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将健康中国建设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在目前面临的健康风险模式转型以及健康需求升级、一定程度上人口结构性出现变动等多重社会性压力下,如何有效落实贯彻这一战略仍需要人们进行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恰好符合这一战略的要求,有利于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发展。基于此,笔者概述了发展康养产业与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关系,分析了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提出了健康中国视域下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结果表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相关主体应根据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因地制宜,构建科学合理的康养旅游产业发展体系,促进多产业领域共同发展,满足人们对于康养旅游的需求,实现康养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人们有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亚健康等健康问题,比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已经在我国的疾病负担中占较高的比例。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贯彻健康中国战略,促进国民健康良好发展,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符合当前我国在国民健康领域的战略需求。
1、发展康养产业与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关系
1.1康养产业具备健康需求的条件
康养旅游是一种健康的旅游和养生模式,主要建立在自然和人文、文化、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综合观赏、休闲、娱乐等多种形式,从而达到促进人体健康的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也不断增强。同时,国家“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建设健康中国”“健康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指示。目前学术界对于康养旅游的概念还未能统一,我国近年来出台的大量相关指导性文件已经不断地在促进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并在相关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拓展康养旅游产业的内涵,在医疗等疾病防治领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步,构成了系统的健康医疗体系。当前我国居民的总体健康指标较为良好,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需求的不断提高,以治疗为中心的传统健康理念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
1.2康养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康养产业作为我国关注度较高且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相关部门不断出台各种政策的引导下,康养产业逐渐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康养产业本身具有较大的市场容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庞大的潜在需求,二是有较强的供给能力。目前我国康养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加快推进康养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我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性发展,也能够在医疗行业实现突破。同时,康养产业本身具有容易推广、覆盖面大、产业链较长等特征,由此可以发现在发展康养产业的同时能够有效地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比如养老、旅游、健康、信息文化等产业,从而间接促进我国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实与发展[1]。
1.3康养产业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老龄化社会状态。在这种趋势下,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重等持续加大,而通过康养产业的推广发展,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老龄化的现状。首先,可以通过康养产业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为老百姓提供高质量生活的保障。其次,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再次,建立全民健康保障制度。由于健康和医疗是一对孪生兄弟,两者密不可分,逐步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加强与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结合。最后,需要持续探索在健康和医疗等领域的发展,比如可以在个性化养老服务领域进行创新性拓展,最终能够为不可避免的老龄化进程提供积极且稳定的保障。
2、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和养生保健,加之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旅游需求已从传统的观光游览逐渐向康养、度假方向转变。同时,“互联网+”时代来临,线上线下互动的旅游方式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等原因导致“亚健康”及各类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或高血脂等)发病率逐年上升,而这些疾病往往会诱发或加重慢性病并提高老年病(如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及亚健康人群患病概率,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2]。
3、健康中国视域下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透过康养旅游产业良好发展状态,能够发现康养旅游产业已经开始呈现出全新发展、迅速发展的态势,特别是在健康中国的政策导向下,有关传统乡村振兴与特色乡村建设的规划性旅游模式在各个区域均有所发展。目前的康养观光旅游不仅成为康养旅游产业最主要的发展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带动了产品制造、商贸、文化、教育等产业的融合与创新,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入了新兴产业,促进了产业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基础,从而可以间接促进新兴产业与康养旅游产业的合作,促进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
3.1具体政策层面
1)政策制定层面。政策制定者是促进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推进者,同时也是一个地区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直接推动者。在国家提出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康养旅游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这为中国健康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政策出台后,如何落地、如何落实是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这也让很多企业十分苦恼,很多康养旅游项目难以落地,或者说很难做到真正“落地”。在健康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后,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对推动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认真学习国家政策文件,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方案,通过政策保障将健康养老产业融入中国大众旅游中。通过政策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以实现政府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和引导,激活行业融合和发展中的新生命力,激发全产业链利益相关者的投资热情。而从政策出台角度来看,应着重考虑“多规合一”,以达到各方共赢共荣共生的协同效应[3]。这些措施能够进一步凸显政府部门、企业、经济社会资本在其发展领域的主导地位。同时,明确了其产权、投入、收益等方面的问责权利范围和权限,真正实现以民生政策为导向,以产业政策为导向,以能效标签政策为基础,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政策为重点,以地方国土管理政策法规为保证的产业发展战略。
2)政府管理层面。各地区人民政府是辖区内康养与旅游服务产业融合、经济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推手,其不但要做好对地方政府供给的细化研制和对产业布局的总体指导,还要以地方政府政策引导为视角,从创新、行业发展、生态保护、资源合理的角度出发,通过文化积淀、财税保障、招商引资、政府部门批准土地、市场调配、基建配合、社区服务、人才引进等几个方面对产业予以保障,并开辟相应的绿色通道,为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以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和资本加入到康养旅游产业的建设中来。政府可设立相关机构,负责统筹规划和实施康养旅游产业相关政策,如医疗、保健、教育、交通等。应对企业提出要求,鼓励其提供与康养旅游有关的设施设备和服务,鼓励其在康养旅游方面进行技术创新,促进康养旅游与养老服务体系融合发展。通过整合各部门资源以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对相关企业给予资金支持与政策奖励等,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多的康养服务。同时,做好与发改、旅游服务、交通、人社、森林、农村、运动、教育、科技、工商、税务等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工作,明确工作职能,整合政策综合应用,共同推动地区康养旅游在产业战略、行业规范、产品引导、产品培育、业态创新和行业文化建设等相关方面的发展,并引导有关企业进行严密论证与研究,使地区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够因势利导,实现价值效益的最大化[4]。
3)企业层面。公司是区域康养产业综合开发的执行者,也是具体康养产业落地的执行者。公司首先要做好行业规划的顶层设计工作,在建设项目开展之前,研判市场趋势与变化,认真进行对行业发展趋势、自然环境、社会结构、项目投资与产权状况等的分析与设计工作,以保证康养旅游项目能够真正与地方经济各要素结合,能够真正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同时,公司应做好相关研究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还要做好旅游产品的策划与营销工作,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综合赋能模型。也可以从经营规划、经营模式、产品定位、项目品牌、文化设计、品牌宣传等方面下大功夫,努力形成凸显行业优势的康养旅游产品与服务项目,并搞好项目实施的相关服务,保证项目前、中、后期的合理衔接与落实,以保证公司的发展项目、经营活动等实现综合价值与效益最大化。
4)社会资本、投资参与人层面。在体制机制改革的基础上,对康养旅游产业的整合、创新开发需要实现“各界参加、多样化资金投入、各界合作”,而社会和项目参与人就是其中的核心参与者,这是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也是康养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康养旅游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面临着政策支持、顶层设计、产业转型以及需求释放等多重利好;同时也面临着传统资源开发模式不可持续、新业态健康发展受限等困境,在此背景下产生了“一主两翼”发展战略。所谓“一主”即以康养旅游为核心、以健康养老为重点、以健康管理为主体,以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等为支撑的发展模式;“两翼”则是指“健康和休闲度假”与“旅游观光和疗养休闲”两大类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传统特色资源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可以将康养旅游划分成以下几类:一是旅游与养生度假结合型;二是生态观光养生、健康医疗疗养、户外运动休闲、文化创意产业等相互融合型;三是以旅游度假目的地为依托发展康养旅游的区域型;四是以康养旅游景区景点为主发展康养旅游的项目型。通过基层组织的全程加入,实现资金的集约有效,将农村资金高效转换为农村资产,在进一步增强乡村经济发展综合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乡村人员就业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乡村产业的稳步发展。更值得注意的是,投资者在开展项目前,需要不从众、不盲目,先进行项目筛选,以确保项目的确为真正有意义的好项目[5]。
5)社会组织机构层面。有关国际社会团体和服务组织,也将作为中国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协调者。例如,医药、健康、养老、教育、科研、设计、社区、人力资源等经济社会组织单位和平台,在康养旅游产品项目策划与建设过程中,通过提出更多专业性的公共咨询意见与业务互动等信息,促进对区域健康、医药、教育、科研等产业行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与康养旅游产品进行融合、共享、跨界、转化与创造,能够促使各行业的资源优势与创造力得到发挥,从而建立具有竞争力与影响力的行业资源增能模式,形成政府部门、民营企业、资本参与人和经济社会团体组织等主体共生共荣的合作发展新格局。
3.2促进形成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条
由于康养旅游产业涉及多个领域和环节,因此各个环节如果能够进行充分合作将促进康养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康养产业涉及的养老、医疗等多个领域都可以进行跨界合作。如旅游、住宿、餐饮可以与康养产业进行跨界合作。同时康养产业涉及的多个领域和环节也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康养旅游产业涉及的多领域包括观光旅游、健康疗养、体育健身养生等,而这些领域之间往往存在着差异性并且联系紧密,可以实现不同领域之间的互联互通。旅游与医疗、养老融合发展的趋势是十分明显的,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养老产业也在不断发展。以健康为核心的康养产业在国内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且势头强劲,尤其是在健康旅游方面更是受到非常大的重视。促进康养产业发展的基本点在于如何促进大规模、网格化的发展,但同时也应当关注配套产业领域的发展,比如金融、法律服务等行业,都与康养旅游产业有密切的联系。但若想要促进以上产业全部健康稳定发展,那么相关的配套支持措施在康养产业的发展中必不可少。因此,要着眼于当前的现实问题,解决商业和公益模式冲突等问题,促进康养旅游产业的有序发展。也可以为各个年龄阶层的百姓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康养旅游服务体系和产品,在为老百姓提供服务的同时也要注意完善中介服务和法律等相关配套服务,建立健全的保障服务体系,从而促进康养旅游产业的产业链条多样化发展。
3.3培养壮大多元市场主体
要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积极作用,也要充分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创造性,这两方面是进一步促进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机保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营造统一、公平、有秩序的、有利于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国家旅游体制改革,从国家层面到地方的旅游管理部门都在做很大的努力。从地方上来说,有的正在尝试推进一些旅游管理制度改革,包括正在推进的智慧旅游体系建设;有的正在试点推进一些智慧景区、智慧城市建设以及智能交通工程建设;有的正在推进景区管理体制改革;但总体上来说,这些探索还处于初步阶段。而康养休闲度假产业是一个新业态,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市场环境。在这个过程中要形成统一、公平、有秩序的市场环境:一是要对康养旅游产品进行规范和引导,不能乱开发、乱投资。二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把所有涉及的康养休闲度假产品纳入社会保险体系之中。三是要对康养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尤其是有关非公共性领域,要尝试进一步降低门槛,给予社会资本更多的机会,使其可以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中,使得企业能够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由发挥、公平竞争,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进行消费,这样有利于促进企业、消费者和商品之间的要素流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6,7,8,9]。同时,还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比如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等,使其能够全部参与到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之中。有关康养旅游产业中的公益性领域,比如基础养老、医疗、康养保障等领域要坚持由政府指挥,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良性竞争,而对于产业化特征较明显的细分领域,应当给予企业和市场较多的自主权,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对康养旅游品类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10]。
4、总结
综上所述,康养旅游产业是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物质需要的重要产业,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相关主体应根据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发展康养旅游产业。同时,应构建科学合理的康养旅游产业发展体系,促进多产业领域共同发展,并带动康养旅游的发展,满足人们对于康养旅游的需求,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健康中国战略下康养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莉,陈雪钧.康养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因素研究:基于共享经济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4):36-40.
[2]杨红英,杨舒然.融合与跨界:康养旅游产业赋能模式研究IJ.思想战线,2020,46(6):158-168
[3]李莉,陈雪钧.康养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J].企业经济,2020,39(7):116-122.
[4]李莉,陈雪钧.中国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历程、演进规律及经验启示IJ].社会科学家,2020(5):74-78+90
[5]张贝尔,黄晓霞.康养旅游产业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提升策略[J].经济纵横,2020(3):78-86.
[6]罗艳.健康中国视域下贵州康养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41(9):26-31
[7]罗艳.健康中国视域下安顺市康养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2(3):65-69
[8]杨军.关于康养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探究[J].旅游纵览,2022(3):162-164.
[9]朱德鹏.推动哈尔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黑龙江粮食,202112):30-32.
[10]陈雪钧,李莉.国内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多维分析与启示[J1.开发研究,2021(4):109-114
文章来源:皮穆艳.健康中国视域下康养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南方农机,2023,54(17):127-130.
分享:
风电机组具有承受360°方向重复荷载和大偏心受力的特点,因此对地基的稳定性和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要求较高。根据地质条件,地基形式一般可采用天然地基、复合地基、桩基础,对应基础形式可采用圆形基础、八边形基础、圆形肋梁基础。随着风机制造技术的日趋完善,风电机组单机容量越来越大。
2025-05-07在现代水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中,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已在传统水环境监测技术中得到了良好融合。尤其是数字孪生技术,更是在现代水环境监测领域中表现出了非常强大的应用优势,为水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数字孪生技术及其在环境监测领域中的应用也开始备受关注。
2025-04-20DIP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持续深入推进,医保基金合理使用与监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在我国基本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支付方式改革是医保改革中的“牛鼻子”,是撬动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2025-04-05关节软骨、周围结构损害,多发生于老年人群、男性群体,发病后患者多出现关节软骨断裂、关节软骨溃疡、骨赘形成、继发性滑膜炎等病理性改变,还常表现出髋关节疼痛、肿胀、酸痛、肌肉痉挛、功能受限、关节变形、关节僵硬、运动能力降低、坐位站立困难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2025-03-21骨关节炎以进行性软骨退化为特征,是老年人中最普遍的退行性关节疾病之一,可导致剧烈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进行性软骨细胞凋亡是骨关节炎的主要致病特征。有证据表明,一些氧化刺激物会诱导软骨细胞产生炎症介质,引起软骨稳态失衡,进而激活炎症反应,导致软骨细胞凋亡。
2025-02-10胰岛素抵抗是指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血糖的稳定。胰岛素抵抗易导致代谢综合征和 2 型糖尿病,而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长期慢性高血糖,可致使眼、神经、肾脏和心血管等组织和器官产生损害而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2025-02-10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腹痛、腹泻和直肠出血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肠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许多研究已表明UC的潜在机制包括炎症细胞的浸润、T细胞的激活、促炎细胞因子的诱导和氧化应激。但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只能消除症状,不能从根源上治愈结肠炎。
2025-01-28盆腔炎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的妇科常见疾病。患者主要表现有腰骶酸痛、下腹坠胀、易疲劳等,严重时还会影响女性生育能力。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将盆腔炎分为热毒炽盛、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瘀滞等证型,临床上以寒湿瘀滞较为常见。
2025-01-11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障碍导致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MSU)结晶在体内沉积所致的炎症性疾病。我国痛风患病率在0.86%~2.20%,且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已成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慢性肾病等多种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4-12-07直肠尿道瘘是一种临床上相对罕见的疾病,它是直肠和尿道之间的异常通道。这类瘘管的形成可能由于手术创伤、放射治疗、冷冻治疗或其他医疗操作造成的。这种疾病的治疗通常需要手术干预,而手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瘘管的类型、位置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常见的直肠尿道瘘手术方法包括经会阴入路、经腹入路、腹腔镜手术及经肛门括约肌入路等。
2024-12-07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南方农机
期刊人气:1195
主管单位:江西省农业农村厅
主办单位:江西省农业机械研究所
出版地方:江西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672-3872
国内刊号:36-1239/TH
邮发代号:44-110
创刊时间:1970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4.36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