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依托学校和附属医院的临床资源,引进企业投入,三方共建符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位能力需求的临床检验综合能力培训基地,形成“‘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强化理论、突出技能、提高岗位实践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而提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综合教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2020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培养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当前,我国医学检验教育大多以传统模式为主,不能适应新时代行业发展要求,毕业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突出表现在缺乏现代医学的岗位胜任力。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的不足。因此,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深入研究与改革有重要的意义[1-3]。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龙头,也是特色办学的关键,它是“决定大学特色的最主要、最深刻的因素,是本原性的。学科有特色,则学校就有特色”[4-5]。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室以科研促发展,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学科实力显著加强,并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但是,与教育部《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提出的,“特色专业是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仍有较大差距,需要按照以上要求进行系统化设计与建设,才能建成省级乃至国家级特色专业。
国内外合作教育的成功经验均显示,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应提高实践学时的占比,如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参加产学合作教育的学生理论课和实践课学时各占50%[6]。学生校外实习期间,除实习岗位带教老师指导外,学校同时安排校内理论课教师进驻实习单位边学习边指导,不断更新学科领域知识,及时对接企业实践前沿,同时全面掌握行业企业对检验人才最新的培养需求[7]。不断完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为依据,以用人单位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备扎实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二、“‘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合理整合我校和第三附属医院的有利资源,引进相关企业的资金投入,三方共同建设符合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岗位能力需求的临床检验综合能力培训基地,从而保证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本技能实训和临床实践技能实训需求,同时又能为医院临床检验技术人员和相关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提供保障,由此形成“‘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三方共赢。
三、“‘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高职院校应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8]。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师既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同时又承担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工作,是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此外,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加强骨干教师培训,鼓励和安排教师到医疗机构、生物制剂公司或第三方检验机构进修学习,聘请临床检验和相关产业的优秀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授定期开展讲座,从而构建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政治思想及业务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
(二)科学构建教学体系
医学检验技术属于应用技术学科,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尤为重要[9],因此要构建实用、高效的医学检验技术理论教学体系和以强化临床实践、突出临床技能、提高临床岗位工作能力为中心的医学检验技术实践教学体系。一是根据医学检验学科的发展趋势和临床检验的岗位能力需求,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最新版国家规划教材为基础,以各版本教材为参考,融入国内外行业专业最新的前沿知识,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设一批特色选修课程,形成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实用、高效理论教学体系;二是通过实验课预试验、开放临床实验室、开设病例教学、学生自学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临床工作任务转化为实训教学项目,编写校本实训教材,形成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以强化临床实践、突出临床技能、提高临床岗位工作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通过引进相关企业资金资助,创新教学条件,增加医学视听教材、CAI教学课件、医学教学动画等教学资源,建设医学检验教学图片资源库、病例资源库、医学检验专业资格考试试题库,从而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四)提升人才培养就业质量
通过问卷星向全国职业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在线调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辐射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参与调研的院校分布见图1。利用学习通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及时、有效整改,保证教学效果,并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图1 参与调研的院校分布
近三年,我校坚持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践行“‘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调查表明,医疗保健企业、医疗设备企业、医药企业、认证检验企业等医学检验相关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见表1。
表1 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
四、结束语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开展探索与实践,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依托学校和第三附属医院的有利资源,引进企业资金资助,三方共建了符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位能力需求的临床综合能力培训基地,形成了“‘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与“‘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形成了强化实践、突出技能、提高岗位工作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而提升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综合办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敏敏,谢静波,包江波.我国医学教育目标理念变革的70年[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3):22-23.
[2]李芳,魏大巧,祝汉成,等.面向新医科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20(31):165-168.
[3]李蕉,熊成帅.从技术到理念:抗疫背景下线上教学的再出发[J].中国大学教学,2020(5):61-67.
[4]朱庆葆.学科特色决定办学特色[J].中国高等教育,2011(12):1-1.
[5]张典兵.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影响因素与形成机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7):5-8.
[6]赵绎琳.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产学合作教育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6.
[7]韩树明,王继平,周晓刚.基于德国“Two in One”模式的高职—本科衔接人才培养创新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6(8):78-80.
[8]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6):9-16.
[9]乔凤伶,李阳,张瑞华,等.医学检验人才专业能力基本标准和质量评价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2):141-144.
基金资助:2021年度河南省教育厅医学教育研究项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wjlx2021187);
文章来源:陈秀敏,魏爱婷.“‘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3(04):54-56.
分享:
高职院校在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过程存在学校与市场之间的需求不对称现象,难以实时把握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人才的变化,导致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难以满足跨境电商市场发展对于专业化、高素质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1]。
2025-02-10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药学专业作为医药领域的关键专业之一,其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医药行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近年来,“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为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
2025-02-10在碳中和背景下,高端制造业对服务型人才的需求愈发凸显。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调研与分析,探索出一条符合碳中和背景的高端制造业服务型人才培养路径,以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同时推动高端制造业的持续发展。
2025-02-09智能制造是当前产业转 型和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也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导力 量[5-6]。 目前,我国产业发展急需应用型人才[7-8]。 因此,顺 应产业发展需求的智能制造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 式探索是助力我国产业升级、 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 研究方向。
2025-01-22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是高校为培养设计专业人才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与艺术设计类课程相比,园林专业的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更加紧密地结合园林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引导学生提升审美水平,注重对其形象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其掌握一定的园林设计能力和基本的设计表达技巧。
2025-01-17新农科教育是以现代农业科学为基础,融合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教育体系。在这一背景下,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不仅需要传承中药学的精髓,还需紧跟时代步伐,培养能够解决中药资源保护、种植、加工、质量控制及新药研发等领域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2025-01-15科研思维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整个心理活动的呈现过程。提升科研思维及核心创新能力,对于医学水平的提升及未来疾病的探索和攻克具有深远意义,能够保证医学的不断进步,为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防等做出贡献,并实现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
2025-01-13作为医改政策的前沿传达者、执行者,医院管理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医院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医院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决定医院未来改革发展的态势,建设一支符合医院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医院管理人才队伍是推动医疗卫生政策落地、促进医院可持续运营发展的重要推手[1]。
2025-01-13“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由此可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一在于培养既重视基础又技能精湛的“三农”专业人才[2]。
2025-01-10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经济振兴和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但当前农文旅人才培养存在诸多不足,无法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校企政合作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培养适应农文旅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2025-01-09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人才
期刊人气:214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主办单位:中国人事报刊社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社会
国际刊号:1003-4072
国内刊号:11-2455/C
邮发代号:82-348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11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