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教师信息化教学力在中国路径的提升路径研究

  2020-12-10    13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在新冠病毒肆虐期间,我国率先实施“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将疫情对教育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其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对我国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践进行系统化梳理研究,并探讨再提升方向。研究表明,新世纪以来,我国统筹设计了行之有效的四大路径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持续提升,每一路径都彰显了统筹规划、顶层设计、专家引领、标准先行、系统组织、与时俱进的特色;智慧时代要实施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的战略转型,重点提升教师在虚实双重世界对学生进行知行创一体化培养的能力、综合新技术变革教育的能力以及适应新时代需求转变角色的能力,真正实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化提升。

  • 关键词:
  • 中国经验
  • 信息化教学能力
  • 教育信息化
  • 教育改革
  • 教育现代化
  • 加入收藏

2020年新冠病毒以无比凶猛之势肆虐人类,打乱我国的正常教学秩序。“病毒肆虐,教育不能中断”,为了既保护广大师生的健康与生命安全,阻断新冠病毒传播链,又保障教与学的进行,我国在全世界率先部署全国范围的“停课不停学”,打响了在线教育保卫战。广大学生居家在线学习,保证了学习不间断,将新冠病毒疫情对广大学生学业的影响降低到了最低限度。2.7亿学生能够成功居家学习,成为人类教育壮举,这其中我国自从2000年起实施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战略以及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功不可没。我国过去擅长实体课堂教学的1700万教师,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的号召,整体转换为在线教师。这种高水平的整体角色转变,得益于我国持续高度重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战略的实施,关键靠教师,核心是教师要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因此,在进入新世纪以来的20年间,我国始终将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重要工作谋划和推进,相应形成了一整套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政策、策略、路径和措施。然而,我国相对缺少对全国层面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实践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化研究,同时缺少如何在新时代再提升的系统研究。为了更好地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验宝库,更好地弘扬中国经验,更好地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科学实现,本文对我国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经验进行研究,并探讨新时代再提升的问题。

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与社会观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20世纪末以来党和国家的教育文件、国家级报刊有关全国层面的教育创新实践报道,回顾研究我国21世纪以来教育信息化以及教师工作的创新实践,研究20年来教师提升的各类举措、方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提炼、转化。研究发现,我国在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方面的举措,可归纳为四大路径。下面先以分析四大提升路径为主线,总结经验,归纳、提炼特色,然后探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时代化再提升的方向。


一、以培训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力持续提升


(一)面向基础教育教师的全员培训提升

对教师进行全员的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培训,我国谋划早、决策层次高,且与时俱进。国务院在1999年初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要求,“中小学专任教师及师范学校在校生都要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时隔数月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将此要求进一步拓展,提出教师要“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中小学专任教师以及师范学校在校生都要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这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文件表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力——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能力提升。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推动着社会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的进程,相应地使人们的学习越来越趋向数字化学习、多媒体学习和网络化学习,而这三种学习在初出现时对所有教师而言,与学生一样都是“新手”。只有首先适应并善于数字化学习、多媒体学习和网络化学习,才能用数字化手段、多媒体手段、网络化手段更好地教学生用数字化手段、多媒体手段、网络化手段学,数字移民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教导数字新生代的学生。而要让广大教师在紧张的教学和繁忙家务之外抽出大量时间自主学习提升数字化教与学、多媒体教与学、网络化教与学等能力,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在我国1700余万的各级各类专任教师群体中,中小学教师占比最高,多达1300万人,而中小学教师原有的专业背景基本是文科和理科,缺少技术和工程学科背景,要他们自主学习提升信息技术并将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到很高水平更为困难,因此国家特别重视数量庞大的中小学教师群体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问题,为此设计专门化的培训,而且设计了循序渐进、与时俱进的多轮培训:2004年国家启动首轮全员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2013年国家启动第二轮该方面的全员培训——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简称“提升工程”),2019年国家启动第三轮相关全员培训——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全员培训一轮紧接一轮,且每一次培训都经过周密设计。

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我国首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为开启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培训做了基础性准备。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全员培训,是在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由起步建设期转向应用发展期的转折关头启动的,适应了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转型发展的需要。

第二轮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全员培训,采纳了首轮培训中好的做法,在三方面又有大的变化:一是将培训目标进化为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教师终身学习;二是提出了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和转变学习方式这两种不同的要求;三是基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划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评估与诊断、组织与管理和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是在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2.0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能力以及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变革力、教学创新力等逐步发展成为智慧时代教师的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展开,与第二轮全员培训相比,变化很大,主要改变包括培训范围由中小学教师拓展增加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确定了通过培训基本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以及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的培训目标;提出充分利用新技术开展教师研修伴随式数据采集与过程性评价,以提高测评助学的精准性。

对于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的培训,除了以上三轮全员培训外,还有多种专项的培训,以及在“国培计划”中还专门设有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

进入新世纪以来,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从少数人掌握技术为多数人教学服务,向所有的教师掌握技术为自身教学服务的发展[1]。我国对于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使广大中小学教师适应了这种历史变迁的要求,使广大中小学教师由信息技术门外汉成长为了能从容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教师。

(二)面向高等学校教师的网络培训提升

我国对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另辟蹊径——运用平台思维,搭建网络平台,通过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网络平台向高校教师展示高校名家网络授课,从而使教师既学专业和学科知识,又能得到信息化教学方法的熏陶、体验,进行很好的实践和学习。

为提升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是让广大教师通过感受和体验多种模式的网络教学,以及名家大师的多媒体教学设计,而提升信息化教学的认知能力。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的平台上,提供了网络直播讲座、在线点播培训、同步集中培训、项目定制培训、专项培训等多种形式和模式的培训,并辅以新教师培训、优秀微课展示和试听展示课。在每半年公布一次的关于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计划的通知(或说明)中明确指出,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工作由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主持人、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等担任主讲教师。包括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家精品课程或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主持人在内的数以千计名家大师的讲座和交流,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等教育公平。

二是让广大教师通过感受和体验开展多样的网络学习活动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平台上的学习活动,除了正常的通过网络直播讲座、在线点播、试听展示课等视听学习之外,还提供有全国高校微课教学平台、资源分享、网络投票、作业互评、辅导答疑、主题讨论、高师社群、有奖征文等多种形式,设计有研修社区、专家工作坊和辅导员工作坊,让培训教师借助多种活动的学习与实践实现教学能力的立体化提升。此外,平台上还设计了专家在线、教学论坛、教育动态、个人中心、面授培训班等专栏或链接,以及设计了公众号、客户端等。

三是通过专门化的课程让老师学习训练后,直接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在平台上开设了信息化教学技术、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在线教学资源与学习工具等方面的课程和讲座,让高校教师能够直接学习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内容。平台上这方面的课程和讲座,数量多,质量高,适应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方位提升的学习需要。

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是我国利用现代化手段大规模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特色之举,在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方面,彰显了现代性和名师示范性的双重特点。该网络培训方式使教师提升具有灵活性和自主性,突破了学习时空限制,时时可学,处处能学,很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而且实时互动交流,保障了学习效果。


二、以竞赛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力创新提升


教育创新的主体是教师,而新时代的创新创造更多是基于最先进生产力——信息技术的创新创造。

教师的创新精神以及创造能力是需要激发的。以竞赛激发为抓手,再以榜样的力量带动,是我国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创造能力值得总结推广的好做法。进入新世纪,我国在全国层面上主要通过两种形式竞赛激发:一是职业院校的全国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二是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

我国在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方面,主要采用竞赛激发的办法,这与我国职业院校的特殊发展历程有关。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早,但一度发展停滞,导致职业教育的基础相对薄弱,教育信息化先天条件不足,而职业院校对教育信息化的需求又相对高于其他各类教育,因此我国对于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采用以赛促进、辅以培训的方式,其实质是通过竞赛激发信息化企业与职业院校加紧探索,形成好的案例给全国职业院校的教师以示范,从而实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快速提升,以信息技术为重要动力,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在全国形成广泛的影响,加速了职业院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源于2010年开始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2012年将其升级为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相应地将参赛对象由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扩展为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且比赛内容由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增加为包括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和网络课程比赛等赛项。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举办十年以来,对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教育信息化2.0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对教育方式方法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大赛2018年开始更名为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也是对时代发展的顺应。

早在上世纪末,我国就谋划以竞赛的形式促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相应在1998年开启了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且发展成为具有重要影响、面向广大教师和技术人员、覆盖各类教育的教育信息化重要赛事。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我国的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尽管早先十多年竞赛的名称未变,但是竞赛的项目不断与时俱进,竞赛的项目共有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教育资源应用案例、微课、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综合课例、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教学设计、学科主题社区、移动终端课件、精品开放课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ScienceWord教案设计、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案例、教师网络空间应用案例等若干种。2017年起大奖赛更名为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以使其能够更好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作用。


三、以国家级数字资源建设促进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教育信息化是前所未有的创新事业。对于高速发展的教育信息化而言,几乎所有教师都是新兵,如果在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方面大家齐步走,只能是缓慢前进,因此要有鼓励教师率先教学创新探索的制度设计。通过率先创新取得经验,然后再以典型的经验带动广大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过去20年,我国持续地开展国家级的资源建设,通过顶层设计,促进全国广大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在2003年、2004年、2006年,教育部开展教师教育优秀课程教材资源征集、遴选、展示活动,其优秀课程资源的主要形式包括网络课程,资源库(名师网课、课件库、案例库、试题库等),支撑网上教学的智能答疑、辅导及自动测评系统,以及相关的教师教育网站等,此活动推动了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教材资源的建设。2012年、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征集活动,征集的资源形式包括网络课程、名师课堂、多媒体素材资源、虚拟仿真系统,2014年开始实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简称“晒课”活动)。

在以上多种活动中,“晒课”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作用最为突出,其核心是让数百万中小学教师同台“晒课”,并评选数以万计的“优课”。截止2020年5月底已有2007.74万人次的教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晒课”,产生了140万堂“优课”。这两组数据表明,该活动既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又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很好提升。对教师而言,国家级平台展示具有强吸引力和极大的挑战性,激发了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活力,唤起了教师对教学的新追求,最大程度地激发了教师内生发展智慧。通过多种优质资源方式方法的启发,能够迅速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可在广大中小学教师中形成千帆竞发、力争上游、争先恐后、不断超越的喜人态势。

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同样持续开展的国家级数字资源建设促进了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力的提升和信息化教学力的提升。最早的为2000年启动的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后来陆续有2003年启动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2010年开始的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2011年启动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2015年启动的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2018年启动的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等等。这些国家级的数字资源建设都给建设者带来极大挑战性,建设过程和建设成果都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起到了显著的促进提升作用。无论是课程建设、专业资源库建设还是虚拟仿真项目建设,其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作用都是多方面的,而且对于广大教师而言,可以利用如此丰富的资源系统学习授课方法以及学习数字化资源建设。

不仅如此,教育部还专门组织建设了200门教师教育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直接服务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其中包括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设计与评价、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课程,这既可让高校教师在建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育信息化能力,又可通过建设的这些课程,让各级各类教师方便地学习提升学科知识水平和信息化教学能力。

持续多样的“国家级”课程建设,不断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到新高度,而且综合来看,形成了运用课程建设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中国特色:一是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的持续进化;二是让广大教师基于实践和再实践,不断提升经验和能力的制度设计;三是以典型带动一般的示范引领;四是善抓主要矛盾,持续围绕课程建设做大文章。因为课程的教育地位独特,它既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及基本依据,又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础保证,还是专业的根基。也正因为课程对于教育是如此重要,我国还通过组织微课大赛,促进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

2010年起教育部启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前面的国家级课程建设有同有异。“同”在专业教学资源库中包括课程,“异”在专业教学资源库中的课程是一个专业的全部课程,它的建设可以解决具体专业所有课程的在线学习,能够让专业的在线学习普遍化、普及化。对于广大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而言,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一是让广大教师学到着眼于专业整体建设所有资源,拓展了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范围;二是让广大教师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协同建设,提升了协同建设能力。

教育部实施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中国创造,不仅如此,其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方面,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对“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认识,都是着眼于对学生的影响,事实上该项目既促进了参与资源建设的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还促进了教学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同时因为其资源是公开开放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国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四、以多样课题类别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研究能力提升


要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带动作用,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实现教育教学创新,都需要科学的方式方法,这些都需要系统、深入的研究,因此信息化教学的研究能力,成为我国教师应该具备的时代教育素养,为此国家层面上开辟了多种通道,让教师以课题的形式开展研究,将研究和创新不断推向新高度。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研究能力提升的课题研究类型有:2001年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新增“教育信息技术学科”的学科类别。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中央电化教育馆开设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2011年起更名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2018年起,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息科学领域增设“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申请代码(F0701),支持用自然科学的范式、自然科学的手段研究解决教育创新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以运用自然科学研究成果来重构教与学体系,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2]。

以上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每一路径,都具有统筹规划、顶层设计、专家引领、标准先行、系统组织、与时俱进的共性特色,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之路。


五、新时代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力再提升


(一)新时代对教师信息化教学力提出更高要求

进入新世纪,我国通过平台支持、全员培训、竞赛激发、活动促进、专项建设、课题促进等综合措施,使全国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提升,成效显著,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交了漂亮的答卷。但是,我们既要看到已经取得的成绩,将好的做法进一步发扬光大,又要看到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的应用,只是教学平台的转换——由学校和教室转上网络和在线,一定程度上是工具、载体的转换,而且这对应对百年一遇的特殊情况、极端情况有用,如果在常态下并不能发挥很大的优势,为此,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并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小富即安”,而必须寻求战略转型,这种战略转型既在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普遍较高,更在于社会、教育、信息化、教师面对的多样的新情况、新形势、新环境,要求教师有更好的应对:

1.人类社会走向以创新创造为其最重要特征的智慧时代,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要导向能够更好地培养造就具有创新创造本领的学生。

2.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断渗透发展的作用累积,“互联网+”“人工智能+”正成为各行各业发展新趋势,新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变革教育将是教育的新常态,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要导向变革教育教学,以逐步实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的“要达成全方位创新”的要求。

3.教育信息化已进入2.0时期,要由过去“器”“术”层面发挥作用转向新增“法”“道”层面发挥作用,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要导向能够在运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在模式、方式方法方面发挥作用。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国教育信息化已接近无人领航的前沿区,要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导向教师有引领信息化教学创新的勇气和能力。

5.现代信息技术已为教师赋新能,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要导向教师能够将新赋能得到很好的释放与利用。

(二)新时代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方向

新时代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要向适应教育的三大变化方面努力:

1.由小规模在线教学向大规模在线教学的转移,即将工业时代教育的规模化优势与农业时代教育的个性优势在新的时代得到融合和放大,实现超大规模+高度个性化的教育与学习。如此的转移,要求教师进行重新的细化式分工。

2.由知识传承向知行创一体培养的转移。

进行知行创一体培养,要求教师首先是知行创三项全能,并在此基础上成为学生创新的激励师、设计师、协同师,而这些都要基于信息化条件,是教师必须具有的信息化教学新能力。

3.由信息技术应用向综合运用新技术变革教育的转移。

要让教师能够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AR/VR、3D打印等技术实施新时代的教学,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教师”队伍[3]。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方式方法的继承与发展

新时代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除了要向适应教育的三大变化方面努力外,还要采用多样的方式将前面总结的经验发扬光大:

1.不同的教育阶段间要互学互鉴。

如前所述,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方面,我国不同阶段的教育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方法,高等教育以网络平台培训为主,职业教育以竞赛激发为主,中小学以全员培训为主,事实上三类方式各有所长,不同教育阶段之间在该方面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2.在培训内容方面要快速应对。

我国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许多设计,是以五年计划为周期的,由于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与极具活力、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因此在能力提升方面的许多措施,要将周期缩短至2—3年,包括国家级的课程建设,同一规划最好过了2、3年就重新调整有关平台功能、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现在往往是第一、第二年建设是先进的,第三、第四年建设已经不合时宜了。

3.注意源头提升。

在中小学的全员培训中,不少地方的教师对培训的满意度不高,主要是对培训师的水平提出质疑,有的教师认为培训师的水平远远低于他们的水平,这是在未来培训中要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要建立对培训师的追踪考核机制,确保选择的培训师是水平非常高、能力非常强、能对被培训教师以示范引领作用。要注意树立培训师典型,让培训师学有榜样。典型的高度决定事业的高度,典型的境界决定学习者的境界,无典型将难以激发到达很高的境界。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全员培训已进行若干年,但是在国家教学成果奖中运用信息技术变革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成果很少,与培训没有立起很高的标杆不无关系。


参考文献:

[1]王丽娜.探讨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创新之路——第16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6):35-40.

[2]陈丽,郭玉娟等.新时代信息化进程中教育研究问题域框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1):40-46.

[3]陈琳,陈耀华.智慧时代中国教育现代化特征论[J].中国电化教育,2020,(7):30-37.


陈耀华.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力的中国路径及优化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20(12):99-10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电化教育

期刊名称:中国电化教育

期刊人气:237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央电化教育馆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6-9860

国内刊号:11-3792/G4

邮发代号:2-107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