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马克思空间观与柏格森空间观的比较分析

  2020-12-25    19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本文将法国现代哲学家柏格森的空间观和马克思主义的空间观做了对比研究。柏格森认为空间是人类意识对自身进行客观化之后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空间观念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两位哲学家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认为空间观念具有后天的建构性。

  • 关键词:
  • 柏格森
  • 空间观
  • 空间观念
  • 马克思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加入收藏

一、柏格森空间观


空间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对柏格森来说异常重要,他认为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首先理解数的本质,因为空间本质上是数学上的产物,所以解决了数的本质为何的问题,也就获得了解决空间本质问题的钥匙。所以柏格森在研究空间问题的时候,也首先从研究数的本质开始。

对于数的本质,柏格森是从直觉的角度来定义的,他说“数目这个观念意味着我们对于完全一样的杂多的部分或者整体有着单纯的直觉”。所以数字不仅仅是观念,它更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一种心理动作。例如我们在心中默默地从一数到十,这个十个数字并不是从外部感知来的,而是我自己赋予我自身的。我当然可以说我内感知到我数了十个数字,但是内感知没有指出这十个数字的源泉是哪里,我也可以背诵十个数字,或者回忆起十个数字,或者联想十个数字。但是柏格森在这里想要强调的是意识的一种纯粹的主动性,自我意识可以主动地从心里产生十个数字,既不是回忆也不是联想,同时,我也可以感知到这种产生,柏格森把这个主动产生并同时感知到自身的意识活动叫作对数字的直觉。

数字是从直觉产生的,但是对数字的计算却完全是理智的事情,所以和康德相反,柏格森认为数学命题以及自然科学命题都是分析的而不是综合的,它们都是理智的产物。他说“计算就是设想被计算的物体在同一空间当中”。对柏格森来说,重要的是处理数字时我们的心理状态到底是怎样的。计算的心理过程是如何发生的?柏格森回答说,计算总是是绵延当中展开的心理动作,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断地将数目客观化。由于我们的意识当中同时存在着大量的知觉、观念在流变,并它们都在时刻变化着,但是这些复杂的意识中的构成物包含着各种简单的可以分析的要素,让这些简单因素清晰化的过程被柏格森称为客观化。客观化的过程是人的意识的自然倾向,人总是想把事情思考的更清楚和更明白,或者要看得更清晰、听得更清楚,这都是一种客观化的过程。而数字和空间就是意识客观化它的构成要素的方式。这种客观化的倾向的后果是,它们把客观化后的世界当成是真实的,把可以用数字和空间来描述的东西当作是不变的和真实的,而把哪些模糊的、生成着的、变化着的意识要素构成称为主观的。

所以柏格森认为,空间是意识对自己进行客观化之后的产物。作为客观化的结果,我们才认为物体具有不可入性,但是“两个事物不能同时在一个空间位置存在”这一判断实际是从逻辑角度出发做出的判断。逻辑必要性和物理必要性实际上是建立在两种多样性的基础之上的,物质的不可入性,或者说两个物体不能同时占据一个空间,柏格森认为这不是物理上的必要性,而是逻辑上的必要性,之所以是逻辑上的必要性,是指思维在不能同时假设在同一个点上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事物,这必然导致思维无法进行下去。而物理上的同一个空间位置如果事实存在多个事物,这倒是无关紧要的,因为这只是指出了物质作为质的多样性所包含的事实上的可能性。事实上我们基本很难摆脱用空间来设想我们自己,例如我们认为情绪、感觉和观念都在大脑中,但是我们又不能具体给它们指出一个位置,如果有人说情绪、感觉和观念都同时存在一个位置,或者说重叠在一起,我们又会感到奇怪。但是重叠这个概念已经假设了一个空间的概念,按照柏格森的看法,我们实际上没有理由反对情绪、感觉和观念在同一个地方存在,或者说是相互渗透的,三者总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三者既是多又是一。


二、马克思空间观


马克思的实践的观点在认识空间概念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马克思看来,空间个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处于不断改变中的范畴,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人类的观念是在社会实践当中产生的,其存在和发展是随着人类的实践活动变化而改变的,而空间观念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和其他社会意识一样,也具有社会性、历史性的特点,是随着人类实践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人类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决定了人类对空间观念的理解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处于变化当中。例如,古代欠发达的物质生产实践方式决定了那个时期人类社会的意识观念形式,决定了古代人类普遍原始的空间观念认知。而到了近代,随着科学的产生以及人类生产实践方式的变革,必然会导致人们认识空间的认识更加深入,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被抛弃,人们开始采用科学方式、而不是直觉的方式去认识空间。所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人类对于空间的认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原始社会阶段和科学阶段。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决定了原始人类的思维方式、世界观以及空间观。原始人类还不能清晰地区分“自然”与“超自然”事物,所以对事物所处的空间的认识也是趋于神秘化的。古代朴素的、原始的空间观念表现为,原始人类一般将空间位置和具体事物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说,空间还没有从事物当中抽象出来。这时候的人类还不具有几何式的空间观念,空间位置也没有与其具体的内容相分离。在原始人类的思维当中空间和方位都是具体的东西。综上所述,原始社会的生产实践方式决定了原始人类的思想观念,它们没有纯数学式的空间观念,只有一些具体的、与物相关的空间概念,他们经常将空间方位和大自然中的事物以某种方式联系起来。

在近代,随着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类逐渐脱离了原始的神话思维方式。从而产生了物理科学意义上的空间观念。在人类近现代历史中,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当中最具革命性的因素,科学成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所以从物理学的角度对空间的解释在人们的观念当中占据着统治地位,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统治着人们对空间的理解。

与原始人类相比,用物理学来理解空间的本质毫无疑问是具有进步性的,但是把空间的本质等同于某个物理学说的观点又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因为物理学始终是处于发展当中的,在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之后又出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物理学的新进展不断地改变着人们对于空间的看法。并且由于现代物理学的不断进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在未来也可能被否定,虽然物理学家们已经对相对论做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结果也都证明相对论是正确的。但是在未来它仍然有可能遇到其无法解释的物理现象。例如,有物理学家提出多重宇宙理论,存在多个和当下宇宙类似的空间。也就是说,虽然人类通过自然科学的方法会发现空间的一些性质,但是把物理学发展到某个特定阶段对于空间观念的理解当成是对空间本质的最终认识,或者把从某个视角对空间的研究看成是唯一的角度,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僵化的空间观。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空间还具有主体性的特征。基于纯粹物理学的空间观在某种程度上忽略的空间观念的主体性,人的观念是以往实践的产物,人类的思维形式和人的感觉器官的构造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而生产的。所以,作为社会实践产物的思维和感官不仅是人类在未来进行的实践中的物质前提,而且也是认识的前提。所以,空间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人化的、具有主体性的空间,是内化到人类认知机制当中的空间。

作为客体的空间在人类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当中被内化为大脑中的反映外部世界空间结构的某种程序化的思维。空间的主体性表现为:人类的感官中包含着认识外在客观世界过程中内化到大脑中的空间思维。我们直觉到的空间不是外部世界直接的客观存在,而是外部世界以空间思维形式为中介的间接存在。

所以,马克思认为人类对空间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种认识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性。无论是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还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以及当下弦理论,都是人类在实践的某个阶段对于空间的认识,所以不能将某种具体的物理学的空间观当作是哲学意义上的空间的本质。


三、马克思空间观与柏格森空间观的比较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两位哲学家的空间观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性。两位哲学家都认为人类的空间观念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建构当中的。马克思认为空间作为人类认识的客体之一,在人类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当中不断地被主体化。空间虽然是比较特别的客体,但是仍然是人类生活实践的对象,人类主体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思维结构。作为客体的空间在长期的历史实践当中被内化为大脑中的反映外部空间结构的思维结构。空间观念已经渗透了主体的规定性。同样的,柏格森也认为人类的空间观后天建构出来的,柏格森认为空间是数字和空间只是意识客观化自身构成要素的工具和手段,柏格森强调,处于空间当中的事物,我们的感官越是敏锐,对这种事物的把握就越是准确,显然,我们的听觉可以比嗅觉更好地确定事物的位置,或者说,声音比味道更能显示出空间的位置,但是听觉和视觉相比就差出很多,凭借声音我们只能概略地估计事物距离我们的远近,但是如果只凭借声音大小我们往往会错误估计事物的远近,如果在较近的距离发生较小的声音,与此同时在叫远处发出较大的声音,这样我们的意识就不容易判断声音发出的空间的方位,但是这对于视觉来说却几乎不是问题。但是视觉也仅仅能做出一切比较和判断,只有人类发明了数学和几何学之后,才能够精确地测量距离和远近。所以空间观念是随着人类的历史实践建构出来的。两位大哲学家的空间观可谓是殊途同归。


参考文献:

[1]柏格森.形而上学导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4,39.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


宋术才.柏格森空间观与马克思空间观比较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4):119-120.

基金:皖西学院校级项目(项目编号:WXSK201620)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期刊名称: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期刊人气:140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山西大学,山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出版地方:山西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674-7062

国内刊号:14-1354/G3

邮发代号:22-25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