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策略探讨

  2021-12-24    109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教育领域中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正在发生,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为高职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本文从诠释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内涵出发,从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现状,提出从树立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观、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建设、完善信息技术素养培育体系、健全信息技术应用激励制度四个方面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可持续、可拓展的培育策略。

  • 关键词:
  • 信息技术素养
  • 信息素养
  • 教育管理
  • 智慧教育
  • 高职院校
  • 加入收藏

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教育已经迈入智慧教育时代,以依托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推动教育信息化内涵式发展的战略性举措,不仅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重大决策部署的工作举措,也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发展教育信息化的需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建设需要和人才培养需要。


一、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内涵


信息技术素养的概念是从信息素养概念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信息素养概念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于1974年率先提出,他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并解释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这一概念得到世界各国研究机构的广泛传播和使用[1]。我国对于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国内最早明确阐释信息素养的学者是华东师范大学的王吉庆教授,他认为:信息素养是人们在信息社会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信息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到目前为止,信息素养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国外和国内的学者对信息素养的研究,都是根据各自国情来开展的,不同发展阶段与时代都有其不同的意义,它实际上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多元化、有层次的综合性概念。

信息技术素养包含了信息素养的概念,又增加了技术这个层面,根据美国全国研究委员会对信息技术素养的解释,具体到教育领域和教师层面,信息技术素养是指使用工具、资源、程序和系统负责任地获取和评价任何一种媒体的信息,以及使用信息解决问题、进行清楚的交流、做出信息决策、建构知识、开发产品和系统的能力[2]。这不仅仅是指教师查找、获取、加工和传递信息资源的综合能力,还应该是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媒介时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心理和行为,即教师在驾驭信息技术媒介方面所具备的较为稳定的内在品质与涵养。信息技术素养是培养人的综合能力,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诠释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一)为何使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对教育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各类知识得以迅速传播、存储、再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已成为教育信息化成功与否的关键。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具有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能力和洞察力,在教育教学中,要自觉地从信息的角度出发,借助信息化手段去理解、感受、开展和评价相关教学活动。

(二)如何使用信息技术

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是教师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的基础。只有培养好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以及信息免疫等方面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借助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有了对信息本身的认知并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功底,才能更好的辨别信息,获取、利用信息。

(三)使用哪些信息技术

教师必须具备理解、获取、利用信息能力及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理解信息”是指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和决策的能力,即能分析信息内容和信息来源,鉴别信息质量和评价信息价值,决策信息取舍以及分析信息成本的能力;“获取信息”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搜集、查找、提取、记录及存储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是指有目的地将信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和科学研究,通过对已知信息挖掘信息的潜在价值、意义并综合运用,并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是指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以及多媒体等工具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发布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四)如何正确使用信息技术

首先是要坚持信息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宗旨,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之中,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具体,复杂的知识变简单,呆板的知识变灵活,方便学生的理解与掌握,而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不能让信息技术成为课堂元素去走过场。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能对信息进行正确筛选和判断,抵制且不传播、不提供那些不健康、不文明和严重危害社会和他人的信息内容。


二、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现状分析


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正在逐步代替粉笔和黑板,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泛在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正逐步走进校园、渐进课堂,但从目前的情况看,部分高职院校和教师还没有足够重视和准备好迎接教育信息化的洗礼。

(一)学校层面:培育模式单调、激励机制不全、信息应用环境有待改善

首先,教师作为信息化的实施者,是影响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基础性要素,但对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培育,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建立长效的、多层次差异化的培育模式。学校每年都会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素养提升培训活动,但很多培训活动大多流于形式。从培训人员组成看,不同教龄、专业背景、信息化基础参差不齐的教师经常被安排在一起参加同一类型的培训活动,培训对象不精准,培训活动变成了普及教育,达不到培训目的;从培训组织看,以大班集中培训为主,每次培训时间比较短,核心内容难学透,不同主题、类型的培训项目,经常采用相同内容进行重复培训;从培训内容看,通常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培训学习以听报告、听专家讲述为主,很少分组讨论和实践,培训过程依然采用传统教学形式,不能感同身受,很多培训内容陈旧,未随技术的发展而及时更新。

其次,高职院校在信息化战略规划和决策支持方面缺乏顶层设计。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学校加快推进信息化进程最基本的手段就是鼓励教师多用信息化教学来代替传统教学,但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没有区分教师开展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的比重,对教师持续开展信息化教学或混合式教学的激励机制不完善。

总而言之,部分高职院校虽然认识到信息化对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也很大,但由于政策引导不够,激励机制不完善、不健全,没有在学校内造就良好的信息化应用环境。

(二)教师层面:信息意识不够、信息能力不足、信息技术素养有待提升

从教师自身角度出发,一方面是信息意识较弱,仍有人不主动去适应信息社会和转变教学观念。另一方面是信息能力不足,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知道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从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教学要素上进行设计与创新,但由于信息技术不过关或存在诸多的短板,呈现有心无力的现状。这部分教师多数年龄偏大或者思想固化,信息技术素养没有形成较高形态,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新知识新技术,本人学习不主动,又没有健全长效培训机制去带动,这部分教师就很难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信息技术素养亟待提升。


三、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策略


信息技术素养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和应用直接关系到未来教育的发展,只有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才能顺应教育的发展趋势,而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不仅仅是加大培训力度的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协同发力,从信息意识、应用环境、培育体制、激励制度等方面构建培育应用提升策略。

(一)树立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观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发起者与实施者,其信息技术素养直接影响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本人要积极顺应智慧教育时代发展要求,从信息知识、信息技术、信息能力、信息情感等方面积极转变观念,树立信息技术素养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信息化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信息技术拓宽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活动变成学生主动参加的双边活动。除了教师本人树立信息技术素养观外,面对部分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缺失的情况,学校要主动有为,培养教师自身的信息化思维方式,强化教师信息化意识,让教师主动去接受和应用信息化教学。学校要把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放在重要位置,以务实的态度切切实实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工程,通过大会小会讲、开展形式多样化的活动和组织不同主题的培训,将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将信息化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灌输给全体教师,尤其是一些年龄偏大和思想固化教师,使他们从根本上、心理上接受和采纳信息化教学理念。一方面,学校要经常性地邀请信息化教学专家、校内信息技术行家进行线上或线下新技术、新方法讲座,向教师展示优秀课件、优秀网络课程以及信息化教学资源等,定期组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培育活动,树立信息化应用先进典型。另一方面,建立教师信息化学习共同体,保障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持续提升,学习共同体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是以专业或课程为单位成立信息化学习小组,也可以从学校层面以网络平台为依托建立虚拟学习共同体,还可以是“传帮带”或“一带多”教师互助学习小组。通过接连不断的学习活动来激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及时认知和掌握前沿领域的信息技术,重新思考和认知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转变其传统教学意识,以此为教师树立信息技术素养观。

(二)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建设

信息技术应用环境是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良好的信息技术软硬件环境是培养和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障,只有配置好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学基础设施,才能为教师广泛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提供用武之地,提升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在信息技术硬件环境配置上,高职院校要建设校园网络,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升级网络设备,拓宽网络带宽,引进现代化教学设备,建设一体化教室、多媒体教室、智慧教室、录播教室和计算机机房等,同时要配备相关技术人员,负责技术应用培训、咨询和维护管理。软件环境方面,要搭建智慧云教学平台,购置、升级和更新教学应用软件,购置和共享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积极推进教学APP应用进入课堂,同时组织教研团队根据学校的教学需求开发和建设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并分享信息化教学经验和案例。高职院校不同于研究性本科学校,教学理论实践相结合,更注重实践性教学,教学过程实操性强,对相关教学设备投入大,但部分高职院校存在财政投入相对不足的问题,这也影响到了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应用环境的建设。学校应克服困难,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建设,为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推进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创造条件。

(三)完善信息技术素养培育体系

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培训也是获取新知识、新技术最为常见的方式。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除了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外,建立严谨健全的培育体系非常重要,因为教师的年龄、学习能力、知识结构与专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都各不相同,对这一群体不能采用相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必须采用分层、分级、分类的进阶式培训模式[3]。首先,在培训的组织形式上,学校要根据教师的年龄、学习能力、知识结构与专业等分出层次,再根据分层结果组织多渠道、多规格且有针对性的培训;要实行螺旋递进的培育模式,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成“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同时还要根据教师工作属性的不同,划分“管理人员、教师、技术人员”三个类别,逐步制订和完善各级各类信息技术能力标准,实行培训、考核和认证一体化,并争取将信息技术能力评价结果纳入学校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其次,在培训的内容安排上,要从“信息技术基础、新技术应用、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教学、信息收集与利用、教学资源制作、信息技术综合运用”等多个方面,按照理论、案例、实操等不同形式将培训内容模块化连贯衔接,满足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需求,确保培训效果。第三,在培训的时间安排上,学校每年要定期开展分层次、分等级、分类别、分主题的线上线下培训活动,建立培训时间达标考核机制,不同层次和类别的老师每年必须参加规定课时的培训学习。学校通过边培训、边总结、边完善,逐步建立和优化信息技术素养培育体系。

(四)健全信息技术应用激励制度

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教师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开展教学活动。高职院校在信息技术培训上投入再多的人力和物力,其侧重点只是停留在让教师了解和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层面上,如果培训学习内容不能得到切实的实践教学应用,那么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目标就没有实现。为了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多数高职院校的惯用办法就是通过举办信息化教学技能竞赛活动来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应用,但活动的普及面不大,只有少部分信息技术能力强的青年教师参加,且活动的刺激时间不长,带动性明显不足,不能达到带动全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的目标。学校应健全教学考核制度,完善激励机制,把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纳入到教学工作奖励机制中,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和评价质量标准,为提升全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4]。对于积极采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学校应给予额外的课时和工作量的补贴,对于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获得良好效果的教师,还要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以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激发和鼓励更多的教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师,从而实现全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

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信息技术素养已经成为高校教师的必备素养,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直接关系到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发展教育信息化的需要,也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建设需要和人才培养需要。


参考文献:

[1]李超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信息技术素养问题探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30(6):34-36.

[2]李倩信息技术素养概念辦析[J].亚太教育,2016(24):278.

[3]曾彩红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2020,19(8).255-258.

[4]张明真,李海胜姚存治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育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风, 2020(32):135-136.


文章来源:彭亚雄.智慧教育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3(06):40-43.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辽宁高职学报

期刊名称:辽宁高职学报

期刊人气:894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抚顺职业技术学院,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出版地方:辽宁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9-7600

国内刊号:21-1411/G4

创刊时间:199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