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道肠黏膜损伤及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Sirt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PF级雄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Ctrl)组、模型(Model)组、右美托咪定(Dex)组、Sirt1信号通路抑制剂EX527(EX527)组、右美托咪定+EX527(Dex+EX527)组,每组10只。采用饮用2.5%葡聚糖硫酸钠盐(DSS)溶液诱导建立小鼠UC模型。造模完成1 h后,按照20μg/kg Dex剂量腹腔注射Dex组小鼠,Dex+EX527组小鼠按照20μg/kg Dex剂量注射后,再通过腹腔注射2 mg/kg EX527,Ctrl组和Model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粪便性状及大便隐血情况,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肠黏膜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各组小鼠肠黏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TUNEL检测各组小鼠肠黏膜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肠黏膜组织中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蛋白。结果 与Ctrl组比较,Model组小鼠出现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肠黏膜明显充血、水肿等病理改变,DAI评分、血清中TNF-α、IL-6水平、MDA含量、细胞凋亡率[(18.67±3.12)%比(2.89±0.54)%]显著升高,SOD活性、Sirt1(0.25±0.02比0.93±0.14)、PGC-1α(0.18±0.01比1.12±0.10)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Model组比较,Dex组UC小鼠肠道肠黏膜损伤减轻,DAI评分、血清中TNF-α、IL-6水平、MDA含量、细胞凋亡率[(7.78±1.12)%比(18.67±3.12)%]显著降低,SOD活性、Sirt1(0.85±0.16比0.25±0.02)、PGC-1α(0.97±0.08比0.18±0.0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而EX527组对应指标与上述相反(P<0.05);与Dex组比较,Dex+EX527组UC小鼠肠道肠黏膜损伤严重,DAI评分、血清中TNF-α、IL-6水平、MDA含量、细胞凋亡率[(12.43±2.01)%比(7.78±1.12)%]显著升高,SOD活性、Sirt1(0.59±0.08比0.85±0.16)、PGC-1α(0.67±0.05比0.97±0.08)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Dex可能通过激活Sirt1信号通路,减轻UC小鼠肠道肠黏膜损伤。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腹痛、腹泻和直肠出血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肠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1]。许多研究已表明UC的潜在机制包括炎症细胞的浸润、T细胞的激活、促炎细胞因子的诱导和氧化应激[2]。但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只能消除症状,不能从根源上治愈结肠炎[3]。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其能选择性地通过激动人体广泛分布的α2肾上腺素受体产生镇静、催眠、镇痛、抑制交感神经等作用[4]。据报道,Dex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大鼠具有保护作用[5],而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Silentinformationregulator1,Sirt1)信号通路是Dex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相关研究显示,Dex通过激活Sirt1信号通路减轻大鼠创伤性脑损伤[6],而Dex能否通过调控Sirt1信号通路来发挥对UC的保护作用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Dex对UC小鼠肠道肠黏膜损伤的影响,以期为Dex治疗UC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实验动物
50只SPF级雄性小鼠,体质量为(25±3) g,购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产许可证:SCXK(粤)2020⁃0056),动物实验经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220901),所有动物实验均遵循3R原则。
1.1.2主要试剂
右美托咪定(上海皓鸿生物医药)、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南京沃博生物科技)、BCA蛋白定量试剂盒(上海酶联生物),TUNEL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MDA试剂盒、SOD试剂盒、HE染色液(北京索莱宝科技),ECL化学发光试剂盒(美国Sigma),兔源Sirt1、PGC⁃1α、GAPDH抗体(美国Abcam),等。
1.2方法
1.2.1分组与造模将
5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trl)组、模型(Model)组、Dex组、EX527组、Dex+EX527组,每组10只。参照文献[7]构建小鼠UC模型,即将所有小鼠适应性喂养10天后,Ctrl组小鼠饮用蒸馏水,其余小鼠均连续7天饮用2.5%DSS溶液,每2 d更换一次DSS溶液。小鼠若出现血便、少食少动、反应迟钝、精神状态不佳等现象时表示造模成功[8]。造模过程中无小鼠死亡,造模完成1 h后,按照20µg/kg Dex剂量腹腔注射Dex组小鼠[9],Dex+EX527组小鼠按照20µg/kg Dex剂量注射后,再通过腹腔注射2 mg/kg EX527[10],Ctrl组和Model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30 d。
在造模成功开始,于每天下午6:00记录各组小鼠体重、粪便性状及大便隐血情况;末次给药12 h后,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小鼠并打开腹腔,经腹主动脉取血后,取肛门至盲肠段结肠,一部分结肠固定在4%多聚甲醛中,另一部分储存在液氮中,用于后续实验。
1.2.2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
在造模成功开始,于每天下午6:00记录各组小鼠体重、粪便性状及大便隐血情况。评分标准参照文献[11]进行:体质量下降百分数(未下降为0分,1%~5%为1分,5%~10%为2分,10%~15%为3分,>15%为4分);粪便性状指数(正常为0分,粪便松散不成形为2分,水样便为4分);大便隐血情况(大便隐血实验阴性为0分,隐血阳性为2分,显性出血为4分)。DAI=(体重下降百分数评分+粪便性状指数评分+大便隐血评分)/3。
1.2.3 苏木精⁃伊红(HE)染色
将结肠组织固定后,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并切片(4µm),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
1.2.4 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6的水平
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小鼠并打开腹腔,经腹主动脉取血后,于室温下静置30 min,然后在4℃下以5 000 rpm离心20 min,收集各组小鼠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
1.2.5各组小鼠肠黏膜组织中SOD及MDA含量的检测
严格参照MDA、SOD试剂盒说明书步骤进行操作,检测各组小鼠肠黏膜组织中SOD及MDA含量。
1.2.6 TUNEL检测各组小鼠肠黏膜细胞凋亡
使用4%多聚甲醛固定冰冻切片,然后用PBS清洗冰冻切片2次,将含有0.3%Triton X⁃100的PBS添加到冷冻切片中。最后加入50µL TUNEL溶液染色,细胞核呈棕黄色的细胞为凋亡阳性细胞。用荧光显微镜检测随机挑选6个视野进行观察。细胞凋亡率=阳性细胞/总细胞数。
1.2.7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肠黏膜中Sirt1、PGC⁃1α蛋白表达
提取肠黏膜组织总蛋白,定量蛋白浓度后,用12%SDS⁃PAGE分离并转膜,将膜封闭1 h,PBST洗涤3次。4℃下与一抗Sirt1(1∶2 000)、PGC⁃1α(1∶1 000)、GAPDH(1∶1 000)孵育过夜,室温下二抗(1∶3000)孵育1h,显影。Image软件分析条带灰度值。
1.3统计分析
SPSS 20.0软件用于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小鼠DAI评分比较
Ctrl组小鼠粪便性状正常,大便隐血实验为阴性;Model组小鼠构模2 d后出现粪便松散不成形,构模3 d后逐渐出现大便隐血、水样便、体质量逐渐下降,DAI评分明显高于Ctrl组;给予Dex处理后,小鼠大便隐血、水样便程度较Model组有所减轻,体质量降低,DAI评分降低;与Model组比较,EX527组小鼠大便隐血、水样便程度加剧,体质量降低,DAI评分显著升高;与Dex组比较,Dex+EX527组小鼠大便隐血程度降低,体质量升高,DAI评分显著升高(P<0.05)(表1)。
表1 各组小鼠DAI评分及血清TNF⁃α、IL⁃6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Dex组相比,△P<0.05;☆与EX527组相比,☆P<0.05
2.2各组小鼠肠黏膜损伤比较
HE染色结果显示,Ctrl组小鼠肠黏膜呈正常的形态;Model组出现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肠黏膜明显充血、水肿等病理改变;与Model组比较,Dex处理能明显改善UC小鼠肠道肠黏膜损伤,而加入EX527干预后,UC小鼠肠道肠黏膜损伤又加剧;与Dex组比较,Dex+EX527组UC小鼠肠道肠黏膜损伤严重(图1)。
图1 5组UC小鼠肠道肠黏膜损伤情况(HE染色,×100)
2.3 各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6水平比较
与Ctrl组比较,Model组血清TNF⁃α、IL⁃6水平升高(P<0.05);与Model组比较,Dex组上述指标降低,EX527组上述指标升高(P<0.05);与Dex组比较,Dex+EX527组上述指标升高(P<0.05)(表1)。
2.4各组小鼠肠黏膜组织中SOD及MDA含量比较
与Ctrl组比较,Model组小鼠肠黏膜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与Model组比较,Dex组小鼠肠黏膜组织中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而EX527组小鼠肠黏膜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与Dex组比较,Dex+EX527组小鼠肠黏膜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表2)。
表2各组小鼠肠黏膜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及细胞凋亡率比较
2.5各组小鼠肠黏膜细胞凋亡率的比较
Ctrl组小肠黏膜绒毛附近可见少数凋亡阳性细胞;Model组小肠黏膜隐窝内可见大量凋亡细胞;与Model组比较,Dex组小肠黏膜隐窝内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EX527组小鼠肠黏膜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与Dex组比较,Dex+EX527组小鼠肠黏膜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图2和表2)。
2.6 各组小鼠肠黏膜组织中Sirt1、PGC⁃1α蛋白表达比较
与Ctrl组比较,Model组Sirt1、PGC⁃1α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Model组比较,Dex组上述蛋白水平升高,EX527组上述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Dex组比较,Dex+EX527组上述蛋白水平降低(P<0.05)(图3)。
3、讨论
UC是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对直肠和结肠有害。近年来,U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趋于年轻化[12],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通过利用2.5%DSS溶液连续7 d以诱导小鼠UC模型,结果显示,与Ctrl组比较,Model组小鼠出现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肠黏膜明显充血、水肿等病理改变,同时还发现DAI评分、血清中TNF⁃α、IL⁃6水平、MDA含量、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再次验证了小鼠UC模型构建成功。
图2 5组UC小鼠肠黏膜细胞凋亡情况(TUNEL染色,×200)
图3 Western blot检测5组小鼠胸黏膜组织中Sirt1、PGC-1α蛋白表达
Dex具有镇痛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使患者保持镇静和麻醉状态的药物[13]。其已被证明在抗氧化、抗炎、抑制细胞凋亡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14-15]。杨毅等[16]发现Dex可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保护肝损伤小鼠的肝功能;张琦等[17]报道Dex可抑制颅脑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该机制与其抑制Omi/HtrA2通路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Huang等[18]阐述Dex能减弱大鼠严重急性胰腺炎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和局部胰腺损伤。本研究结果表明,与Model组比较,Dex处理能明显改善UC小鼠肠道肠黏膜损伤,此外,Dex能使UC小鼠DAI评分、血清中TNF⁃α、IL⁃6的水平、MDA含量、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提示Dex处理可减轻UC小鼠肠道肠黏膜损伤。
Sirt1是各种细胞功能和应激反应的关键调节因子,可通过与PGC⁃1α相互作用,参与许多生理过程,如抑制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等[19]。据报道,激活Sirt1/PGC⁃1α可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改善急性胰腺炎大鼠肝组织损伤[20];且通过激活Sirt1/PGC⁃1α通路可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减轻UC[21]。本研究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odel组小鼠肠黏膜组织中Sirt1、PGC⁃1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trl组,而加入Dex处理后,Sirt1、PGC⁃1α蛋白表达较Model组明显升高,UC小鼠肠道肠黏膜损伤减轻,提示Dex可能通过促进Sirt1、PGC⁃1α蛋白表达来发挥对UC小鼠肠道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在Dex处理后给予Sirt1信号通路抑制剂EX527进行干预,结果显示,Sirt1、PGC⁃1α蛋白表达降低,UC小鼠肠道肠黏膜损伤较Dex组有所加重,与Dex组比较,UC小鼠DAI评分、血清中TNF⁃α、IL⁃6的水平、MDA含量、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提示EX527可以逆转Dex对UC小鼠肠道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表明Dex对UC小鼠肠道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与Sirt1信号通路有关。
综上所述,Dex可能通过激活Sirt1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UC小鼠炎症反应,对UC小鼠肠道肠黏膜损伤起保护作用。但是Dex对肠黏膜损伤起保护作用可能还涉及其他通路,尚需后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5]孙玉明,刘德杰.右美托咪定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丙泊酚麻醉后海马神经元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 24(1):19-23.
[6]李坪,李晓文,王艳雪,等.右美托咪定通过SIRT1信号通路抑制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J].神经解剖学杂志,2020, 36(6):612-618.
[7]朱成雷,穆晶晶,徐静雯,等.紫甘薯花青素对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屏障损伤的修复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20, 36(10):1844-1853.
[8]卢静,李建红,彭巍.过表达miR-449a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1, 30(10):835-841.
[9]宋云飞.右美托咪定对减轻APP/PS1小鼠海马区炎性因子分泌及细胞凋亡的作用[J].安徽医药,2021, 25(2):238-242, 426.
[10]王子宽,李菁华,李炜,等.葛根素激活Sirt1抑制炎症和纤维化减轻压力负荷诱导小鼠心肌肥厚的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0, 32(10):12-18.
[11]陈韵之,田蕾.秦皮甲素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的改善作用[J].中成药,2020, 42(5):1324-1328.
基金资助:上海市科技计划项目(21ZR1457300); 浦东新区卫健委学科建设项目(PWZzk2022-13);
文章来源:钱志伟,李立冬,夏建华,等.右美托咪定通过Sirt1信号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损伤的影响[J].解剖学研究,2025,47(01):5-10.
分享:
随着时代发展,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代表性急剧增 长 。 2021 年 我 国 女 性 就 业 人 员 数 量 庞 大 ,占43.1%。随着职业女性的比例增加,社会中“理想工人”制度和“合格母亲”的传统道德观念影响了妇女的角色期望,从而产生角色冲突,可能导致中国职业母亲更 容 易 受 到 工 作 家 庭 冲 突 的 负 面 影 响。产 后 返 岗是指女性在分娩休假和照顾婴儿后过渡到兼职或全职工作。
2025-05-10风电机组具有承受360°方向重复荷载和大偏心受力的特点,因此对地基的稳定性和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要求较高。根据地质条件,地基形式一般可采用天然地基、复合地基、桩基础,对应基础形式可采用圆形基础、八边形基础、圆形肋梁基础。随着风机制造技术的日趋完善,风电机组单机容量越来越大。
2025-05-07在现代水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中,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已在传统水环境监测技术中得到了良好融合。尤其是数字孪生技术,更是在现代水环境监测领域中表现出了非常强大的应用优势,为水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数字孪生技术及其在环境监测领域中的应用也开始备受关注。
2025-04-20DIP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持续深入推进,医保基金合理使用与监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在我国基本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支付方式改革是医保改革中的“牛鼻子”,是撬动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2025-04-05关节软骨、周围结构损害,多发生于老年人群、男性群体,发病后患者多出现关节软骨断裂、关节软骨溃疡、骨赘形成、继发性滑膜炎等病理性改变,还常表现出髋关节疼痛、肿胀、酸痛、肌肉痉挛、功能受限、关节变形、关节僵硬、运动能力降低、坐位站立困难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2025-03-21骨关节炎以进行性软骨退化为特征,是老年人中最普遍的退行性关节疾病之一,可导致剧烈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进行性软骨细胞凋亡是骨关节炎的主要致病特征。有证据表明,一些氧化刺激物会诱导软骨细胞产生炎症介质,引起软骨稳态失衡,进而激活炎症反应,导致软骨细胞凋亡。
2025-02-10胰岛素抵抗是指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血糖的稳定。胰岛素抵抗易导致代谢综合征和 2 型糖尿病,而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长期慢性高血糖,可致使眼、神经、肾脏和心血管等组织和器官产生损害而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2025-02-10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腹痛、腹泻和直肠出血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肠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许多研究已表明UC的潜在机制包括炎症细胞的浸润、T细胞的激活、促炎细胞因子的诱导和氧化应激。但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只能消除症状,不能从根源上治愈结肠炎。
2025-01-28盆腔炎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的妇科常见疾病。患者主要表现有腰骶酸痛、下腹坠胀、易疲劳等,严重时还会影响女性生育能力。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将盆腔炎分为热毒炽盛、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瘀滞等证型,临床上以寒湿瘀滞较为常见。
2025-01-11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障碍导致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MSU)结晶在体内沉积所致的炎症性疾病。我国痛风患病率在0.86%~2.20%,且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已成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慢性肾病等多种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4-12-07人气:11816
人气:6098
人气:5658
人气:5309
人气:511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解剖学杂志
期刊人气:4217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1633
国内刊号:31-1285/R
邮发代号:4-380
创刊时间:196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458
影响因子:0.560
影响因子:0.448
影响因子:0.731
影响因子:0.71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