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益生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青少年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青少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止泻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继续给予益生菌治疗,研究组给予益生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炎性指标、胃肠道激素水平的变化,评价两组患者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两组治疗前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计数(WBC)、胃动素(MTL)和胃泌素(GA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五项指标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hs-CRP、IL-10、WBC、MTL和GA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益生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青少年肠炎不仅可以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还可以降低胃肠道激素水平,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基础上发挥标本兼治的作用,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主要是指由微生物感染、机体免疫功能失调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肠道炎症性反应,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根据致病因素的不同在症状表现方面也会存在差异,但普遍均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具体包括腹痛、腹泻、发热、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甚至会因长时间的腹泻而出现脱水、乏力的症状[1]。青少年作为儿童向成人转变的过渡时期,受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学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发生肠炎的概率逐渐增高,加之病情的反复发作,加重青少年身体负担的同时更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2]。因此,及时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对缓解青少年患者的病症和减少疾病的反复发作有重要的意义。益生菌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在减轻腹痛、减少腹泻发生方面效果显著[3]。在中医的认知中,肠炎属于“漏泄”的范畴,其发病的主要机制与脾胃失调有关,单一的西药治疗只能达到治标不治本的功效,临床疗效有限[4]。因此本研究联合采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青少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15.52±0.54)岁;病程(3.41±0.33)d。研究组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15.71±0.59)岁;病程(3.39±0.35)d。纳入标准[5]:(1)经粪便、血常规以及CT和MRI等影像检查确诊为肠炎;(2)研究对象年龄范围在13~18岁;(3)对治疗药物无过敏迹象;排除标准[6]:(1)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疾病;(2)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3)免疫功能障碍者;(4)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5)临床资料不完整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止泻、补液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现象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益生菌治疗,选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50032,规格:210mg)治疗,每日2次,每次210mg。研究组采用益生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益生菌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醒脾养儿颗粒(贵州健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415,规格:2g)每日3次,每次4g。两组均持续治疗7d。
1.3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7d后采集患者4mL血液,以35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后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0(IL-10)两项炎性指标以及胃动素(MTL)、胃泌素(GAS)两项胃肠道激素水平,同时于相同时间段测定患者外周血液中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统计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x-±s),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炎性指标和胃肠激素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hs-CRP、IL-10、WBC、MTL和GA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五项指标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hs-CRP、IL-10、WBC、MTL和GA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14.465、18.498、11.719、10.246、4.812,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指标和胃肠激素水平比较[(x-±s),n=45]
2.2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患者出现胸闷2例、腹胀1例、便秘1例、食欲不振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1.11%;研究组患者出现胸闷2例、腹胀1例、便秘3例、食欲不振2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7.78%。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9,P>0.05)。
3、讨论
研究[7]证明,肠炎患者受炎症反应的影响免疫功能普遍处于较低的水平,加之细菌等病原体的感染使得患者hs-CRP和IL-10等炎性指标的水平明显偏高。因此临床在治疗时多采用抗生素进行消炎治疗,同时配以蒙脱石散在抑制炎症的同时减轻患者的腹泻症状,但该治疗方式对于调节患者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功能方面效果并不理想,故而还需辅以其他对症药物联合治疗[8]。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治疗后hs-CRP、IL-10、WBC、MTL和GA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益生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青少年肠炎更利于减轻机体炎性因子水平,降低胃肠道激素水平。分析其原因,本研究选用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属于一种复方制剂,其成分包括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三者均是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可以共同作用改善肠道炎性因子,增加患者的免疫力,缓解患者的病症;并且其还可以重建肠道菌落环境,抑制致病菌的繁殖,强化肠道的防御能力,进而避免致病菌的再次定植[9]。醒脾养儿颗粒属于一种中成药,成分包含蜘蛛香、山栀花、毛大丁草和一点红等中药材。其中蜘蛛香可以有效缓解人体的腹痛便秘和消化不良的症状;山栀花具有养血补虚、镇静安神的功效;毛大丁草具有消炎清火的作用;而一点红则可以发挥利水消肿、活血化瘀的功效,诸药联用则可以达到醒脾开胃、固肠止泻的作用[10]。现代药理学研究[11]也发现,醒脾养儿颗粒可以抑制因乙酰胆碱引起的肠收缩和肠痉挛的症状,抑制肠运动的亢进,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腹泻症状。其与益生菌联合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降低胃肠道激素水平,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还发现,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合用药的方式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性方面效果突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采用益生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青少年肠炎不仅可以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还可以降低胃肠道激素水平,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基础上发挥标本兼治的作用,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白琼,白冬梅,李妮.妈咪爱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5):793-794.
[2]崔微.醒脾养儿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0,52(2):101-103.
[3]史佳鹭,闫芬芬,李慧臻,等.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影响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20,41(15):301-308.
[4]赵修浩,周锦,吕志宝.益生菌防治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21,42(2):176-180.
[5]李宏宇,许向波,祁兴顺,等.益生菌治疗放射性肠炎的研究现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1,26(4):514-516.
[6]王芳,张宁,汪庆强,等.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19):2051-2055.
[7]赵凤,袁小明,黄菊红.益生菌治疗儿童病毒性肠炎疗效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0,15(z1):33-34.
[8]常璜蓉,符改梅.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奥美拉唑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腹胀积分、血清细胞因子及胃蛋白酶原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1,45(6):895-897.
[9]刘晓冉,陈超,边逊,等.醒脾养儿颗粒联合益君康对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症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0,28(8):641-644.
[10]姜友志,陈春喜,高海元,等.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病毒感染性肠炎对炎症水平及肠道菌群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2,43(5):580-584,590.
[11]秦方芳,李秀敏,韩洁.醒脾养儿颗粒联合热毒宁及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评价[J].中国药业,2019,28(19):71-73.
文章来源:陶明亮,冯菊菊,苏慧霞,等.益生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青少年肠炎的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25,49(04):575-577.
分享:
胃脘痛主要指上腹部至脐周呈现出疼痛感,此类患者通常呈现出心窝痛。胃脘痛主要包括胃溃疡、急性胃炎以及慢性胃炎。胃脘痛患者往往合并消化不良情况。中医角度分析,胃脘痛的出现同外感邪毒、脾胃虚弱、饮食不当以及情志不畅等因素存在相关性。临床对胃脘痛患者治疗期间需要降逆镇痛以及和胃理气。
2025-06-20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指胃黏膜上皮受损导致固有腺体减少,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临床表现为食欲下降、胃痛、恶心等症状[1]。由于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生活习惯不规律等因素,CAG的发病率不断升高[2]。
2025-06-19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病变范围可涉及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表现为溃疡和糜烂,多从直肠开始,可累及全结肠和末端回肠。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肠鸣或里急后重,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发热、关节炎、硬化性胆管炎、皮损、葡萄膜炎等[1]。
2025-05-22慢性胃炎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据有关调查显示,超过30%的受访者有慢性胃炎病史,发病率极高[1]。慢性胃炎常见病因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胆汁反流、长期使用非甾体药物等,以Hp感染最为多见[2]。临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并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予以去除病因、缓解症状、改善黏膜炎症的治疗方案[3]。
2025-05-14慢性胃炎可归为中医学“痞满”“胃脘痛”范畴,其病因主要与脾胃虚弱、胃阴不足、湿热内积以及肝气郁结等因素相关[2]。脾虚湿阻是慢性胃炎中常见证型[3]。脾胃受纳、腐熟、运化水谷,是气血生成之关键,脾弱则影响体内水湿代谢,导致水湿滞留,湿气阻滞于中焦,从而引起胃痛、胀满、消化不良等症状[4]。
2025-05-07慢性浅表性胃炎是由多重病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当饮食及心理压力等)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性病变[1]。尽管其炎症程度较轻,一般不会引发严重健康问题,然而,若病情持续恶化,可能演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甚至胃癌,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2-3]。
2025-04-30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主要是指由微生物感染、机体免疫功能失调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肠道炎症性反应,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根据致病因素的不同在症状表现方面也会存在差异,但普遍均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具体包括腹痛、腹泻、发热、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甚至会因长时间的腹泻而出现脱水、乏力的症状[1]。
2025-04-17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主要采取非手术治疗,常用抗生素类药物、灌肠、高压氧、内镜下氩离子电凝等治疗,大多治疗效果欠佳或费用高昂,因此还需探寻更有效的治疗[2]。福尔马林是一种固定剂,能使蛋白质凝固的速度加快,通过在血管内形成血栓而产生止血作用[3]。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内镜下福尔马林治疗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效果。
2025-04-16中医拥有众多特色护理技术,如穴位按摩、耳穴压豆、针灸等,穴位按摩是通过按摩疾病相关穴位发挥改善临床症状作用,耳穴压豆则是在耳针疗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保健方法,在耳部选准穴位然后以王不留行籽按压耳廓上的敏感点,可达到干预效果,在多种疾病领域有良好效果。
2025-04-16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慢性特发性炎症性肠病,其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同时病理特征包括结肠黏膜上皮坏死脱落、杯状细胞坏死、大面积溃疡形成等。亚洲地区UC发病率为1.96/105~98/105。我国UC发病率为17.24/105并呈逐年上升态势,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年均增长22.4%。
2025-04-14人气:15233
人气:13150
人气:11855
人气:11050
人气:1103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期刊人气:4076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1-038X
国内刊号:42-1612/R
邮发代号:38-212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850
影响因子:1.92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87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