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基于数据挖掘的郑玉玲治疗子宫内膜癌用药规律探析

  2022-05-06    4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研究郑玉玲教授治疗子宫内膜癌的诊疗思路及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整理郑玉玲教授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门诊病历资料,采用频数及频率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关联规则及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共纳入病例43例,使用频次排名前3位的方剂依次为当归芍药散、四妙散、五苓散;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茯苓、当归、炙甘草、白芍、川芎;用方涉及的18类药中,补益、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类药物位居前3位;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甘为主,归经以脾、肝、肾居多;聚类分析将高频药物分为3类,因子分析提取了9个公因子,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了13个高关联度的配伍组合。结论:郑玉玲教授认为子宫内膜癌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肾精亏虚、肝脾不调为本,血瘀、水饮、湿热内阻为标。治疗上扶正重在调补肝脾肾,祛邪以活血化瘀、温阳化饮、清热利湿为主。

  • 关键词:
  • 临床研究
  • 子宫内膜癌
  • 数据挖掘
  • 用药规律
  • 郑玉玲
  • 加入收藏

子宫内膜癌是多发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的上皮性恶性肿瘤[1],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居我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2位,且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2]。该病的首发症状多为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异常排液、下腹胀痛或坠痛、月经紊乱等[3],易被误认为围绝经期引起的月经紊乱而被忽视。目前,针对该病的主要治疗措施为手术、放疗、化疗及激素治疗等[4],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但存在治疗作用有限、不良反应严重等问题。中医药在子宫内膜癌的术后调理、防止复发和转移及免疫调节等方面有着巨大优势。

郑玉玲教授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岐黄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临证形成了以中医思维为根,顾护正气为本,攻补兼施为纲,综合辨治为目的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

本文通过对2017年6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玉玲门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探究,采用频数及频率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对常用方剂及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功效等变量进行统计分析,探究郑玉玲教授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辨治该病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临床诊疗与患者管理一体化平台软件,导出2017年6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玉玲门诊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入选患者43例。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中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标准[5]。

1.3 纳入标准

有明确的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依据,基础信息完善,四诊信息、证型及方药记录完整。

1.4 排除标准

由其他脏器肿瘤转移者,针对肿瘤疾病的中药处方未能服用1月以上者,合用其他中药制剂者。

1.5 中药名称及录入规范

依据《中药学》[6]对中药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分类进行规范。如芍药分开统计为赤芍、白芍;一味药物的多种药味、多个归经,分别进行统计;一味药物的多种功效,只统计其首要功效。

1.6 方剂名称及录入规范

部分方剂药味相同,但命名有所不同,进行统一规范。如当归芍药散与当归芍药汤统一规范为当归芍药散;若就诊处方为两个或多个古方加减化裁而成,则以每个古方出现的次数来统计方剂的应用频数。

1.7 统计学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病历信息录入MicrosoftOfficeExcel2007表格,建立数据库,运用MicrosoftOfficeExcel2007进行频数、频率分析,IBMSPSSStatistics25.0进行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SPSSModeler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Gephi0.9.2进行复杂网络分析。


2、研究结果


2.1 基本信息

入选43例患者,年龄28~87岁,以51~60岁者居多,有18人,其次为41~50岁者,有9人。

2.2 常用方剂

用方63个,使用频数位居前3的处方为当归芍药散、四妙散和五苓散,前5位的方剂及使用频率见表1。

2.3 所用中药功效分类统计

选用的63个处方所用药物共192味,涉及18个功效分类,其中补益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及利水渗湿药的应用频率均超过10%,使用频数排名前10的药类见表2。

2.4 各味中药应用情况统计

累计的133个处方中含192味中药,中药使用总频次为1652次。排名前5位的中药分别为茯苓70次(52.63%)、当归62次(46.62%)、炙甘草62次(46.62%)、白芍51次(38.35%)、川芎49次(36.84%)。频数≥20次的中药有23味,分布见表3。

2.5 常用单味药性味归经统计分析

对高频中药(频数≥20次)参照《中药学》[6]《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进行单味药性味归经统计,结果见表4。

2.6 高频中药药性、药味、归经统计

对高频中药(频数≥20)进行药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药性以温性最多(365次),其次为药性平(192次);药味以甘味最多(636次),其次为辛味(316次)、苦味(234次);归经以入脾经(563次)、肝经(392次)较多,其次为胃经(253次)、肺经(251次)、心经(239次)。详见图1~图3。

2.7 高频中药聚类分析

采用系统聚类法对高频中药(频数≥20)进行聚类分析,并绘制谱系图,见图4。根据图4所示,在距离20~25之间进行分组,可分为3组。第1组为苍术、薏苡仁、川牛膝、炒神曲、炒麦芽、炒山楂;第2组为白术、泽泻、柴胡、鸡血藤、莪术;第3组为茯苓、陈皮、当归、川芎、白芍、麸炒白术、党参、熟地黄、炙甘草、桂枝、黄芪、延胡索。可以看出,郑玉玲教授治疗子宫内膜癌不仅注重补益、调和肝脾之气血,还兼顾清利湿热、化瘀散结、行气化饮。

2.8 高频中药因子分析

对高频中药(频数≥20)采用IBMSPSSStatistics25.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经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KMO值为0.558,球形检验Approx.Chi-Square=880.834,自由度=253,显著性=0.000(小于0.01),适合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抽取因子、最大方差法旋转,规定载荷系数大于0.5,具有意义,最终提取出9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F1: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F2: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F3:苍术,牛膝,薏苡仁。F4:柴胡,泽泻,鸡血藤,牛膝。F5:黄芪,党参。F6:茯苓,陈皮。F7:白术。F8:莪术。F9:延胡索。累积方差贡献率75.051%。成分转化矩阵见图5。可以看出,郑玉玲教授治疗子宫内膜癌在用药上注重扶正益气、行气活血、消积散结、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2.9 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用SPSSModeler18.0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建立数据源→类型→网络,将最小规则支持度设定为30,置信度设定为90,最大前项数设定为3,提升度设定为≥1,挖掘组方中的潜在药物组合,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3个,见表5。依据关联规则分析建立的关联网络展示见图6。可以看出,调和肝脾、行气活血为郑玉玲教授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治法。


3、讨论


中医并无子宫内膜癌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癥瘕”“崩漏”“五色带”范畴。《傅青主女科》言:“妇人有年五十外或六、七十岁忽然行经者,或下紫血块,或如红血淋……有似行经而实非经也。”[7]《诸病源候论》曰:“崩中者,脏腑伤损,冲脉任脉血气俱虚故也……漏下者,由劳伤血气,冲任之脉虚损故也。”[8]古籍认为该病为冲任虚损所致的似经非经之病。郑玉玲教授认为,子宫内膜癌的直接病位在子宫,而间接病位在肝、脾、肾。肾精亏虚、肝脾不调为本,血瘀、水饮、湿热阻滞为标。

郑玉玲教授治疗子宫内膜癌十分重视调补肝脾肾,补益之余注重祛除患者体内瘀、热、湿邪。据入选病历基本信息统计,患者发病年龄多在51~60岁,自该年龄段起,先天之本多处于由盛到衰、由虚到弱的渐进过程。现代研究表明,围绝经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而子宫内膜失去孕激素保护,则子宫内膜增生异常或发为癌症[9]。郑玉玲教授接诊的子宫内膜癌均是经过手术或放疗或化疗的患者,机体处于正气损伤、余毒未清的阶段,所以扶助正气、兼以祛邪是治疗大法。

通过对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方剂进行频数统计,可见当归芍药散的使用频次最高。该方由当归、白芍、川芎、白术、茯苓、泽泻六味药组成,包含公因子F1。该方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兼有健脾利湿的作用,旨在养血不留瘀,脾健湿自除。而聚类分析的第3组药物既包含了当归芍药散中的重要药物,又加入防风、柴胡、桂枝、杏仁、桔梗、白蔹,类似薯蓣丸,达到疏散内外风邪,调理气机的作用[10]。子宫内膜癌患者多有瘀血、湿浊阻滞的病机存在,瘀血形成多与气虚、血虚、气滞相关,湿浊化生多因脾虚所致,因此补养肝脾、化湿散瘀对治疗该病至关重要。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的作用,通过益气养血活血,调节肝脏生理功能;肝喜条达而恶抑郁,通过疏肝理气改善患者气郁碍血,避免加重血瘀;脾主运化,在水液代谢中起枢纽作用,脾虚则湿浊内生,湿邪易侵袭阴位。故当归芍药散中白芍数倍于他药,泻肝木补脾土,脾旺则气、血、津液自生,阴阳调和;茯苓、白术、泽泻益脾燥湿。有研究表明,当归芍药散可以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子宫、免疫、血液等环节,广泛用于治疗妇科疾病[11]。

郑玉玲教授应用较多的方剂还有四妙散和五苓散,两方均为清泄湿浊的经典方。四妙散不仅能够清利湿热,而且能够解毒止痛、扶助正气[12]。基于血瘀内停、湿浊内盛的病机,湿浊兼有热象时,郑玉玲教授多用当归芍药散合四妙散;脾肾阳气偏虚兼有水饮内停时,多用当归芍药散合五苓散。五苓散性稍温,温阳化气以利水渗湿,重建中焦功能。肝肾两虚,见腰膝疼痛、腿软无力者,郑玉玲教授多使用独活寄生汤,补益气血的同时合用桑寄生、杜仲、牛膝补养先天,细辛、独活、秦艽通行周身经络止痹痛。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独活寄生汤中的独活、桑寄生、当归、杜仲、防风等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13]。

通过高频药物性味归经频数统计可得出,治疗子宫内膜癌用药多以温药居多,其次为微寒药物;药味以甘为主,其次为辛;归经多属肝脾肾经。入选病例多为中老年女性,肾气亏虚,气虚甚者则伤阳,郑玉玲教授治疗子宫内膜癌注重温以补阳、温以宣通瘀滞。当归、白术、川芎均偏温,三者合用气血共生,温而不燥,瘀结得化。其次使用较多的为微寒之药,患者体质多虚,单用补益易助热伤阴,故适当配伍微寒药物。甘能补虚,其补益体现在补气、血、阴、阳四个方面。现代研究表明,甘味中药富含糖类、皂苷、脂肪、维生素、蛋白质、甾醇及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14];辛善行散,促进局部癥瘕积块消散,气血经络通畅。除辛散功能外,《黄帝内经》言“辛以润之”,提出辛味可滋养人体[15]。高频药物归经上多入肝脾两经,当归、白芍、川芎、白术、薏苡仁、柴胡等药物通过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健脾益气、化湿利水的作用使得患者体内癌毒渐散,正气得复。《灵枢·经脉》曰“肝足厥阴之脉……交出太阴之后……过阴器,抵小腹”,肝经与脾经相交,过小腹,子宫内膜癌直接病位就在盆腔,归肝脾肾经药物可循经直达病所。

通过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3类。第1类药物主要有健脾消积、利湿化浊作用,包含公因子F2和F3。苍术健脾燥湿,且能升发胃中阳气。薏苡仁为阳明之药,最善利下部水湿,补脾而不伤真阴。怀牛膝补益肝肾,引两药下行,使湿邪得化而不伤及肝肾之阴。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健脾和胃、化积消滞。第2类药物包含公因子F7和公因子F4。白术合泽泻健脾制水,利水除饮;柴胡疏肝理气,鸡血藤活血补血,郁金活血行气止痛,三药合用,使肝气得疏,瘀结得散。研究认为,郁金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抗病毒、保护神经、抗氧化、保肝等作用[16]。第3类药物为八珍汤加黄芪、陈皮、桂枝、延胡索,八珍汤内含公因子F5,为经典的气血双补方。此外,通过药物功效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补益药涉及药味最多,使用频数最大,使用频率达27%,体现了补益正气的治则。虚甚恐不受补者加用陈皮,既可燥湿又可理气,桂枝与延胡索相伍理气通络止痛。通过关联规则得出的13个核心药物组合相关药物可分为2组:即当归、白芍、川芎、茯苓、炙甘草和党参、白术、炙甘草。第1组药物活血养血、健脾利水,其组成与使用频次最高的方剂当归芍药散相印证,且通过药物功效统计分析同样可以得出活血化瘀、利水渗湿类药物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中有极重要的作用;第2组药物为足太阴、足阳明药,通过调理后天之本,使气血化生有源,则荣卫气盛,脏腑机能协调,机体奋起以抗邪。

综上所述,郑玉玲教授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组方用药思路为补养肝脾肾、活血化瘀、温阳化饮、清热利湿。但本次研究病例数量仍有限,缺乏基础研究进一步验证。在以后临床研究中,应注意这些方面,以期为中医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更好的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1]周琦,吴小华,刘继红,等.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第四版)[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34(8):880-886.

[2]徐珊,裴巧丽,杜东青,等.加味八珍汤联合化疗对子宫内膜癌患者T细胞亚群水平、止痛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1,32(1):22-25.

[3]韩红.子宫内膜癌首诊相关因素以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的临床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

[4]王丽琴.子宫内膜癌临床诊治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2,19(5):472-474.

[5]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5.

[6]陈蔚文.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408-409.

[7]杨鉴冰,崔晓萍.《傅青主女科》月经病探析[J].四川中医,2006,24(9):24-25.

[8]丁青.《诸病源候论》崩漏浅析[J].四川中医,1991(11):7-8.

[9]鞠宏姝.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合并子宫内膜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4):923-926.

[10]黄彬,张红星,蒋曼君.对《金匮要略》薯籁丸方证的认识[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1(4):55-58.

[11]蒋姗珊,庞俏燕,王亚静,等.当归芍药散在妇科疾病中的运用[J].中医药导报,2020,26(8):79-81.

[12]杨清,杨明.四妙散加减治疗妇科疾病举隅[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7):113-115.

[13]邢玮,曹玉风,郑心,等.独活寄生汤联合唑来磷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33);47-50.

[14]张静雅,曹煌,龚苏晓,等.中药甘味的药性表达及在临证配伍中的应用[J].中草药,2016,47(4):533-539.

[15]刘永宽.中药辛味药性表达及在临证配伍中的应用分析[J].北方药学,2020,17(10):187-188.

[16]刘梅,郭小红,孙全,等.温郁金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36(1);204-208.


文章来源:李小青,郑玉玲.基于数据挖掘的郑玉玲治疗子宫内膜癌用药规律探析[J].国医论坛,2022,37(03):24-2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医文献杂志

期刊名称:中医文献杂志

期刊人气:146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6-4737

国内刊号:31-1682/R

邮发代号:4-540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