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结肠手术患者行保护性回肠双造口的护理配合,以确定最佳护理方案,为结肠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奠定良好基础。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回肠双造口结肠手术患者87例纳入研究,为患者提供护理配合干预。结果 87例患者术后造口内排气、肠液流出时间为(1.74±0.59)d,住院时间(7.53±1.52)d;87例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及生活质量得分均优于护理前(P<0.05);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30%。结论行保护性回肠双造口术的结肠手术患者中,护理配合方案的应用可有效发挥造口的保护作用,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近年来,结肠损伤发生率逐渐升高[1]。急诊结肠手术患者,患者容易因缺乏术前肠道准备而面临较高吻合口漏风险。保护性回肠双造口术是一种具有良好保护性、安全性优势的干预方法[2]。该术式与急诊结肠手术的融合,可降低急诊患者的吻合口漏风险。但在围术期管理中,如缺乏适宜的护理配合,急诊患者的术后康复状况仍然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为确定行保护性回肠双造口术的急诊结肠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案,本研究主要针对87例患者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急诊病房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87例行保护性回肠双造口的结肠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39例;年龄(45.2±16.4)岁。
1.2方法
所有结肠疾病患者均行保护性回肠双造口,并给予患者护理配合(1)术前心理护理。结肠手术患者容易因难以接受结肠损伤及回肠造口、担忧术后排便等而形成负性情绪。为提升急诊患者的配合度,可从回肠双造口目的、优势等方面,耐心开展宣教,并告知患者各项围术期护理工作要点,向患者强调护理工作对手术方案的配合作用,以减轻急诊结肠手术患者的心理压力。(2)术前准备配合。常规备皮,准备血制品及相关药物(抗菌药物、补充血容量及液体复苏用药等)。常规行CT检查,确定回肠双造口位置,并预先做好标记。(3)术中心理支持配合。保护性回肠双造口术中,遵循全程陪同原则,陪同结肠损伤患者完成手术。术中注意通过眼神、微笑等肢体语言,与结肠损伤手术患者保持沟通,以维持其情绪稳定性。(4)术后病情观察配合。术后注意观察结肠手术患者的排便、造口血液循环状况。记录患者术后排泄物形状、量的变化。一旦发现造口水肿、坏死等异常,需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处理。(5)术后造口护理配合。(1)造口袋更换。按照2~3d/次排尿量,给予患者定期更换造口袋,以降低由粪便刺激引发造口皮肤炎症的风险。(2)造口皮肤保护。每日以生理盐水清洁患者局部皮肤,待干后,于造口周围皮肤表面涂抹一层护肤粉。术后1周内,加强对结肠手术患者造口周围皮肤状态的检查,警惕皮炎、造口回缩等并发症的形成。
1.3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造口内排气、肠液流出时间及住院时间;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焦虑自评量表)、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变化;分析患者的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状况。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4.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以(±s)表示,统计方法选用t检验。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2.1术后恢复状况
本研究患者的平均造口内排气、肠液流出时间为(1.74±0.59)d;住院时间(7.53±1.52)d。住院期间,1例伴造口回缩,1例出现造口周围皮炎。
2.2焦虑及生活状态
护理前,急诊结肠患者焦虑(55.72±6.42)分高于护理后(P<0.05),而生活质量(53.30±5.88)分,则低于护理后(P<0.05)。
表1焦虑及生活状态[分,±s]
3、讨论
作为急诊常见手术,结肠手术的特殊性在于:结肠损伤患者入院后立即行结肠手术治疗,由于缺少肠道准备环节,经手术吻合损伤部位后,患者术后可能受肠内容物的影响而出现吻合口漏,增加护理工作难度。保护性回肠双造口术是临床常用的一种预防吻合口漏方法[3,4]。目前,这一手术方法已被证实具有护理操作便捷、血供良好等优势[5,6]。因此,做好行保护性回肠双造口的急诊结肠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急诊结肠手术护理中,护理配合方法的应用优势在于(1)稳定患者情绪状态,提高其配合度。急诊护理管理中,结肠手术患者容易因不了解回肠造口、担忧术后排便困难等而出现情绪波动及不依从行为。引入护理配合干预后,护理人员可结合急诊结肠患者情绪变化的原因,经个性化宣教、心理安抚,消除结肠手术患者的心理压力。本研究提示:护理后,患者焦虑(45.04±4.27)分,低于护理前(P<0.05)。(2)减少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虽然保护性回肠双造口术可为急诊结肠手术患者提供一定支持,但在围术期管理中,患者仍然会面临造口相关并发症风险的威胁[7,8]。护理配合干预模式下,病情观察、造口袋护理、造口皮肤保护等措施的应用,可有效抑制患者的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形成风险。(3)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配合干预模式下,急诊结肠手术患者的不良情绪、并发症形成风险等负面因素均可得到良好控制,因此,其康复状况也可得到良好保障。
综上所述,宜于行保护性回肠双造口术的急诊结肠手术护理中,引入护理配合干预方法,以借助护理方案的配合作用,保障其造口恢复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秦,李琳.吻合环及传统末端吻合用于直肠癌保护性回肠造口术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0,25(03):315-319.
[2]刘沂,祁薇,刘宝华.保护性回肠造口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注意的问题[J]临床外科杂志,2020,28(02):186-189.
[3]王雅男.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加保护性回肠造口术56例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4):222-223
[4]吴昕,林国乐,肖毅,等.回肠造口与横结肠造口在经标本取出辅助切口行保护性肠造口术中应用的比较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9(10):961-965.
[5]汪祖来,黄顺荣,邓褫夺,等.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在高危结直肠吻合手术中的临床研究[J].腹部外科,2018,31(04)257-260+265.
[6]许挥东,邢戌健,王群,等.快速康复外科在低位直肠癌术后保护性回肠造口还纳中的效果[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18(05):556-559.
[7]黄歆,王蓓,周松琴.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护性回肠造口不同定位方法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24).2277-2279.
[8]胡加伟.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的保护性回肠造口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D].南京大学,2018.
文章来源:尚玥.急诊结肠手术患者行保护性回肠双造口的护理配合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21,34(04):34-35.
分享:
在治疗四肢骨折时,由于手术导致的局部肌肉血管损伤及长时间卧床,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疼痛、肿胀、压疮等,若临床护理不当,则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而影响预后。手术全期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其主张将护理流程分为四个阶段,多维度分析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2025-04-24随着手术难度的增加,缝针使用数量及频率也逐渐增加,一些精细操作需使用持针器前端夹针,容易发生针刺伤、跳针、缝针丢失等不良事件,因此手术室缝针管理尤为重要[1-3]。传统的缝针固定效果差,且将缝针别在纱布或绿色手术巾上,缝针容易没入纱布网眼中,不易清点,一旦丢失,寻找困难,难以达到现代外科高效的缝针管理要求。
2025-04-22先天性气管狭窄(congenitaltrachealstenosis,CTS)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气管软骨环或纤维组织发育异常引起的一种致命的气道梗阻性疾病。婴幼儿期即可发病,常表现为反复的肺部感染和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病死率高达50%~80%[1]。先天性气管狭窄一旦确诊应尽快手术治疗。
2025-04-21肛周脓肿是指肛门周围组织发生感染并形成脓液集聚的疾病,通常由肛门周围的腺体感染引起,会造成局部疼痛、红肿及排便困难等症状。关于肛周脓肿的治疗,临床上可采用抗生素、中药及手术等进行治疗,其中较为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方式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但术后创口需要一段时间方可愈合,此时患者要进行适当的自我护理以促进创面愈合并预防感染。
2025-04-19垂体瘤是一种好发于青壮年的颅内良性肿瘤,发病位置一般在垂体前叶、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1-2]。由于该病发展速度快,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但术后患者可出现一系列并发症[3-4]。因此,对垂体瘤术后患者,需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和并发症管理。
2025-04-15冠心病属于心血管疾病,这类疾病的发生率较高,且呈年轻化趋势,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为该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案,可纠正心肌供氧状态,进而控制疾病发展、保证患者安全。但针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存在一定风险,加之患者生理机能有所衰退,术后康复时间较长,这就凸显出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1]。
2025-04-09膀 胱 癌 发 病 率 位 居 恶 性 肿 瘤 第 9 位,在 男 性 恶 性肿瘤中居第 7位(9.5/10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 10位以后(2.4/10 万);膀胱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 13 位,男 性 死 亡 率 为 3.2/10 万 ,女 性 死 亡 率 为 0.9/10 万。在我国,膀胱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
2025-04-07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疾病,该病导致胸膜腔内堆积病理性液体,发病后患者表现出发热、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对患者身体造成较大的影响,临床较为重视,需积极给予患者治疗和护理[1-2]。目前,临床多通过胸腔置管引流术进行治疗,可较好消除患者胸腔积液,改善患者病情[3]。
2025-04-07手术治疗能快速切除病变、修复损伤或移植器官,但也会给患者带来创伤,导致其生理和心理压力大,可能诱发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影响手术安全和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因此,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至关重要。传统护理虽能提升患者舒适度,降低应激水平,但其心理干预不足,缺乏针对性。
2025-04-02目前治疗主要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已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因手术较为复杂,多数时需开展体外循环,患者术中易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出现脑缺血,还会因其他原因而诱发代谢性酸中毒、再灌注损伤等,且术后受药物、疼痛、不良心理、睡眠中断等的影响易引发谵妄[2]。
2025-04-01人气:16686
人气:15315
人气:14041
人气:13454
人气:1176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
期刊人气:16028
主管单位: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河北省儿童医院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9676
国内刊号:13-1352/R
邮发代号:18-112
创刊时间:2004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690
影响因子:0.241
影响因子:1.185
影响因子:0.343
影响因子:0.07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