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四黄冰敷散与硫酸镁治疗静脉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5-02-11    3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探究四黄冰敷散联合硫酸镁治疗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静脉炎患者7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黄冰敷散组(22例)、硫酸镁组(23例)、四黄冰敷散联合硫酸镁组(25例),均治疗1周。1周后,比较3组患者的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以及SF-36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四黄冰敷散联合硫酸镁组的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硫酸镁组(69.57%)和四黄冰敷散组(72.73%)(P<0.05)。治疗后,3组患者hs-CRP、VEGF、IL-6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且四黄冰敷散联合硫酸镁组的hs-CRP、VEGF、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四黄冰敷散组、硫酸镁组(P<0.01);治疗后,3组患者SF-36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且四黄冰敷散联合硫酸镁组的SF-36评分显著高于四黄冰敷散组、硫酸镁组(P<0.05)。结论:四黄冰敷散联合硫酸镁外敷治疗静脉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炎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关键词:
  • 内皮细胞破坏
  • 刺激血管
  • 四黄冰敷散
  • 并发症
  • 硫酸镁
  • 静脉炎
  • 加入收藏

静脉炎是临床输液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一般是因输入高渗性、高毒副作用、强刺激性等药物后持续刺激血管,使血管的内皮细胞破坏所致[1]。肝病患者在输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前列地尔、丙氨酰谷氨酰胺等药物时容易导致静脉炎。患者主要表现为静脉通路出现疼痛,血流变缓慢。静脉穿刺部位变得高度肿胀,局部温度上升,出现持续性疼痛,并且在穿刺部位常可触及条索状静脉。严重的静脉炎可能出现局部炎性分泌物,甚至全身炎症反应,可出现发热等症状[2]。静脉炎可归属于中医学“恶脉”“脉痹”等范畴,将其病因病机归纳为气血运行不畅,热痰毒瘀搏结阻滞于脉络,主张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方法治疗[3]。静脉炎目前主要分为机械性、化学性、感染性以及血栓性等类型,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加重病情,甚至出现败血症危及生命等[4]。目前静脉炎在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硫酸镁、乙醇等药物外敷,水胶体外贴、龙珠软膏、喜辽妥等药物外涂等[5]。这些治疗方法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均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普遍存在刺激性强、费用高、不良反应多等缺点。近年来,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方法已逐渐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并已取得确切的疗效,受到业内的广泛认可[6]。笔者前期在临床中使用四黄冰敷散联合硫酸镁治疗静脉炎疗效显著,故本研究选用四黄冰敷散联合硫酸镁治疗静脉炎,探讨其在临床上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静脉炎患者共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黄冰敷散组(22例)、硫酸镁组(23例)、四黄冰敷散联合硫酸镁组(25例)。四 黄 冰 敷 散 组 中,男∶ 女 为12∶10,平 均 年 龄(48.18±12.48)岁;硫酸镁组中,男∶女为13∶10,平均年龄(46.09±14.01)岁;四黄冰敷散联合硫酸镁组中,男∶女为12∶13,平均年龄(43.8±12.05)岁。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和入选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中“恶脉”热毒瘀阻的诊断标准[7]。纳入标准:(1)确诊为静脉炎;(2)性别不限,年龄18~80岁;(3)能够配合试验要求,按时用药,定期复诊;(4)对本研究知情同意;(5)无急性感染、四肢无严重创伤。排除标准:(1)非药物刺激所致静脉炎者;(2)皮肤外伤者;(3)对研究用药过敏者;(4)病情危重,有严重心肝肾的疾病者。

1.3治疗方法

硫酸镁组:取经盐水配置的20%硫酸镁(津药和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37129,2 mL)50 mL放在4层纱布上浸湿,湿敷在患处,再盖上保鲜膜,避免被污染,每日2次,共治疗1周。四黄冰敷散组:将四黄冰敷散(黄连30 g、冰片15 g、大黄15 g、黄芩20 g、黄柏30 g)研成细末,随后与蜂蜜进行混合,再将其附于纱布之上,敷于患处皮肤,每次敷30 min,每日2次,共治疗1周。四黄冰敷散联合硫酸镁组:在硫酸镁组的基础上联合四黄冰敷散外敷治疗。每日2次,共治疗1周。

1.4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1)痊愈:治疗后局部皮肤颜色如常,疼痛红斑消退,静脉恢复弹性,条索状物消失;(2)显效:治疗后局部皮肤热胀及疼痛消失,且红斑范围消退≥80%,硬条索状颜色明显减退;(3)有效:治疗后局部皮肤热胀和疼痛得到缓解,红斑范围消退<80%,硬条索状物变软;(4)无效:治疗后局部疼痛、肿胀及皮肤红斑无改善,硬条索状物无改变。比较治疗前后晨起时患者外周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炎症因子水平。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进行评价,通过记录治疗前后3组患者SF-36评分,对总分采用统计分析,分值越高愈后越好[8]。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6.0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x s± )表示,组内、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比较治疗后,四黄冰敷散联合硫酸镁组的总有效率(96.00%)高于四黄冰敷散组(72.73%)和硫酸镁组(69.57%)(P<0.05)。

表1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hs-CRP、VEGF、IL-6水平比较治

疗 后,3组 患 者hs-CRP、VEGF、IL-6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且四黄冰敷散联合硫酸镁组的hs-CRP、VEGF、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四黄冰敷散组、硫酸镁组(P<0.01)。

2.3 SF-36评分比较

治疗后,3组患者SF-36评分均提高(P<0.05),且四黄冰敷散联合硫酸镁组的SF-36评分高于四黄冰敷散组和硫酸镁组(P<0.05)。

表3 3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

表2 3组患者hs-CRP、VEGF、IL-6水平比较


3、讨论


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的炎症,通常表现为静脉血管内膜受损、炎症反应和疼痛等症状,是临床常见病且发病率逐年上升[9]。静脉炎患者临床表现多出现沿静脉通路部位疼痛、色素沉着、瘙痒、静脉血管增粗,以及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预防静脉炎对减轻患者痛苦及患者本身疾病的预后都极为重要。目前,对于静脉炎患者,医疗人员多使用硫酸镁湿敷输液处进行治疗,通过其高渗作用,可以减轻组织水肿,达到治疗效果。此方法虽然简便价廉,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治疗时间相对较长,且对于比较严重的静脉炎效果欠佳。故本研究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采用四黄冰敷散联合硫酸镁外敷,可以达到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中医学虽无静脉炎的记载,但它与中医学中的“恶脉”病机和特点极为相似,故可归入“恶脉”和“脉痹”等范畴。《诸病源候论》云:“恶脉者,由寒冷毒瓦斯,客于经络……使血气壅塞不通而成也。”中医学认为,静脉炎是由于药物刺激导致局部气机、津液阻滞,进而致使瘀血内生,不通则痛,而瘀血久蕴生热。因此,气滞血瘀,血脉凝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为静脉炎的主要病机,本研究运用四黄冰敷散联合硫酸镁外敷治疗该病。四黄冰敷散源自《金匮要略》,主要是由泻心汤加减而来,主要组成为黄连、冰片、大黄、黄芩及黄柏等,将以上药材研制成细末散剂,外敷于患处。方中黄连和黄柏解毒清热、止痛消肿,大黄活血化瘀、解毒清热,黄芩解毒清热、凉血止血,再加入冰片可以增强清热止痛的效果。现代药理学表明,黄连、大黄、黄芩、黄柏、冰片等5味中药均具有消肿止痛抗炎、改善局部微循环的药理作用,为四黄冰敷散治疗静脉炎提供了现代医学的理论基础[10]。

本研究中的施治手段四黄冰敷散联合硫酸镁外敷,是采用《医学心悟》八法中的清法和消法,二者合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起到活血化瘀通络、消肿散结止痛、清热解毒凉血的作用。本研究为客观评估患者的炎症状况,选择hsCRP、VEGF、IL-6作为观察指标。hs-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因子,对炎症性疾病的诊断敏感性较高,当机体发生炎症时会迅速升高,hs-CRP可反映静脉损伤的严重程度。IL-6是趋化因子家族的一种细胞因子,在炎症或是组织损伤时血液中浓度增加,刺激急性反应物产生,在静脉炎患者中,其感染的严重程度和IL-6呈正相关性。VEGF是一种促进血管内皮生长的因子,通过介导内皮细胞的形成,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的通透性增加,同时还可以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变性,因此对于血管内皮的迁移、增殖、形成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VEGF还与血管炎性病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当血管出现损伤时,VEGF信号通路可受到炎症因子、肿瘤因子和缺血缺氧等因子的调控,TNF-α、IL-1、IL-6等炎症因子可以通过激活NF-KB信号通路促进VEGF的表达[11]。结果表明,经治疗后四黄冰敷散联合硫酸镁组的总效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炎性指标hs-CRP、VEGF和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1),SF-36的评分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因此四黄冰敷散联合硫酸镁外敷治疗静脉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炎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本研究采用四黄冰敷散联合硫酸镁外敷治疗静脉炎,能有效降低静脉炎患者外周血中CRP、IL-6和VEGF表达水平,提高SF-36评分,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2]李鹏,王吉亭.乌头桂枝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验案一则[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8, 40(5): 471-472.

[3]史娇丽,范春艳.自制复脉膏外敷预防不同药物静脉滴注所致静脉炎的效果[J].名医, 2021(21): 44-45.

[4]韩芳芳,董昀,朱渊,等.黄柏红花散对抗肿瘤药物相关静脉炎的预防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1, 25(13): 102-105.

[5]姚艳艳,曹岐新.金黄膏联合美得喜乳膏治疗外周静脉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 33(2): 175-176.

[6]马婧,李晓琳,张清文.通脉散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8, 25(9):23-25.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 93-94.


基金资助: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计划项目(202310712);


文章来源:闵彩云,郭秀红.四黄冰敷散联合硫酸镁治疗静脉炎患者的疗效观察[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5,37(01):58-61.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人气:275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

主办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

出版地方:江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5-7785

国内刊号:36-1331/R

邮发代号:44-79

创刊时间:1988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