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移动信息网格一体化管理模式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021-09-16    13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讨移动信息网格一体化管理模式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移动信息网格一体化管理模式,比效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管理指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管理者、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管理指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管理者、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动信息网格一体化管理模式应用于护理安全管理中可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提升护理管理者、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

  • 关键词:
  • 医院信息化管理
  • 护理安全管理
  • 护理质量
  • 移动信息
  • 网格一体化
  • 加入收藏

护理管理工作的要点以及焦点就是护理质量管理,而管理的根本以及生命线则是护理质量控制。倘若要保证护理质量,则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方法,因为有效的管理技术一直在不断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1]。网格化管理是近年来各单位常用的管理方法,也被应用于医疗机构的护理管理。它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管理人员与管理内容进行划分,形成网格单元,形成有针对性的管理机制,从而达到资源整合、分层次、全面性的管理目的[2]。网格化管理是根据管理现状、地理布局、属地管理等原则,将所管辖的区域划分成若干网格化单元,并对每一网格单元进行全方位的管理[3]。护理质量控制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必要条件,这需要依赖于护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方式。目前,医院安全管理很大程度上仍处于传统的“经验管理”“惯性管理”,许多护理管理者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单一督查方法,并且许多的信息都是手工录入,导致护理管理者无法真正达到全面无死角的管理,并且存在掌握护理质量问题滞后的问题。

同时,护理关键环节的管理,如身份识别、操作核对、护理记录的书写仍较大程度上依赖手工操作,如此不但增加了护理时间而且也给护理工作增加了风险。然而,随着现代医疗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医院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4]。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和《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2016—2020年)的通知》要求各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医疗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护理质量监测、反馈管理制度及标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同时,还要求各家医疗机构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护士负担,同时保障患者安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减少护理成本等方面已在各大医院得到广泛认可[5]。而我院通过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网格一体化安全管理,促进了我院护理质量的全面提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家二级甲等医院,自2010开始逐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施责任制护理,建立了护理质量三级质控体系,并根据《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4年版)》要求,建立了43项临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每月进行手工统计及分析数据。根据国家卫健委《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建立了纸质版的表格式护理记录,并根据《广东省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制定了高危患者的评估单,对跌倒、压疮等高风险患者进行筛查。这为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研发与建立提供了基础条件。我院与中国电信长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中国电信4G无线通信技术为网络平台,以医院终端为硬件载体,以移动护理软件为业务载体,从而实现护理系统的移动化,为本研究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于2017年9月—2019年6月,我院与中国电信合作构建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于2019年6月,本院开始实施移动信息网格一体化管理模式应用于护理安全管理。

1.2 方法

1.2.1 建立网格一体化护理安全管理模式。

建立网格一体化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由分管护理的副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土长组成。护理部主任为护理安全总督导,2名护理干事为格长,12名护长为格组长,划出12个网格单元。根据一体化的原则,护理部制定网格管理规范,使护理质量管理达到标准化与同质化。并将目标及责任管理分工到人,形成由分管副院长、护理部主任、网格长、网格小组长组成的多维度、多层级护理管理组织架构,以达到层层管理、人人参与管理。网格长定期对辖区内护理单元进行日常检查及督导,及时解决临床工作问题及保障护理安全质量;每月组织辖区内护长对本网格进行护理质量督导检查,并通过护理信息系统查看所管辖区网格内各单元的护理质量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等数据,对每月的护理质量突出问题及敏感高危指标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网格长要对各单元的护理问题改进情况进行效果评价。网格长每季度将本网格护理质量汇总并形成报告上交护理部。护理部每季度组织网格护理安全管理小组会议,讨论本季度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优化相应的工作流程。

1.2.2 制定和完善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标准、工作制度、指引、规范和流程。

1.2.3 建立移动护理信息系统。

配合我院信息科以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H1S)为基础,以中国电信4G无线通信技术为网络平台,通过与医院HIS数据库对接,分步骤研发护理关键环节的安全管理系统,制定相关制度、流程和指引。①建立患者身份识别及各项护理关键操作的信息化核对系统。患者入院后使用二维条形码腕带作为身份标识。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时,采用PDA机扫描患者手腕带上的二维码进行身份识别与核对。当进行治疗时护士采用PDA机扫描患者腕带条码和药物标签上的二维码,相符后系统提醒无误后方能进行相应治疗,如此可以避免因思维定势造成的差错,预防了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②建立护理记录录入系统。责任护士可在床边用PDA机采集录入患者的生命体征等数据,数据回传到医院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体温单图表,护士还可在床旁使用PDA机对患者进行首次护理评估、护理文书等记录。③建立住院患者高危风险护理评估系统。

根据广东省卫生厅出版的《临床护理文书规范》,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研发跌倒、计划性拔管、下肢深静血栓、压疮等潜在风险因素评估表。在患者入院时、手术后、病情变化等特殊情况下,护士使用PDA机并按照护理安全风险评估表内容进行评估。电脑自动汇总分数,分数超过阈值的患者进入高危监控系统。评估单采用表单形式进行填写,使护士对患者的评估更方便、快捷。④建立护理不良事件信息化上报系统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采集及管理系统。改良原有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及分析表格,根据根本原因分析方法细化相关内容,建立护理人员便捷的三级上报网平台。建立护理质量指标数据录入系统,科室护理组长将护理质量指标录入系统中,系统自动统计并生成各类图表,对超限的异常指标进行高危提示,护长需对异常指标项目进行分析、制定整改及追踪评价。每月网格长会将护理质量高危指标汇总上报护理部,护理部也可通过信息系统实时监控全院的高危指标,同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和持续改进。

1.3 观察指标

对实施移动信息网格一体化管理1年后(2020年)与实施前(2019年)的护理质量管理指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满意度等进行统计与比较。依据《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4年版)》,根据我院实际情况,选取护理查对制度的执行率、患者身份识别合格率、正确执行医嘱合格率、分级护理合格率、危急值处置合格率、责任制整体护理落实率、护理文书合格率等7项护理指标进行统计。并根据本院实际情况由护理部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表对我院14名护理管理者、全院180名护士以及抽取各临床科室可配合的150名患者进行实施前后的满意度调查,并统计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确保满意度调查表的指标条目清晰、合理,选择临床一线2名主任护师、3名副主任护师,共5名护理专家对问卷指标进行咨询,经修改和整理后,最终确定对护理管理者、护士及患者的满意调查表。6名专家职称为高级职称,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为确保指标的可靠性提供了保证。

1.4 统计法方法

应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应用SPSS2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于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样本总数小于40或有一个理论频数小于1时,用Fisher精确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指标的比较

实施后护理质量指标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比较

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实施前后护理管理者满意度的比较

实施后护理管理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其中,在护理管理者工作效率提高、及时解决护理临床问题、减少投诉和纠纷的发生、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下降、提高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上报的积极性等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实施前后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

实施后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

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3.1 使护理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制度、质量控制等管理规范化

系统的建立让护理质量监测体系更为全面、科学,护理管理者更明确护理质量目标,护士能主动参与护理质控中,对临床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更容易,能及时发现临床存在的高危指标及主要问题,利用大数据的分析,使用更科学、严谨的方法来分析问题、改进问题,为患者提供更高效的护理质量及更安全的护理(表3~4)。实行网格一体化管理模式,制定统一的护理质量检查标准、方法以及护理工作标准化流程(SOP),每个护理质控员在护理质量控制过程中能做到同质化管理,并且能做到章可循、有法可依。将所有护理人员纳入网格,从管理者到临床护士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通过适当的授权赋能,调动了护理管理者及临床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其自控意识和责任心[6],网格化质量管理改变了护士以往认为病区护理质量只属于护士长的份内事、与他人无关的观念。网格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实施无论是对于护理部层面的管理者、护士长还是骨干护士,都能够通过网格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和全面落实提高管理水平,与原来管理模式相比,有效缩短了管理者的管理半径,管理路径更加畅通,解决问题更具实效性[7]。

3.2 提高了护理质量

我院在建立移动信息网格一体化管理模式后,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有了明显的提高(表1)。患者身份识别错误、査对不严、护理文书信息不全、录入错误均是影响护理质量的主要原因,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细化了工作流程,规范了护理行为,减少了重复转抄而造成的错误,对护理安全及护理文书的质量两个方面的提升意义最大[8]。信息技术的运行,将传统的终末质量评价反馈后的质量控制转化为过程质量控制的实时跟踪质量控制,是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效方法[9]。通过信息化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

3.3 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我院建立移动信息网格一体化管理模式后护理不良事件明显下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由原来的90例下降至36例,不良事件发生率由1.66%下降至0.07%(表2)。以往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身份及药物等核查,主要依赖于护士的自觉性。许多差错事件的发生,均因护理人员查对不严或疏忽而引起。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传统识别患者身份及核对的基础上,采用二维码技术,护士在执行输液、输血、各种注射等护理操作时必须通过PDA扫描患者腕带、输液瓶、药袋上的二维码,相互匹配成功方可执行该医嘱,从而快速识别患者身份,使护士在患者床边的查对工作更加准确、简单,更易被患者接受,大大减少了护士因查对不严而导致的护理差错事故[10]。预防医疗差错,护士是医嘱的最后执行者,而移动护理保证了医嘱执行的实时性与提示功能,减少了人为差错的出现,改变了护理记录字迹潦草的现象,通过扫码技术,提高患者用药安全[11]。移动信息的建立优化了不良事件上报的流程,大大提高了护士上报不良事件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了良好的护理安全文化氛围。

3.4 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护士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特别是护士工作效率高的满意度由57.2%上升至93.3%,护士有更多时间在患者身边的满意度由69.4%上升至92.2%(表4)。移动信息化护理系统的建立,优化工作流程,护士能借助移动信息系统进行生命体征的录入、患者信息的采集、医嘱的核对、床边安全风险评估以及护理文书的录入等,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将护士的更多时间还给患者,提升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及价值感。

3.5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网格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下的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更利于密切护患关系,护士在工作中更注意与患者主动沟通,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是解释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感知的重要因素[12]。该系统的应用,节省了护士进行护理文书录入的时间,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在病房对患者进行护理,为护士节省到更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时间。护士利用PDA的查询功能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病情,有针对性地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密切护患关系,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各种健康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及健康知识的认知及自我护理能力[13]。


4、结论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当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果[14],信息数据可以反映医院的运行现状和动态,信息化管理是医院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融入到医院各项工作中[15]。对于医疗行业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其与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相结合,实现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实现信息化管理[16,17],将护理质量改进管理进行数据化管理并通过信息化技术加以分析,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指明方向成为护理管理者工作的重点[18]。网格化管理因其精细化、信息化、动态化、高效化、全覆盖的管理理念,是管理方式的一种革命和创新,各个网格单元之间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及时发现、反馈问题,提高效率[19,20]。网格化管理的优势包括规范管理流程和提高管理效率以及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21]。

我院院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建立移动信息网格一体化管理体系,利用移动信息对护理工作的各环节进行实时、动态的控制,最终实现由传统经验型模式向数字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我院信息化护理管理平台的构建是基于护理管理要求和医院实际情况,在全面听取各病区护士长意见的基础上创建的,其运作理念和方法更切合医院实际情况,临床护理操作起来也更容易上手,利于信息化管理的快速开展。另外,移动信息网格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建立,其本质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安全为基本保障,以管理为重心,加强安全防范措施,极大地降低了护理工作中的差错,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从而使护患双方满意。然而,在移动护理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PDA机的网络信号不稳定、医院部份电脑的配置过低、护士对新系统操作不熟练等,因此,医院领导的支持、各部门的配合以及护理部的正确引导是实施移动信息网格一体化护理管理的重要保障。移动信息系统也在不断地完善与开发,以最大程度地彰显其优越性。

综上所述,移动信息网格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在医院有较好的推广前景,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田继敏.某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9,9(6):37-38.

[2]王艳军,殷艳玲,郭爱华,等.网格—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24):3033-3035.

[3]程明珍,陈军华.网格化管理联合走动式服务在综合医院门诊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7,32(22):56-58.

[4]赵青,余洁,杨婷,等.2014—2018年我国移动护理应用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护理学报,2019,26(9):32-36.

[5]马秀丽.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8):294.

[6]金英花,史沙沙,崔文香.护士长授权赋能行为对临床护士自我效能及工作控制感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104-107.

[7]程远娟.网格─体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Z1);83-85.

[8]李雪静,魏彦珠,张明霞,等.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手术室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1):63-66.

[9]邓娟,范玲.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5(30):102-106.

[10]王蓉,杨惠云,丁抗宁,等.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临床中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8(23):145-147.

[11]丁亦楠.移动护理床旁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现代医院,2019,19(6):821-827.

[12]宋怡,宋涛.信息化护理质控对提高护理质量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0);233.

[13]际立娥,冯桂玲,贾素敏.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优质护理病房的应用[J].滨州市医学院学报,2012,35(6):471-472.

[14]盛或欣,李兰燕,周碗琪,等.办公自动化系统在研究所科研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0,44(3):57-60.

[15]马丽卿,李木清,何可,等.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应用[J].现代医院,2020,20(3):337-340.


文章来源:周燕珍,倪军.移动信息网格一体化管理模式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21,21(09):1416-1419+1423.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期刊名称: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期刊人气:1329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5-7432

国内刊号:10-1208/R

邮发代号:82-479

创刊时间:201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