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宫腔镜下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性保温措施护理干预的影响,以探讨该手术患者有效的保温方法,保证手术安全及预后。方法 纳入2022年9月—2023年12月收治的宫腔镜下手术患者96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常规保温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保温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数据情况:手术前10 min及手术结束时患者的肾上腺素(AD)以及去甲肾上腺素(NE)、心率(HR)等应激反应指标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情况。结果 手术前10 min,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AD、NE、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8%,低于对照组的1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9 1,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92%,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7 7,P<0.05)。结论 宫腔镜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性保温措施护理干预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可改善患者手术应激反应,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的安全,还可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应用价值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宫腔镜下手术是临床比较常用的手术,手术视野好,效果佳,创伤小,临床应用广泛[1-3]。在妇科中应用宫腔镜手术较多,具有一定优势,但手术中需进行大量灌注,引起患者子宫内膜血管收缩情况,容易出现术后低体温、寒战等并发症,对术后患者的恢复不利,故而需积极做好宫腔镜下手术患者保温干预[4-6]。综合性保温措施在宫腔镜下手术患者中效果良好,可较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引起临床关注[7]。本次纳入96例宫腔镜下手术患者进行分组,探讨综合性保温措施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2年9月—2023年12月收治的宫腔镜下手术患者96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纳入标准:患者均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患者自愿入组进行研究;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进行。排除标准:急性感染患者;无法配合研究患者;肿瘤患者及外伤患者等。对照组年龄30~51岁,平均(40.23±2.25)岁;手术类型: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29例,子宫粘连分解术6例,宫颈管息肉切除术7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6例。观察组年龄31~52岁,平均(40.16±2.31)岁;手术类型: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28例,子宫粘连分解术7例,宫颈管息肉切除术6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及常规保温措施。做好宫腔镜下手术前的相关检查,确保可耐受手术,进行访视,对患者的术前心理进行疏导,并指导患者加强术前营养支持,进行术前的健康教育等工作。进入手术室以后,留意患者的身体变化,建立外周静脉通路,进行手术麻醉及消毒处理,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开展手术,术后进行常规护理,留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患者进行手术室常规保温处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前调整好手术室的温度,最佳为24℃,湿度调整为40%~60%。提前对腹腔冲洗液及输入的体液进行加热,放入37℃的恒温箱中,避免温度过低。此外,给予患者被褥保温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保温措施:(1)手术台保温处理。在手术台上铺设保温毯,手术前进行预处理,加热至37℃,并维持在该温度,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情况,留意其变化,若患者的体温>37.5℃,则将电热毯关闭。(2)缩短消毒与液体加温的时间。患者皮肤消毒采取经过液体恒温箱(26~28℃)消毒液,准确、熟练进行消毒处理,减少患者暴露的时间,缩短操作的时间,以避免患者的体温流失,出现低体温情况。采取输液加温仪器将术中输液加温,温度为37℃。(3)做好患者四肢保暖处理。在患者的双下肢下垫上乳胶垫,进行四肢保温处理,避免四肢温度流失。(4)术后保温处理。术后患者尽快改变为平卧位,盖好棉被,加强手术部位保温。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1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心率(HR)。(2)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3)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7.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n(%)和表示,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10 min及手术结束时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手术前10 min,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AD、NE、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前10 min及手术结束时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8%,低于对照组的1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比较[n(%)]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92%(47/48),高于对照组的83.33%(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7 7,P=0.014 2)。
3、讨论
宫腔镜下手术为微创手术,在妇科疾病中应用较多。宫腔镜手术临床应用率越来越高,可较好解决患者的疾病,达到治疗效果,患者较为认可及满意[8-10]。宫腔镜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但手术中补液及宫腔冲洗等容易导致患者体温流失,故而需加强对患者的体温护理干预,维持患者体温,避免出现低体温,影响手术进行及术后康复[11-13]。
本次给予宫腔镜下手术患者综合性保温措施取得较好的护理结果。综合性保温措施是在患者手术前后进行多方面的保温处理,主要通过手术台保温处理、缩短消毒时间以及液体加温、做好患者四肢保暖处理以及术后保温处理等,取得较好的保温效果[14]。本次研究数据显示,手术前10 min,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AD、NE、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手术患者或多或少存在手术应激反应,而AD、NE、HR为临床常用的评估患者应激反应程度的指标,而本次宫腔镜下手术患者经综合性保温措施干预后,可明显提升患者的AD、NE、HR,改善患者的应激反应,患者应激反应减轻,利于手术的进行及患者手术后的恢复。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宫腔镜下手术患者进行综合性保温措施干预有助于减少患者低体温以及寒战等并发症,患者的并发症率低,患者较为认可本次护理干预方法。
综上所述,综合性保温措施在宫腔镜下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降低患者并发症,提升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保海.手术室复合保温干预对妇科宫腔镜患者术中低体温与术后恢复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3(13):158-159,162.
[4]吴利平.术中保温护理对宫腔镜诊刮术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34(15):2363-2365.
[5]赵震敏,周宁宁,占宇峰,等.基于综合康复的术中保温对妇科宫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康复情况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3,38(7):1202-1205.
[7]顾欢欢,吴丹.术中液体保温护理在宫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妇幼护理,2023,3(2):273-276.
[8]唐爱治,廖小梅.综合保温护理对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意义[J].吉林医学,2023,44(7):2041-2044.
[10]郑利君,吴红玉,侯英杰.标准化综合保温护理在骨盆骨折行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7):79-85.
[11]文才,黄蓉.围术期综合保温措施对腹腔镜宫颈癌手术患者的效果[J].吉林医学,2024,45(1):231-234.
[12]吴丽珍.液体保温护理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妇儿健康导刊,2023,2(23):161-163.
[13]黄越玫,朱岩,孙晓娇,等.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和术后感染的影响分析[J].妇幼护理,2023,3(7):1729-1731.
[14]叶萍,葛红艳,王英,等.综合性保温干预策略用于宫腹腔镜手术患者对体温、应激状态、并发症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3,23(14):86-91.
文章来源:李欣欣.综合性保温措施对宫腔镜下手术患者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5,40(01):79-81.
分享:
在治疗四肢骨折时,由于手术导致的局部肌肉血管损伤及长时间卧床,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疼痛、肿胀、压疮等,若临床护理不当,则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而影响预后。手术全期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其主张将护理流程分为四个阶段,多维度分析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2025-04-24随着手术难度的增加,缝针使用数量及频率也逐渐增加,一些精细操作需使用持针器前端夹针,容易发生针刺伤、跳针、缝针丢失等不良事件,因此手术室缝针管理尤为重要[1-3]。传统的缝针固定效果差,且将缝针别在纱布或绿色手术巾上,缝针容易没入纱布网眼中,不易清点,一旦丢失,寻找困难,难以达到现代外科高效的缝针管理要求。
2025-04-22先天性气管狭窄(congenitaltrachealstenosis,CTS)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气管软骨环或纤维组织发育异常引起的一种致命的气道梗阻性疾病。婴幼儿期即可发病,常表现为反复的肺部感染和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病死率高达50%~80%[1]。先天性气管狭窄一旦确诊应尽快手术治疗。
2025-04-21肛周脓肿是指肛门周围组织发生感染并形成脓液集聚的疾病,通常由肛门周围的腺体感染引起,会造成局部疼痛、红肿及排便困难等症状。关于肛周脓肿的治疗,临床上可采用抗生素、中药及手术等进行治疗,其中较为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方式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但术后创口需要一段时间方可愈合,此时患者要进行适当的自我护理以促进创面愈合并预防感染。
2025-04-19垂体瘤是一种好发于青壮年的颅内良性肿瘤,发病位置一般在垂体前叶、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1-2]。由于该病发展速度快,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但术后患者可出现一系列并发症[3-4]。因此,对垂体瘤术后患者,需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和并发症管理。
2025-04-15冠心病属于心血管疾病,这类疾病的发生率较高,且呈年轻化趋势,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为该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案,可纠正心肌供氧状态,进而控制疾病发展、保证患者安全。但针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存在一定风险,加之患者生理机能有所衰退,术后康复时间较长,这就凸显出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1]。
2025-04-09膀 胱 癌 发 病 率 位 居 恶 性 肿 瘤 第 9 位,在 男 性 恶 性肿瘤中居第 7位(9.5/10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 10位以后(2.4/10 万);膀胱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 13 位,男 性 死 亡 率 为 3.2/10 万 ,女 性 死 亡 率 为 0.9/10 万。在我国,膀胱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
2025-04-07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疾病,该病导致胸膜腔内堆积病理性液体,发病后患者表现出发热、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对患者身体造成较大的影响,临床较为重视,需积极给予患者治疗和护理[1-2]。目前,临床多通过胸腔置管引流术进行治疗,可较好消除患者胸腔积液,改善患者病情[3]。
2025-04-07手术治疗能快速切除病变、修复损伤或移植器官,但也会给患者带来创伤,导致其生理和心理压力大,可能诱发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影响手术安全和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因此,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至关重要。传统护理虽能提升患者舒适度,降低应激水平,但其心理干预不足,缺乏针对性。
2025-04-02目前治疗主要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已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因手术较为复杂,多数时需开展体外循环,患者术中易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出现脑缺血,还会因其他原因而诱发代谢性酸中毒、再灌注损伤等,且术后受药物、疼痛、不良心理、睡眠中断等的影响易引发谵妄[2]。
2025-04-01人气:16686
人气:16026
人气:15314
人气:14866
人气:1403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护理杂志
期刊人气:7933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护理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0254-1769
国内刊号:11-2234/R
邮发代号:2-143
创刊时间:195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690
影响因子:0.241
影响因子:1.185
影响因子:0.343
影响因子:0.07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