学研究等策略。

  • 关键词:
  • 创新保障
  • 区域产业
  • 区域经济
  • 地方本科院校
  • 转型研究
  • 加入收藏

一、引言


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国家重大的战略部署以及区域经济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高等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和创新保障,但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上脱离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表现为专业设置、课程教材、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模式同产业发展实际、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有些地方本科院校甚至出现就业难、招生难并存现象,出现了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构性矛盾[1]。我国通过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成立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文件)等举措,引导一批具备条件的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国家将应用技术型高校建设直接融入技术进步过程和产业链价值创造过程,创建与地方、行业、企业共同成长的新型大学,这些高校直接面向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从而提升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就业质量、创业能力,并为其长期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大价值[2]。转型发展战略的成功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国家层面基于转型理念的顶层设计,更应取决于地方本科院校自身的理性认知水平和实践觉知状态,地方本科院校必须从内在思想和精神层面,对转型发展战略意义和价值有根本性的认知转变,并积极主动改造传统的办学理念、发展思路,修正认知偏差,在办学理念上实现由“学术型”向“应用型”的平稳转型。研究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过程中,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中面向区域产业需求,构建符合当代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科学研究的办学模式,提出有推广价值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对策。


二、面向区域产业特色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目标


“地方本科院校”是指由教育部批准升格,隶属于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方政府部门管辖的,一批由不同层级高校特别是专科学校通过重组、合并而形成的普通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是指地方本科院校在其演进过程中,既要实现形态的合理跃迁,又要实现学校的良性运行与可持续发展。“区域产业”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生产同类商品或提供同种服务的所有企业的集合,反映的主要是产业空间布局状况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区域间横向经济关系[3]。研究面向区域产业特色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问题,就是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用全局意识,结合区域产业特色,有针对性地指导地方本科院校自觉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准确定位、办出特色,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综合办学实力,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提供决策支持。


三、面向区域产业特色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定位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关注知识社会价值的实现,侧重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转化的应用研究,以促进就业创业和区域产业发展为导向,立足追求知识的应用来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其组织性质,以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统一体为特征;其办学定位,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特征;其基本职能,以追求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特征;其办学模式,以强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为特征;其师资队伍,以专兼结合的二元化“双师型”师资队伍为特征;其组织文化,以注重实效和追求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为特征,即学校办学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专业设置与地方主导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工作岗位要求对接,企业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技术理论、注重技术应用、突出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过程体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科学研究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技术研究为主[4]。


四、面向区域产业特色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动因


(一)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特色结合不够紧密

加强专业建设是地方本科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区域产业需求,实现“资源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在服务一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根据区域产业特征及时调整专业,加强地方之间的信息、知识和资源的双向流动,只有这样,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才能与所属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紧密结合。目前,地方本科院校为了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新设了一大批应用型专业,有力支撑了区域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目前,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还没有完全实现由“根据资源建专业”向“根据需求建专业”转变,专业调整的预警和退出机制还不完善。

(二)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规格与区域产业人才需求不相匹配

地方本科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必须满足区域产业发展需要。为此,地方本科院校应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主动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出发,根据学生能力培养建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构建以突出体现技术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在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始终坚持开展具有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前,很多地方本科院校仍沿袭以学科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学环节设计与区域产业发展相脱节,人才培养规格与区域产业人才需求不相匹配,培养的大学生难以适应国家、区域产业发展需要。

(三)地方本科院校科学研究与区域产业发展不相适应

地方本科院校要充分发挥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围绕区域产业发展战略以及新经济、新基建、新业态等科技发展重大需求,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大力开展以应用研究为主导的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学科优势不明显,科学研究处于一种低水平重复状态,解决区域产业发展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加之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片面强调“上规模”“上层次”,对应用性研究投入的资源和精力有限,致使地方本科院校科学研究难以满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

(四)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缺乏行业实践背景

地方本科院校应该拥有一支多元化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经验,具备培养应用型人才能力和产学研合作能力。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缺乏行业实践背景,“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缺乏。在地方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问题把握不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实践能力偏弱,校内外师资资源“双挂”“双聘”制度还不完善。


五、面向区域产业特色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策略


(一)构建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集群)体系

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专业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空间上需要系统内与专业有关的各要素的有机协调,在时间上需要把握专业发展各阶段的工作特征。地方本科院校应重视和做好专业建设的短期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地方本科院校坚持从立德树人出发,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教育的根本问题,围绕“什么是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如何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主动研究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成长的特点和规律,科学制定专业建设规划,确立与区域产业相适应的专业建设理念。围绕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动态,将资源向服务区域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专业集群集聚,主动适应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调整专业布局,紧扣“专业群对接产业群”的转型发展理念,设置与地方经济、产业需求、行业需求相匹配的专业集群,逐步形成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及时调整和停办一批同质化现象严重、生源不足、质量不高的专业点,扶持与增设一批与区域重点扶植、重点发展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集群)以及毕业生就业形势好的专业,使其逐步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品牌专业、特色专业,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5]。

(二)加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课程和教学体系建设

应用型人才是指有理论知识、有实践能力,能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人才。将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实到课程和教学体系建设中,一是转变以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构建专业基础知识、知识开发应用、素质拓展和实践技能训练一体化的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加强以知识应用能力为中心的模块化课程群的建设。二是加大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合理设计分层分类的实践教学。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完善校内外实验实训实习基地,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的实验教学平台。三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围绕区域产业链、创新链发展需求,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共建不同形式的现代产业学院,成立由相关企业、行业协会专家及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协同育人机制[6],直接对接行业企业需求,准确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采取有效培养方式,实行校企共建专业、校企合作办班、校企合作共建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就业,形成人员流动、资金保障、平台建设、课程教学等全方位、全过程的合作机制,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现校企互利双赢。四是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的重要实践,旨在通过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使其在知识、素质、能力方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教育理念、课程构建、政策制定及资源配置等方面,将深化“双创”教育改革作为推进学校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建设适应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和平台,构建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建立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创”教育教师队伍,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共同创新创业。建立服务保障体系,构建全社会的支持系统,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服务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7]。

(三)加强以满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目标的科学研究

一是加强应用性科学研究。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与研究型大学错位发展,大力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已逐步成为地方本科院校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在自然科学领域,利用区域优势,发展以工程设计、专利、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的科学研究,鼓励广大教师深入区域行业、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协同创新,以强大的应用性科研成果支撑创新人才培养、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另一方面,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契合社会发展对于学术思想创新和学术成果转化的要求,发挥高校“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针对区域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与现实问题,鼓励广大教师运用扎实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基础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和研判,用创新思维和战略眼光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的政策研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咨政建言。二是打造特色优势学科。学科建设是高校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工作,是地方本科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地方本科院校的科学研究以学科建设为依托,学科建设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二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从一定意义上说,一所高校的科学研究水平,决定了一所高校学科的水平和层次。以高水平应用性科学研究为基础,打造特色优势学科,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地方本科院校的立校之本。为此,地方本科院校要依据自身办学定位,在现有的学科和专业基础上,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利用区域历史文化的独有特色,从学科交叉与创新中凝练培育学科特色,通过设立学科特区,引进特殊人才,创新管理模式,形成独特的学科优势,实现重点突破,形成品牌效应,以优势特色学科带动学校整体学科建设水平和办学层次的提升,提高学校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

(四)加强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双师型”队伍建设

从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的责任使命、核心素养、专业发展等方面,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一方面实施“双师”素质工程。立足地方经济建设,加强各学科与社会相关行业、企业的实质性合作,建立校企人才互动机制,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鼓励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学校专兼职教师,支持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或开展技术服务、技术指导。提高持有专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的比例,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优化、专兼结合、学术背景和实践经验并重、素质精良、富有活力的“双师型”队伍,提高广大教师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另一方面,地方本科院校要以学科建设为平台,采取一切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举措,稳定、培养、引进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学术新秀。充分用好现有优秀人才,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遵循教师成长发展规律,支持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稳步推进人才高地建设和后备力量培养。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术队伍,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保证。


参考文献:

[1]雷慧.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服务地方的探索与实践一一以三明学院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0):99-100.

[2]刘光展,等.基于新时代转型的地方院校精准育人策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5):279-280.

[3]孙媛媛.苏州美丽乡村地域设计要素研究一一基于周边地区案例的比较与借鉴[J].美与时代:上,2022(9):69-72

[4]罗强应用技术大学转型中机械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风,2015(4):234.

[5]杨柳青,张莉英,黄尊月,等.新工科建设下应用型大学焊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IJ.焊接技术,2022(9):139-142

[6]荣浩.资源整合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探索[J].教育观察,2023(1):65-67.

[7]李丽娇,等.SWOT理论视角下地方本科院校众创空间发展研究[J.昭通学院学报,2022(12):91-96


文章来源:王丽燕.面向区域产业特色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3(10):118-121.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继续教育研究

期刊名称:继续教育研究

期刊人气:73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出版地方:黑龙江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9-4156

国内刊号:23-1470/G4

邮发代号:14-129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