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师范生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化刍议

  2024-03-06    1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化作为一种集精神与实践于一体的情感实践活动,对提升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实效性,增强师范生理想信念的获得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通过调研,并在对师范生爱国主义教育仪式进行全面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提升供给侧、激活需求侧、营造环体侧3个方面入手,构建师范生爱国主义教育仪式供需链系统。

  • 关键词:
  • 仪式化
  • 师范生
  • 思想政治教育
  • 爱国主义教育
  • 精神气质
  • 加入收藏

一、引言


仪式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集体性价值表达,聚合了人类的精神与实践行为,是个体与集体之间情感联系的中介环节,其常常以文化表演与象征性符号的形式展现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和世界观。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讲“礼”重“仪”的优良传统,在当今仪式仍具有传承民族集体记忆、构建集体认同的重要功能。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要充分利用并诠释好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解释世界的特殊方式,将爱国主义教育仪式贯穿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尤其是师范院校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教师深厚的家国情怀,发自内心地爱祖国、爱中国共产党,将通过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广大学生。《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注重运用仪式礼仪,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1]。如何运用好仪式礼仪这种有效载体和手段,让年轻的心灵时时受到爱国情感的洗礼是师范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作为一种集精神与实践于一体的情感实践,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从情绪感染视角来看,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是集真的感知、善的感触、美的感召、爱的感悟于一体的共情状态,彰显了仪式共情的文化之美、人性之美,让人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受到仪式表达的美的感召和感染,并进一步增强以仪式中的具象作为人生的信仰与追求的自觉性。从过程哲学视角来看,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是情之渲染、志之熏染、行之习染、德之印染过程的统一,这一阐述强调从人的心理结构层面,揭示爱国情感由知到行的转化历程,具有系统性、阶梯性、内源性、耦合性的文化表征。概言之,爱国主义教育仪式体现了人性真、善、美的有机统一。师范院校通过仪式主体在参与过程中的价值辨识、主体共鸣、角色再塑、行为认同的不断转化与内化,强化对师范生的价值引领和行为规范,使师范生进一步坚定从教初心,到边远地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做新时代文明乡风的塑造者,振兴乡村教育的“大先生”。


二、师范生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化的价值意蕴


师范院校“运用仪式礼仪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实现情感激励、方向保障、行为示范等功能”[2]。爱国主义教育仪式作为经由情感的重复印染到个人信仰的渐生形成的一种实践活动,可以使师范生体验到穿越古今的爱国之民族情感的再塑、深化及升华与认同,并逐渐内化为自觉的价值追求与责任担当,这种仪式教育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实效性,增强师范生理想信念的获得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新时代让有爱国情怀的人讲爱国的重要体现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爱国情怀的人讲爱国”是师范生师德养成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体现。作为未来师资人才的重要储备力量,师范生自身对祖国热爱的深厚程度将会对未来几代青少年成长产生正辐射效应。而爱国主义教育仪式这一聚合了人类集体意识的情感实践活动,承载着中国人坚定的民族信仰与深厚的爱国情怀,凝结着中华文明的基因血脉,能够唤醒爱国情感,让师范生在感同身受的共享时空中受到感染和激励,不断增强民族意识,深化对自身职责与身份的认同。作为“信仰的依托、文化的命脉和精神的象征”的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充满着深厚的爱国道德感召力,其产生的移情效果会在师范生心里种下爱国荣校、乐教爱生的种子,并在不断的学习中萌芽,进而长成参天大树,激励他们在未来的教师生涯中担负起教书育人使命,主动将爱国、强国、报国的情怀和信仰播种到学生心间。师范生从教以后,通过充满激情和说服力的浸入式教学,将爱国主义教育仪式贯穿教育教学始终,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断激发仪式参与者盈满心怀的爱国情感,由爱国情、强国志再到报国行,让学生自觉按要求规范和校正自身行为。

(二)是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厚植师范生爱国主义情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培养师范生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关系到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有效实施。作为一名未来教学主导者,师范生应具有爱国的情怀和担当,自觉将爱国主义教育仪式与一体化的思政课相结合,让爱国情怀与年青的心灵同律动,这是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内在要求和落实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需要。“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塑造着中小学教师基本的素质、风格和特性,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对师资的培育起着初始化的重要作用”[3],教育仪式作为一种情感唤起与思想凝聚的集体实践活动,应精心设计活动流程与展演环节,打造“入学”“在学”“毕业”全过程育人,让师范生在情感认知上实现共情共鸣、在思想境界上得到熏陶升华,这对其未来从教生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师范院校应积极探索仪式文化所承载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注重象征性符号运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感染力,并在合适契机拓展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厚植师范生爱国情怀,进一步强化师范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未来培养出的人才是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是师范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发展的现实载体

面对西方妄图以形式多样的资产阶级思潮侵蚀我国青少年的严峻局面,师范高校必须强化师范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因为他们是未来的育人园丁,不仅是青少年的句读之师,更是青少年的人生导师,是对青少年产生重要影响的人。因此,可让师范生在仪式共情的参与过程中强化集体记忆的生成,不断激发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受到仪式传递的价值观影响,进一步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这对师范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意义重大。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是强化师范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其爱国主义典仪文化“参与—共赏—认同—获得”的持续性现实表达,通过象征性符号的展示对参与者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使仪式显化为具有隐喻意义和充满象征之林的育人载体。同时,应进一步强化教育仪式的实践领域和感染力,使师范生时常处于仪式的时空环境中共同体验并不断强化仪式内容,不断弘扬和渲染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师范生更加坚定地树立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为人民服务理念,从而让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价值追求成为新时代师范生勇毅前行的人生坐标和持续奋斗的信仰共识。


三、师范生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化的现实考察


为了全面了解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对师范生产生的影响,课题组于2022年5—7月深入湖南师范大学、衡阳师范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长沙师范学院等8所师范院校,采取判断抽样的方法对1 812名师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发现,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在培育师范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师范生对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活动的态度总体比较积极,但深入性有待提高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活动的参与主体是学生群体,因此,师范生对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活动的态度直接反映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调查数据显示,72.86%的师范生认为仪式活动对涵育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很有意义”,而认为“意义一般”和“没有意义”的比例分别是25.73%和1.41%。在问到“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活动开展的必要性”时,65.65%的师范生表示“很有必要”,31.72%的师范生认为“一般有必要”,还有2.73%的师范生认为“没有必要”。在问到“对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文化了解程度”时,仅有8.37%的师范生选择“非常了解”,而33.22%、39.30%、19.12%的师范生分别选择了“基本了解”“了解一些”和“不了解”。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绝大部分师范生对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活动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但对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文化了解的深入性还有待提高。

(二)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活动形式比较丰富,但内容有待优化

要让师范生将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仪式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并有吸引力,但需注意的是,如果仅仅为了追求活动形式的丰富性而忽视活动内容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取的。调查数据显示,当问到“你们学校举办过哪些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活动”时,选择升国旗仪式、开学毕业典礼、表彰颁奖典礼、重大纪念庆典活动的师范生比例分别是86.87%、87.58%、77.62%、66.52%;问到“你所在的学校对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活动的重视程度如何”时,33.92%、61.15%的师范生分别选择了“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问到“你认为在仪式活动中哪种因素对教育效果的影响最大”时,40.70%的师范生选择“仪式内容”。由此可以看出,师范院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活动的形式是比较丰富的,但在仪式活动的准备阶段,应注意既要重视以多样的形式吸引师范生,又要注重丰富教育内容的内涵。

(三)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活动形成了一定的爱国氛围,但主体共鸣性不强

浓厚的爱国氛围是孕育爱国主义情感的最佳摇篮,其中,校园的文化环境会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目前,师范院校利用校园广播、校园微网、校园文化活动、宣传栏、黑板报、标语、横幅等方式为师范生营造了一定的爱国氛围,但在问到“你认为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活动应该从哪些方面改进”时,有70.04%的师范生选择“仪式内容”,67.70%的师范生选择了“仪式现场氛围”,65.55%的师范生选择“仪式形式”,这说明师范院校举办的各项活动虽然营造出了一定的爱国氛围,但还未能完全与师范生产生情感共鸣;在问到“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活动存在哪些问题”时,有47.10%的师范生认为“学校举办的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活动缺乏感染力”,这说明师范院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活动过程中,没有完全做到以师范生获得共情为突破口,情理结合有待加强。

(四)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活动的教育功能已显现,但师范生践行性略显不足

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其通过仪式共情的育人实践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将爱国情感植入学生内心深处。调查数据显示,84.05%的师范生认为“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活动能构建道德认知,培育爱国情怀”;75.68%的师范生认为“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活动能约束学生行为,塑造良好习惯”;79.03%的师范生认为“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活动可以进行情感教育,促进集体认同”;59.03%的师范生认为“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活动可以滋养情趣,提升审美能力”。但对于“你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活动中经常扮演的角色”问题,有67.58%的师范生选择了“观众”,而选择“志愿者”和“主动参与者”的比例分别是21.32%、11.10%。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活动的教育功能得到了众多师范生的肯定,但主动参与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活动的师范生却不多,大多数师范生只充当旁观者,其爱国主义教育的践行性略显不足。


四、优化师范生爱国主义教育仪式供需链


新时代,师范院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所面临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供给与需求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出现了供给错位、越位或不到位的问题。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不断从供给、需求、环体等方面发力,持续打造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共同体”,形成规范性的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教育供需链,为师范生爱国主义教育提质增效。

(一)提升供给侧

仪式的供给质量是教育效果的关键,因此,要提升师范生爱国主义教育仪式获得感,应从供给端下功夫,从仪式准备、展演、宣传3个基本环节入手,形成系统有效供给。第一,做好规范性设计。一项仪式活动能否有效深入学生心中,激活他们的情感共鸣,首要的就是做好顶层设计工作,要从参与主体的认知能力和思想情感要求出发,使仪式既符合庄严神圣的要求,又能将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内容融入其中,使参与者在仪式营造的文化场域中受到感染与激励,切身体会到仪式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不能直接被感觉到的信仰、观念、价值、情感和精神气质变得可见、可听、可触摸”[4]48。第二,强化程序化安排。按照规范的程序开展教育活动是基本要求,但要求仪式程序不能过于烦琐冗杂,又要主题鲜明,层次分明,有特色,不死板,有吸引力。因此,师范院校可将“仪式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形成统一、简洁、明晰的仪式流程和活动体系”[5],自觉把仪式中传达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时代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出仪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第三,重视象征性符号的运用。运用好象征性符号是教育成效的重要保证,无论是重大主题纪念活动,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还是校园日常政治生活仪式,都要求运用好场景、语言、音乐等象征性符号,让师范生在充满震撼性元素的时空环境中得到熏陶,体验到强烈的情感共鸣,并在不断重复的规范化展演中得以强化,从而自觉将爱国情感上升为自身的价值追求。

(二)激活需求侧

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就是“由特定文化所规定的,由一系列符号聚合起来的,具有目的性、规范性、组织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操演系统”[6]。仪式设计者要遵循人的情志发生转化规律,强化仪式主体感染触动、情感升华、价值内化和灵魂塑造的过程,着重激活学生的内在需求,让爱国主义获得大学生认可。第一,提升仪式主体参与认知度。师范生对仪式的认知及参与积极性是影响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师范院校可通过思政课,以及各类课程、校园文化活动、校园媒体、网络等载体让师范生全方位了解和感受仪式的重要性及仪式的或庄严或隆重或神圣的氛围,在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中,启迪师范生对参与仪式的热情及兴趣。第二,提升仪式的文化渲染程度。师范院校应针对当前一些爱国主义教育仪式中存在的“例行公事”或“形式主义”的倾向,在仪式活动的计划、准备、宣传及实施等环节中,围绕教育内容,运用语言、声音、行为、色彩等象征性符号,通过“运用夸张、比喻、表演等艺术形式和手段增强艺术渲染性”[7],引导师范生在感同身受的仪式渲染中自觉见习,并生发出无意识的正向集体情绪。第三,提升仪式的爱国情志激发度。W.特纳(W.Turner)曾指出:“仪式能够在最深的层次揭示价值之所在……人们在仪式中所要表达出来的,是他们最为之感动的东西”[4]215。爱国主义教育仪式要运用象征性符号创造情感激发的时空情境,让师范生主动沉浸在庄重神圣的氛围中,体验仪式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进而引发强烈的群体情感共鸣。

(三)营造环体侧

生活需要仪式感,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提升爱国主义教育仪式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要注重对仪式文化资源的挖掘,提高宣传力度,强化责任意识,营造网络和日常环境熏陶的浓厚氛围。第一,要注重发挥传统和现代“节日效应”。“充分利用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和国家宪法日等重大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快闪”、主题宣讲和大合唱等活动,引导大学生在活动中表达爱国之情。”[8]师范院校要主动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中汲取营养,挖掘出具有现代推广价值的内容,引导师范生在集体共享的时空环境中不断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及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第二,要在宣传及营造氛围方面下功夫。师范院校要充分借助现代大众传媒特别是新兴媒体,加大力度宣传各种爱国主义教育仪式,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强化教育效果。一方面,可利用现代网络平台对国庆典礼、大型纪念仪式等进行网络直播;另一方面,可利用校园微信公众号将学校的各种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如入党宣誓仪式和开学、毕业等典礼仪式传到网络上,进行网上互动直播。这样既拓宽了仪式教育的范围,又使师范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仪式的熏陶。第三,要在管理方面明确责任。通过强化仪式责任管理,增强仪式教育效果。师范院校可运用多种形式开辟教育渠道,将爱国主义教育仪式纳入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中,设立相应的权重系数,促使各个学院及师范生重视仪式教育,同时,把握并运用好仪式这个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契机,搭建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共同体”新平台。


五、结束语


作为一种凝聚人类独特情感与价值于一体的实践教育活动,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持续地引导师范生在共同体验的时空中不断接受、感悟和提升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师范院校要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充分利用好重大纪念日、节庆日,以及校本庆典表彰仪式等契机,不断创新仪式教育形式,充实仪式教育内涵,让新时代师范人才在充满爱国情怀的校园氛围中得到熏陶,使师范生深藏于内心的爱国情感由点点星火形成燎原之势,变成师范生自觉的价值追求和行动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9-11-13(6).

[2]赵海丰.运用仪式礼仪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6(3):65-70.

[3]杨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师范院校的优势、定位和着力点[J].社会主义论坛,2023(8):37-39.

[4]维克多·特纳.象征之林:恩登布人仪式散论[M].赵玉燕,欧阳敏,徐洪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5]张智,马琳.仪式礼仪: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J].思想教育研究,2019(4):118-122.

[6]司忠华.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37.

[7]黄岩,穆佳玮.高校仪式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及其实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6):109-114.

[8]满宠.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76(2):10-12.


基金资助:2021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三全育人’文化场中师范生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化研究”(XJK21AGD007);


文章来源:刘晓霞,关冬松.师范生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化刍议[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03):14-1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期刊名称: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期刊人气:505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黑龙江大学

主办单位:黑龙江大学

出版地方:黑龙江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2-4107

国内刊号:23-1064/G4

邮发代号:14-329

创刊时间:194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