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探讨基于“5A”目标的药物滴定护理在癌性爆发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疼痛科住院治疗的癌痛病人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病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规范化癌痛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5A”目标的药物滴定护理对癌性爆发痛进行干预。对病人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入院后第3天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为(2.53±1.14)分,低于对照组[(3.47±1.29)分],研究组入院后第7天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量表中功能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规范化癌痛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基于“5A”目标的药物滴定护理,可有效缓解癌性爆发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癌性爆发痛(break‐through cancer pain,BTc P)是指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稳定基础上出现的短暂性疼痛加重,一般为电击样或烧灼样突发性剧痛,在恶性肿瘤病人中发病率为33%~95%[1]。BTc P病理机制复杂,现有临床药物均无法使其得到及时缓解,给病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及心理压力[2]。药物滴定是癌痛治疗的必要步骤,其涉及疼痛的动态评估、药物使用与效果观察、非药物手段辅助以及健康教育等内容,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合作能力要求较高。近年来,规范化癌痛护理的有效性已得到验证[3,4],但针对BTc P的药物滴定护理规范化研究尚不充分,临床工作中仍存在评估不充分、护士用药独立职能发挥较差等问题[5]。2018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的成人癌痛指南强调,疼痛管理应达到“5A”目标,即优化镇痛(analgesia,optimize analgesia)、优化日常生活(activities,optimiz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使药物不良反应最小化(adverse effects,minimize adverse effects)、避免不恰当给药(aberrant drug taking,avoid aberrant drug taking)、重视疼痛与情绪的关系(affect,relationship between pain and mood)[6]。基于此目标,我科癌痛小组制定了新的药物滴定护理方案,并与规范化疼痛护理模式相结合,在BTc P护理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疼痛科住院治疗的癌痛病人64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并伴有疼痛,入院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5~10分;2)入院后阿片类药物滴定成功,VAS评分<3分;3)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非癌性疼痛;2)入院后疼痛控制不佳,VAS评分≥3分;3)配合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差。随机将病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42~76(58±13)岁;病程1~5(2.44±1.35)年;肺癌11例,消化道肿瘤17例,乳腺癌4例;入院时VAS评分(5.74±2.42)分。研究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41~80(61±16)岁;病程1~6(1.91±1.35)年;肺癌10例,消化道肿瘤17例,乳腺癌4例,骨肉瘤1例;入院时VAS评分(6.04±2.37)分。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山西白求恩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规范化癌痛护理措施。1)入院护理:入院时疼痛科护理人员全面评估病人病情,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为病人进行环境介绍,让其熟悉医院环境,从而消除病人的恐惧感,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保持病室温度、湿度适宜,良好的住院环境有利于病情好转。2)疼痛评估: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原则[7]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疼痛的程度及性质、伴随症状和体征及既往服用止痛药情况。病人入院8 h内由责任护士和主管医师进行首次评估;使用阿片药物后,根据给药途径作用时间再次评估;VAS评分为4~6分时,每4~6 h评估1次;VAS评分≥7分时每小时评估1次,记录病人每次的疼痛评估结果。3)常规药物滴定护理:发生BTc P时,处理前采用VAS评分评估疼痛强度,遵医嘱皮下注射5 mg盐酸吗啡注射液,30 min后再次对病人进行评估,若疼痛缓解不明显,遵医嘱再次追加5 mg盐酸吗啡注射液,直至VAS评分≤3分。4)健康教育:严格按照“三级镇痛阶梯”原则使用镇痛药物,按时、足量口服药物,避免私自减药或停药;告知病人阿片类药物对癌痛病人具有重大意义,耐药和生理性依赖不同于成瘾,减轻病人用药的心理负担;服药期间可能出现便秘、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告知病人预防和应对措施;出院后,责任护士通过电话或微信随访,对病人用药期间出现的问题进行健康指导。
1.2.2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5A”目标的药物滴定护理对BTc P进行干预。1)处理前记录VAS评分,一般病人遵医嘱皮下注射5 mg盐酸吗啡注射液,对于吗啡耐受病人,应根据病人前24 h所需阿片药物总量的10%~20%转换为相应吗啡注射液剂量;30 min后评估,若VAS评分略有下降但>3分,则二次给药剂量等同于初次给药剂量,若VAS评分未改变,则二次给药剂量在初次给药剂量基础上增加50%~100%;30 min后再次评估,若病人疼痛缓解不明显(VAS评分>3分),再次调整用药剂量(剂量调整原则同二次给药),直至VAS评分≤3分。盐酸吗啡注射液单次剂量<20mg,每日剂量<60 mg。2)每日爆发痛超过3次时,考虑将前24 h的盐酸吗啡注射液换算成长效口服阿片药物加入每日的背景剂量中。3)滴定过程中,做好阿片类药物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动态评估并记录病人的疼痛情况。4)做好病人情绪管理,可通过播放舒缓音乐、介绍治疗成功案例,增强其治疗信心,从而减轻疼痛。
1.3评价指标
1)疼痛程度:于入院后第3天、第7天采用VAS进行评估。VAS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是一种在临床实践中简单的测量疼痛强度的方法[8]。其将一条线分为10等分,左侧端为0,计0分,右侧端为10,计10分,病人根据目前的疼痛情况指出相应的数值,即为病人的疼痛强度评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即虽有疼痛但不影响工作和睡眠;4~6分为中度疼痛,即疼痛明显致无法忍受并影响睡眠,要求服用止痛药物;7~10分为重度疼痛,即程度剧烈,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睡眠受到严重干扰,须服用止痛剂[9]。2)生活质量:于入院后第7天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量表(EORTC QLQ‐C30)[10]进行评估。EORTC QLQ‐C30共30个条目,分为15个领域(5个功能领域、3个症状领域、1个总体健康、6个单一条目领域),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本研究选取5个功能领域(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对病人进行评估,每个领域最终得分均换算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病人对应的功能状态越好、生活质量越高。3)不良反应发生率:于入院后第7天评估病人阿片类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便秘、头晕、口干、嗜睡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进行统计与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人VAS评分比较(见表1)
表1两组病人VAS评分比较(±s)
2.2两组病人EORTC QLQ‐C30中功能领域评分比较(见表2)
表2两组病人EORTC QLQ‐C30中功能领域评分比较(±s)
2.3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见表3)
表3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讨论
已有数据显示,规范、有效的药物治疗能够缓解80%~90%的癌痛症状[11]。调整阿片类药物剂量以达到充分缓解疼痛并使药物不良反应可接受的过程则称为剂量滴定(dose titration)[12]。目前癌痛药物治疗主要由医师主导,规范化疼痛护理流程中未对滴定护理进行过多规范。但在滴定干预过程中,护士承担着疼痛评估、健康指导、实施镇痛措施、协助医生等多种职责[13],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病人入院后第3天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规范化癌痛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基于“5A”目标的药物滴定护理可有效降低BTc P病人VAS评分。《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多次强调充分评估的重要性[14],作为医护人员要仔细分析病情,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与规范化癌痛护理措施相比,基于“5A”目标的药物滴定护理强调通过护士动态、充分地评估纳入病人的个体化因素,有利于用药剂量的个体化滴定,进而实现优化镇痛,避免不恰当给药;同时,护士会做好阿片类药物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有利于药物不良反应最小化。
疼痛从躯体、心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影响着癌痛病人的生存质量[15]。癌痛病人的不良心理(如焦虑、抑郁)及人际关系、社会地位变化等也会影响BTc P的发生[16]。已有研究显示,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若得不到及时处理,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癌痛控制效果[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病人入院后第7天EORTC QLQ‐C30中功能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规范化癌痛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基于“5A”目标的药物滴定护理有利于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实施基于“5A”目标的药物滴定护理后,护士详细评估和记录病人用药后的评分变化,及时解决病人因生理和心理等因素造成的问题,增强了病人克服癌痛的信心,改善了病人的总体生活质量。
4、小结
基于“5A”目标的药物滴定护理体现了对癌痛病人的人文关怀和精准个性化护理,有利于护士更全面地掌握癌痛的正确评估、处理和记录方法。在规范化癌痛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基于“5A”目标的药物滴定护理,可有效缓解BTc P,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2]王昆癌性爆发痛专家共识(2019年版)[J]中国肿瘤临床,2019,46(6):267-271.
[3]丁群芳,黄静,江子芳等癌症疼痛规范化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20 ,55(3):387-391.
[4]苏雪莲,王柳飞,黄丽婵.规范化流程护理对肿瘤晚期患者癌痛发生的干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9 40(9):2126-2128.
[5]刘敏雨杨洪菊基于剂量滴定环节探讨癌痛管理模式和医护行为不足问题与思考[J]全科护理,2022,20(6)-.760-764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8,23(10):937-944.
[8]宗行万之助疼痛的估价--用特殊的视觉模拟评分法作参考(VAS)[J]疼痛学杂志, 1994(4):153.
[9]孙燕顾慰萍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100-101.
[12]中华护理学会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成人痛性疼痛护理标准[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增刊):20.
[13]陈春飞护士在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5):102-103.
[14]王杰军李睿.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解读[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9,14(1):80-83.
[15]张立生马克癌痛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调查[J]云南医药2002,23(6):467-469.
[16]廖小卒,李斌飞,程周等癌症疼痛的治疗进展[J].医学信息,2010,23(8):3051-3053.
[17]周炳兰郭凤护士与病人癌痛评估差异性比较[J].护理学杂志2004,19(14):13-15.
[18]何佩仪,龚小云,陶彩豪等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疼痛治疗效果的影响[J].广州医药,2015,46(1);55-57.
基金资助:山西省卫生健康委科研课题,编号:2022061;
文章来源:段丽珍,陈建平,郭耀耀等.基于“5A”目标的药物滴定护理在癌性爆发痛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3,37(14):2640-2642.
分享:
风电机组具有承受360°方向重复荷载和大偏心受力的特点,因此对地基的稳定性和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要求较高。根据地质条件,地基形式一般可采用天然地基、复合地基、桩基础,对应基础形式可采用圆形基础、八边形基础、圆形肋梁基础。随着风机制造技术的日趋完善,风电机组单机容量越来越大。
2025-05-07在现代水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中,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已在传统水环境监测技术中得到了良好融合。尤其是数字孪生技术,更是在现代水环境监测领域中表现出了非常强大的应用优势,为水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数字孪生技术及其在环境监测领域中的应用也开始备受关注。
2025-04-20DIP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持续深入推进,医保基金合理使用与监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在我国基本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支付方式改革是医保改革中的“牛鼻子”,是撬动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2025-04-05关节软骨、周围结构损害,多发生于老年人群、男性群体,发病后患者多出现关节软骨断裂、关节软骨溃疡、骨赘形成、继发性滑膜炎等病理性改变,还常表现出髋关节疼痛、肿胀、酸痛、肌肉痉挛、功能受限、关节变形、关节僵硬、运动能力降低、坐位站立困难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2025-03-21骨关节炎以进行性软骨退化为特征,是老年人中最普遍的退行性关节疾病之一,可导致剧烈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进行性软骨细胞凋亡是骨关节炎的主要致病特征。有证据表明,一些氧化刺激物会诱导软骨细胞产生炎症介质,引起软骨稳态失衡,进而激活炎症反应,导致软骨细胞凋亡。
2025-02-10胰岛素抵抗是指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血糖的稳定。胰岛素抵抗易导致代谢综合征和 2 型糖尿病,而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长期慢性高血糖,可致使眼、神经、肾脏和心血管等组织和器官产生损害而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2025-02-10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腹痛、腹泻和直肠出血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肠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许多研究已表明UC的潜在机制包括炎症细胞的浸润、T细胞的激活、促炎细胞因子的诱导和氧化应激。但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只能消除症状,不能从根源上治愈结肠炎。
2025-01-28盆腔炎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的妇科常见疾病。患者主要表现有腰骶酸痛、下腹坠胀、易疲劳等,严重时还会影响女性生育能力。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将盆腔炎分为热毒炽盛、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瘀滞等证型,临床上以寒湿瘀滞较为常见。
2025-01-11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障碍导致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MSU)结晶在体内沉积所致的炎症性疾病。我国痛风患病率在0.86%~2.20%,且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已成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慢性肾病等多种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4-12-07直肠尿道瘘是一种临床上相对罕见的疾病,它是直肠和尿道之间的异常通道。这类瘘管的形成可能由于手术创伤、放射治疗、冷冻治疗或其他医疗操作造成的。这种疾病的治疗通常需要手术干预,而手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瘘管的类型、位置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常见的直肠尿道瘘手术方法包括经会阴入路、经腹入路、腹腔镜手术及经肛门括约肌入路等。
2024-12-07人气:22698
人气:18594
人气:16092
人气:15628
人气:1535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
期刊人气:16734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省护理学会
出版地方:山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6493
国内刊号:14-1272/R
邮发代号:22-130
创刊时间:1987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690
影响因子:0.241
影响因子:1.185
影响因子:0.343
影响因子:0.07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