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多层螺旋CT对良恶性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余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其中良性卵巢肿瘤患者32例,恶性卵巢肿瘤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 与良性卵巢肿瘤患者相比,恶性卵巢肿瘤患者CT值(9.60±3.23 vs. 30.29±7.39)HU、瘤体直径(89.60±10.23 vs. 136.77±20.38)mm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良性卵巢肿瘤患者相比,恶性卵巢肿瘤患者瘤体边缘凸起(21.88%vs. 90.00%)、瘤体实性(18.75%vs. 85.00%)、多房(28.13%vs. 75.00%)、瘤体不规则(25.00%vs. 80.00%)、投影密度不均(21.87%vs. 75.00%)占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多层螺旋CT、MRI单一检测诊断相比,MRI联合多层螺旋CT诊断良性、恶性卵巢肿瘤的准确性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RI、多层螺旋CT单项诊断相比,联合诊断对恶性卵巢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卵巢肿瘤患者CT值、瘤体直径高于良性卵巢肿瘤患者,且瘤体边缘凸起、瘤体实性、多房、瘤体不规则、投影密度不均占比较高,MRI联合多层螺旋CT对恶性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较高。
卵巢肿瘤的发生与雌激素依赖、维生素缺乏、高胆固醇饮食等因素存在联系,早期症状并不明显,随病情发展可造成肿胀、压迫相邻器官、积液等,严重情况下出现恶变,进而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了威胁[1]。卵巢为组织结构较为复杂、细胞成分多的内分泌器官,因此卵巢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类型较多,其中以良性为主,早期定性对生育能力保存、预后改善具有重要作用[2-3]。因疾病特征不明显、病变类型复杂等卵巢肿瘤良恶性术前诊断难度较大,故需寻找敏感性较高的诊断手段。多层螺旋CT具有显示范围广、组织分辨率高等优点,可进行多方位观察,且获取图像可通过后期处理功能进行任意方向重建,进而提升了疾病检出率[4]。磁共振成像(MRI)可将卵巢结构、病变进行清晰显示,具有分辨率高、无创、检查时间短等优点,对良恶性卵巢肿瘤定性起到了积极作用[5]。基于此,本研究中分析了MRI联合多层螺旋CT对良恶性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余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其中良性卵巢肿瘤患者32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54.20±9.13)岁;恶性卵巢肿瘤患者20例,年龄37~66岁,平均年龄(54.58±9.17)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卵巢肿瘤(现代肿瘤临床诊治丛书)》[6]中的诊断标准,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排除标准:无法配合完成MRI、多层螺旋CT检查者及经手术、放化疗治疗者,合并免疫系统功能障碍者,过敏体质者,合并其他系统恶性病变者,合并生殖道畸形者,临床相关影像学资料不完整者,近半年接受腹盆腔手术者。
1.2方法
1.2.1多层螺旋CT检查通过64排多层螺旋CT(SIEMENSDefinitionAS)进行检查,检查前对患者金属异物进行去除,若存在异物则需进行摘除,嘱患者多喝水,进而保证膀胱充盈,检查应在患者有尿意后进行,髂嵴至耻骨联合下缘为扫描范围,取患者仰卧位;扫描参数:管电流、电压分别为200mA、120kV,层厚为5mm,层间隔为5mm,首先进行平扫,之后将碘佛醇经高压注射器注射入机体进行增强扫描,剂量为1.5ml/kg,速率为3.5ml/s,之后进行35s动脉期、75s静脉期,180s延迟期;动脉及静脉期图像常规拆薄为1mm层厚,并上传PACS系统。获取图像后由两名2年以上经验的阅片医师进行阅片,获取CT特征(CT值、瘤体直径、边缘、囊实性、形态、规则情况、投影密度)。
1.2.2MRI检查通过德国西门子1.5T64通道MRI扫描仪(Aera)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相控阵体线圈;取患者仰卧位,摘除金属异物,为减少伪影需在患者腹部放置沙袋,并嘱患者扫描期间注意自主平缓呼吸,首先进行常规扫描,矢状位T2WI抑脂(TE、TR:100、4500ms),横断位T1WI(TE、TR:10、460ms),横断位T2WI抑脂(TE、TR:86、4310ms),冠状位T2WI(TE、TR:120、3000ms),横断位DWI(TE、TR:55、6400ms);视野(300~380×320~400mm),层厚(4~5mm),矩阵(320×320),激励次数:4,常规扫描完成后,通过VIBE序列进行四期动态增强检查,层厚、TE、TR:3mm、2.07ms、4.45ms,Gd-DTPA为对比剂,选择自动高压注射器,剂量:0.1mmol/kg,速率:3.0ml/s,注射剂完成后采用生理盐水对导管进行冲洗,剂量为20ml。图像扫描完成将数据上传至工作站,由医师图像进行审阅,重点观察肿瘤内分隔的薄厚、壁内结节形态、肿瘤边界、盆腔内肿大淋巴结形态、与周围正常组织关系等,以此判断卵巢肿瘤的良恶性。
1.2.3指标观察①比较两组一般资料。②比较良性、恶性卵巢肿瘤患者多层螺旋CT特征。③比较MRI、多层螺旋CT诊断良性、恶性卵巢肿瘤的准确性。④分析MRI联合多层螺旋CT对恶性卵巢肿瘤的诊断。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9.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诊断效能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曲线下面积(AUC)、置信区间、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联合诊断实施logistic二元回归拟合,返回预测概率logit(p),将其作为独立检验变量。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良性、恶性卵巢肿瘤患者多层螺旋CT特征对比与良性卵巢肿瘤组患者相比,恶性卵巢肿瘤组患者CT值、瘤体直径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良性卵巢肿瘤组患者相比,恶性卵巢肿瘤组患者瘤体边缘凸起、瘤体实性、多房、瘤体不规则、投影密度不均占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良性、恶性卵巢肿瘤组患者多层螺旋CT特征对比[例(%),x±s]
2.2MRI、多层螺旋CT诊断良性、恶性卵巢肿瘤的准确性对比与多层螺旋CT、MRI单一检测诊断相比,MRI联合多层螺旋CT诊断良性、恶性卵巢肿瘤的准确性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多层螺旋CT诊断良性、恶性卵巢肿瘤的准确性对比见表2。
表2MRI、多层螺旋CT诊断良性、恶性卵巢肿瘤的准确性对比[例(%)]
2.3ROC曲线分析MRI联合多层螺旋CT对恶性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与MRI单项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多层螺旋CT单项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相比,联合诊断对恶性卵巢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联合多层螺旋CT对恶性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见表3,MRI联合多层螺旋CT诊断恶性卵巢肿瘤的ROC曲线图1。
表3ROC曲线分析MRI联合多层螺旋CT对恶性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
图1MRI联合多层螺旋CT诊断恶性卵巢肿瘤的ROC曲线
3、讨论
良性、恶性卵巢肿瘤临床特征并不相同,良性早期腹部可出现边界不清楚包块,而恶性则会出现腹水、腹部包块、腹胀等,同时治疗方案也不相同,良性可采用保守治疗,而恶性则需进行手术切除,严重情况下卵巢将无法保留,多数卵巢肿瘤患者因确诊较晚导致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故明确卵巢肿瘤良恶性对治疗方案制定、预后改善均有积极作用[7-9]。影像学检查手段为卵巢肿瘤术前诊断的主要手段,但因卵巢肿瘤良恶性存在重叠现象,进而增加了术前诊断的难度[10-12]。
盆腔内卵巢的活动范围较为广泛,传统CT因分辨率较低难以对卵巢进行定位,进而对卵巢肿瘤定性造成了不利影响,多层螺旋CT可提高Z轴分辨率、缩短扫描时间,进而使得漏扫、运动伪影现象减少,且后期处理功能较为强大,提升了疾病检出率,在肿瘤诊断应用较多[13]。多层螺旋CT可通过增强扫描对卵巢内部静脉、动脉流入情况进行明确,进而定位了卵巢位置,同时后期的多平面重建技术可对任意感兴趣区域进行平面重建,进而获得了卵巢肿瘤的周围组织关系、密度、大小、位置、血供细微变化、病灶强化变化等[14-15]。有关学者研究[16-18]发现,良性卵巢肿瘤患者病灶内、周围血流并不丰富,边界较为清晰,肿块囊性为主,血管分布较为有序,而恶性肿瘤患者新生血管生成较多,进而导致血流速度加快,因此血流信号较为强烈,边缘并不规则,肿块实性、囊实混合性为主,且囊壁内乳头有突起,内壁间隔较为明显,实性部分增强扫描强化、血流信号明显。研究发现,恶性卵巢肿瘤患者CT值、瘤体直径水平较高,瘤体边缘凸起、瘤体实性、多房、瘤体不规则、投影密度不均占比较高,与既往研究结果保持一致,诊断恶性卵巢肿瘤的AUC达0.744,表明多层螺旋CT可对卵巢肿瘤内部结构、病变情况进行清晰显示,有利于卵巢肿瘤诊断准确率的提示。
MRI是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取电磁信号的断层成像方法,在卵巢恶性肿瘤中MRI图像多显示盆腔内出现不规则肿块,与子宫边界不清,出现“棉絮样”钙化斑块,实性部分呈现不均匀强化,坏死区域无强化,囊性部分囊壁不规则强化[19-21]。MRI具有多参数成像、软组织对比强等优势,在肿瘤良恶性诊断应用较多,但恶性卵巢生长速度快、组织细胞变异、肿瘤组织成分复杂,MRI常规盆腔扫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与其他影像学手段相结合以提升诊断准确性[22]。研究发现,MRI联合多层螺旋CT检测诊断准确性高于MRI单一检测,提示联合检测可弥补MRI单一检测的不足。
综上所述,研究发现,良性、恶性卵巢肿瘤患者CT特征差别较大,ROC曲线分析显示MRI联合多层螺旋CT检测对恶性卵巢肿瘤诊断价值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均较高,可作为卵巢肿瘤良恶性临床诊断的手段
参考文献:
[4]张颖,王娟,尚伟.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胰腺乏血供神经内分泌肿瘤与浆液性微囊腺瘤的临床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22,37(6):971-974.
[5]王灵芝,王健,张攀,等.MRI联合血清CA125、CA199对Ⅰ期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2):57-59.
[6]闫晓娟.卵巢肿瘤(现代肿瘤临床诊治丛书)[M].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9:49-50.
[7]严慧,张云姣,王红岗.国际卵巢肿瘤研究组简单法则与妇科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在妇科卵巢肿瘤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10):1902-1905.
[8]朱爱红,吴云,钱娟,等.ADNEX模型联合ROMA指数、CA199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的临床价值及卵巢恶性肿瘤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19):3670-3675.
[9]赵学静,骆允,赵宝珍,等.Finkler超声评分联合血流阻力指数在鉴别诊断良恶性卵巢肿瘤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2022,44(20):3142-3144.
[10]张艺萍,赵丽君,孙培.经腹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对卵巢肿瘤良恶性及卵巢癌临床分期的早期诊断价值[J].癌症进展,2022,20(14):1472-1476.
[11]刘燕,赵苏婧,唐香艳,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血流阻力指数联合形态影像在良恶性卵巢肿瘤鉴别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21,18(1):68-71.
[12]郝淑琴,郝学民,王慧梅,等.超声检查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25及甲胎蛋白检测在卵巢肿瘤良、恶性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癌症进展,2020,18(8):791-794.
[13]王恩力,白玫,周坤.64排多层螺旋CT与多普勒超声在女性盆腔囊性肿块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20):4823-4825.
[14]鲁海燕,杨蕾,岳丽芳,等.彩色多普勒超声、MSCT联合血清HFA检测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价值观察[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3):98-100.
[15]王余娜,高显舜,曾帮智,等.MSCT联合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和糖类抗原19-9对女性卵巢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22,20(6):139-141.
[16]陈锡建,宁刚,李学胜,等.血清CA125、CA153、CA72-4联合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卵巢癌术前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2,20(3):123-125.
[17]夏红梅,孟晓蓉,王倩,等.良、恶性卵巢肿瘤在多层螺旋CT中的图像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12):103-105,109.
[18]马德晶,逯峰,邹雪雪,等.IVIM-DWI辅助DCE-MRI对良、恶性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9,34(12):1337-1342.
[19]刘兰,刘敏,夏春兰.MRI对卵巢癌术前定性诊断及临床分期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2(2):124-126.
[20]成晓莉,王志刚,包亚红,等.磁共振成像多期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在卵巢肿瘤定性诊断的价值[J].中国医学装备,2022,19(11):79-83.
[21]王宇.3.0TMRI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167例卵巢肿瘤的价值观察[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1):158-160.
[22]利进琴,赖嘉祺,蔡振宇,等.MRI增强扫描联合血清抗原检测对卵巢肿瘤鉴别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21,18(7):62-65.
文章来源:胡稳,姚伟根,黄国来,等.磁共振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对良恶性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5,40(07):1343-1346.
分享: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其病死率极高且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仅次于乳腺癌和结直肠癌,在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3[1-3]。其患者可见阴道出血及分泌物增多[4],但患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一旦发现常已发展至中晚期阶段,而此阶段治疗难度大且效果差[5-6]。因此,早期的诊断分期十分重要。
2025-04-29膝关节是全身重要的负重关节之一,在遭受外界暴力因素影响后,极易产生损伤。急性膝关节外伤包括多种类型,如骨折、关节腔积液、韧带损伤、软骨损伤等。患者受伤后,多表现为膝关节肿痛、无法屈伸等症状,如未进行积极的治疗,可能会出现骨质增生、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并为日后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2025-04-15卵巢为组织结构较为复杂、细胞成分多的内分泌器官,因此卵巢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类型较多,其中以良性为主,早期定性对生育能力保存、预后改善具有重要作用[2-3]。因疾病特征不明显、病变类型复杂等卵巢肿瘤良恶性术前诊断难度较大,故需寻找敏感性较高的诊断手段。
2025-04-02肺结节是一种多由体检发现的实性、亚实性肺部阴影,指的是直径3cm及以下的病灶,可多发或孤立性发生,无明显临床症状。以密度分类标准可将亚实性肺结节进一步分为磨玻璃结节、部分实性结节,肺磨玻璃结节表现为密度轻度增加、呈云雾状密度阴影[1]。此类结节内部支气管和血管纹理仍可显示,是基于密度改变的影像学表现。
2025-03-31针对疑似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临床常采用DR技术进行检查,但存在一定的漏诊、误诊概率[2],不利于患者早期确诊和尽快救治。近年来,螺旋CT在临床检查急诊胸腹部创伤方面具有较多的应用,具有完整、清晰提供胸腹部脏器声像信息的优势[3]。
2025-03-10手术作为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多数患者在术后存在极高的复发风险,并且由于手术创伤较大,对患者预后改善不佳,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开腹手术是临床常用手术,虽然开腹手术能够将患者粘连的肠管进行松解,但该种操作存在较大创伤,同时具有盲目性,无法准确定位患者粘连部位,且术中腹腔脏器的暴露还可增加出血风险,而在术前早期进行诊断,利于治疗方式的选择,能提高治疗效果[1]。
2025-03-10阑尾病变主要包括炎症及肿瘤。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阑尾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 CT 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评价 CT 对阑尾病变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5 月—2023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 35 例阑尾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具有完整的影像学资料及手术、病理资料,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2025-02-07目前,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MS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是食管癌T分期诊断中常用的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MSCT以其高分辨率和快速的扫描速度在食管癌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清晰地显示食管壁的增厚、肿瘤的大小和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2]。
2025-02-05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临床需求的日益增长,精准医疗逐渐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趋势。其中,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CT-guided percutaneous lung biopsy,CT-GPLB)作为肺部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以其定位准确、检出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2025-01-16冠心病为目前常见心血管疾病,系指冠脉粥样硬化引发的管腔堵塞和功能改变所致心肌坏死性疾病,现阶段其人群患病率约为10%。冠心病发生和发展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已在全国性致死疾病中排名首位,及时准确诊断冠心病对患者生命救治和预后改善有重要意义。
2024-12-14人气:18594
人气:15628
人气:11070
人气:10409
人气:1009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
期刊人气:4679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出版地方:广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5131
国内刊号:44-1592/R
邮发代号:46-276
创刊时间:200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91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84
影响因子:0.173
影响因子:2.4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