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与肌少症相关特征的关联。方法 基于公开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相关数据库,利用与二甲双胍使用强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作为工具变量,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方法[包括逆方差加权(IVW)法、MR-Egger回归法和加权中位数法]研究二甲双胍与肌少症3种相关特征(低握力、肌肉质量、步行速度)的关联。分别采用Cochran’s Q检验评估异质性、MR-Egger截距检验检测多效性、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IVW法分析结果显示,二甲双胍的使用可能与低握力风险增加(β=1.550,95%CI为0.389~2.711,P=0.009)和四肢肌肉质量减少(右腿瘦体重:β=-0.665,95%CI为-1.018~-0.312,P<0.001;左腿瘦体重:β=-0.710,95%CI为-1.049~-0.371,P<0.001;右臂瘦体重:β=-0.471,95%CI为-0.890~-0.053,P=0.027;左臂瘦体重:β=-0.463,95%CI为-0.865~-0.061,P=0.024)存在显著关联,但与步行速度无关。其他2种方法的结果或因果效应方向与之一致。Cochran’s Q检验提示本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异质性;MR-Egger截距检验未发现水平多效性;敏感性分析提示本研究结果具有稳健性。结论 二甲双胍可能增加肌少症的风险。
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有关的老年综合征,其特点是肌肉质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身体机能减弱,几乎所有老年人都受到该病的影响[1]。肌少症会引发许多不良事件,包括跌倒、功能丧失、身体虚弱,甚至死亡[2]。据报道,肌少症是全球老年人虚弱和残疾的主要原因;60~70岁人群的肌少症患病率为6%~22%,而8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50%[3]。尽管肌少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可能涉及内在因素(如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和外部因素(如摄入热量减少和体力活动减少)[4―5]。目前,肌少症的治疗策略主要为非药物干预(如生活方式管理、体育锻炼),以及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6],但大多数患者无法坚持执行,导致干预效果有限。
二甲双胍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其主要通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肠道吸收葡萄糖和减少肝葡萄糖的产生来改善高血糖[7]。据报道,二甲双胍对治疗肌少症有积极作用[8―9];但也有其他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对此无效[10―11],甚至可引起肌肉萎缩[12―13]。因此,二甲双胍对肌少症是积极还是消极作用尚不清楚,需要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来评估其关联,进而为临床用药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是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其通过使用遗传变异作为暴露因素的工具变量(instrumental variable,IV)来评估暴露-结局之间的因果关系。MR可避免传统观察性研究中潜在混杂因素的影响和反向因果关联的可能[14],从而生成相对稳健的因果推论。基于此,本研究使用与二甲双胍治疗相关的基因变异作为IV,调查二甲双胍与肌少症相关特征之间的关联,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两样本MR分析方法来探讨二甲双胍与肌少症相关特征之间的关联。由于暴露因素为二甲双胍,故本研究选择与二甲双胍强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作为IV。结局变量选择肌少症相关特征,包括低握力、肌肉质量、步行速度。由于通常无法直接测定肌肉质量,因此需要通过可靠的肌肉质量近似值来估算。目前,瘦体重(lean body mass,LBM)被认为是肌肉质量的有效衡量标准[15],故本研究使用四肢LBM作为肌肉质量的近似值。
1.2数据来源
本MR研究中使用的原始数据均来自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相关数据库。其中,二甲双胍的GWAS数据来源于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总样本量为462 933例(包括11 552个病例和451 381个对照);低握力的GWAS数据来源于欧洲老年人肌少症工作组(European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 in Older People,EWGSOP)发表的研究[16],总样本量为256 523例(包括48 596个病例和207 927个对照);LBM的GWAS数据全部来自UK Biobank,四肢LBM样本量分别为左臂331 159例、右臂331 221例、左腿331 258例、右腿331 285例;步行速度的GWAS数据来源于UK Biobank,样本量为335 349例。以上样本均为欧洲人群。GWAS数据来源及特点详见表1。
表1 GWAS数据来源及特点
1.3 IV的选择
在进行MR研究时,IV的独立遗传变异需要满足3个重要假设:首先,IV与暴露因素密切相关;其次,IV与混杂因素相互独立;最后,IV与结局无直接关联。本研究依托GWAS数据库中9 851 867个与二甲双胍相关的SNP位点,根据MR分析的常规参数筛选有效的SNP位点作为IV:(1)设定全基因组显著性水平为P<5×10-8,以筛选与暴露因素二甲双胍强相关的SNP位点[17];(2)设定连锁不平衡参数为R2=0.001、遗传距离为10 000kb,以去除遗传学中的连锁不平衡;(3)排除弱IV,即通过计算统计量F值(F=β2/SE2,式中β表示每个SNP位点的遗传效应,SE表示标准误差),排除F<10的SNP位点;(4)排除具有中等等位基因频率的回文SNP位点;(5)再次设定全基因组显著性水平为P<5×10-8,以剔除与结局变量强相关的SNP位点[18];(6)通过Phenoscanner网站排除与饮酒、吸烟、2型糖尿病、焦虑和抑郁等混杂因素相关的SNP位点,使用MR-PRESSO检验筛查SNP位点中的离群值并将其排除,最终获得用于MR分析的IV。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所有的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分析均采用R4.1.2软件的“Two Sample MR”包进行。本研究采用了3种不同的MR方法:逆方差加权(inverse variance weighting,IVW)法、加权中位数(weighted median estimator,WME)法和MR-Egger回归法。其中,IVW法为主要的结果分析方法,其他方法为补充分析方法,用于辅助进行因果推断,以此评估IVW结果的可靠性。若其他方法的因果效应方向与IVW法结果一致,则可认为MR分析结果可靠[19―20]。
本研究采用IVW法和MR-Egger回归法行Cochran’s Q检验,以检验异质性;采用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并通过mr_leaveoneout_plot函数进行可视化分析;采用MR-Egger截距检验进行多效性分析,当P>0.05时,可认为不存在多效性。MR统计效能通过网页计算。
2、结果
2.1 IV的选择结果
按照“1.3”项下标准筛选出符合3个假设的SNP位点作为IV。剩余SNP位点的F值均大于10,说明本研究不存在微弱的工具偏倚,结果较为可靠。本研究分别提取出36、23、23、21、22、31个SNP位点用于分析二甲双胍与低握力、右腿LBM、左腿LBM、右臂LBM、左臂LBM、步行速度的关系。
2.2二甲双胍与肌少症相关特征的MR分析结果
在二甲双胍与低握力的关联分析中,IVW法结果显示,二甲双胍的使用可能会增加低握力的风险(β=1.550,95%CI为0.389~2.711,P=0.009),提示二甲双胍的使用是低握力的危险因素;虽然WME法和MR-Egger回归法所得结果不支持该结论,但3种方法的因果效应方向均一致。结果见图1。
图1 二甲双胍与肌少症相关特征的MR分析森林图
在二甲双胍与右腿LBM的关联分析中,IVW法(β=-0.665,95%CI为-1.018~-0.312,P<0.001)、MR-Egger回归法(β=-0.870,95%CI为-1.673~-0.068,P=0.046)和WME法(β=-0.774,95%CI为-1.133~-0.415,P<0.001)的结果均显示,二甲双胍的使用可能会降低右腿LBM。在二甲双胍与左腿LBM的关联分析中,IVW法(β=-0.710,95%CI为-1.049~-0.371,P<0.001)、MR-Egger回归法(β=-0.937,95%CI为-1.705~-0.169,P=0.026)和WME法(β=-0.808,95%CI为-1.176~-0.440,P<0.001)的结果均显示,二甲双胍的使用可能会降低左腿LBM。在二甲双胍与右臂LBM的关联分析中,IVW法(β=-0.471,95%CI为-0.890~-0.053,P=0.027)和WME法(β=-0.672,95%CI为-1.100~-0.244,P=0.002)的结果均显示,二甲双胍的使用可能会降低右臂LBM。在二甲双胍与左臂LBM的关联分析中,IVW法(β=-0.463,95%CI为-0.865~-0.061,P=0.024)和WME法(β=-0.458,95%CI为-0.898~-0.018,P=0.041)的结果均显示,二甲双胍的使用可能会降低左臂LBM。以上结果表明,二甲双胍可能是四肢LBM降低的危险因素。结果见图1。
在二甲双胍与步行速度的关联分析中,IVW法、WME法和MR-Egger回归法所得结果均不支持二甲双胍的使用与步行速度存在关联。结果见图1。
为了更好地理解暴露因素与结局变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二甲双胍与肌少症相关特征的主效应通过散点图进行可视化分析(图2)。结果显示,随着SNP对二甲双胍的效应值逐步升高,其对低握力的效应值也在逐步升高,但对四肢LBM和步行速度的效应值均逐步降低。
图2 二甲双胍与肌少症相关特征的主效应图
2.3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和多效性分析结果
异质性检验中,二甲双胍与肌少症相关特征关联分析的IVW法、MR-Egger回归法结果的P值均小于0.05,提示对应SNP之间存在异质性。多效性分析中,二甲双胍与肌少症相关特征关联分析的MR-Egger截距检验结果的P值均大于0.05,提示本研究不受水平多效性影响。结果见表2。
表2 二甲双胍与肌少症相关特征关联的异质性和多效性分析结果
留一法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逐一剔除SNP位点后的总效应未见明显改变,表明没有单个SNP位点能明显影响到总体的效应估计。结果见图3。
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多效性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本研究结果的稳健性。此外,MR统计效能计算结果显示Power值均大于80%,表明MR结果具有较强的效能,进一步证实了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讨论
本研究首先采用两样本MR分析方法,探讨了二甲双胍的使用与肌少症相关特征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二甲双胍的使用与低握力和四肢LBM之间存在显著关联,但其与步行速度无显著关联。
流行病学研究报道了二甲双胍与肌少症的相关性,然而结论并不一致。Chen等[21]针对1 732例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对该类患者的肌少症具有治疗作用,并且在女性患者中效果更加显著。Aghili等[22]针对51例伊朗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发现,服用二甲双胍(每次1 000 mg,bid)6个月,可延迟患者肌少症的发生时间。Rodríguez-Moctezuma等[23]针对23例有2型糖尿病风险的受试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服用二甲双胍(每次850 mg,bid)连续2个月后,受试者脂肪体重下降、LBM上升。Lee等[24]针对3 752例美国老年男性受试者的研究发现,与未经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或接受非胰岛素增敏剂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相比,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四肢LBM的损失显著减少。近年来,二甲双胍在抗衰老和改善代谢等方面的潜在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该药对非糖尿病人群尤其是健康老年人群的影响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健康老年受试者接受了1 700 mg/d的二甲双胍(n=46)或安慰剂(n=48)治疗,并都进行了为期14周的阻力运动训练。该试验结果显示,与使用安慰剂相比,受试者使用二甲双胍后减弱了运动对肌肉质量和力量的增益[2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肌肉健康可能具有潜在益处;而对非糖尿病人群,特别是健康老年人群,二甲双胍可能会干扰其运动训练效果,增加其肌肉萎缩的风险。因此,二甲双胍的使用需根据受试者的代谢状态进行个体化评估——在糖尿病患者中,二甲双胍可作为一项保护措施;但在健康受试者中,二甲双胍对其肌肉健康的长期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图3 留一法敏感性分析结果
二甲双胍与肌少症之间的关联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以下2种潜在的机制可能可以解释:(1)二甲双胍可能通过影响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的基因表达,抑制肌肉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从而可能导致肌肉质量和肌力下降[26―27]。(2)二甲双胍可通过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叉头框蛋白O3a-组蛋白脱乙酰酶6轴增加骨骼肌细胞中的肌肉生长抑制素,从而损害肌肉功能[13]。
本研究具有以下几个优势:首先,本研究基于大规模的GWAS数据库汇总统计数据,样本量较大且统计效能高,采用MR分析方法不容易受到混杂因素的影响;其次,每个IV的F值均不小于10,避免了潜在的弱工具偏倚;最后,本研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确保了二甲双胍与肌少症相关特征之间的关联结果是可靠且稳定的。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以下几项不足:首先,研究对象均为欧洲种族人群,这可能限制了研究结果在其他人群中的普适性;其次,本研究不能验证二甲双胍与肌少症相关特征之间的关联是否随着二甲双胍剂量的增加而改变;再次,由于缺乏相关数据,本研究无法验证二甲双胍与肌少症相关特征之间的关联是否与性别有关;最后,本研究只是基于MR的理论研究,还需要更多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本文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MR预测的二甲双胍的使用与受试者低握力和四肢LBM存在显著关联,但与其步行速度无显著关联。这表明二甲双胍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增加肌少症的发生风险,尤其是减少受试者握力和肌肉质量。尽管许多研究提示二甲双胍可能对糖尿病患者的肌肉健康有一定益处,但对非糖尿病人群,特别是健康老年人群,二甲双胍可能会对其肌肉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尚需进一步研究来探讨二甲双胍对不同人群肌肉健康的长期影响,以提供更加精准的临床指导。
参考文献:
[7]陶雪,龙恩武,熊堉,等.二甲双胍抗抑郁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21,32(7):885-890.
[17]高雪,薛付忠,黄丽红,等.孟德尔随机化模型及其规范化应用的统计学共识[J].中国卫生统计,2021,38(3):471-475,480.
[20]陈尚桐,陈跃平,宋世雷,等.基于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讨炎症性肠病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因果关系[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24,34(1):67-73.
文章来源:朱岳,鞠营辉,杨玉莹,等.基于孟德尔随机化探讨二甲双胍与肌少症相关特征的关联[J].中国药房,2024,35(22):2793-2798.
分享:
马方综合征(MFS)是由原纤维蛋白1(FBN1)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表现是形成超过正常血管直径1.5倍的胸主动脉瘤,胸主动脉瘤破裂是MFS患者的主要死因[1-2]。除了主动脉瘤以外,MFS的另一个主要表现是骨骼肌质量的下降,即肌少症,而且发病时间早于主动脉瘤。
2025-05-13肌少症是一种慢性增龄性疾病,与活动障碍、跌倒、低骨密度密切相关,是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减退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血压是老年人群中的一种高发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80岁以上的老年人90%以上有高血。随着人口老龄化,肌少症和高血压等增龄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给医疗保健体系带来了极大负担,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2025-05-12肌少症会导致肌肉质量和力量下降,影响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降低生活质量,并可能伴随慢性疾病,增加残疾或死亡的风险〔5〕。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生活质量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目标之一,也是推动健康老龄化的核心内容,因此,科学认识肌少症及其对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危害至关重要。
2025-04-10肌少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退行性综合征,表现为骨骼肌量减少、肌强度下降和/或身体功能下降,导致老年人跌倒、残疾、失能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甚至增加死亡等不良结局等发生风险。肌少症早期症状不明显,疾病发展隐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诊断仪器,故老年人确诊肌少症时生活活动能力已受到影响。
2025-04-05肌肉和骨骼是承载运动系统的主要器官,其结构及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衰退,影响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1]。与增龄有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身体功能减退的慢性综合征被定义为肌少症(Sarcopenia,SP)[2]。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异常破坏,致骨脆性增加为特征的疾病被称为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3]。
2025-03-07研究[3,4]发现ESRD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率介于20%~73.5%。肌少症易导致患者躯体功能下降,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并增加护理成本[2],造成医疗资源浪费。指南[5]认为识别肌少症高风险特征是降低其发生率的关键,并推荐开发便于临床应用的筛查与评估工具。
2025-03-05肌少性肥胖(sarcopenicobesity,SO)的中医病名尚无统一共识,常根据其肌肉瘦削、四肢痿废、肥胖等表现归属于“肥胖肉痿”或“肥胖痿证”范畴,推测本病由脾胃素虚、肝肾不足、脾气蕴热导致肌肉失养,或因湿邪困脾伤及肌肉所致[1]。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一种以肥胖、脂肪量过剩和肌少症共存为特征的老年综合征[2]。
2025-02-10肌少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疾病,特点为渐进性、广泛性肌量减少、肌肉强度下降、功能减退等,易导致活动受限、跌倒甚至死亡等不良结局[3]。脑卒中患者由于营养摄入减少、基础代谢降低、运动能力受限等因素更易患肌少症[4],其患病率为42%,高于其他合并症患病率[5-6]。
2025-01-20新近研究认为肌少症可能是T2DM新的并发症,可引起衰弱、跌倒、失能等,最终导致病人生活质量下降[2]。营养干预被认为是改善T2DM合并肌少症的有效手段之一,可调节血糖稳态、增加肌肉质量,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3]。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是改善代谢性疾病和防治肌少症的有效营养干预因子[4]。
2025-01-17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肌少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因此,寻找肌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对于改善老年人的机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其通过调节血压、水盐平衡和血管收缩来维持机体的稳态。
2024-12-20人气:16737
人气:16096
人气:15362
人气:14954
人气:1410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南药学
期刊人气:5196
主管单位: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单位:湖南省药学会,湖南省药学会
出版地方:湖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2981
国内刊号:43-1408/R
邮发代号:42-290
创刊时间:200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1.392
影响因子:0.709
影响因子:1.360
影响因子:0.840
影响因子:1.98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