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朱琏针灸兴奋法应用于缺血性中风偏瘫的效果

  2021-03-29    15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偏瘫采用朱琏针灸兴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到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组标准分成常规组和试验组各30例。常规组予常规治疗,试验组予朱琏针灸兴奋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和患侧肢体肌力。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NIHSS评分、改良Ashworth肌力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而FMA评分、Lindmark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朱琏针灸兴奋法运用在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中,既能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又可增强肌力,使患者患侧肢体活动功能得到提高,值得推荐。

  • 关键词:
  • 临床效果
  • 偏瘫
  • 朱琏针灸兴奋法
  • 缺血性中风
  • 加入收藏

缺血性中风指的是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氧、缺血而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偏瘫为缺血性中风常见并发症之一,此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同侧上下肢肌肉瘫痪,常伴有舌肌与面部肌群功能异常,病情严重者生活无法自理,将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中医理论认为,中风偏瘫属于“偏枯”、“身偏不用”等范畴,治疗方法有针灸、中药等,其中针灸治疗经验丰富、效果确切,在临床中应用广泛。针灸治疗手法分抑制法与兴奋法,其是我国现代著名针灸学家朱琏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首次提出的,这种治疗手法对当前针灸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现将本院2017年2月~2020年5月6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朱琏针灸兴奋法的应用价值,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2020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通过双盲法分组标准将所选患者均分成常规组和试验组各30例。常规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4~86(62.97±5.73)岁;病程2~25(15.12±2.61)天。试验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5~85(62.69±5.88)岁;病程2~24(15.08±2.49)天。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患者均确诊为缺血性中风偏瘫,西医诊断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风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为首次发病,病程不超过4周;患者满足针灸兴奋法治疗适应证;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准则;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二便失禁、神志不清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伴有原发性精神病或老年性痴呆者;自身免疫疾病或急慢性感染者。

1.4方法

两组均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如抗感染、改善脑部代谢和康复训练(如良肢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床上活动、坐起训练、桥式运动等)等。在此基础上,常规组予普通电针治疗:取患侧太冲、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阳陵泉、血海、风市、肩髃、天府、曲池、外关、合谷穴,采用刺入捻进法或缓慢捻进法进针,之后持续捻转与捣动针柄,至患者出现触电、麻、或胀样针感,取3~4组穴位,与G6805型电针仪连接,同侧上下肢各1~2组,同侧上下相连,采用连续波,以患者耐受情况对输出幅度进行调节,留针30min。以轻捻提出法取针。试验组予朱琏针灸兴奋法:取肩井、天宗、肩外俞、新社、肩髃、新义、曲池、阳池、合谷、外关、髀关、环跳、鹤顶、悬钟、风市、三阴交、伏兔、条口、梁丘、天柱、新设、太冲、阳陵泉、丘墟、阳陵泉、风池、行间、风门、肾俞、大杼、脾俞等穴位,每次取6~8个穴,侧卧或平卧交替取穴,通过刺入捻进法或者缓慢捻进法进针,待进针后,行较短促浅刺及捣针,至患者出现胀、麻、酸或触电样感觉,留针5min,在此期间可行针一到两次。以快速抖出法起针。两组每日治疗1次,5次/周,一个疗程为10次,合计治疗2个疗程。

1.5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4]:患侧肢体主动活动度达健侧75%以上且病残等级处于0~Ⅰ级为显效;患侧肢体主动活动度达健侧75~50%,病残等级处于2~3级为有效;上述标准均不满足为无效。(2)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参考美国国会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进行评价,评分为0~42分,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比。(3)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程度:通过Fugl-Meyer评价量表(FMA)和平衡功能偏瘫恢复(Lindmark)量表进行评价,其中FMA总分为100分,评分越低,运动障碍越严重;Lindmark主要包括感觉功能和运动协调功能,总分为15分,评分越高运动障碍越轻。(4)比较两组患侧肢体肌力:参考改良Ashworth肌力量表进行评价,采用0~4级评分法进行评定,评分越低肌力越强。

1.6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无序计数资料以频数(f)、构成比(P)表示,采用χ2检验;均由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样本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分析,由DPS7.05进行数据处理。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临床疗效

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3.33%低于试验组的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表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

2.3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程度

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Lindmark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Lindmark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表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程度比较

2.4患侧肢体肌力

治疗前,两组患者患侧肢体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肢体肌力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见表4。

表4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患侧肢体肌力比较


3、讨论


缺血性中风发病急、病情严重、致残致死率高,由于患者脑部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严重缺氧、缺血,造成脑神经受损与脑组织坏死,因此该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危及其生命安全[6]。尽管医学技术的进步使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此病引起的脑损伤、脑组织坏死会影响患者认知、运动与感觉等功能,使患者出现偏身感觉障碍、偏瘫等症状,生命质量严重降低。祖国医学认为[7],缺血性中风是因劳逸失度、忧思恼怒、姿食肥甘厚腻等造成阴亏于下、痰瘀夹杂、气血逆乱、阳亢于上、内风旋动、风痰血瘀侵袭经脉,上逆于脑而致清窍蒙蔽,进而引起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状[8]。

有学者研究指出,缺血性中风偏瘫的病理机制在于:运动系统失去高位中枢神经系统调控,造成皮层下中枢运动反射释放,促使肢体肌群间协调失衡,肌张力异常而引起运动中障碍,而采用针灸治疗,能使针灸对神经,特别是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发挥出抑制或兴奋作用,从而提高肢体活动功能[9];另外,还可对脑血管内皮素合成分泌水平进行抑制,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使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改善。本研究中,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FMA评分、Lindmark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改良Ashworth肌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表明缺血性中风偏瘫经朱琏针灸兴奋法治疗效果显著[10]。推测原因可能是:朱琏针灸兴奋法通过强烈短促浅刺、提插或捣针,能使患者产生麻、酸等感觉;采用快速抖出法取针,能使运动系统兴奋,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加速肢体功能恢复,从而增强肌力。

综上所述,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朱琏针灸兴奋法实用性强,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国峰,单金平,伊天爽,等.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11):90-92.

[2]聂勇.补阳还五汤加减合巨刺法辅助肢体功能锻炼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16):1775-1778.

[3]陈勇,周海,金婷婷,等.分期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8,38(10):1027-1034.

[4]王帅,张晋,沈俊晔.益气通络法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药材,2018,41(2):468-472.

[5]赵新雨,张振华,李靖.温针灸联合柔肝熄风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肢体功能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2):219-221.

[6]翟东方,丁瑞丛,张文涛,等.化痰通络汤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法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9,34(19):2992-2994.

[7]王松山.通络扶正汤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9,14(9):110-112.

[8]杨建波,林晓静,张倩,等.头针联合平衡针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偏瘫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体会[J].医药前沿,2019,9(14):207-208.

[9]田亮,孙润洁,王金海,等.不同流派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8,25(12):137-140.

[10]杨文文.巨刺法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48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20,36(2):73-74.


李冬梅.朱琏针灸兴奋法应用于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12(08):8-10.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针灸

期刊名称:中国针灸

期刊人气:4635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0255-2930

国内刊号:11-2024/R

邮发代号:2-53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