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微创穿刺抽吸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治疗价值

  2024-01-05    1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探究微创穿刺抽吸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入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总计62例,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和患者家属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微创穿刺抽吸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术后恢复情况(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日常活动能力(BI评分)及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NS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微创穿刺抽吸术用于脑出血患者治疗中能获取满意成效,整体患者住院时间随即缩短,神经功能状况随之改变,且提高日常活动能力,术式应用中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应用。

  • 关键词:
  • 开颅手术
  • 微创穿刺抽吸术
  • 清除颅内血肿
  • 脑出血
  • 脑部疾病
  • 加入收藏

脑出血为脑外科常见疾病,为一类多因素所致的严重脑部疾病,主要以原发性脑实质病变出血为特征表现,会影响到患者生命健康。目前治疗脑出血原则为短时间内清除颅内血肿,恢复患者原有脑组织循环。临床治疗中为进一步降低脑出血致残率、致死率,需紧急进行处理,一般而言,幕上脑出血超过30 mL或幕下血>10 mL时则需要外科手术干预[1]。目前,脑出血主要治疗方向依然为内科保守治疗、外科手术,但若开展传统内科治疗时,与现代康复理念中生存质量要求背驰,无法满足患者后续高质量生活水平,开颅手术能较好清除血肿,但术式操作中因暴露脑组织较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造成感染及神经损伤影响到患者后续康复疗效,且临床安全性欠佳[2]。近些年来,临床中微创穿刺抽吸术被广泛用于其中,以影像学结果作为依据判断血肿位置,经对症干预进而实现大血肿溶解,后续经缓慢抽吸后经引流实现治疗目的。配合微创术式治疗不仅仅能及时清除颅内血肿,因对患者创伤较小,此时对周边脑组织干扰小,且所致创伤小,保障患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3]。本研究就收入62例基底节区出血脑出血患者分别开展微创穿刺抽吸术、开颅手术,并对其临床治疗情况展开以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入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总计62例,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和患者家属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微创穿刺抽吸术治疗。观察组中年龄50~79岁,出血量32~88 mL,格拉斯哥昏迷评分4~13分。对照组中年龄51~80岁,出血量33~87 mL,格拉斯哥昏迷评分4~12分。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此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4]诊断,经核磁共振、头颅CT确诊;均在发病24 h内入院;患者脑实质血肿基线>30 mL,符合手术指征;患者及家属同意本项研究。

排除标准:单纯或合并脑干出血;合并脑疝;凝血功能异常;伴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

表1一般资料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加强血压、血糖控制,期间及时予以脱水控制颅内压,完善患者感染预防,及时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配合营养神经类药物积极干预,予以吸氧。

对照组开颅骨窗血肿清除术:术前完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定位血肿位置,麻醉配合全麻,常规消毒、铺巾,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后划分手术位置,位于血肿额颞部位置,作长度约为5~6 cm弧形切口,期间要求避免破坏血管、功能区,头皮与帽状腱膜经切开后,配合电钻、铣刀作直径约4 cm的骨窗,悬吊并固定硬脑膜后穿刺,抽取血肿组织后,将皮层切开并分离血肿腔,配合生理盐水清洗,经双极电凝进行止血后留置引流管,复位颅骨、固定,逐层缝合。

观察组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配合CT定位,了解到患者血肿位置,位于血肿最大层面中心位置进行手术,结合术前CT并测算结果,了解穿刺深度,为患者设计出最佳穿刺路径并完善标记工作,经局麻后,位于穿刺部位切开约2~3 cm的皮肤,后予以锥颅装置,将颅骨、硬脑膜锥开后予以引流管,到达一定深度后冲洗,若有陈旧性血液表明穿刺成功,针芯拔出,生理盐水冲洗至灌洗液为淡红色,抽取血肿量约30%~40%至残余血肿量>10 mL,注入3万U尿激酶[上海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10003;5 mg(50万IU)/支]、生理盐水混合液进入引流管内,循环清洗病灶并固定引流管,包扎术区后,术后复查CT结果,决定是否再次注入尿激酶冲洗。

1.3观察指标

参考《实用神经病学》[5]评估两组治疗疗效,显效为脑功能正常、意识清楚,肢体肌力>Ⅲ级;有效为NIHSS评分减少30%~90%,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肢体肌力<Ⅲ级;无效为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

比较两组日常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状况。采取Barthel指数(BI)[6]评估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越好。采取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7]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总分42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越差。

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清晨空腹采集患者肘静脉血4 mL,经电化学发光法测定。

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再出血、硬膜下积液。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治疗疗效比较[n(%)]  

2.2两组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恢复情况比较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I、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BI、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BI评分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I、NIHSS评分比较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SE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NSE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SE水平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NS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SE水平比较

2.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脑出血为脑血管意外病变中严重疾病类型,而上述病症发展速度快,患者以颅脑组织内出血为主要症状,伴随着后续血肿病灶体积逐渐增大,会压迫到患者脑实质并影响到正常脑组织、脑神经功能及状态,若早期不及时开展处理,短时间内患者病情迅速恶化后会引起患者致残[8]。高血压所引发脑出血属于一种非外伤性颅内疾病,疾病发展迅速,临床发病率及死亡率偏高,在6 h后会产生一系列血肿病理变化,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会造成患者脑组织不可逆损伤[9]。目前,结合脑出血患者实际病情变化并配合适当治疗方案,外科手术成为目前常见干预措施,传统开颅术在应用于脑出血患者中能快速清除血肿,因出血所致脑组织压迫程度得以减轻,脑组织、脑神经损伤程度随之减小,进而控制不可逆性损伤发生率,利于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及循环功能恢复,但术式实施期间需要开放骨窗,影响到颅骨整体结构性、稳定性,可能会对患者造成损伤。另外,在部分患者中骨窗建立后难以修复,引起颅骨存在缺损,无法保护缺损位置脑组织,在后续生活中极易受到伤害,影响到患者预后恢复。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微创穿刺引流术为一类微创术式,术式应用过程中所致创伤小、定位准确,恢复快及手术器械简单等,患者更易接受[10]。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作为一类微创、安全性高的术式,当前应用于脑出血患者中取得满意成效。研究指出[11],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具备创伤小、起效快、操作简单等优势,能够快速清除患者颅内血肿,减少血肿降解产物,缓解对病灶损伤,进而抑制患者病情恶化。

本研究结果指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微创穿刺抽吸术治疗后,所花费时间短,操作简单,经置管后,能抽吸并注入尿激酶引流,能及时清除残余的脑部血肿。配合有效手术干预后,因血肿压迫脑组织周围坏死情况得以缓解,形成创伤程度小,脑组织损伤小,进而可取得与开颅手术同样甚至更佳手术成效,避免损伤到患者神经功能[12]。经头颅CT多平面重建能够提高经额穿刺血肿穿刺靶点定位的准确性[13]。本研究结果指出,经微创穿刺引流术干预后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能及时对局部血肿清除且保护原有神经功能,在术中配合穿刺后,人为创伤随之减少并解除对血肿、坏死组织所形成压迫,而患者术中出血量随之减少,抑制炎性因子释放,经局部麻醉后,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因术中时间过长造成脑组织大面积暴露,起到保护作用,进而保障患者术后病情恢复,缩短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等[14]。当前研究指出[15],神经功能作为评估脑血管疾病常见指标,能依据神经功能评分结果预估患者预后、康复情况。

本项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患者生活日常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优势为术中术口小,具有微创优势,能达到优于传统开颅术预后,在术中最大程度减少对周边组织神经阻滞损伤,促进康复。同时,在术后针对性配合有效康复锻炼后,能获取良好预后,恢复正常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6]。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之中会对患者所致创伤较大,而患者术后恢复较慢[17]。同时,在手术实施中,脑压板牵引应用、电凝烧灼穿刺点中会对患者血肿周围正常区域造成局部损伤,增加血管扭曲、痉挛发生,患者表现出局部脑组织缺血及缺氧,造成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局部损伤,整体预后程度较差。

同时,本研究并对患者术前、术后NSE水平展开分析,结果显示经微创血肿穿刺抽吸术后患者NSE水平呈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E为烯醇化酶,是由神经阻滞及神经内分泌组织所分泌形成,在脑组织细胞内具有较高活性,在脑出血患者中常常表现出NSE过度表达情况,当发生颅内血肿后会升高颅内压,经微创血肿穿刺抽吸术后进而清除患者血肿水平,且降低NSE水平[18]。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上,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微创穿刺抽吸术治疗后切口小,配合置管引流方式后,在清除患者颅内血肿同时能进一步缩短暴露颅脑组织面积及时间,对脑组织及神经损伤小,不易引发颅内感染,且临床治疗安全性高,预后良好。在临床开展微创穿刺抽吸术期间,其术式缺点为无法对出血点止血,此时经负压引流期间会损伤到患者颅脑组织,在后续再出血发生率偏高。

综上所述,微创穿刺抽吸术具有微创治疗优势,能获取满意清除血肿效果,且患者整体康复花费时间较短,而患者原有神经功能得以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应用并发症发生率偏低。


参考文献:

[1]王璐璐,史保中,孟晓峰.微创血肿穿刺抽吸术应用于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以及TNF-α、IL-1β水平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22,24(12):48-50.

[2]杨荣刚.微创锥颅钻孔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2,28(1):44-46.

[3]张卫健.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与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对比[J].世界复合医学,2022,8(4):161-164.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6):435-444.

[5]吕传真,周良辅.实用神经病学(第4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7]蔡必扬,郭洪权,李华.关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翻译的警示.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7, 50(9):712.

[8]白伟民,秦历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依那普利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0):1666-1667.

[9]王杰.高血压脑出血予以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2):126-127.

[11]齐宇,李军,韩秀红,等.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应用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0,43(4):81-82.

[12]刘昊.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0,27(9):1169-1170.

[13]蔡学坚,林晓燕,梁土焕,等.改良梯形定位法结合CT多平面重建在基底节区脑出血经额穿刺血肿定位的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与研究,2022,6(21):35-38.

[14]黄开让,申隆.微创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术后恢复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16):50-51.

[15]陈晓峰,赵文华.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在脑出血患者中的效果及对其神经功能、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1,45(2):212-213.

[16]李德辉,郭东亮.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对血管活性因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临床误诊治,2022,35(9):97-101.

[17]孟发财,缪星宇,李英.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术治疗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对NIHSS评分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35):25-28.

[18]吴世强,骆安林,方挺,等.微创锥颅抽吸引流术在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53-56.


文章来源:王璐璐,张海利,郭培培.微创穿刺抽吸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治疗价值[J].临床研究,2024,32(01):105-10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人气:104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5921

国内刊号:11-5126/R

邮发代号:80-155

创刊时间:200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