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优势分析

  2021-05-14    6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作为智能制造、自动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器人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陆续开设了机器人专业,但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是机器人专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有利于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本文就当前机器人的背景进行分析,阐述机器人相关人才的培养现状,最后提出合理的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为中职机器人教育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 关键词:
  • 中职学校
  • 人才培养模式
  • 智能制造
  • 机器人
  • 自动化技术
  • 加入收藏

1、引言


机器人是我国高端制造业的代表。但机器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不足直接影响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中职学校应当构建合理的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对接机器人的工作岗位[1]。本文以机器人岗位人才需求为导向,探讨中职机器人人才培养模式。


2、背景分析


根据不同使用场景,机器人可以分为工业与服务两种机器人[2]。工业机器人以外的都属于服务机器人。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技术更新换代加快,服务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销量逐步提升。

服务机器人应用范围很广,未来极有可能成为家庭生活的标配,市场潜力巨大。在我国,服务机器人的应用才刚刚起步,渗透率不高。随着服务机器人的普及,机器人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保养以及机器人销售等岗位将出现人才紧缺的情况。


3、人才培养现状


通过对企业人员进行访谈,发现企业对中职学校培养的机器人专业毕业生满意度不高。根据多家企业反映,招聘的中职毕业生无法胜任相应的岗位需要,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甚至不能称之为应用型人才。

从访谈结果得知,企业不喜欢中职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中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有待提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相比具备的专业技能,企业更看重中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但部分中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比较差,甚至连基本的爱岗敬业都达不到要求。

(2)中职学校的机器人专业毕业生对机器人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的掌握,都远远达不到机器人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例如这些毕业生存在技能操作不熟练、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不足、不能够理论结合实践、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欠缺、团队精神不足等问题。这样就造成中职学校培养的机器人专业学生毕业后不能胜任岗位的需要,不能达到企业的规定要求。

(3)机器人专业学生所学的知识不符合企业的实际岗位需要,甚至滞后于机器人最新技术的发展。学生所学的机器人专业知识不符合企业的要求,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直接上岗,必须通过培训后才能上岗。这对企业来说费时、费力又费财。

在对有关机器人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企业需要中职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设备操作、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和沟通、协调能力。因此在中职机器人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始终把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向与产业需求进行对接。


4、人才培养模式


面对机器人产业的迅速发展,解决当前中职机器人专业人才供给侧与企业需求的矛盾是中职学校的使命。为了加快中职机器人专业建设的步伐,使得培养的人才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中职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应当开展校企合作。

中职教育“但求适应社会需要”,人才培养始终要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因此,中职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以符合企业标准及社会实际需要为导向。定制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将企业标准和企业文化及时整合到教学过程中。从培训目标的制定、课程体系的确定,到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应充分考虑企业的人才需求,为企业输送有用的人才[3]。

4.1 培养目标的确定

机器人企业需求较多的工作岗位是机器人操作、装配、调试、维护保养和销售等。企业希望中职学生无须岗前培训,就能直接上岗进行设备操作、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并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当前,中职机器人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主要是机器人相关的一线技术岗位。企业认为中职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操作能力、现场解决问题能力、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大多数公司仍需要对新招员工进行岗前培训,然后才能开始工作。同时,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团队合作和专业能力在员工的职业生涯中同等重要,都是必不可少的。

4.2 校企合作

中职机器人专业的开设时间较短,机器人专业教学的教师较少,尤其是缺乏机器人实训指导教师。因此,中职学校可以开展机器人相关公司的校企合作,从机器人公司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辅助教学,同时定期组织专业教师进入公司进行机器人相关技术的实践学习,以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

4.3 课程体系的确定

中职机器人专业教学要结合企业的工作岗位,将机器人公司的典型工作任务提炼为学生的学习任务[4]。根据提炼的学习任务合理设计课程与实训,以提高学生的机器人专业能力,

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方法。通过对相关机器人公司的研究,分析机器人工作的典型任务,掌握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4]。将其概括为企业所需的专业行动领域,并遵循教学理论和学习规律以及中等职业学生的知识,完成学习领域课程的转换,构建满足机器人企业实际工作任务要求的课程系统。

中职学校机器人课程可以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实训课程。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4.4 教学模式及方法的选择

从课堂教学上看,目前较多的中职学校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专业知识,导致学生缺乏独立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他们更喜欢动手操作,互动性强的课堂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学生对机器人课程的课堂教学总体不太满意。

通过分析中等职业学校机器人专业的特点,根据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思维导图、翻转课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方法。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完成一系列的机器人专业课程项目任务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机器人岗位的必备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

4.5 教学模式及方法的选择

中职机器人技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中等职业教育机器人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包括“双重师资素质”和“双重师资结构”两个方面。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储备和较高的专业教学能力[5]。另一方面,通过定期进入与机器人相关的公司进行企业实践,可以了解公司的生产任务和工作流程,了解公司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并及时调整和改进学校的教学工作。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利用机器人专业知识解决公司实际问题。

4.6 教学模式及方法的选择

以合作企业的工作需求为核心,以课程设置为核心,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用过程评价代替理论考试;三维(态度和情感、价值观和秩序概念、知识和能力)评估取代传统的考核方式;用多方(教师、企业专家、小组)考核代替教师的单方面考核;用多个指标(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交能力)代替传统的单一指标。


参考文献:

[1]刘峰善,高赛.服务于智能制造的中职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科技创新导报,2017,14(30):211-212

[2]李伟.智能制造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探析.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8):46-51

[3]王骏明.工业机器人专业校企深层次合作的探索与实践.中外企业家,2015(20):153,155

[4]姚文铃.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州,2018

[5]黄见山,丘琰.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中职物流专业教学模式优化.现代职业教育,2017(02):70-71


文章来源:池毓森.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福建电脑,2021,37(05):178-180.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现代职业教育

期刊名称:现代职业教育

期刊人气:1465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山西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地方:山西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2096-0603

国内刊号:14-1381/G4

邮发代号:22-382

创刊时间:2015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