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丽水市学龄期过敏性鼻炎儿童过敏原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300例学龄期过敏性鼻炎儿童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50例非过敏性鼻炎儿童为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血清特异性过敏原检测。对两组进行《儿童过敏性鼻炎发生危险因素问卷调查表》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对筛选出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丽水市儿童过敏性鼻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丽水市学龄期过敏性鼻炎儿童吸入性组过敏原前3位分别是尘螨组(屋尘螨/粉尘螨)(61.00%)、屋尘(12.67%)及蟑螂(9.67%);食入性组过敏原阳性率前3位分别为蟹(12.00%)、海鱼组(10.67%)及虾(8.33%)。单因素分析显示,父母过敏性鼻炎病史(至少一方)、食物过敏史、支气管哮喘史、空气加湿器使用、饲养宠物、室内打扫卫生≥2次/周、维生素D缺乏及肥胖等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过敏性鼻炎病史、食物过敏史、支气管哮喘史、空气加湿器使用、饲养宠物、肥胖及维生素D缺乏是学龄期儿童发生过敏性鼻炎的危险因素,而室内打扫卫生≥2次/周为保护因素。结论 丽水市学龄期过敏性鼻炎儿童最主要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分别为尘螨和蟹,影响过敏性鼻炎发生因素复杂多样,呈现多因素影响,应根据调查结果积极做好相关防治措施,减少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发生。
过敏性鼻炎也称变应性鼻炎,是特异性个体暴露于过敏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IgE介导的、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1]。过敏性鼻炎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涕等症状。研究表明,许多疾病的发生同过敏性鼻炎相关。过敏性鼻炎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在美国,儿童过敏性鼻炎导致的直接和间接费用每年约为248亿美元[2]。一项Meta分析研究中国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从2001—2011年的14.81%上升至2012—2022年的19.75%[3],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给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同环境、饮食、遗传及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但不同地域存在差别。本次通过对丽水市学龄期过敏性鼻炎儿童过敏原种类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以了解丽水市儿童过敏性鼻炎过敏原种类及其发病影响因素,为丽水市儿童过敏性鼻炎的防控及卫生政策制定提供临床数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300例过敏性鼻炎儿童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儿160例,女性患儿140例,平均年龄(9.54±2.36)岁。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诊断标准;②年龄7~14岁;③丽水市常住人口;④患儿及监护人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患儿存在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②患儿及监护人拒绝过敏原检测及配合调查者;③入组前1周内使用激素类药物。另选取在本院健康体检的150例非过敏性鼻炎儿童为对照组,其中男性87例,女性63例,平均年龄(9.23±2.11)岁。两组儿童年龄及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监护人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方案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方法①过敏原检测。抽取3ml静脉血,采用欧蒙医学诊断(中国)有限公司的全自动免疫印迹仪及配套试剂盒进行19项过敏原检测,分为吸入性组:尘螨组(屋尘螨/粉尘螨)、树组合(柳树/杨树/榆树)、霉菌、屋尘、蟑螂、普通豚草、艾蒿、猫毛、狗上皮及葎草。食入性组:鸡蛋白、牛奶、蟹、牛肉、羊肉、海鱼组(鳕鱼/龙虾/扇贝)、黄豆、虾及花生。整个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②以“过敏性鼻炎(变异性鼻炎)”“危险因素(影响因素)”“儿童”为关键词搜索文献资料库,初步总结出影响儿童过敏性鼻炎发作的可能危险因素,然后通过专家咨询及临床经验,设计《儿童过敏性鼻炎发生危险因素问卷调查表》,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儿童进行面谈、电话或家访,调查内容包括父母过敏性鼻炎病史(至少一方)、食物过敏史、剖宫产、母乳喂养、支气管哮喘史、空气加湿器使用、饲养宠物、室内养花草、室内打扫卫生≥2次/周、肥胖、维生素D缺乏、空调使用、城市居住及二手烟接触等。对两组儿童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对筛选出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儿童过敏性鼻炎发生的危险因素。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丽水市学龄期过敏性鼻炎儿童过敏原检测分布结果吸入性组过敏原:尘螨组183例(61.00%)、屋尘38例(12.67%)、蟑螂29例(9.67%)、虾25例(8.33%)、猫毛21例(7.00%)、狗上皮16例(5.33%)、树组合10例(3.33%)、普通豚草9例(3.00%)、艾蒿7例(2.33%)、霉菌2例(0.67%)、葎草2例(0.67%),阳性率前3位分别为尘螨组(屋尘螨/粉尘螨)、屋尘及蟑螂;食入性组过敏原:蟹36例(12.00%)、海鱼组32例(10.67%)、虾25例(8.33%)、鸡蛋白23例(7.67%)、牛奶18例(6.00%)、牛肉14例(4.67%)、黄豆12例(4.00%)、花生7例(2.33%)、羊肉6例(2.00%),阳性率前3位分别为蟹、海鱼组及虾。
2.2丽水市学龄期儿童发生过敏性鼻炎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将问卷调查内容父母过敏性鼻炎病史(至少一方)、食物过敏史、剖宫产、母乳喂养、支气管哮喘史、空气加湿器使用、饲养宠物、室内养花草、室内打扫卫生≥2次/周、肥胖、维生素D缺乏、空调使用、城市居住及二手烟接触等分别进行比较,其中父母过敏性鼻炎病史(至少一方)、食物过敏史、支气管哮喘史、空气加湿器使用、饲养宠物、室内打扫卫生≥2次/周、肥胖及维生素D缺乏等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丽水市学龄期儿童发生过敏性鼻炎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父母过敏性鼻炎病史(至少一方)、食物过敏史、支气管哮喘史、空气加湿器使用、饲养宠物、室内打扫卫生≥2次/周、肥胖及维生素D缺乏,将上述指标单独做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赋值情况:父母过敏性鼻炎病史(至少一方):0=无,1=有;食物过敏史:0=无,1=有;支气管哮喘史:0=无,1=有;空气加湿器使用:0=无,1=有;饲养宠物:0=无,1=有;室内打扫卫生≥2次/周:0=无,1=有;肥胖:0=无,1=有;维生素D缺乏:0=无,1=有。父母过敏性鼻炎病史(OR=7.330)、食物过敏史(OR=4.989)、支气管哮喘史(OR=3.053)、空气加湿器使用(OR=2.965)、饲养宠物(OR=4.753)、室内打扫卫生≥2次/周(OR=0.296)、肥胖(OR=1.771)及维生素D缺乏(OR=2.567),可以看出父母过敏性鼻炎病史(至少一方)、食物过敏史、支气管哮喘史、空气加湿器使用、饲养宠物、肥胖及维生素D缺乏均为影响学龄期儿童过敏性鼻炎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室内打扫卫生≥2次/周为保护因素。见表2。
表2丽水市学龄期过敏性鼻炎儿童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丽水地区学龄期过敏性鼻炎儿童吸入性过敏原第1名为尘螨组,阳性率达到61.00%,这与杭州地区[4]、衢州地区[5]、南宁地区[6]等报道一致。研究表明,尘螨是诱发中国南方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最常见吸入性过敏原[7]。尘螨主要包括屋尘螨和粉尘螨,其最佳发育温度为20~25℃,湿度为70%~75%,丽水地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带,非常适合螨虫的滋生。但与天津地区报道过敏性鼻炎儿童最常见吸入性过敏原[8]为霉菌、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9]为蒿不一致,表明中国地域广阔,南北方吸入性过敏原存在较大差异,这与不同地域气候特点、植被覆盖、地理位置、经济水平、居住习惯及种族等密切相关。丽水地区学龄期过敏性鼻炎儿童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最高为蟹,其次为海鱼组和虾,均为海鲜和河鲜类。与上海市[10]、北京地区[11]报道过敏性鼻炎儿童主要食入性过敏原为牛奶和鸡蛋不一致。主要同随着儿童年龄增长,牛奶和鸡蛋已不是儿童主要食物来源,但接触和食入海鲜和河鲜的次数增多,增加其致敏机会有关[12],表明不同地域及年龄段饮食结构不同引起食入性过敏存在差别。
本研究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父母过敏性鼻炎病史、食物过敏史、支气管哮喘史、空气加湿器使用、饲养宠物、肥胖及维生素D缺乏是儿童过敏性鼻炎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室内打扫卫生≥2次/周是减少儿童过敏性鼻炎发生的保护因素。①遗传因素。过敏性鼻炎是受遗传影响的疾病之一。Noguchi等[13]研究发现,父母一方患过敏性鼻炎时其子女的患病率为50%,父母双方均有过敏性鼻炎时子女过敏性鼻炎患病率高达75%。母亲对子女患病的影响大于父亲。邵凤勤等[14]对杭州市115例过敏性鼻炎0~7岁患儿分析发现,家族过敏性鼻炎史是儿童罹患过敏性鼻炎的危险因素之一,此次研究中父母过敏性鼻炎病史OR值达到7.330,为所有危险因素中数值最高,表明遗传史在儿童过敏性鼻炎发病中占有重要的位置。②食物过敏史。儿童常见的食入性过敏原包括鸡蛋白、牛奶、鱼、虾、蟹、小麦、腰果、芒果等。美国2011年18岁以下儿童食物过敏率为8%,日本儿童的食物过敏发生率为4.5%~13.5%。儿童过敏遵循“过敏进程”,即早期为食物过敏,随着年龄的增长转为吸入性过敏,食物过敏年龄越小,未人为控制下,将会增加儿童患过敏性鼻炎的风险[15],因此应加强食物过敏儿童饮食管理,以减少今后过敏性鼻炎的发生。③支气管哮喘史。支气管哮喘与过敏性鼻炎属于“同一气道、同一疾病”,两者相互影响。支气管哮喘患者中60%~78%合并过敏性鼻炎,是正常人群的5~7倍,而过敏性鼻炎患者中20%~38%合并哮喘[16]。Settipane等[17]进行了一项随访23年的队列研究发现,过敏性鼻炎患者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为10.5%,而非过敏性鼻炎患者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为3.6%,表明伴有过敏性鼻炎患者继发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约为非过敏性鼻炎患者的3倍。④饲养宠物。随着社会和家庭经济发展,家庭饲养猫狗等宠物越来越普遍,猫狗的皮毛播散到环境中,导致在没有饲养猫狗的家庭,环境中的猫狗过敏原水平也足以使人致敏。随之而来猫狗皮屑导致的儿童过敏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国内最新一项全国多中心研究[18]发现,猫皮屑过敏原的阳性率最高,其次是狗皮屑。对猫和狗过敏原致敏一直是过敏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⑤加湿器的使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气加湿器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冬季室内湿度低,加湿器的使用虽可有效提高室内湿度水平,但如果不定期清洁及控制湿度将非常有利于尘螨在室内的滋生[19],再加上室内活动的增加,导致儿童更多接触尘螨的机会,进而增加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发生。⑥肥胖。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发生率越来越高。研究表明,肥胖是引发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危险因素之一[20],原因在于两者可能存在潜在的炎症病因,肥胖引起的免疫变化导致对抗原的免疫耐受性降低,免疫系统对TH2细胞因子谱的偏向进而增加过敏风险。另外肥胖儿童室外活动较其他儿童少,增加室内活动时间导致接触室内过敏原机会增多。⑦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补充维生素D可有效抑制过敏性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增强上皮屏障功能和完整性,进而改善过敏性鼻炎症状[21]。高楠等[22]研究表明,维生素D浓度水平与儿童过敏性鼻炎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呈现负相关。⑧室内打扫卫生≥2次/周。过敏原检测显示,过敏性鼻炎儿童前5位吸入性过敏原分别为尘螨组、屋尘、蟑螂、猫毛和狗上皮,均为室内性吸入性过敏原,通过增加打扫房间次数,有利于清除吸入性过敏原,减少儿童接触吸入性过敏原的机会,进而减少过敏性鼻炎的发生。
此次研究过敏性鼻炎其他影响因素(母乳喂养、剖宫产、城市居住、吸二手烟、室内养花草及空调使用等),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其他文献报道部分不一致[5-6,14],考虑同以下因素有关:①丽水地区植被丰富,无重工业,空气质量居于全国前列。②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丽水地区城市农村居住环境无明显差异。③空调使用虽可增加过敏性鼻炎的发生[23],但目前空调已广泛使用,并没有凸显其独立危险性。④随着自身及家庭成员健康意识的提高,父母吸烟率及在室内吸烟率不高。⑤研究年龄段及样本量不同,此次研究年龄段为学龄期,引起过敏性鼻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更为多样及复杂。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扩大年龄段,增加样本及多中心研究明确。
综上所述,丽水市学龄期过敏性鼻炎儿童最主要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分别为尘螨和蟹。主要过敏性鼻炎影响因素为父母过敏性鼻炎病史、食物过敏史、气管哮喘史、空气加湿器使用、饲养宠物、肥胖、维生素D缺乏及打扫卫生≥2次/周。因此应加强孕前父母过敏性鼻炎治疗,过敏食物回避,支气管哮喘的诊治,清洗及减少空气加湿器的使用,减少宠物饲养,补充维生素D,适当运动和饮食,控制体质量,增加室内打扫卫生次数,以减少学龄期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小儿学组.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2,57(4):392-404.
[3]王睿坤,梁洁琼,韩伟,等.2001-2021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过敏性鼻炎患病率的Meta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2,56(6):784-793.
[4]李玲,瞿斐.杭州地区1573例变应性鼻炎患儿过敏原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3,38(23):4669-4674.
[5]潘秋兰,徐少君,张宏伟.5-10岁儿童过敏性鼻炎过敏原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1,37(13):2443-2446.
[6]罗宇阳,吴薇岚,吴葆宁,等.南宁市0-24个月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132-135.
[8]张嘉懿,沈永明,李军普,等.天津地区2013~2018年儿童过敏性鼻炎患病情况及吸入物致敏谱特征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23,30(3):169-172.
[9]萨日娜,李晓安,王雨朦,等.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1440例过敏性鼻炎患儿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1,13(1):89-92.
[10]李琪,张云飞,许政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413例过敏性鼻炎患儿过敏原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9,34(3):209-211.
[11]孙凤卫,周含,张立松.北京地区儿童过敏性鼻炎过敏原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23,30(11):719-722.
[12]逯晓辉,林贵兰,戴淑惠,等.厦门地区儿童过敏原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21):5006-5009.
[14]邵凤勤,陈春英,张庆华,等.儿童过敏性鼻炎过敏原调查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21,36(18):42994302.[15]赵京.中国儿童食物过敏现况[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9,13(4):271-275.
文章来源:吴杰,尤珮,樊慧苏.丽水市学龄期过敏性鼻炎儿童过敏原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5,40(05):892-896.
分享: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ombinedallergicrhinitisandasthmasyndrome,CARAS)为发生于鼻黏膜和支气管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儿童由于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自身抵抗力较弱,易发生CARAS,出现鼻塞、流涕、哮喘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及生长发育。抗变态反应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2025-04-25过敏性鼻炎也称变应性鼻炎,是特异性个体暴露于过敏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IgE介导的、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1]。过敏性鼻炎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涕等症状。研究表明,许多疾病的发生同过敏性鼻炎相关。
2025-03-03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是过敏性结膜炎常用的抗组胺(HA)药物,可拮抗H1受体,竞争性结合(HA)结合位点,从而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瘙痒、肿胀等症状。由于多数患者生活、饮食及作息等无节律,导致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使得单一用药方案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1]。
2025-02-19研究[2]表明许多儿童疾病的发生均与AR有关,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特异性皮炎、腺样体肥大、中耳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及睡眠障碍等,给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极大危害。AR治疗策略主要包括环境控制、抗过敏药物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及健康教育[3]。
2025-01-15过敏性鼻炎是发生于鼻腔黏膜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故又叫变应性鼻炎,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尽管不是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但其症状容易反复发作,尤其在急性发作期,给患者生活与工作造成了不便 。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中最直接的因素是变应原刺激,鼻腔黏膜的反应也是全身免疫系统异常在局部的体现。
2024-12-27研究表明[4 - 5] ,由于无法摄入普通奶粉,牛奶蛋白 过敏的患儿面临蛋白质摄入不足、维生素和矿物 质摄入失衡等问题,对其正常生长发育造成显著 不良影响。 当前,针对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治 疗,益生菌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备受瞩目。
2024-12-27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运动和肺功能,增加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尽管近年来关于儿童支气管哮喘诊疗技术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仍有约20%的患儿哮喘症状未获得有效控制。
2024-11-28病毒性脑炎属于一种由免疫能力低下且感染病原体后导致的变态反应,通常牵连患者脑实质受累,从而引起嗜睡、呕吐、疲倦、头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抽搐或者昏迷,同时脑实质可出现不可逆的损害,直接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1-2]。针对此,临床多选择脑脊液检查、病毒免疫学等检查,虽然能够判断病情,但其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较低。
2024-10-28哮喘是临床中常见的异质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喘息、咳嗽、气促等,易于夜间(清晨)发作或症状加重[1]。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随着生活环境及习惯的改变,我国哮喘发病率有所升高,0~14周岁儿童哮喘发病率的上升趋势更为明显[2]。
2024-09-25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血管炎性疾病之一,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兼见腹痛、关节痛,累及肾脏时可见血尿、蛋白尿,严重影响患儿远期预后,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引起广泛关注。现代医学将其发病机制归于感染、免疫反应、凝血机制及遗传等,临床常予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抗炎及调节免疫治疗为主。
2024-08-27人气:18594
人气:16733
人气:16092
人气:15628
人气:1535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期刊人气:488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7002
国内刊号:11-5175/R
邮发代号:82-613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1.255
影响因子:1.553
影响因子:0.873
影响因子:0.800
影响因子:0.58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