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对比动态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用于病毒性脑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8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均接受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 动态脑电图的阳性检出率较常规脑电图更高;动态脑电图对痫样放电的检出率高出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在病情程度检出率上均高出常规脑电图;上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上诊断价值更高,不仅能够检出痫样放电情况,还可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病毒性脑炎属于一种由免疫能力低下且感染病原体后导致的变态反应,通常牵连患者脑实质受累,从而引起嗜睡、呕吐、疲倦、头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抽搐或者昏迷,同时脑实质可出现不可逆的损害,直接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1-2]。针对此,临床多选择脑脊液检查、病毒免疫学等检查,虽然能够判断病情,但其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较低。随着临床发现脑电图作为神经系统常见检查方式,具备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优势,通过检查可发现患者脑电波异常变化。脑电图检测目前分为实时的常规脑电图与24 h持续监测的动态脑电图两种方法,两种方法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效能如何尚未可知。本文对比了动态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用于病毒性脑炎中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我院8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25.17±2.38)岁;学历为初中及以下34例、高中25例、大专及以上21例;病情严重程度为轻度37例、中度28例、重度15例。入组标准:(1)符合《病毒性脑(膜)炎病原体诊断技术应用专家共识》[3]诊断标准;(2)脑脊液内检出病毒特异性抗体或抗原;(3)认知正常且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神经系统病变、占位性病变、病毒感染者;(2)合并意识障碍、交流障碍或者精神疾病;(3)中途退出试验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检查。常规脑电图:选择脑电图仪(上海诺诚Z2N-F-24W-D)和10-20脑电电极系统,分别给予单双极描记法;相关参数设置为描记30 min、调整高频滤波为70 Hz、走纸速度为30 mm/s、时间常数为0.3 s; 进行睁眼闭眼反应、过度换气和闪光刺激等诱发试验,分别记录检测到的数据。动态脑电图:选择脑电图仪(上海诺诚Z2N-F-20-C),选择单双极描记法,并利用19导联进行持续24 h的动态监测;相关参数及诱发试验同常规脑电图检查方法。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痫样放电检出率。(2)统计两种方法在病情严重程度上的检出率,程度标准[4]分为轻度(α节律不稳定且不规则,且患者未出现明显的睁眼抑制反应,伴有高幅β波,过度换气后出现高幅Q波)、中度(α节律缓慢,Q波阵发性活动,过度换气后出现成组的高幅δ波)、重度(α节律消失,阵发性δ波出现,并伴有棘慢综合波,呈平坦或者抑制活动)。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选择SPSS20.0系统计算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比较
动态脑电图检出正常3例、异常77例;常规脑电图检出正常18例、异常62例。动态脑电图的阳性检出率96.25%较常规脑电图77.50%更高(χ2=12.333,P<0.05)。
2.2 两种方法对痫样放电的检出率比较
动态脑电图检出正常10例、异常70例;常规脑电图检出正常20例、异常60例。动态脑电图对痫样放电的检出率为87.50%高出常规脑电图的75.00%(χ2=4.103,P<0.05)。
2.3 两种方法对病情程度的检出率比较
动态脑电图在病情程度检出率上均高出常规脑电图(P<0.05)。见表1。
表1两种方法对病情程度的检出率[n(%)]
3、讨 论
有研究[5]显示,随着病毒性脑炎患者病情的持续进展,其脑电波的状态随之出现一系列改变。其中常规脑电图主要测定患者实时的脑电图,观察并分析其脑电异常情况,适用于急诊、病情急性发作时的患者,但其检查时间较短,极易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不利于后续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6-7]。但动态脑电图更加适用于诊断病情稳定、偶然发病的神经疾病,能够24 h持续监测患者脑电活动,并对其脑电异常程度进行分析,有助于后续临床方案的拟定和预后判断;此外,动态脑电图可及时捕捉到异常活动,由于患者睡眠状态下出现异常脑电活动的风险较大,通过动态脑电图可24 h监测,及时发现痫样放电等异常活动,有效降低漏诊率[8-9]。本研究结果中看到:动态脑电图的阳性检出率、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均高出常规脑电图,且动态脑电图在病情程度检出率上较常规脑电图更高(P<0.05);提示和常规脑电图相比,动态脑电图检出率更高,同时能够更精准的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经分析发现,患者通过动态脑电图检查后,可发现α波、β波等活动情况,基于此分析脑电活动的异常程度,有助于评估病情。除此之外动态脑电图可展现广泛的慢波,因为病毒性脑炎患者不仅牵连大脑皮质和脑白质受损,还可上行激活系统功能障碍,故此,该类患者的脑电图异常变化以脑电背景节律频率降低为主,提示节律异常的慢波展现为弥漫性、阵发性以及局部性[10]。和轻度患者相比,重度患者的脑电图变化较为缓慢,而常规脑电图的监测时间较短,虽能够监测到患者脑部情况,但容易受到监测时间的限制,使得其脑部短暂爆发性异常放电情况无法及时检出,而动态脑电图能够有效弥补这一缺陷[11]。由此可见,动态脑电图相比常规脑电图的诊断价值更高,可有效提升疾病的检出率,并对病情进行评估,最终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黄高雅,吉晓春.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诊断病毒性脑炎的对比分析[J].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22,31(3):172-175.
[2]王维,李佳,王立利,等.动态脑电图联合头颅磁共振成像在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病情及预后评估中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9,47(6):603-605.
[3]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病原检测专业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分子诊断学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科学专委会脑炎协作组.病毒性脑(膜)炎病原体诊断技术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23,103(9):648-657.
[4]范连荣.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诊断病毒性脑炎的准确率比照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6):248-249.
[5]张迪,黑丹丹.不同病情程度病毒性脑炎患者AEEG检查的图像分析及动态检测临床意义[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7):3080-3082.
[6]吴小柯,臧玉萍,徐静.动态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患儿诊断中的价值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3):438-439.
[8]王旭.分析24 h动态脑电图检测在病毒性脑炎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心理月刊,2020,15(9):187.
[9]高妙,娄冬,郑娟娟.脑电图结合血清胱抑素C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的预后价值分析[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23,30(1):14-18.
[10]赵建宏,刘占利.脑电图联合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对病毒性脑炎患儿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21,44(2):108-112.
[11]张伟东,寇丽,王幸丽,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图、MRI及MSCT在诊断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5):75-78.
文章来源:刘晓荷,王瑞,马娇.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效能[J].贵州医药,2024,48(10):1643-1644.
分享: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ombinedallergicrhinitisandasthmasyndrome,CARAS)为发生于鼻黏膜和支气管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儿童由于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自身抵抗力较弱,易发生CARAS,出现鼻塞、流涕、哮喘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及生长发育。抗变态反应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2025-04-25过敏性鼻炎也称变应性鼻炎,是特异性个体暴露于过敏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IgE介导的、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1]。过敏性鼻炎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涕等症状。研究表明,许多疾病的发生同过敏性鼻炎相关。
2025-03-03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是过敏性结膜炎常用的抗组胺(HA)药物,可拮抗H1受体,竞争性结合(HA)结合位点,从而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瘙痒、肿胀等症状。由于多数患者生活、饮食及作息等无节律,导致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使得单一用药方案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1]。
2025-02-19研究[2]表明许多儿童疾病的发生均与AR有关,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特异性皮炎、腺样体肥大、中耳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及睡眠障碍等,给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极大危害。AR治疗策略主要包括环境控制、抗过敏药物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及健康教育[3]。
2025-01-15过敏性鼻炎是发生于鼻腔黏膜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故又叫变应性鼻炎,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尽管不是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但其症状容易反复发作,尤其在急性发作期,给患者生活与工作造成了不便 。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中最直接的因素是变应原刺激,鼻腔黏膜的反应也是全身免疫系统异常在局部的体现。
2024-12-27研究表明[4 - 5] ,由于无法摄入普通奶粉,牛奶蛋白 过敏的患儿面临蛋白质摄入不足、维生素和矿物 质摄入失衡等问题,对其正常生长发育造成显著 不良影响。 当前,针对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治 疗,益生菌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备受瞩目。
2024-12-27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运动和肺功能,增加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尽管近年来关于儿童支气管哮喘诊疗技术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仍有约20%的患儿哮喘症状未获得有效控制。
2024-11-28病毒性脑炎属于一种由免疫能力低下且感染病原体后导致的变态反应,通常牵连患者脑实质受累,从而引起嗜睡、呕吐、疲倦、头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抽搐或者昏迷,同时脑实质可出现不可逆的损害,直接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1-2]。针对此,临床多选择脑脊液检查、病毒免疫学等检查,虽然能够判断病情,但其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较低。
2024-10-28哮喘是临床中常见的异质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喘息、咳嗽、气促等,易于夜间(清晨)发作或症状加重[1]。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随着生活环境及习惯的改变,我国哮喘发病率有所升高,0~14周岁儿童哮喘发病率的上升趋势更为明显[2]。
2024-09-25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血管炎性疾病之一,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兼见腹痛、关节痛,累及肾脏时可见血尿、蛋白尿,严重影响患儿远期预后,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引起广泛关注。现代医学将其发病机制归于感染、免疫反应、凝血机制及遗传等,临床常予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抗炎及调节免疫治疗为主。
2024-08-27人气:16699
人气:16049
人气:15605
人气:15329
人气:1488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
期刊人气:3261
主管单位:南昌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南昌市医学会,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
出版地方:江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8174
国内刊号:36-1160/R
邮发代号:44-60
创刊时间:1990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91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84
影响因子:0.173
影响因子:2.4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