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观察五妙水仙膏联合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2024年5月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收治的98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药物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采用吡美莫司乳膏,取适量涂抹患处,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五妙水仙膏涂抹患处,2次/d。两组用药20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调查表评分(DLQI)、白细胞介素1β(IL-1β)、P物质(SP)、白细胞介素6(IL-6)、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3%(P<0.05)。治疗后,治疗组皮肤烧灼感、皮肤胀痛、皮肤瘙痒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ASI评分、DLQI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EASI评分、DL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1β、SP、IL-6、5-HT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的IL-1β、SP、IL-6、5-HT水平均较低(P<0.05)。结论 五妙水仙膏联合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局限性皮炎具有较好疗效,能改善患者皮损状态,降低机体炎性反应,提升明显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借鉴与应用。
神经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病,其病程呈慢性复发性经过,在发病过程中时常伴随剧烈瘙痒,经长期挠抓后皮损出现苔藓样变[1]。临床上根据皮损面积将其分为局限性和播散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多见于中青年患者,皮损多集中在颈项部、双肘伸侧、腰骶部以及会阴部[2]。神经性皮炎确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大脑皮质功能失调、情志因素、免疫表达、神经营养因子等有关[3]。特别是因长时间挠抓后出现苔藓样变等皮肤损害,其皮损瘙痒、色红,受饮食、睡眠、情绪波动以及压力改变而反复发作,加重病情[4]。随着现代工业化、商业化进程的加快,患者长期处于大量工作,压力大,长期熬夜等生活环境中,由此也成为神经性皮炎病情反复,缠绵难愈的诱因,对患者生活及工作造成极大影响[5]。祖国传统中医学认为该病属“摄领疮”“柯皮癣”等范畴,其发病机理的认识主要是“风、湿”邪气外犯腠理,内蕴而化“热邪、虫毒”,或由肺脾二经感受邪气久而肌肤失养所引发[6]。五妙水仙膏能清热解毒,可溶解皮肤表层的角质,腐蚀增生的病变组织,促进组织再生,达到杀菌、消炎、止痒的目的[7]。吡美莫司乳膏能选择性抑制皮肤肥大细胞,以及嗜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功能,缓解皮肤炎症反应,从而增加皮肤屏障能力[8]。为此本研究采用五妙水仙膏联合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探讨其治疗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2年4月—2024年5月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收治的98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47例;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47.13±12.57)岁;病程6~27个月,平均(19.35±6.43)个月。本研究经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2022-伦审-004)。
纳入标准:(1)纳入患者均符合《神经性皮炎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9]诊断标准;(2)完全理解本次研究方案且能服从治疗,并自主在同意书上签字者。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严重疾病者;(2)对本研究药物或其中成份过敏者;(3)皮损有挠抓破损,糜烂渗液或有感染者;(4)合并有严重内科疾病,精神类疾患以及具有传染性疾病者;(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及近期有备孕者。
1.2药物
五妙水仙膏由江苏福邦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5g/瓶,产品批号202201018、202402019;吡美莫司乳膏由MEDAManufacturing生产,规格15g/支,产品批号202203011、202403002。
1.3分组和治疗方法
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龄31~55岁,平均年龄(57.34±10.76)岁;病程6~25个月,平均病程(19.24±6.19)个月。治疗组男性25例,女性24例;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57.29±12.40)岁;病程8~27个月,平均病程(19.46±6.50)年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可比性无差异。
对照组患者给予吡美莫司乳膏,取适量乳膏涂抹患处,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五妙水仙膏,涂抹患处,2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20d。
1.4临床疗效评价标准[10]
显效:治疗后,患者全部皮损消退,瘙痒不适感消失,仅有色素沉着少量。有效:治疗后,皮损部分消退,瘙痒状态减轻,色素沉着轻微改变。无效:治疗后,皮损及色素沉着未见缓解,瘙痒有加重趋势。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5观察指标
1.5.1症状好转时间药物治疗期间,观察并记录患者皮肤烧灼感、皮肤胀痛、皮肤瘙痒等症状好转情况,并进行分析。
1.5.2皮损严重程度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运用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评价局部皮损的严重程度情况,EASI评分包括红斑、苔藓化、表皮剥脱、丘疹等4个项目,每个项目0~3分,总分0~12分,分数越低表示患处皮损严重程度越轻[11]。
1.5.3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调查表(DLQI)评分两组神经性皮炎患者治疗前后,采用DLQI评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总分0~3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12]。
1.5.4血清细胞因子治疗前后,在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mL,采用日本日立离心机(3000r/min,半径9cm),充分离心10min后取上清液备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P物质(SP)、白细胞介素-6(IL6)、5-羟色胺(5-HT)水平,严格遵守试剂盒标准操作执行。
1.6药物不良反应
记录药物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脱皮屑、皮肤干燥、皮肤刺痛、皮疹等不良情况,并分析比较。
1.7统计学分析
统计软件采用SPSS23.0分析,计数资料总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用百分比描述,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症状好转时间、EASI评分、DLQI评分及血清因子指标用t检验,以x±s表示。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3%(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两组症状好转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皮肤烧灼感、皮肤胀痛、皮肤瘙痒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症状好转比较
2.3两组相关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EASI评分、DLQI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EASI评分、DL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相关评分比较
2.4两组血清学因子比较
治疗后,两组IL-1β、SP、IL-6、5-HT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的IL-1β、SP、IL-6、5-HT水平均较低(P<0.05),见表4。
表4两组血清学因子比较
2.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发生脱皮屑1例,皮肤干燥1例,皮肤刺痛1例,皮疹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0.20%;治疗组发生脱皮屑1例,皮肤干燥1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是6.1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神经性皮炎又被称作为慢性单纯性苔藓,主要表现为自觉的阵发性发作的剧烈瘙痒,以及伴有皮损肥厚的明显皮肤苔藓样变,其中呈圆形或形状不确定的扁平丘疹为其临床特点,目前主要认为其属于慢性炎症性的与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有关的皮肤病[13]。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未明确。一般认为,本病的外因主要与机械物理摩擦刺激导致瘙痒调节机制异常有关,日晒、饮酒、过劳均可能诱发本病使得病情加重[14]。内因主要由于情绪刺激,导致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有关。此外,内分泌系统紊乱、胃肠功能紊乱、感染、遗传、继发于其他疾病、皮肤屏障损伤等也是本病发病的相关因素。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跃式发展,人们生活、工作及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神经性皮炎的发病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给人们的身心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15]。尽管本病属于皮肤科常见、多发病,但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明确,病情易反复,故治疗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病也成为深受广大皮肤科专家及学者关注的皮肤病。张莉等[16]研究表示,局部的免疫炎症反应和涉及的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在神经性皮炎发病机制中起作用,而阻断的表达就可能成为治疗本病的新方向。
中医学认为该病归“牛皮癣”“摄领疮”等范畴,古书《诸病源候论》中记载:“摄领疮,如癣之类,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着即剧,云是衣领揩所作”[17]。中医学亦认为神经性皮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对于其病因病机的论述,其中外因风湿热毒及虫邪;内因痰湿、湿热、瘀血、营血亏虚等[18]。总而言之,本病初起多由风热湿邪阻滞于肌肤腠理之间所致,该病久病暗耗阴血,营血不足,血虚生风化燥,皮肤失养而成,意识到脏腑、气血在神经性皮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恰好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19]。
五妙水仙膏由黄柏、紫草、五倍子、碳酸锂、生石灰共计5味中药材组成,诸药合用可直接作用于患处,使病变组织蛋白发生凝固,溶解角质,并刺激神经末梢,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新生[20]。吡美莫司乳膏是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和释放的细胞选择性抑制剂,可抑制抗原刺激的肥大细胞,释放炎症性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21]。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的EASI评分、DLQI评分均较低;治疗组的IL-1β、SP、IL-6、5-HT水平均较低,说明五妙水仙膏与吡美莫司乳膏联合治疗,可对局部皮损组织加快炎症渗出物排出的作用,可明显减轻机体炎症,改善机体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破损创面愈合,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复发情况,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明显。其中IL-1β是免疫系统重要效应因子,其水平升高能直接参与、介导细胞炎症反应,促使病情加重。SP水平表达阳性的患者均有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的表现,这与神经皮炎的组织病理表现相同,提示P物质可能有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作用[22]。IL-6是一种促炎细胞因子,能促进T细胞群扩增和活化,IL-6升高会导致皮肤角质化增生,使皮肤出现苔藓样变化。5-HT是引起瘙痒的重要介质,水平含量增加可兴奋C纤维,促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使皮肤出现瘙痒症状[23]。
综上所述,五妙水仙膏联合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局限性皮炎具有较好疗效,能改善患者皮损状态,降低机体炎性反应,提升明显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借鉴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栗玉珍.加强神经性皮炎的基层规范化诊疗[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3,22(3):227-229.
[2]周洋.中西医结合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12):2136-2137.
[3]朱雅楠,张海龙.王俊志治疗神经性皮炎湿疹样变经验[J].中医药信息,2020,37(5):67-70.
[6]陆奕婷,谢泓智,朱铭华.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4):870-875.
[7]周达春.五妙水仙膏治疗皮肤病891例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2000,41(9):546-549.
[8]周小铮,钟文闻.依巴斯汀联合吡美莫司乳膏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3,16(12):145-147.
[9]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等.神经性皮炎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3,22(3):230-234.
[10]CarolS,MariaK,Hordinsky.临床皮肤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513-522.
[11]甘慧群,李小兰,张娟.糠酸莫米松乳膏与卡泊三醇软膏对患者慢性湿疹及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皮损改善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2018,15(10):18031805.
[12]章俊,杨美平,黄艳春,等.神经性皮炎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数分析[J].江西医药,2019,18(2):115-118.
[13]张晶.梅花针叩刺联合糠酸莫米松软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20,42(2):286-287.
[14]宋剑英,李季,李聪,等.羚角钩藤汤合温胆汤加减配合针灸对痰热内闭证中风偏瘫疗效及对中医症状、下肢功能和足底压力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2):86-89.
[15]潘兰馨,王建峰,张虹亚.全虫方联合刺络放血治疗神经性皮炎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22,18(3):9093.
[16]张莉.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4,36(6):61-63.
文章来源:袁虎,杨欣,曲靖.五妙水仙膏联合吡美莫司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5,40(02):453-457.
分享:
慢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特征包括皮肤瘙痒、红肿、糜烂、皮肤肥厚和色素沉着等。瘙痒症状通常较为剧烈,有时甚至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红肿和糜烂是慢性湿疹的常见症状,表现为皮肤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皮肤肥厚是慢性湿疹的另一个特征,表现为皮肤增厚、粗糙、苔藓样变。
2025-04-27神经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病,其病程呈慢性复发性经过,在发病过程中时常伴随剧烈瘙痒,经长期挠抓后皮损出现苔藓样变[1]。临床上根据皮损面积将其分为局限性和播散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多见于中青年患者,皮损多集中在颈项部、双肘伸侧、腰骶部以及会阴部[2]。
2025-03-03慢性湿疹是常见皮肤炎症反应性疾病的一种,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有关,临床多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部分患者可出现剧烈瘙痒,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及睡眠质量。慢性湿疹的病程可能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且容易受刺激突然发病,临床治疗多以缓解皮肤瘙痒感,减轻皮肤炎症反应为主。
2025-02-19近年来,孕期以及产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着女性的身心健康以及婴儿的成长和家庭生活[1]。已有多项研究发现,产后焦虑抑郁会影响母婴情绪调节。在新生儿期,母亲的焦虑抑郁症状会对婴儿调节情绪和行为模仿能力造成影响[2-3]。在整个孕育和成长过程中,婴儿与母亲的关系更为密切。
2025-02-18湿疹是一种慢性、反复性皮肤病,俗称皮肤过敏性炎症反应[1]。儿童发病率较高,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多形性皮疹、皮损、瘙痒等[2]。目前,儿童湿疹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有研究表明该病可能与饮食、自身免疫力、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3⁃4]。临床多采用抗组胺药治疗湿疹,这些药物的治疗重点是减少皮肤炎症,但潜在副作用也较多[5]。
2025-02-12近年来, 秉持 “整体观念” “治标治本” 理念的中医 药在治疗湿疹上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能整体调节患者体 质, 减少湿疹复发。 芩蒌清利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汤剂, 有着清热、 解毒、 祛湿、 止痒作用, 可缓解湿疹引起的皮 肤瘙痒、 红肿、 疼痛等症状[6⁃7], 。
2025-01-21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亦称特应性湿疹,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以病势缠绵、久治难瘥为特点,症状包括皮肤瘙痒、脱屑、皮肤干燥,可伴有细菌和真菌感染,严重者并发失眠、菌血症、疱疹、化脓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等。全世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特应性皮炎发病率高达25%,且逐年增高[1-2],给患者和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2025-01-20据统计,手部湿疹在国内一年发病率约为7.3%~11.8%,国外则为6.5%~17.5%,属皮肤科常见病,是发生在手部的皮炎湿疹类疾病。该病症状多样,组织病理表现为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增厚,海绵水肿以及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1]。该病具有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和难以根治的治疗难点,是皮肤科一大治疗难题。
2024-12-09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 SD)是皮肤科常见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头面部,病程长、易复发、迁延难愈、有损容性,对患者工作及生活影响极大。该病发病与马拉色菌感染、皮脂异常分泌、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密切相关。
2024-11-23角化型湿疹好发于手足部位,发病时间较长且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糠酸莫米松乳膏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具有抵抗炎性反应、减轻瘙痒及减少伤口液体渗出等作用,是治疗角化型湿疹的常用方法。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出现不良反应,如皮肤红斑、皮肤潮红、皮肤萎缩及皮肤浅表的真菌感染等。
2024-11-08人气:18580
人气:16712
人气:16062
人气:15611
人气:1534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人气:1753
主管单位:昆明报业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昆明报业传媒集团,中华医学会昆明分会
出版地方:云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2-1310
国内刊号:53-1082/R
邮发代号:64-64
创刊时间:1978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405
影响因子:0.493
影响因子:0.414
影响因子:0.644
影响因子:0.47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