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子宫切除术后经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确诊的85例阴道HSI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HPV单独筛查的阳性率为89.41%;细胞学单独筛查的阳性率为82.35%;细胞学联合HPV筛查的阳性率为100%。因非宫颈疾病切除子宫的患者术后发现阴道HSIL的平均时间(107个月)长于因宫颈疾病切除子宫的患者(28.9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激光治疗治愈率80.39%(41/51),切除性治疗治愈率85.29%(29/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复查,激光治疗组HPV转阴率39.22%(20/51)低于切除性治疗组HPV转阴率67.65%(2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激光治疗的平均费用5 945.53元低于切除性治疗平均费用21 886.4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PV联合细胞学检查为子宫切除术后阴道HSIL筛查的有效手段,激光治疗和切除性治疗均为治疗的有效方法,前者花费较少,后者HPV转阴率更高,具体应结合病史及阴道镜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因其有较高复发率,治疗后应严密随访。
根据《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第4版)[1],阴道上皮内瘤变(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aIN)Ⅱ、Ⅲ现归为阴道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阴道HSIL缺乏特异性症状,因病灶部位的限制,肉眼检查容易漏诊而延误治疗,进展为阴道癌的风险约为12%[2]。有文献报道阴道HSIL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病变或宫颈癌行全子宫切除术史、免疫抑制、盆腔放疗等因素有关[3]。因宫颈癌或宫颈HSIL行子宫切除术后的女性,阴道HSIL的发病率达到5%~10%[4,5]。因此对宫颈HSIL和宫颈癌患者术后规律随访,对及早发现术后阴道HSIL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子宫全切除术后经阴道镜下活检病理检查发现的85例阴道HSIL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子宫切除术后经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确诊发现的85例阴道HSIL患者,平均年龄(54.05±2.36)(28~82岁),绝经48人,平均绝经年龄49.46岁,未绝经37人。平均分娩次数为2.27次。因非宫颈疾病(除妇科恶性肿瘤外)切除子宫者9人,因宫颈疾病切除子宫者76人,其中宫颈高级别病变43例,宫颈癌33例(ⅠA期14人,ⅠB期9人,ⅡA期10人)。所有患者子宫切除标本病理诊断阴道残端均无阴道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所有诊断均经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证实,由2位以上有经验的病理科医师确诊。
二、阴道镜转诊指征及随访
转诊阴道镜指征:(1)HPV16、18任一阳性;(2)HPV其他高危阳性且细胞学结果为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3)HPV其他高危阳性,细胞学无异常超过1年;(4)HPV阴性,细胞学>ASCUS;(5)HPV阴性,细胞学为ASCUS≥3年。
子宫切除术后阴道HSIL治疗后随访:2年内每3~6个月随访1次,第3~5年每6~12个月随访1次,5年后每年随访一次。随访截止至2019年6月。子宫切除术后阴道HSIL治愈标准:HPV和细胞学间隔半年连续筛查两次以上,结果均无异常或经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无阳性发现。阴道HSIL进展的标准: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阴道癌。阴道HSIL持续或病变降级的标准:阴道镜医师诊断或组织病理学诊断相同级别的阴道上皮内病变或阴道低级别病变。
三、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年龄、临床症状、体征、从子宫切除至发生阴道HSIL的时间、子宫切除原因、治疗效果及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χ2检验等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筛查结果
HPV筛查的阳性率为89.41%(76/85);细胞学筛查的阳性率为82.35%(70/85);细胞学联合HPV筛查的阳性率为100%(85/85)。因宫颈疾病切除子宫和因非宫颈疾病切除子宫的患者,HPV阳性率分别为88.18%(67/76)和100%(9/9);细胞学异常率分别为85.53%(65/76)和55.56%(5/9),见表1。
表1子宫切除术后阴道HSIL的结果分布
二、临床症状及体征
77.65%(66/85)患者无临床症状,22.35%(19/85)有同房出血、阴道排液等症状,其中因宫颈疾病切除子宫临床症状阳性率19.74%(15/76)和非宫颈疾病切除子宫44.44%(4/9),无显著性差异(P>0.05)。妇科检查时,67.06%(57/85)阴道局部无明显异常,32.94%(28/85)阴道有阴道糜烂、溃疡、出血、质硬结节等异常。非宫颈疾病切除子宫患者妇科检查阳性率77.78%(7/9)显著高于因宫颈疾病切除子宫患者27.63%(21/76),P<0.05,见表1。
三、子宫切除术后发生阴道HSIL的时间
85例患者子宫切除术后发生阴道HSIL的平均时间为37.19个月(3~360个月),因非宫颈疾病子宫切除和因宫颈疾病子宫切除术后发生阴道HSI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07和28.92个月,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四、不同治疗方式的治愈率及费用
激光治疗组,80.39%(41/51)治愈,3.92%(2/51)病变降级为LSIL,9.80%(5/51)复发为HSIL,5.88%(3/51)进展为阴道癌;切除性治疗组,85.29%(29/34)治愈,2.94%(1/34)病变降级为LSIL,11.76%(4/34)复发为HSIL。两组不同治疗方式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P>0.05)。激光治疗HPV半年转阴率为39.22%(20/51),显著低于切除性治疗组67.65%(23/34),(P=0.01)。激光治疗的平均费用是5 945.53元,显著低于切除性治疗的平均费用21 886.44元(P=0.00),见表2。
表2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HPV半年转阴率、费用比较
讨论
一、子宫切除术后阴道HSIL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由于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大量的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患者被发现且得到有效治疗,也能做到治疗后规律随访,阴道HSIL的检出率随之逐年上升[6]。文献[7]报道,因宫颈癌和宫颈HSIL病史而切除子宫患者,阴道HSIL发病风险增加。宫颈HSIL术后发生阴道上皮内病变率为0.9%~6.8%,其中7.4%可能发展为HSIL+;宫颈癌术后残端阴道异常上皮(LSIL+)发生率高达15%[8]。文献报道[9]阴道HSIL的平均年龄50岁,本研究中阴道HSIL的发病年龄平均(54.05±2.36)岁。宫颈HSIL、宫颈癌子宫切除术后发生阴道HSIL的时间多在4年内,主要集中在2年左右[2]。本研究中,85例患者术后发生阴道HSIL的平均时间为37.19个月,发生在2年内的占63.53%(54/85)。另外,本研究中有89.41%(76/85)患者HPV阳性。有学者认为,细胞学检查在阴道HSIL筛查中也非常重要,建议联合筛查[10]。本研究中HPV和细胞学联合筛查阳性率100%。
对于子宫切除术后发现阴道HSIL考虑:(1)非宫颈病变子宫切除前是否常规行宫颈HPV及细胞学检查,若未排除宫颈病变,直接切除子宫,存在不能及时发现阴道上皮内病变的情况。(2)阴道镜检查时,在观察宫颈时,应注意阴道壁是否有可疑病变存在,必要时取活检;宫颈锥切时,也应充分评估以防止疏漏阴道壁病变。(3)部分患者子宫切除前可能无HPV感染,也不能排除术后持续HPV感染造成阴道病变。故术前筛查不充分的非宫颈疾病切除子宫患者建议应在术后定期筛查(HPV联合细胞学)。10年内连续2次联合筛查阴性,且最后一次筛查在5年内的妇女可停止任何方式的宫颈癌筛查。若术后筛查出现HPV高危阳性/细胞学阳性,则按宫颈癌前病变方式定期随访,必要时转诊阴道镜下活检,以及时发现病变。
二、子宫切除术后阴道HSIL的治疗和随访
目前关于阴道HSIL的治疗,临床上无统一标准,但因其具有进展为浸润癌的能力及较高的复发率,国内外学者均认为应积极治疗[11]。Hodeib等[3]报道,手术切除、激光治疗的复发率分别是38%、43%,总复发率达到了48%,12%的患者进展至阴道癌。
激光治疗是目前国内外治疗阴道HSIL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安全,创面愈合快,且能保留完好的阴道外观和功能,但治疗前必须取足够的标本排除浸润癌。研究发现,CO2激光治疗阴道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成功率在77.2%~84.3%[11]。治疗时,要针对年龄、阴道条件、病灶部位、耐受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本研究中,激光治疗治愈率为80.39%(41/51),与文献相符。3例升级为阴道癌的患者既往宫颈癌ⅡA期,考虑是其原发病变的复发或转移。
切除性治疗包括阴道顶端切除、部分阴道切除及全阴道切除术治愈率为69%~88%[12,13]。有些专家提倡手术切除阴道病变,认为其治疗彻底,复发率低,但必须术前充分评估以明确病灶范围[14]。切除治疗存在的问题是创面大、出血多,有可能引起膀胱漏或肠瘘等,且可能引起阴道缩窄影响性生活质量。本研究中切除性治疗组治愈率为85.29%,采取阴道部分切除或阴道全切术的人较少,可能与患者担心影响性生活质量有关。
本研究中,激光治疗与切除性治疗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激光治疗费用较少,切除性治疗的HPV半年转阴率较高。这可能是手术治疗为直接切除HPV感染处组织,故HPV转阴率更高。也可能是因为激光治疗组患处组织治疗后需恢复至正常,HPV才会转阴,由于随访时间不够长,HPV转阴率过低,有待增加随访时间。
Hodeib等[3]分析42例阴道HSIL,经治疗后仍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并有12%的阴道HSIL发展为癌。本研究对治疗后的85例患者进行随访,复发率为17.64%,有3.52%升级为阴道癌.由于阴道HSIL的易复发性及进展为癌的潜在风险,众多学者认为,在确诊及治疗后,均应坚持严密随访[13]。有学者提出,HPV在复发性阴道HSIL患者中有较高阳性率,故建议治疗后每半年进行一次HPV和细胞学联合筛查,连续3次阴性后,每年进行细胞学检查1次,必要时行阴道镜检查[15]。
综上所述,子宫切除术后阴道HSIL常发生于宫颈癌及宫颈HSIL术后,尤其是术后2年内。考虑绝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随诊时应定期进行HPV和细胞学联合筛查,必要时及时转诊阴道镜活检,避免漏诊。子宫切除术后阴道HSIL可选择激光治疗或切除性治疗。激光治疗花费较少,切除性治疗的HPV半年转阴率更高,应结合阴道镜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因其有较高复发率,治疗后应严密随访。
参考文献:
[1]沈丹华,陈定宝.解读第4版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中的变化[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4, 49(9):717-720.
[2]刘巧,丁晖,吴宜林,等.宫颈癌及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子宫切除术后阴道上皮内瘤变88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7, 33(6):438-442.
[4]何玥,吴玉梅,赵群,等. I期子宫颈癌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患者合并阴道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7):516-521.
[6]丛青,汪清,高蜀君,等. 2013-2015年阴道镜下阴道上皮内瘤变检出率的变化趋势[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7, 52(4):239-243.
[7]胡瑞,张梦真.光动力治疗阴道上皮内病变22例临床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9, 28(09):693-694.
[8]刘婷,贾英.残端阴道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6, 17(04):376-378.
[10]宋昱,隋龙,汪清,等. 1467例阴道上皮内瘤变的液基细胞学及HPV检测的回顾性分析[J].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8,45(04):530-535.
[13]姜璇,杨佳欣,曹冬焱,等.阴道上皮内瘤变发病模式及治疗后病变消退情况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8, 34(02):113-117.
[15]牛亚蒙,李爱军,白晶.阴道上皮内瘤变诊治方法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7, 44(05):503-507.
李碧军,郭瑞霞,王春芳,褚丹霞,王凯丽,杜建敏,赵孟玲,陈曦.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85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20,21(04):362-365.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670844);中原千人计划-中原名医(ZYQR201810107);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2018JR0004);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省部共建)(SBGJ2018005)
分享:
砷属于有毒类金属,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地壳元素,现已广泛用于半导体、合金制造和饲料添加剂等多种行业[1]。一般人群主要通过饮水、饮食和吸入受污染的空气等途径发生砷暴露,并且砷在人体内具有蓄积性[2]。长期暴露于砷会导致皮肤病变、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3]。
2025-03-20复发性流产是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在妊娠28周前的自然流产。除了许多已知的原因,如基因突变、解剖异常、免疫功能障碍和血栓形成状态外,50%~60%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发病机制仍然未知。巨噬细胞是正常妊娠所必需的重要的蜕膜免疫细胞,参与包括复发性流产在内的各种妊娠并发症。
2025-02-18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作为一种性传播疾病,其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公共卫生领域的高度重视[2]。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全球范围内新增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者数以百万计,成人感染沙眼衣原体的概率更是居高不下。
2025-01-09孕妇在妊娠28周前出现的少量阴道流血,并引发阵发性下腹痛,经过医生检查宫口还没有开,胎膜完整,也没有排出妊娠物,孕妇的孕周和子宫大小存在相符特征,但是一旦症状开始加重,就难免会出现流产,上述这种情况被认为是先兆流产。
2024-07-11子宫颈机能不全(cervical incompetence, CIC)是指在没有宫缩的情况下,子宫颈由于解剖或功能缺陷而无法维持妊娠,最终导致流产或早产。2020年,近100万例新生儿死于早产并发症,数百万人因早产并发症导致残疾[1]。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早产率是非宫颈机能不全者的3.3倍,占自然早产的40%~50%[2]。
2024-06-07先兆早产的症状可能有:阴道出血、下腹部有胀满和疼痛感、胸腰椎、腰背部疼痛强烈、阴道有分泌物流出和(或)宫缩逐渐加强[1]。若患者偶有下腹紧缩感,肚皮发紧,无明显痛感,休息后可缓解,则可暂时观察。而若是有效宫缩,可以造成宫颈管进行性缩短甚至消失,则会造成早产[2]。
2024-06-07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pregnancy 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PA-VTE)指在妊娠期及产褥期特殊生理状态基础上,产科因素与非产科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一类特殊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1]。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2种表现形式[2]。
2024-06-04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是出生缺陷防控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针对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以血清学筛查作为一线筛查方案[1],将无创产前筛查(NIPT)作为二线筛查方案,对于一线筛查结果处于临界风险的孕妇临床可通过无创的手段进行二次深度筛查[2],但对于血清学筛查单项值异常而结果评估为低风险的孕妇,往往由于报告未提示高风险(或临界风险),没有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而使孕妇未作进一步检测从而导致漏诊。
2024-05-29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厚度是指11至13+6周超声下胎儿颈项部皮下液体积聚的最大厚度[1,2]。英国胎儿医学基金会以NT超过第95百分位数定义为NT增厚[3],我国多采用2.5 mm或3.0 mm作为NT增厚的截断值[4]。自1992年NICOLAIDES首次描述后,它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染色体异常筛查工具[5]。NT增厚还与胎儿的结构畸形、代谢紊乱及遗传综合征(Smith-Lemli-Opitz、Jarcho-Levin1综合征等)相关[6,7,8,9,10]。
2024-05-28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稀发排卵和(或)无排卵、临床和(或)生化的高雄激素及卵巢多囊改变,最显著的影响为不孕,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生育能力、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1,2]。PCOS患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等代谢问题,PCOS中的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和高雄激素血症可能是脂质诱导的促炎状态的结果。饮食因素被证明是PCOS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已有研究证实较高的饮食炎症潜能和某些特定的饮食模式与PCOS的风险
2024-05-20人气:16724
人气:16079
人气:15621
人气:15349
人气:1491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妇产科杂志
期刊人气:7556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0529-567X
国内刊号:11-2141/R
邮发代号:2-63
创刊时间:195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51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240
影响因子:0.891
影响因子:1.47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