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2024-08-14    5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依托学校和附属医院的临床资源,引进企业投入,三方共建符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位能力需求的临床检验综合能力培训基地,形成“‘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强化理论、突出技能、提高岗位实践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而提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综合教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 关键词:
  • “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
  • 人才培养模式
  • 医学检验技术
  • 综合教学能力
  • 高等专科学校
  • 加入收藏

2020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培养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当前,我国医学检验教育大多以传统模式为主,不能适应新时代行业发展要求,毕业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突出表现在缺乏现代医学的岗位胜任力。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的不足。因此,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深入研究与改革有重要的意义[1-3]。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龙头,也是特色办学的关键,它是“决定大学特色的最主要、最深刻的因素,是本原性的。学科有特色,则学校就有特色”[4-5]。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室以科研促发展,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学科实力显著加强,并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但是,与教育部《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提出的,“特色专业是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仍有较大差距,需要按照以上要求进行系统化设计与建设,才能建成省级乃至国家级特色专业。

国内外合作教育的成功经验均显示,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应提高实践学时的占比,如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参加产学合作教育的学生理论课和实践课学时各占50%[6]。学生校外实习期间,除实习岗位带教老师指导外,学校同时安排校内理论课教师进驻实习单位边学习边指导,不断更新学科领域知识,及时对接企业实践前沿,同时全面掌握行业企业对检验人才最新的培养需求[7]。不断完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为依据,以用人单位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备扎实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二、“‘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合理整合我校和第三附属医院的有利资源,引进相关企业的资金投入,三方共同建设符合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岗位能力需求的临床检验综合能力培训基地,从而保证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本技能实训和临床实践技能实训需求,同时又能为医院临床检验技术人员和相关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提供保障,由此形成“‘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三方共赢。


三、“‘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高职院校应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8]。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师既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同时又承担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工作,是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此外,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加强骨干教师培训,鼓励和安排教师到医疗机构、生物制剂公司或第三方检验机构进修学习,聘请临床检验和相关产业的优秀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授定期开展讲座,从而构建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政治思想及业务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

(二)科学构建教学体系

医学检验技术属于应用技术学科,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尤为重要[9],因此要构建实用、高效的医学检验技术理论教学体系和以强化临床实践、突出临床技能、提高临床岗位工作能力为中心的医学检验技术实践教学体系。一是根据医学检验学科的发展趋势和临床检验的岗位能力需求,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最新版国家规划教材为基础,以各版本教材为参考,融入国内外行业专业最新的前沿知识,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设一批特色选修课程,形成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实用、高效理论教学体系;二是通过实验课预试验、开放临床实验室、开设病例教学、学生自学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临床工作任务转化为实训教学项目,编写校本实训教材,形成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以强化临床实践、突出临床技能、提高临床岗位工作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通过引进相关企业资金资助,创新教学条件,增加医学视听教材、CAI教学课件、医学教学动画等教学资源,建设医学检验教学图片资源库、病例资源库、医学检验专业资格考试试题库,从而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四)提升人才培养就业质量

通过问卷星向全国职业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在线调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辐射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参与调研的院校分布见图1。利用学习通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及时、有效整改,保证教学效果,并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图1 参与调研的院校分布

近三年,我校坚持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践行“‘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调查表明,医疗保健企业、医疗设备企业、医药企业、认证检验企业等医学检验相关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见表1。

表1 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


四、结束语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开展探索与实践,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依托学校和第三附属医院的有利资源,引进企业资金资助,三方共建了符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位能力需求的临床综合能力培训基地,形成了“‘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与“‘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形成了强化实践、突出技能、提高岗位工作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而提升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综合办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敏敏,谢静波,包江波.我国医学教育目标理念变革的70年[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3):22-23.

[2]李芳,魏大巧,祝汉成,等.面向新医科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20(31):165-168.

[3]李蕉,熊成帅.从技术到理念:抗疫背景下线上教学的再出发[J].中国大学教学,2020(5):61-67.

[4]朱庆葆.学科特色决定办学特色[J].中国高等教育,2011(12):1-1.

[5]张典兵.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影响因素与形成机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7):5-8.

[6]赵绎琳.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产学合作教育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6.

[7]韩树明,王继平,周晓刚.基于德国“Two in One”模式的高职—本科衔接人才培养创新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6(8):78-80.

[8]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6):9-16.

[9]乔凤伶,李阳,张瑞华,等.医学检验人才专业能力基本标准和质量评价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2):141-144.


基金资助:2021年度河南省教育厅医学教育研究项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wjlx2021187);


文章来源:陈秀敏,魏爱婷.“‘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3(04):54-5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国人才

期刊名称:中国人才

期刊人气:214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主办单位:中国人事报刊社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社会

国际刊号:1003-4072

国内刊号:11-2455/C

邮发代号:82-348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