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魏福良采用辨病、辨经、辨证取穴治疗颈椎病经验

  2020-10-15    19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魏福良以辨病为纲,辨别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特征,确立疾病诊断;以辨经为络,明晰经络归属;以辨证为法,将颈椎病分为风寒湿邪阻络、气血瘀滞经脉、气血两虚夹瘀、气阴两虚夹瘀、脾肾阳虚夹瘀、肝肾气血亏虚、痰湿凝阻经络诸型。辨病、辨经、辨证结合取穴治疗颈椎病可辨清病位所在、脏腑归属、经络定位、证候区别,使针灸操作应用更规范,选取穴位更精准,补泻方法更明晰,疗效更为显著。

魏福良为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针灸临床和教学40多年,中医理论功底深厚,现代医学知识扎实。其强调中医整体观念,关注局部损伤机制,讲究脏腑经络辨证,采用针灸治疗骨伤相关病症经验丰富,形成了独特的针灸治疗方法[1,2,3]。

颈椎病是针灸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骨伤相关病症,针灸治疗该病疗效理想[4,5,6],但因针灸选取穴位方法各异,针刺手法不同[7,8,9],临床疗效有较大差异。魏福良经几十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和完善,形成了辨病、辨经、辨证结合取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经验,现总结如下。


1、明确诊断、辨病论治


辨病就是辨别病因、明确病机、确定病位、辨识疾病、区分类型的过程。论治是根据辨病结果选择适合的治疗手段施以治疗的方法。辨病论治颈椎病主要体现在病因病机的辨别,其次体现在病位、受损组织的辨别,最终是不同类型的辨别,并由此选取相应的穴位,施以不同的针刺治疗方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因颈神经根受各种因素刺激、压迫而出现的病症,常见一侧颈部疼痛,颈项部痉挛、僵硬,上肢疼痛、麻木,颈部活动困难。多数表现为中、下段颈椎一侧两节段以上神经根受累。长期伏案工作者发病率较高,该病病势缓慢,反复发作,常选取颈椎下段夹脊穴,调气活血,温经通络。

椎动脉型颈椎病多由椎动脉受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刺激或压迫,颈部血管出现狭窄、折曲、痉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以眩晕、眼花为主症,伴有耳鸣、头颈部疼痛,或伴有情绪不稳定,如焦虑、紧张,甚者发生猝倒、昏厥。多数表现为上段颈椎受累,使局部经脉痉挛,气血循行受阻,不能上荣清窍,常选取颈椎上段夹脊穴,经外奇穴供血、枕部局部痛点,舒经通络,行气活血。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段脊髓压迫或者颈段脊髓血液供应问题,出现颈椎相应节段脊髓功能障碍,常伴有颈椎退行性改变,以项背强痛、肢体僵硬为主症,伴有躯体裹束感,或腹胀便秘、小便不通、四肢浮肿,严重者出现肢体酸软无力。此型颈椎病病情重,致残率高。病位多在颈椎中段,损及中段颈髓,常选取颈椎中段夹脊穴、督脉经穴,益肾通督。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周围交感神经分布丰富,随着颈椎退行性变、颈椎节段不稳,颈部的交感神经节常受到刺激,引起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因涉及脏腑、器官较多,出现的临床症状比较杂乱。病变部位常位于交感神经节分布的颈椎横突处,常选取颈椎横突明显压痛的部位作为针刺点,调整阴阳。


2、确定归经、辨经论治


《灵枢·海论》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脏腑,外络支节。”说明经络能将人体四肢、脏腑联络成一个有机整体。《灵枢·本脏》曰:“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说明经络能运行气血,调整阴阳。《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说明经脉也能传注病邪、反映病候,抗御外邪。

因此,辨经论治一是根据《灵枢·经脉》记载的十二经脉“是动则病”和“是主某所生病”相关的临床症候,二是根据病症发生的部位,三是根据循经诊察体表十二经脉、络脉、经筋、皮部获得的症状和体征,如体表颜色、形态、感觉异常,三者结合判断病变归属经络规律。如督脉经证表现为头顶、枕部、项部及背腰部正中疼痛、脊背僵硬感多与督脉有关,循经诊查可见百会、风府、大椎、身柱、至阳等穴有压痛或可触及硬结,按压时可缓解疼痛,常选人中、百会、大椎、身柱、至阳、后溪;太阳经证表现为头部、枕部、项部、肩背部、腰骶部两侧疼痛,咽喉痛,肩部牵掣感,上臂后侧、前臂外侧疼痛,小指疼痛或麻木,多与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有关,循经诊查可见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心俞、肝俞、胆俞、膏肓、神堂、委中、束骨、后溪、养老、天宗、曲垣等穴压痛或触及硬结、条索状物,常选天柱、大杼、肺俞、心俞、肝俞、膏肓、委中、束骨、后溪、天宗等穴;少阳经证表现为颈部两侧疼痛,缺盆处痛,头部两侧痛,口苦,胁痛,耳聋,肩部及上臂后外侧、无名指疼痛,多与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有关,循经诊查率谷、完骨、风池、肩井、阳陵泉、外丘、临泣、中渚、外关、会宗、臑会、肩髎、翳风等穴压痛或触及硬结,常选风池、肩井、阳陵泉、临泣、中渚、外关、肩髎、翳风等穴;阳明经证表现为喜欢伸腰、呵欠,颈部酸胀不适,出汗,腹部胀满,四肢不温,伴有肩部前外侧、前臂桡侧部疼痛,食指麻木、疼痛,多与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有关,循经诊查缺盆、天枢、梁丘、足三里、上巨虚、丰隆、解溪、陷谷、三间、手三里、曲池、肩髃、巨骨等穴压痛或触及硬结,常选梁丘、足三里、解溪、三间、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等穴;三阴经证临床也有所见,以眩晕为主,诊查足厥阴肝经之行间、太冲等;心慌、胸闷诊查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之神门、内关等穴,如患者出现异常感觉,则取相应穴位治疗。


3、辨别证型、辨证论治


颈椎是头颅与躯干连接的关键部位,途经的组织结构、经络众多,兼之病因复杂,病理机制不同,常因受累部位各异、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为辨证论治提供充分的依据。

3.1风寒湿邪阻络

该型常因颈部感受风寒而致,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以头痛或后枕部疼痛为主症,畏寒喜温,得温痛减,伴有颈部僵硬,转侧困难,或肩臂和手指酸胀、麻木;或肩背彻痛,舌淡,苔薄白,脉浮紧。常取颈夹脊穴、风池、大椎、后溪、阿是穴为主穴,配以外关、列缺、合谷、肩井、足三里、束骨,局部温针灸,可以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3.2气血瘀滞经脉

该证型常因颈部外伤,或慢性积累性损伤后发病,常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颈项强痛,动则加剧,痛点固定为主症,伴有上肢疼痛,和(或)手指麻木,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或脉涩。主穴取颈夹脊穴、肩井、后溪、合谷,配穴取风池、肩髃、肩髎、曲池、外关、太冲、血海,常用泻法,可以起到活血通络、理气行滞、解痉止痛的作用。

3.3气血两虚夹瘀

该证型多因体质较弱,脾胃不足,后天失养所致,常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多无明显诱因,症见眩晕,且与体位有关,或头昏、眼花,或心慌、胸闷,或乏力、出汗,有时视物模糊,身软乏力,甚者猝倒,纳差,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针灸以风池、百会、血海、足三里为主穴,配以列缺、天柱、气海、内关、三阴交等穴,采用平补平泻法,局部温针灸,可收益气养血、活血通络、醒脑宁神之功。

3.4气阴两虚夹瘀

该证型以眩晕反复发作一日数次,视物旋转为主症,多见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也可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与颈椎活动或颈椎姿势有关,或伴有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失稳,或心悸,气短,烦躁易怒,咽干口苦,寐差多梦,舌体光剥无苔,脉弦数,或沉细。针刺取百会、内关、阴郄、膻中、足三里、三阴交、太溪,采用平补平泻法,以益气养阴、调和气血、行气通阳。

3.5脾肾阳虚夹瘀

多因颈段脊髓受损所致,以颈部僵硬疼痛,行走不稳,行走时双足如“踩棉花感”为主症,常见于脊髓型颈椎病,伴有上肢麻木、疼痛,甚者二便失控,畏寒喜暖,舌淡,苔薄白或微腻,脉沉细弱。针灸取脾俞、肾俞、命门、足三里、中脘、关元、气海、血海、太冲等穴,针刺手法以补法为主,或施以温针灸,治以补肾健脾、强筋健骨。

3.6肝肾气血亏虚

该型因年老体弱或久病肝血肾精不足所致,经脉失于濡养,常见于脊髓型颈椎病,少量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常以颈项酸软乏力,腰膝酸痛绵绵为主症,有时伴有耳鸣、眩晕,舌淡,苔白,脉沉细。针灸取肝俞、肾俞、命门、血海、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太溪、三阴交等穴,针刺手法以补法为主,或施以灸法。

3.7痰湿凝阻经络

该型因痰湿阻滞部位不同,可表现不同的症状,眩晕见于痰湿上逆头部,肢体麻木、疼痛见于痰湿阻于四肢,呕吐、头晕、突然跌倒、四肢麻木等症常见于风痰阻滞,骨痹刺痛、四肢不举、厥冷等症常见于寒痰凝滞。针灸取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太冲、三阴交等穴,针刺手法以泻法为主,或施以温针灸法。


4、典型病案


患者李某,男,50岁。2019年2月12日初诊:患者右侧颈项部僵硬酸痛1个月,活动明显受限,右肩背部疼痛,右侧上臂后外侧疼痛,小指、无名指时有麻木。患者长时间伏案工作,或劳累,或受凉后症状明显加重,四肢不温,无头晕、恶心,寐安纳可,二便尚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有长时间在空调房间伏案工作受凉史。查体:右侧颈项部、肩部肌肉僵硬,C5—C6、C6—C7棘突间右侧压痛(+),颈部活动受限,压顶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左侧(-)、右侧(+),双上肢皮肤浅感觉未见异常,双上肢肌力正常。循经诊查天柱、大杼、风门、天宗、曲垣、肝俞、委中、束骨、后溪、养老等穴压痛,大杼、风门、天宗、曲垣穴可触及硬结;MRI示:C4—C5、C5—C6、C6—C7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受压。诊断:中医诊断为项痹病(寒湿阻络),西医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治则:疏风散寒、通络止痛。针灸处方:风池、天柱、颈部夹脊穴、大椎、肩井、肩髃、天宗、后溪、委中、束骨。双风池各向对侧眼球斜刺,天柱、颈部夹脊穴(颈椎下段)、大椎、肩井向下斜刺,肩髃、天宗、后溪毫针直刺,采用泻法,使患者颈肩部均感酸胀,留针30min。颈部、大椎穴艾盒灸,肩髃、天宗温针灸。针灸治疗10次后,患者颈肩部疼痛基本消失,小指、无名指麻木缓解,颈项部活动尚好,颈项部无明显僵硬,心情舒畅,夜寐已安。

按该患者因长期空调房间伏案劳作,寒邪侵袭,局部经脉阻滞而发病。从辨病角度看当属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位累及下段颈椎,可选取颈椎下段夹脊穴。从辨经角度看,当属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病症,可选用风池、肩井、肩髃、天宗、后溪、委中、束骨。在辨病、辨经的基础上,结合平素伏案工作,姿势不当,使颈部骨节筋肉过分牵拉劳损,兼有感受风寒湿邪侵袭,颈部僵硬疼痛,活动不利,证为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受阻而为痹痛。营血运行不畅,肌肤不荣而见麻木不仁。故治疗以疏风散寒、通络止痛,辨病、辨经、辨证结合取穴治疗而获效。


5、小结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段脊柱慢性退行性疾病,多与颈椎退变、劳损、外伤有关,因颈部稳定结构破坏,颈椎节段肌力平衡失稳,神经根、椎动脉、脊髓、交感神经等不同组织结构受累,临床表现为颈背部及上肢疼痛、手指麻木、眩晕、头痛、下肢无力、行走不稳,涉及脏腑、气血、经络多个方面。

因此,针灸治疗颈椎病时应首重辨病,辨别疾病类型,区别发病部位,辨清受损组织,理清发病机制,以指导穴位选取;其次,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本病病变部位虽重在颈部,但病有在藏在腑之异、在经在络之别,常表现为一经含有多症,一症涉及多经,须精通经络主治病症、经络循行;再次,本病有感受风寒湿外邪不同,存在气血阴阳不足,经络脏腑受损,辨证旨在辨明外邪,理清气血阴阳,区分经络脏腑。只有辨病、辨经、辨证三者结合,才能辨清病位所在、脏腑归属、经络定位、证候区别;才能分析寒热病性、虚实病势,从而准确辨证,明确立法;才能确定治疗方案,选穴处方,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10];才能既发挥传统针灸学理论指导,又兼收并蓄现代医学理论的优点,推动现代针灸学科的发展[11,12]。


参考文献:

[1]孙奎,黄学勇.魏福良运用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经验[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4(4):42-43.

[2]孙奎,黄学勇,魏福良.魏氏三辨取穴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安徽医药,2015,19(8):1487-1490.

[3]孙奎.魏福良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魏氏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

[4]李艳,吴耀持,范兴良,等.基于腋神经分布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肩臂痛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16,36(2):135-138.

[5]周娅妮,黄月莲,易光强,等.分经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6,36(6):587-590.

[6]李金牛,霍素坤,冷钰玲,等.脊神经定位诊断结合手三阳经循经取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功能及疼痛评分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2018,37(9):263-267.

[7]卢栋明,唐宏亮,王开龙,等.基于枢经理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3):625-627.

[8]李银花,王萍,黄移生.分经辨证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5例的疗效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3):331-314.

[9]支娜,司元红,陈云志,等.从经筋整体论治颈椎病的临床举隅[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8):1909-1910.

[10]王莹莹,陈虹,薛晓静.程莘农针灸临床归经辨证精要[J].中医杂志,2017,58(20):1724-1726.

[11]王木杉,古英.关于经络辨证思想在针灸临床疗效方面的思考[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40(9):93-94.

[12]刘刚刚,赵怡蕊.几种常见针灸辨证思路应用探讨[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9):1-2.


孙奎.魏福良采用辨病、辨经、辨证取穴治疗颈椎病经验[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9(05):39-41.

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基础)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24号);全国名老中医专家魏福良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2〕149号).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山东中医杂志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杂志

期刊人气:219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山东中医药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

出版地方:山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0257-358X

国内刊号:37-1164/R

邮发代号:24-044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