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儒家生命哲学对老年生命教育的三个启示

  2021-07-29    199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老年生命教育已成为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生命品质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其发展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儒家生命哲学有着丰富的生命教育思想,为老年生命教育带来重要的启示。弘扬儒家生命哲学精华,与当前老年生命教育相结合,可使老年生命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

  • 关键词:
  • 为人处世态度
  • 儒家生命哲学
  • 精神生命
  • 老年生命教育
  • 自然生命教育
  • 加入收藏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到来以及未来人口老龄化形式的严峻,发展老年生命教育,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认识生命、充实生命的内涵、培养生命的智慧,达到面死而生的境界,已成为提升老年人生命品质的重要途径以及老年教育的重要内容。关于生命教育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占据主流的则是儒家生命哲学,而且时至今日仍对人们的生命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弘扬儒家生命哲学之精华,与当前老年生命教育相结合,可使老年生命教育得以蓬勃发展。


一、儒家生命哲学的三大要义


(一) 生——天地之性人为贵

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孝经·圣治章》),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也”,充分说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生命的重要性和珍贵性。每个人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也源自父母,要珍惜生命不可毁伤,否则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这是儒家生命哲学关于“生”的基本伦理观点。人不仅包括肉体生命,还包括经过后天修养而成的精神生命。精神生命是由儒家的“内圣”功夫所决定的。儒家生命哲学认为,万物从“天”而生,“天”繁衍不已、生生不息,宇宙万物是一个“生生”不断地演进过程,人与天地万物一体同处于一个生命体系中,由此产生了对生命的敬畏。“儒家‘生生’思想蕴含了创生与续生、共生与养生、贵生与护生等深刻而丰富的内容[1]。”

(二) 死——舍生取义、死生有命

死亡的存在时刻提示着人类生命的有限性,而对生命有限性的超越以及有限生命意义的追寻,必然离不开对死亡的反思,因此死亡问题便成为生命终极意义问题。儒家对死亡问题采取的是回避的态度,由此会让人想到孔子在《论语·先进》里的那句话“未知生,焉知死”。儒家生命哲学认为人“生死有命”,不追求自然生命的永恒,当然也不轻忽生命的价值,而所追求的是道德生命的永恒,认为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践仁行义,儒家之“道”是比生命更重的价值所在。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2]”

(三) 做人——内圣而外王

儒家的智慧更多体现在为人处世的学问上。儒家为人处世之道教给我们“修己安人”,要以修养自身为立足点,从而辐射影响周围的人;并告诫人们“做事先做人”,学会做人是根本,是学会做事的前提。儒家的“做事”是“外王”,“外王”必先“内圣”。“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内圣”的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外王”的功夫,只有先做到“内圣”才能“外王”。而儒家做人“内圣”之道,就是“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这在儒家“四书”中得以系统的诠释。其中,“仁”被儒家学派尊奉为“全德”,是核心也是做人的根本;“义”体现为做人的原则;“礼”体现为做人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智”体现为做人的才能;“信”体现为做人的基础。“仁义礼智信”共同构成了中国价值体系的核心,也成为中国人民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做人之道。


二、人的“三重生命”


“人的生命有‘三重属性’,即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它是集自然生命之长、社会生命之宽、精神生命之高于一体的立体构筑。”[3]“三重生命”既是生命的三重属性也是支撑一个人生命的三个纬度。

第一,自然生命,指的是生命的物质存在、物理属性

自然生命的物质存在就是人的身体,为了维持肉体生命,人就要从自然界吸收物质与能量,再把体内的废弃物质排向自然界,与大自然进行能量交换。此外,还要与大自然偕行,定时休养生息以保持体力和精力的充沛。这些都是由人类自然生命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人类的自然生命涉及两个关键问题,就是健康和寿命。对于老年人来说,健康与寿命是他们尤为关切的问题,而要使老年人健康、长寿就不仅仅是通过自然生命所能达到的,还包括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

第二,社会生命,指的是人的自然生命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和效应

社会生命显然不同于有形的自然生命,它是人对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很难清晰、精确地被衡量。但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即社会角色、社会关系、社会贡献。这三个方面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社会影响力的大小,特别是社会贡献,直接体现着人的社会价值。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因此人的社会生命更能反映出人类生命的本质。老年人的社会生命随着退休生活的到来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构建起新的社会生命显然成为步入老年生活的迫切任务。

第三,精神生命,指的是人的内在修养与精神境界

精神生命是人类生命最高形态的体现,彰显着人类生命的独特价值。精神生命是无形的,如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心态、气质、品德、情操等,难以把握,但却是影响个体生命质量的关键,不容忽视。个体精神生命的高低虽然受先天性格的影响,但更多是后天因素所决定的,比如教育水平、阅历与视野、家庭与社会影响等。对于老年人而言,面临着死亡的恐惧、社会生活的转变、心态的调整等重要问题,可以说其生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精神生命决定着。因此,加强老年生命教育,提升老年人的精神境界,已然成为社会的一项重要责任。


三、儒家生命哲学对老年生命教育的三个启示


第一,以自然生命教育延长生命的长度

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延伸生命的长度,这是自然生命教育的方向和目标。为此,就要把握两个关键,一是健康寿命,二是健康养生。过去,老年人更多关注寿命,追求长寿,只注重生命的时限,很少关注生命的质量和幸福指数;现在,他们充分认识到健康寿命才是真正追求的目标,不仅要活得长久,还要健康幸福。因此,自然生命教育不仅要帮助老年朋友树立健康寿命的理念,还要帮助他们掌握健康养生的方法。

吸收儒家生命哲学思想精华,结合老年人饮食起居生活实际,引领老年朋友重视健康生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固好养生的本源、注重养生保健自然之道、学会与慢性病共处。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生活方式、生存环境都是不同的,自然生命教育就要指导老年朋友在了解自身身体状况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规律和方法,正确对待疾病,纵有病在身依然把老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第二,以社会生命教育拓展生命的宽度

幸福的生活离不开健康的身体,但并非身体健康生活就一定幸福。人毕竟是社会的人,在社会生命的维度下,老年人生命质量的提高主要在于适应退休生活的转变,构建起新的社会关系,而这只有不断拓展生命的宽度才能更好地实现。所谓拓展生命的宽度,就是“在生命长度既定的情况下,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社会关系、交际网络和社会生活领域,这样当一个领域中发生不顺利的情况时,我们可以转向或偏重其他领域,寻求生活的慰藉,从而降低自己受打击的程度,维持幸福生活。

对此,社会生命教育把老年人退休生活作为契机,把调整心态作为根本,把终身学习作为桥梁,把“修己安人”作为着力点,结合儒家生命哲学思想,从四个方面拓展老年人的生命宽度:规划好退休后的老年生活、构建起新的社会关系、营造出幸福的家庭生活、创造出内外完美的自我。社会生命教育引导老年朋友做一名终身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加强老年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排遣内心的孤独,构建新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知识、增长智慧,甚至掌握一技之长。以学习养心、以学习修身、以学习增智,社会生命教育促进老年朋友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

第三,以精神生命教育提升生命的高度

提升生命的高度,才能使“人生”成为真正的“人生”。因为,在自然界,恐怕只有人类才有精神高度及生命境界的追求。由此,才诞生了哲学、艺术、文学等人类精神文明。在精神生命的维度下,老年人生命品质的提升,主要在于要树立科学的生死观,正确看待并应对生死问题,通过提升个人精神境界,超越生死、摆脱死亡的恐惧,挣脱死亡的羁勒,纵意而往,放情而归,从而在有意义的生命中不仅拥有生命的尊严,而且获得精神的自由、安宁与幸福。为此,精神生命教育要充分弘扬儒家生命哲学思想,包括生死观思想、先贤的生命哲学思想等,聚焦老年人生死观、晚年生活追求、生命诗意哲学等内容,通过老年生死教育而展开。


四、结论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死亡的禁忌和逃避,生死教育在我国严重缺乏且落后,尤其对老年人带来很多不良的影响:畏惧死亡,忧虑抑郁,影响正常生活;害怕疾病,逃避或拒绝治疗,延误治疗时机;家人不能正视与接受死亡,未能做好临终关怀等。通过生死教育,能帮助老年人不断提升生命的境界与高度,正确认识并应对死亡,超脱对死亡的恐惧,妥善处理与死亡的关系,了解临终关怀的理念与方法等,为老年人驱走生命最后的“凉意”,带来温暖与力量,使“人生的夕阳”美丽而祥和。


参考文献:

[1]陶新宏."生生":儒家对生命的诠释[J].广西社会科学,2017(5):53.

[2]方勇译注.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0.

[3]王伯军,等.老年生命教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9.


文章来源:张明娜.儒家生命哲学对老年生命教育的启示[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08):122-123.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现代哲学

期刊名称:现代哲学

期刊人气:749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主办单位:广东哲学学会

出版地方:广东

专业分类:哲学

国际刊号:1000-7660

国内刊号:44-1071/B

邮发代号:46-267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