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于大众文化的传播探究

  2020-10-24    31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于大众文化的传播虽有此消彼长之势,但传播大众文化仍是两类媒体的使命所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正确看待大众文化视域下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现在的人们尽管仍然存在阅读量减少、缺乏耐性、沉迷于手机、迷恋网络等现象,但媒体一定要有历史的眼光和耐心,把好大众文化传播的质量关,做好正确的引导。

  • 关键词:
  • 传统媒体
  • 大众文化
  • 媒体融合
  • 文化传播
  • 新媒体
  • 加入收藏

大众文化(popularculture)是随着文化进入工业化生产和市场领域而产生的新的文化形态,它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大批量生产。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促使大众传媒为适应自身发展,不断开辟新的文化视野和文化空间,为广大受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可以说,大众传播媒介在培植、引诱、刺激、膨胀大众的消费欲望,在制造大众文化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传统媒体自诞生以来一直在为传播大众文化、官方主流文化以及精英文化做着自己的贡献,也曾经培养吸附了一大批受众群。新媒体适应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凭借自身方便、快捷、包容、人性化、自由、容错、信息量大等优势,在传播大众文化方面对传统媒体形成冲击。


传统媒体大众文化传播优势及存在的必要性


1.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仍在

山东省网络视听节目服务行业协会(以下简称省协会)县级广电分会(以下简称区县分会)曾联合山东省新媒体研究院组成课题调研组,对全省112个县区电台电视台进行了调研。调查显示,有82.2%的县域受众习惯通过本县广播电视台了解当地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与中心工作的重要信息,而选择通过互联网了解此类信息的只占11.6%,在这11.6%的县域受众中,半数以上也是通过当地电视台的网站与客户端来获取此类信息。以鲁西南巨野县为例,当地绝大多数的民众仍然通过县电台、智能广播村村响、电视台、新巨野报了解地方时政新闻、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以及欣赏包括戏曲、歌曲、电视剧等大众文化产品。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传统媒体如应急广播、电视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遍布城乡的2800多个智能广播每天3次定时把疫情防控政策、通知、会议、防护常识、进展情况等传播到全县,真正做到了无缝隙、全覆盖。特别是初期接连发现确诊病例,加之一些自媒体的不实报道,导致一时人心惶惶,广播电视第一时间发声予以纠正,及时稳定了百姓的恐慌情绪,引导了舆论。

2.传统媒体吸附受众的魅力不减

传统媒体自身存在的短板,带来大众文化受众群日益减少,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属正常性分化流动,但受众群仍在,沉淀下来的虽是少数,但正是这些相对的少数,却是传统媒体文化的坚守者和忠实粉丝。其中有中老年知识分子、文艺青年、大中专学生等,他们是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他们喜欢传统,喜欢纸墨的馨香,追求慢节奏的生活,习惯于慵懒的身躯,在午后的阳光照射下,品茗读书,回忆过往,体味字里行间背后的故事,迷恋揣摩每一个字词、在句子下画墨线的感觉,更多的是喜欢把书籍长久地保存下来并慢慢把玩欣赏的幸福感。广播、电台、电视也有自身的优势,及时介绍沿线交通路况、发布便民服务信息、奉送大众娱乐节目,给百姓送来民生新闻、现代农业科技,及时发布重大新闻、深度解析报道等,这些仍然是新媒体不可替代的。那些喜欢听刘兰芳、单田方等文化名人说唱艺术的消费者,更是把广播作为一种消弭世间喧嚣、沉迷艺术慰藉的依赖。电视仍是当下城乡居民家庭必备的电子消费产品,在提供精神食粮、消遣大众娱乐文化方面仍有相当大的优势;它的宽屏幕、高清质、环绕立体声、磁性扩音设备等也是新媒体不可比拟的,它在播放大众文化产品方面的视觉冲击效果和欣赏愉悦感比小屏手机要强得多。尤其是喜欢体育运动的消费者,如足球、篮球、排球等场面的震撼效果,也是他们舍弃手机而选择电视的重要原因。


新媒体存在的必然与“魔性吸附”的本原


新媒体时代,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出现,带来了媒体传播的革命性变化,直接导致大众文化的传播速度和效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人们对于大众文化的选择更方便、更有时效性。人们从一度狂欢的电脑时代,过渡到更让人着魔的智能手机时代。大众文化在新媒体的海洋里如鱼得水,恣意妄为:数字手机时代QQ信息互动,智能手机时代的掌上游戏,阅不尽的海量信息,手指触摸屏幕柔软的快感,漂亮不失大气、光滑细腻的外壳触感等让人痴迷。特别是微信、抖音、快手等不断涌现的新媒体,受众似乎进入了“手机魔性吸附”时代。智能手机的先天性优势,如微信(零距离面对面)、扫码奖励(吊你的胃口)、掌上游戏(魔性粘附)、抖音快手(短小精悍、诙谐幽默的视频、图片)等海量的大众文化信息,掌控了人们碎片化的时间。人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挤占一切可以挤占的空间,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瞅准一丝一毫的时机,拿出手机读信息、发微信、玩抖音、看视频、听音频。在著名媒体人白岩松眼里,手机俨然成为“人体的外挂器官”。很难想象,早已习惯手机的受众,一旦手机离开身体,哪怕是半小时,不适感必然加剧;没有了手机的依附,相当一部分受众,特别是青年人会魂不守舍、坐卧不宁。

正是这种迎合了大众口味的移动短视频传播平台,吸引了央视、新华社等中央级媒体的入驻,特别是抖音平台、学习强国平台等,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及时跟进、抢先发声,其自身传播主流价值观、引导大众舆论、纠正错误思想等方面的特质,在正确合理引导大众文化上不可或缺,这也是大众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两者可以说是相辅相成,在不断接触和交流中,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并行发展,这种借助新媒体平台构建主流文化的方式,一方面表征了新媒体平台“魔性吸附”的魅力,同时也为新媒体平台在技术支撑下革新自身,不断适应新领域、满足消费者新需求提供了可能。


媒体融合传播大众文化的必然趋势


新形势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于大众文化的传播虽有此消彼长之势,但传播大众文化仍是两类媒体的使命所在。当然,大众文化自身优渥的“先天性”条件、超强的吸附适应能力、体形庞大且源源不断充实的消费群体,是新旧传媒平台融合的直接原因。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没有大众文化传媒平台的生存空间会更加狭小。无论传媒平台怎么发展,大众文化的生存根基依然离不开媒介,大众文化伴随着媒介传播的发展。当然,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不断培育出新的传播平台,推动产生多样的传播范式;传统媒体的式微与新媒体的勃兴,考验着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的精神消费趋向,反过来,正是这种精神消费趋向,引导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以便适应大众对于文化的欲望。

客观上讲,我们需要正确看待大众文化视域下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无论怎样发展,“内容为王”仍是媒体的立身之本。以大众文化传播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唯有秉持“内容优先”基础上的深度融合,才能使大众文化得到迅捷有效的传播。传统媒体方面,一是要学会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创新,不断适应新媒体的节奏,跟上技术发展新步幅。比如把传统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数字化,利用各个新媒体平台、移动端口进行传播,各自吸附营养,相互依存,抱团发展。二是应当在内容上进行把关。如提高大众文化产品的质量,在弘扬正能量、传播主流价值观方面多做文章;以时政类新闻为代表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深度发掘、精准解读,社会热点的快速反应、深度分析、有效引导等,也要迎合大众口味和接受心理进行内容调整。

新媒体,特别是自媒体应扬长避短,强化自身监督与官方监管,对海量信息进行必要的“过滤”,确保以健康的大众文化愉悦教化人们的心灵。官方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也应该在媒体融合的改革进程中把控方向,进行不断创新。比如,尽量从机械的说教中尝试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弘扬主流价值观;从长篇累牍式的“冗长”报道中尝试进行切割,把精华、精彩、经典片段通过抖音、快手、推文等新媒体平台全息转发,让消费者瞬时吸纳消化;让一向严肃认真的播音主持从幕后走向前台,展示个人魅力,通过不同的教化方式,达到启迪人们智慧、温润受众心灵、提升民众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的目的。

总之,受众选择哪类媒体,是他们的自由。现在的人们尽管仍然存在阅读量减少、缺乏耐性、沉迷于手机、迷恋网络等现象,但媒体一定要有历史的眼光和耐心,把好大众文化传播的质量关,做好正确的引导。应该相信,追求慢节奏的生活、享受高质量的精神文化食粮,才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勇.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美]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王自合.大众文化视域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J].中国报业,2020(20):32-33.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期刊名称: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期刊人气:485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新闻

国际刊号:1007-8770

国内刊号:11-5363/G2

邮发代号:2-753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