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少腹逐瘀汤联合替硝唑与隔姜灸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观察

  2024-01-25    2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观察少腹逐瘀汤联合替硝唑与隔姜灸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少腹逐瘀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替硝唑及隔姜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盆腔积液量、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盆腔积液量少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22/25),高于对照组的68.0%(1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少腹逐瘀汤联合替硝唑与隔姜灸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效果。

  • 关键词:
  • 中西医结合疗法
  • 寒湿凝滞证
  • 少腹逐瘀汤
  • 慢性盆腔炎
  • 隔姜灸
  • 加入收藏

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1]。慢性盆腔炎症往往是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来,其发病时间长、病情反复,甚至造成不孕[2],易致患者情绪不畅,影响身心健康[3,4],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压力,且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对于提高临床效果及患者的生命质量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少腹逐瘀汤联合替硝唑与隔姜灸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6月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收治的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2~50岁,平均年龄(36.4±7.85)岁。对照组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6.64±11.03)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5]。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属寒湿瘀滞证。主症:下腹冷痛或刺痛;腰骶冷痛,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次症:形寒肢冷;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经色紫黯或夹血块;大便溏泄。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具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为本证。  

表1 2组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1.3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未按规定用药;(2)既往有药物过敏史;(3)无法判断疗效或随访资料不全,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定。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少腹逐瘀汤治疗。组方:延胡索12 g,小茴香9 g,五灵脂9 g,川芎12 g,没药15 g,生蒲黄9 g,当归15 g,赤芍12 g,肉桂3 g,干姜3 g。随证加减。上药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 mL,于早晚各服用200 mL。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替硝唑及隔姜灸治疗。予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117,规格:100 mL∶替硝唑0.4 g),静脉滴注0.8 g,每日1次。隔姜灸选取关元、气海、子宫、归来,施灸时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6~9壮,以皮肤局部潮红不起疱为度。2组均于月经第7天开始用药,连续治疗14 d。

1.5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治疗前后盆腔积液量。通过盆腔彩超观察盆腔积液量。(2)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评价,主证(下腹冷痛或刺痛、腰骶冷痛、带下异常)按照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分别计为0、2、4、6分;次证按照分为有无,分别计为2、0分。(3)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无异常,超声提示盆腔积液完全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且治疗结束后1个月内未复发,为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妇科检查改善显著,超声提示积液减少≥2/3,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94%,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妇科检查有所改善,超声显示积液减少≥1/3,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69%,为有效;妇科检查与盆腔B超无改善,症状和妇科检查均无变化或恶化,B超检查积液无变化甚至增加,中医证候、体征积分减少<30%,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不良反应。记录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如皮肤灼伤、恶心、腹泻、瘙痒等。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的主、次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盆腔积液量

疗程结束的彩超结果显示,2组盆腔积液量明显减少,且观察组盆腔积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前后盆腔积液量比较  

2.3 临床疗效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22/25),高于对照组的68.0%(1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2.0%(3/25),低于对照组的16.0%(4/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慢性盆腔炎具有慢性病理学特征的改变,近年以来,多种抗生素均被应用到慢性盆腔炎的治疗过程中,但抗生素治疗多会产生耐药性,疾病复发率高,无法完全治愈患者[7,8]。更多的学者持续关注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方案,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率[9]。

表3 2组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4 2组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少腹逐瘀汤来源于《医林改错》,具有祛瘀活血、止痛温经的功效[10]。方中生蒲黄、没药、五灵脂具有行瘀活血、止痛温经的效果;当归、赤芍、川芎利于养血调经、祛瘀活血;延胡索兼具行气、止痛、活血三方面功效于一身:肉桂、干姜散寒温经,能除寒凝气滞;最后小茴香将诸药引入少腹。现代药理研究[11,12]证明,少腹逐瘀汤能够扩张血管、改善血行、加强细胞吞噬功能、促进炎症早期消退、阻止炎性肉芽肿形成、强化纤溶性等。

现代医学[13]证明,艾灸能增强人体阳气,显著提升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隔姜灸是灸法中的一种,姜借灸法,辛温走窜之力增强[14];灸得姜助,温补、祛寒行气血之力增强。隔姜灸通过经络的传热,对盆腔脏器产生热效应,从而抑制子宫平滑肌和血管收缩,改善局部微循环,达到止痛目的[15]。同时,隔姜灸可在受激共振基础上,纠正机体病理状态所致代谢紊乱,从而调控机体免疫力[16]。现代研究[17]证实,隔姜灸治疗疾病主要通过热传导和热辐射完成生物传热效应,其温度曲线上升缓慢,下降时更加缓慢。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促进盆腔炎症、瘢痕、粘连、渗出物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18]。

替硝唑属于硝基咪唑类,对革兰阳性厌氧菌、梭状芽孢杆菌属、难辨梭菌、原虫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但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单用替硝唑治疗的效果逐渐下降[19]。而中医药联合抗生素能有效改善慢性盆腔炎,取长补短,减少复发率,也能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20]。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可行统计学对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0%(22/25),高于对照组的68.0%(1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主证(腰骶部冷痛或刺痛、腰骶冷痛、带下异常)积分、次症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盆腔超声结果显示观察组盆腔积液量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少腹逐瘀汤联合替硝唑与隔姜灸,可以明显减轻患者下腹冷痛或刺痛、腰骶冷痛、带下异常的主要症状,还能有效改善其他伴随症状,同时能消除或减轻子宫、附件区的压痛。并且在治疗后4周内,患者症状体征稳定,效果持久,近期复发率明显降低。再有,在操作过程中会偶见皮肤灼伤、恶心、腹泻、瘙痒等不良反应,但经统计学分析,其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安全性是可以肯定的。证明少腹逐瘀汤联合替硝唑与隔姜灸治疗,对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可减少盆腔积液、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少腹逐瘀汤联合替硝唑与隔姜灸治疗对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效果确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减少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毒副作用少,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321-323.

[2]李春春,霍艳宁,刘筱茂,等.银翘红酱汤对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继发性不孕症疗效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3):529-532.

[3]杨晓敏,韩晓艳,陶素萍,等.育龄期女性慢性盆腔疼痛与心理健康分析[J].浙江医学,2017,39(16):1366-1368.

[4]蒋莹,高天,戴军霞.灌肠消炎方辅助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陕西中医,2020,41(8):1091-1094.

[5]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54-255.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3.

[7]赵晓晓,刘福梅,席俊羽,等.丹黄祛瘀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22,19(9):1002-1008.

[8]孙楠楠,丁宁.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3):94-96.

[9]于鑫梅.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0,34(6):82-85.

[10]王庆慧.少腹逐瘀汤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0,37(2):206-207.

[11]褚冬梅,刘荣霞,张莹,等.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1):157-160.

[12]裴凤霞,徐贞淑,严丽慧.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联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0,52(8):55-57.

[13]郝仓仓,王昕.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3):659-662.


基金资助: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No.2019B245】;


文章来源:刘芳,彭科,宁洁.少腹逐瘀汤联合替硝唑与隔姜灸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03):40-43.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天津中医药

期刊名称:天津中医药

期刊人气:247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天津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天津市中医药大学,天津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中医药学会

出版地方:天津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1519

国内刊号:12-1349/R

邮发代号:6-83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