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亚低温环境下盐酸纳洛酮注射液用于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4例按抽签法分为对比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2例。对比组给予亚低温环境下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另予以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清检测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各血清检测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不同时段预后效果评分均优于对比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 亚低温环境下盐酸纳洛酮注射液用于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重症颅脑损伤是脑外科常见的危重症。亚低温环境对脑部血流状态具有调节效果,可降低脑代谢,从而保护脑组织。本文探讨亚低温环境下盐酸纳洛酮注射液用于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6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均符合《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指南》[1]中的诊断标准,基线数据齐全,评估意识障碍分数为3~8分,患者及家属知晓并签订协议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恶性肿瘤、传染性疾病、血液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心肝肺肾等严重病变、丧失自主呼吸能力、双侧瞳孔散大、凝血机制异常、精神障碍疾病、药物过敏史、中途退出或转院者以及孕期、哺乳期女性。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对比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2例。对比组:男26例、女6例,年龄20~68岁、平均(35.16±2.7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9.2 h、平均(6.31±1.82)h,致病原因:车祸伤16例、钝器损伤9例、高处坠落7例;试验组:男24例、女8例,年龄21~69岁、平均(35.24±2.6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9.4 h、平均(6.35±1.85)h,致病原因:车祸伤18例、钝器损伤8例、高处坠落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通过亚低温治疗仪调控患者体温,使其保持体温在32~35℃的情况下接受治疗。对比组给予抗感染、调节颅内压、对症处置、机械通气、氧疗、营养神经、调节水电解质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另予以盐酸纳洛酮注射液静脉滴注,剂量为0.3 mg/(kg·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随访3个月。
1.3观察指标
(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两组的血清蛋白(S100-B)、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指标。(2)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命体征平稳,意识障碍等症状消失为康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但存在中度残疾为显著;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存在重度残疾为好转;患者处于植物状态或死亡为无效。总有效率=(康复+显著+好转)/总例数×100%。(4)采用格拉斯障碍评估表(GCS)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1、2、4周及3个月的预后效果,满分为15分,分数与预后效果成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清检测指标比较
治疗前,试验组和对比组的S100-B分别为(2.32±0.63)、(2.36±0.51)μg/L,MMP-9分别为(93.31±11.18)、(93.07±11.37)μg/ml;治疗后,试验组和对比组的S100-B分别为(0.75±0.26)、(0.94±0.23)μg/L,MMP-9分别为(28.14±4.78)、(31.27±4.46)μg/ml。两组治疗前的S100-B、MMP-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S100-B、MMP-9均低于对比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96、2.708,均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胃肠不适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对比组:肾功能损伤2例、胃肠不适6例、肝功能损伤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13%。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比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9,P<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康复12例、显著9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3%;对比组:康复9例、显著7例、好转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5.63%。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1,P<0.05)。
2.4 两组不同时段的预后效果比较
试验组治疗前、治疗1、2、4周及3个月的GCS评分分别为(6.45±0.86)、(9.86±1.15)、(11.79±1.27)、(13.02±1.31)、(13.86±1.05)分,对比组分别为(6.32±0.92)、(9.15±1.24)、(10.13±2.43)、(12.18±1.43)、(12.97±1.12)分。两组治疗前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2、4周及3个月的GCS评分均高于对比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5、3.425、2.450、3.279,均P<0.05)。
3、讨论
当颅脑出现严重损伤时,脑中阿片肽指标会升高,且循环会受到抑制,从而导致全身处于低灌注状态,继而造成其他系统与器官损伤,加重病情。亚低温环境能够调节脑部血流状态,抑制机体形成氧自由基反应,可保护脑功能。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可穿透血脑屏障与阿片受体结合,抑制β内啡肽刺激脑部中枢神经体系,改善脑部缺氧症状;该药物还有抗脂质过氧化、控制氧自由基合成的效果,可保护脑组织细胞功能。有研究指出,亚低温环境下常规治疗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可有效控制颅内压,减少血压及呼吸异常等事件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本文结果显示,试验组各血清检测指标均优于对比组,说明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能够降低炎症反应,抑制病情恶化。分析原因为盐酸纳洛酮能够拮抗阿片受体,抑制β内啡肽毒性,保护APT酶的活性,发挥稳定脑组织细胞膜、促醒中枢神经、改善兴奋呼吸循环的效果。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比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分析原因为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对人体损伤小,可降低颅内压,在亚低温环境下使用该药物,可更好地保护脑组织功能,提高临床疗效。试验组治疗后不同时段的GCS评分均高于对比组,说明亚低温环境下应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的效果佳,前者可阻止脑损伤进展,后者具有修复脑损伤的作用,两者联合能够刺激脑神经体系,减轻意识障碍。
综上所述,亚低温环境下盐酸纳洛酮注射液用于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抑制病情恶化,改善预后,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高亮.美国第四版《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指南》解读[J].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17,3(6):321-324.
文章来源:王春鹏.亚低温环境下盐酸纳洛酮注射液用于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效果[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4,41(06):639-641.
分享:
目前,高能量损伤造成皮肤软组织的严重损伤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临床上常采用皮瓣移植来修复创面,取得了不错效果。但对于特殊部位严重的软组织缺损,特别是足跟部皮瓣移植联合石膏固定可造成皮瓣受压,进而导致皮瓣坏死。足跟部创面皮瓣移植术后通常因无感觉,容易发生压疮,导致皮瓣因受压而坏死。
2025-05-06酸烧伤是患者身体部位接触酸制品而造成的局部组织脱水、蛋白质变性疾病。酸烧伤可造成剧烈的局部疼痛,导致烧伤部位凝固性坏死[1]。且酸制品的浓度越高,烧伤程度越严重。深度酸烧伤后,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以保证残余的上皮组织、皮肤附属结构再生,促使创面尽早愈合,降低创面感染发生率[2]。
2025-04-24股骨转子下骨折多由暴力大的创伤所致,骨折移位明显,且多为粉碎性,术后较易出现内固定不牢靠甚至失效、髋内翻、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等情况。2021年6月~2022年12月,我科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联合钛缆治疗26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2025-04-22多发伤是指在单一致伤因素打击下,出现多个解剖部位或器官的损伤,多因交通事故、生产安全事故等导致,虽然严重多发伤仅占全部创伤的3%~5%,但因其损伤累及机体多部位,伤后各类休克高发,使其救治难度大、死亡风险高[1-2]。而常规传统急救模式救治效率低,专科医师缺乏整体急救理念,救治效果不理想。
2025-04-10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通过切除脱垂的子宫,从根本上解决了子宫脱垂问题,缓解了患者因子宫脱垂导致的腹部坠胀、腰骶部酸痛等不适症状;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其常伴随诸如手术视野受限、出血量可能较大等问题,部分患者术后仍受盆底功能障碍残留症状所累,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不高[1]。
2025-03-25骨折发生后若未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对后续疾病康复产生消极影响。临床对四肢骨折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治疗原则为恢复患者的骨连接,常见包括石膏托外固定、闭合复位、夹板等,虽然能达到一定效果,但患者恢复效果不理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导致骨折愈合不良、延迟等[2]。
2025-03-20多发肋骨骨折(MRF)是较为严重的胸部创伤之一,尤其伤 情 严 重 的 MRF 患 者,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避免患者死亡。然而,MRF术后因长期卧床等因素,会导致血 流 减 慢 或 血 液 高 凝,极 易 引 发 深 静 脉血栓(DVT),进 而 造 成 肺 栓 塞,严 重 时 甚 至 发 生 死亡。目前,临床 DVT 诊断的金标准为深静脉造影,其操作过程较为复杂。
2025-03-18瞳孔散大是重型颅脑创伤的主要临床特征,重型TBI患者术前继发瞳孔散大,通常表明患者已经存在神经功能损伤,且有脑干受损的风险[2]。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基于此,本研究探讨重型TBI术前继发瞳孔散大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优化治疗方案。
2025-03-14重型颅脑外伤具有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的特点,若未及时降低颅内压(ICP),会导致患者病情迅速恶化,引起脑疝或死亡,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或特重型颅脑外伤的常用方法,虽可降低ICP和缩短住院时间,但术后易发生脑膨出或术区血肿,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2]。
2025-03-04创伤性脾破裂是由车祸、坠落等外力暴击导致的脾脏破裂,可引起出血、上腹疼痛等症状,并可伴有心慌、血压下降、心悸等情况,病情进展快,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可造成出血性休克,从而增加患者死亡风险[1-2]。创伤性脾破裂治疗的首要目标为止血,并尽可能地保留脾脏。
2025-02-21人气:18580
人气:16708
人气:16059
人气:15609
人气:1533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期刊人气:1762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吉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5-9141
国内刊号:11-9360/R
创刊时间:201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