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全媒体时代媒介素养重构的措施

  2021-05-26    16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随着数据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舆论的诞生方式和传播途径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虽然主流媒体依旧担负着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的重任,但新媒介的浪潮滚滚而来,导致媒介舆论环境纷繁复杂,呈现参差不齐的传播主体,信息传播不确定性凸显,昨天还是被深信不疑的“新闻”,但今天就被辟谣为无中生有,全媒体下的“后真相时代”让人无可奈何,而这些媒介乱象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媒介素养”问题。怎样重构媒介素养理念,是业界必须认真探析的课题。

  • 关键词:
  • 全媒体
  • 媒介素养
  • 数据信息技术
  • 新闻媒体
  • 理念重构
  • 加入收藏

媒介素养最初的论述是在教育语境中进行的,而在全媒体的理论体系中“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呈现并驾齐驱。通过对媒介素养的背景分析和理论体系研究表明,媒介素养与公民权利、市场控制、公共领域等息息相关,其正确的媒介素养的宗旨是保护民众不受权利的控制。比起传统媒体的控制方式的简单化,全媒体呈现更加隐蔽的控制方式。在多媒体的创新应用上,“后喻”语境影响很大,谁是媒介素养的教育的承担者也不甚清晰。所以,对全媒体时代媒介素养的客体、主体、能力的构成及计划进行分析,重新构建全媒体的媒介素养体系,无论是理论还是现实意义都很大。


一、全媒体的概念、意义及时代属性


(一) 概念和意义

2006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在我国正式提出全媒体的构想,而第一次明确提出全媒体概念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兰,她的观点认为全媒体是以整体的模式和策略进行新闻业务的运作,也就是整合一切媒体手段打造更大的传播体系。全媒体的传播不但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不同需求,而且对媒介素养提出了更广阔范围的规范。传统的媒体革新和嫁接是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得以实现的,形成了新生态体系传播的立体化模式。

而伴随着受众对信息接触范围的不断扩大,多元化的媒介传播途径给人们带来了分享新闻、信息的全新感受。正因为全媒体的兴起,新闻传播的起点和中心已经不再是传媒产业的信息生产,真正舆论传播的逻辑起点是受众对信息内容、手段、工具的不同需求。在我们国家,基于传统体制的束缚和行业分割,致使媒介的融合质量和深度都不够,还需要在产权方面进行深度的融合[1]。

(二) 时代属性

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全媒体时代,可以说是最完美的时代也是最缺憾的时代。“最完美的时代”表现在整个社会的媒介化。随着5G技术的成熟,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被各种信息渗透,新闻和信息将无所不及,成为我们生存的必不可少的元素;最“缺憾的时代”表现在“双刃剑”的负面效应。一方面,全媒体时代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手段,形成政府、群体和个体在媒介权力的典型平衡关系,人们可以有效利用网络接收端获得触手可及的信息;另一方面,基于全媒体的全方位由于全媒体的全方位赋能,所有公民都可以利用网络发布自己的言论,这样的格局打破了主流媒体的话语垄断权,原先大多数的沉默者被激活,随处都可以进行信息传播,由此出现了事实与谣言并存的传播现象,由此降低了媒介的信誉度,这就是全媒体“最完美的时代”中“最缺憾时代”的特征。


二、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


(一) 媒介素养的主体

当今媒介具备两方面的主体特征。第一,不断更新换代的媒体技术造就了“后喻时代”,传统的长辈、知识分子、社会精英们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落后于后辈甚至是普通网民,他们只能通过向现实学习来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第二,全媒体时代的传播格局是以群体为对象的分众化传播,“人人是记者”“万物皆可传播”形成极其复杂的格局,这就导致了一些民众只了解本群体的传播手段,难以了解其他群体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理念。所以,这两个主体都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

(二) 国外的媒介素养教育

注重进行对受众媒介进行集中素养教育是国外媒介素养教育典型特征。在这方面英国具有典型表现,进入新千年,英国的中小学几乎都设置了媒介教育课程,利用课程的普及和普通中等教育证书的考试,在初中阶段青少年就可以理解媒介中隐含的说服意愿,而在高中的课程接触中学生就能够对自己的媒介接触行为进行管理。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尽管只有十多年的媒介素养教育,但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多层次、立体化的媒介素养教育机制。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的规范模式经历了四个阶段:受众的被保护、媒介内容的辨析、对媒介内容进行批判以及参与式行动。教育的流程主要是通过学校、主流媒体和社会组织联合进行。

(三) 我国的媒介素质教育

1994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力丹第一次把媒介素质教育引入到我们国家[2]。与此同时,他做了自己的阐述,观点认为媒介素养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受众群体对媒介的认知以及相关的媒介知识的掌握;第二是传媒业者针对自己职业认知和相对应的职业精神。1997年,我国相关专家卜卫对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并且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目的、意义和实施路径进行了论述。我国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讨论在20余年来一直热度不减,讨论的范围聚焦在国外媒介素养的介绍、认知媒介素养的程度以及教育方式,在实施和实践的领域局限在高等院校和相关社会机构,却难以落实到真正操作层面。


三、全媒体时代媒介素养重构的措施


(一) 隐性信息的正确披露

尽管全媒体把海量的信息提供给民众,但民众往往会因为纷繁复杂而陷入无限的焦虑,即着急信息不能有效获得,又会因为本能进行主观判断。由此,媒介要想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媒体内容,必须根据受众者的个体情感、情绪以及社会心理特征进行,让受众者不可抑制地陷入。基于该角度分析,考虑到媒介自身的可变性和不确定性,如果对民众进行信息辨别能力的培养不会收到明显的效果,那么向民众披露正确的隐性信息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向民众提供媒介内容生产的结构、关联和实际的行为,会有效消除民众的顾虑。

(二) 进行生活与媒介的区隔

受众者在技术面前产生异化现象是因为媒介接触行为所致,而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不能对生活和媒介实施有效区隔。不难看出,提升媒介素养的关键措施就是养成媒介接触的规律性。从当前形势分析,有两方面的原因造成媒介与生活不能有效区隔,第一是人们对问题的忽视,第二是没有规律的制约和未曾进行专门的训练。所以,在媒介素养的重构中,必须研究基于家庭、学校以及更多场景下媒介接触规律性措施[3]。

(三) 政府的政策规范

全媒体的背景下,媒介对公众的控制不完全是内容和时间的控制,而应该是对人的完全控制。这不仅仅是个体的现象,更表现为社会问题。所以,在媒介内容上,政府要充分结合媒介的接触时间、接触行为等不同的层面,出台有效的政策以管控媒介对人的完全控制。在之前的媒介运行中,一些公众号因为“贩卖焦虑”被政府强行管控,就是政府行为的体现,也就是说如果对这种对公众情绪高度消费的模式存在,就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所以,政府的职责就是通过政策规范消除全媒体存在的不稳定因素,通过对媒介素养信誉的树立稳定公众的心理状态。

(四) 调适媒介素养教育内容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大爆炸的背景下,我国的传媒业也在进行着转型,所以,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的选择要区分不同的媒介。对于政府管理者和媒体传播的角度分析,基于对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以及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的考虑,应该特别强调怎样借助媒体的特点,生产和传播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而从个人的角度去分析,良好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宗旨是让受众者真正理解媒介传播内容的隐喻性,培养受众群体对媒介信息的理解能力,以适应文化创新的需求以及因为空间转向形成的交往方式的改变,更能理性、合理地传达诉求和关注,逐渐提升个体的文化自觉以及价值观的塑造。

(五) 形成立体化的媒介素养教育形式

虽然表面上表现出全媒体时代具有多元化的选择性,但实际上媒体的作用并没有因此而分散,尤其是在新形势下受众具备自我表达和传输的权力时,反倒是对媒介有了更强的依赖度。从某种角度说,媒介的影响力形成还取决于受众对媒介内容和形式的依赖,如果受众不能区分媒介的现实和客观现实性,那么肯定表现在基于媒介形成的自我认知,因为同质化媒介时常重复的形象和相关的主题的观点趋同,会不自觉接受媒介中引导的客观世界的认知。基于这种依赖更强化了媒介的控制作用,也给媒介素养的重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所以,构建立体化的媒介教育形式,对媒介依赖性的源头控制势在必行。

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是经过制度立法、政策的扶持强化媒介素养的认知程度。

第二是利用对媒介的传播者的教育来提升媒介人的素养,可以促进生产的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和实效性。另外,在国家政策以及媒介管理者的推动下,在全媒体的各种渠道中常态化地进行媒介素养的教育和讨论,从而实现受众进行教育的目标。

第三是媒介素养的学校教育,在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学校里,在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中穿插媒介素质教育的内容,可以对青少年自身对媒介依赖性进行控制,大大提升对媒介隐喻的辨识能力,在传播个体的思想的同时养成文化的自觉。

第四是进行家庭教育。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是每个人启蒙教育的起点,对人的一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数据表明,每个家庭对孩子媒介管控能力都是各自不同的,利用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可以提升青少年对媒介的捕捉能力和使用能力。

第五是引导鼓励社会组织机构参与媒介素养教育,以成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关键力量。


四、结束语


从数据革命到5G时代,新闻媒介一直是技术革命前沿。在全媒体的背景下,新技术武装后的媒介将带给人们更多元化的认知图景,而作为受众者只是懂得点赞和转发,那就失去了舆情识别的主动权,因为比起AI,人类最大的优势是具备理性思考的能力。在这个谣言时刻如影随形的全媒体时代里,媒介素养的重新构建,必须提升思辨的能力,最有力度地遏制谣言,最客观地披露真相,真正发挥新时代媒介的强大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徐颖茜.全媒体时代公众媒介素养提升之道[J].传媒论坛,2020(09).

[2]莉琴,万春晖,武宁.全媒体时代媒介素养教育的博弈与重构[J].理论探索,2015(07).

[3]胡沈明.全媒体时代媒介素养理念重构探讨[J].中国编辑,2019(08):10-14.


文章来源:朱钊莹.全媒体下的媒介素养理念重构探析[J].传媒论坛,2021,4(10):52-53.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声屏世界

期刊名称:声屏世界

期刊人气:929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江西省广播电视台

主办单位:江西省广播电视学会,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江西电视台

出版地方:江西

专业分类:新闻

国际刊号:1006-3366

国内刊号:36-1149/G2

邮发代号:44-75

创刊时间:1988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